-
1、①一篇课文就是一个缤纷的世界。“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如是说。让我们从阅读课文开始,感悟、品味、体验,然后广泛涉猎,走向更广阔的语文世界。
②语文书写中国之美,彰显工艺精粹。石拱桥雄跨江河,千年不倒,它的背后是劳动人民巧妙绝伦的造桥技术;苏州园林重峦叠zhàng( ),花木相映,它的背后是建筑工艺的独具匠心:《清明上河图》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街上行人摩肩接踵 , 络绎不绝,那遒劲的笔力,画出了梦中的繁华……
③语文描写生活情思,表达人生感悟。父爱如山厚重,深沉无言的爱藏在鲜红的橘子里;白杨在那________的高原上傲然挺立,不屈不挠,启示我辈面对困境应当永葆力求上进的精神;昆明的一场雨,就是人间的一首诗,鲜腴的牛肝菌为平凡的生活增添无限趣味……
④阅读,让我们了解别样的人生;阅读,让我们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阅读,________________;阅读,________________。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1)重峦叠zhàng (2)摩肩接踵 (3)鲜腴
(2)、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画波浪线的词语。(1)巧妙绝伦: (2)遒劲:
(3)、填入第③段横线处的成语,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平静如水 B、坦荡如砥 C、波澜起伏 D、无边无际(4)、请在第④段横线处进行补写,使上下文间语意衔接通顺。阅读,;阅读,。
(5)、文段①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
2、定心丸,《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解释为:“比喻能使思想、情绪安定下来的言论或行动。”生活学习中,“定心丸”可以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声有力的承诺、一封真诚的书信,也可以是赞许的眼神、肯定的手势、温暖的拥抱、默默地陪伴……
请以“定心丸”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可以发表看法,也可以抒发感想。
要求:①内容健康,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不少于600字。
-
3、下面这三句话,给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
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
读书,就是让自己变得辽阔的过程。
别抱怨读书的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人民日报》
请从括号中任选一字,补全下面题目:从“阅”到“______”(跃、越、悦、乐、月、钥),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把文题补充完整。
②内容健康,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不少于600字。
-
4、我在一个大玻璃瓶里面放上一些草,把捉到的几只萤火虫和几只蜗牛也放了进去。蜗牛个头儿正合适,不大不小,正在等待变形,正符合萤火虫的口味。我寸步不离地监视着玻璃瓶中的情况,因为萤火虫攻击猎物是瞬间的事情,不高度集中精力,必然会错过观察的机会。我终于发现是什么情况了。萤火虫稍微探了探捕猎对象。蜗牛通常是全身藏于壳内,只有外套膜的软肉露出一点点在壳的外面。萤火虫见状,便立刻打开它那极其简单、用放大镜才能看到的工具,这是两片呈钩状的颚,锋利无比,细若发丝。用显微镜观察,可见弯钩上有一道细细的小槽沟。这就是它的工具。它用它的这种外科手术器械不停地轻轻击打蜗牛的外膜,其动作不像是在施以手术,而像是在与猎物亲吻。用孩子们的话来说,它像是与蜗牛“拉钩”。它在“拉钩”时,有条不紊,不慌不忙,每拉一次,都要稍事休息,似乎是在观察“拉钩”的效果如何。它“拉钩”的次数并不多,顶多五六次,就足以把猎物给制服,使之动弹不得。然后,它就要动嘴进食了,它很可能也是要用弯钩去啄,因为我几次都未观察清楚,所以对这一点我说不太准。总之,萤火虫在实施麻醉手术时,动作麻利,立竿见影,快如闪电,不用问,它利用带细槽的弯钩已经把毒液注入蜗牛体内,使之昏死过去。
(节选自《昆虫记》)
你班开展《昆虫记》阅读分享活动,请你参与:
(1)、【我来复述】阅读选文,梳理萤火虫捕食蜗牛的过程,完成复述提纲。①→打开工具→②→观察效果→动嘴进食
(2)、【趣说绰号】林耀东同学给萤火虫拟了一个绰号,请你从下列昆虫中任选一种,仿照示例为其拟写绰号并简述理由。①螳螂 ②红蚂蚁 ③大头黑布甲
昆虫:萤火虫 绰号:麻醉专家
理由:萤火虫对蜗牛施行麻醉手术时,动作麻利,立竿见影。
(3)、【探究分享】通过阅读探究,你们小组发现《昆虫记》和《西游记》都很有“趣”。请结合作品,分享你们的发现。 -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
【乙】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 , 何如?”富者曰:“子何恃③而往?”曰:“吾一瓶④一钵⑤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⑥不如蜀鄙之僧哉?
(节选自《为学一首示子侄》)
【注释】①鄙:边远的地方。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③恃:凭借。④瓶:水瓶。⑤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⑥顾:难道。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句子中加点词。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吾一瓶一钵足矣
参考词语法:富足、丰衣足食、足智多谋
(1)足:。
吾欲之南海
查阅词典法:①离开;②距,距离;③除去、抛弃;④前往,到……去
(2)之:(填序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阴”指汉水的南岸,古代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称为“阴”,“阳”与此相对。 B、邻人京城氏的孩子才七八岁,却能热情地帮助移山,说明愚公的移山行动得到人们的认可。 C、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由此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D、愚公不畏艰难、坚定移山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4)、甲、乙两文告诉我们的一个共同道理是什么? -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舞”字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天河流转,似乎有无数舟船在风浪中起伏出没的神奇画面,既有生活的真实感,也有梦境的虚幻性。 B、“仿佛梦魂归帝所”中的“归”字与苏轼《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字意思相同,寄寓了作者希望得到一个美好归宿的愿望。 C、词人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句子,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孤独无依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D、该词充满了豪放之气,想象大胆丰富,意境壮阔雄奇,富于浪漫色彩,展现了与作者以往婉约风格不同的另一种豪放词风。(2)、这首词中的“我”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坐电梯去火星能否变成现实
代小佩
①有了太空电梯,去火星或许只要61天,造太空电梯的原理并不复杂。长长的缆绳悬在天地之间,一端固定在位于地球赤道的海洋上,另一端“抓住”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平衡物(如卫星或空间站)。沿着缆绳,一个机器(太空电梯的轿厢)可以上下移动。
②国际太空电梯联盟主席、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斯旺介绍:“根据目前设计,太空电梯轿厢重约20吨,攀爬速度约为每小时200千米。未来,随着缆绳加长、轿厢攀爬速度加快,预计8天可到达地球同步轨道,14天可到达月球,61天可到达火星。”
③“相比用火箭运输,太空电梯重复使用率更高,太空电梯也因此被称为'绿色天路'。”斯旺解释道。
④“另外,利用太空电梯运输,每公斤物资运输成本约为500美元,比使用火箭更便宜。”国际宇航科学院秘书长让·米歇尔·坦表示。
⑤而且太空电梯产生空间碎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科学家发现,截至2020年1月,10厘米以上的空间碎片有2.9万个,1毫米以上的则超过1.7亿个,这些碎片严重污染着空间环境。
⑥但火箭发射不会因此被抛弃。火箭比太空电梯速度更快,能迅速穿越辐射带,所以有人提出以“太空电梯+火箭”的方式运输,实现互补。“如果把太空电梯看作货船,那么火箭就是货运飞机。”
⑦太空电梯之梦由来已久。1895年,俄罗斯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见到埃菲尔铁塔后提出了太空电梯的设想。科幻巨匠阿瑟·克拉克在其小说中也描绘了太空电梯。但由于技术限制,太空电梯长期停留在概念阶段。
⑧随着航天技术不断发展,建造太空电梯有了更多可能。据斯旺和莱特介绍,在材料方面,碳纳米管和超强石墨烯被认为是建造太空电梯缆绳的理想材料;在设计方面,科学家目前已提出8个比较稳健、合理的科学设计方案;在工程方面,一些国家的科学家已开展一些小型实验并准备进行深入验证。
⑨很多细节问题有待科学家和工程师解答:太空电梯轿厢选择何种驱动模式?怎么克服重力影响?缆绳如何承受高能宇宙射线的轰击并有效抗摆动?电梯遭遇太空碎片和陨石冲击怎么办……
⑩科学家预估太空电梯能在2035年左右初步投入运行,用太空电梯载人则需要进一步验证以确保其安全可行,或许到2045年左右可以实现载人,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时间表。面对这项耗时耗力耗钱的大工程,加强太空电梯的研究与合作势在必行。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目前的设计,太空电梯61天可达到火星。 B、太空电梯之梦由来已久,在数十年前的文学作品中便有相关描绘。 C、随着航天技术不断发展,太空电梯的建造有了更多可能,但实践仍然面临挑战。 D、选文用到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2)、太空电梯相较火箭有哪些优势?请简要概括。(3)、请从下列材料中选择一个作为选文的开头,并说明理由。【A】大家都坐过电梯吧,但你有没有坐过直冲云霄,甚至可以一键直达太空的电梯?注意,这可不是小说里才会有的情节,在2022空间技术和平利用(健康)国际研讨会上,国际太空电梯联盟主席、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斯旺就证实了这一猜想,在未来,太空电梯或将不再是梦。
【B】在2022空间技术和平利用(健康)国际研讨会上,国际太空电梯联盟主席、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斯旺提出,未来太空电梯作为永久性物流基础设施,可将物资和人员运到太空,成为进入太空的新通道。
-
8、小志与小丹围绕“跨越时代,你想与谁相遇?”的话题展开讨论,请将下列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小志:如果时光能像互联网的“时光隧道”一样倒流,我想在“云端”遇见白居易,去感受他笔下“几处早莺争暖树, ①”(《钱塘湖春行》)的早莺新燕,那画面简直就是古代版的“春日美景直播”;想通过“时空连线”遇见陶渊明,“② , 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那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就像古代田园生活的“vlog”,该是多么的美妙!
小丹:我想在“文学元宇宙”里遇见李清照,感受她“兴尽晚回舟,③”(《如梦令》)的唯美体验,这简直是古代少女出游的“爆款朋友圈”;想遇见孟子,感受“富贵不能淫,④ , 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淫》)的气节和胸襟,这精神在网络空间也能成为激励人们前行的正能量“金句”;想遇见“⑤ , ”(《雁门太守行》)誓死也要忠心报国的守军将士,他们的事迹要是在“古代热搜”上,肯定热度爆棚。
-
9、自暑假以来,小林就沉迷于刷短视频,父母和老师都非常着急。作为同学,你打算劝说他,请把要对他说的话写下来,50字左右。
-
10、下面是小明同学收集的关于互联网对学生学习、作业的影响的材料,请你阅读材料,概括得出的结论。
材料一:以前的学生为了写好作文,用专门的本子摘抄好词好句,收集并背诵,现在的学生,只要动动手指搜索一下,就能拼凑出高分作文来。
材料二: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交流群和作业帮扶的软件应运而生。这些软件让得出答案变得简单,很多学生不会再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地演算。
材料三:教育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4883号建议的答复中称,对于“禁止中小学生将智能手机带入校园”的建议,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长效机制……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
-
11、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可以帮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小语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关键词“走进语文世界”,检索到下面一段文字,其中有些字词句小语拿不准,请你判断。
学完八年级上册语文书,面对色彩斑斓的生活,我们掩卷思索,各种感觉涌上心头。走进语文世界,我们可以梦回繁华,看到汴京市区街道的行人 甲 、络绎不绝;我们可以漫步苏州园林,欣赏眼前一幅幅由匠师dān精竭虑凝结成的完美图画。我们在父亲蹒跚的背影中回味浓浓的爱,想回报父爱的情愫 乙 ;在居里夫人令人窒息的实验室里,我们感动于她的炽热情怀。我们不断反思,青年人是肆无忌惮地挥霍青春,还是积蓄力量,为减轻社会不幸尽绵薄之力……每次打开课本,就是享受一顿 丙 的饕餮盛宴,就是沐浴一次真善美的光芒。徜徉在语文的世界里,通过一幅幅美景、一个个故事,无不让我们的思想愈加开阔,让我们的视野日益深邃。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1)dān精竭虑 (2)蹒跚
(2)、根据语境,为甲、乙、丙三处选择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倾巢而出 润物无声 名副其实 B、摩肩接踵 潜滋暗长 名副其实 C、倾巢而出 潜滋暗长 名不副实 D、摩肩接踵 润物无声 名不副实(3)、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徜徉在语文的世界里,通过一幅幅美景、一个个故事,无不让我们的视野日益深邃,让我们的思想愈加开阔。 B、徜徉在语文的世界里,一幅幅美景、一个个故事,无不让我们的思想愈加开阔,让我们的视野日益深邃。 C、徜徉在语文的世界里,通过一幅幅美景、一个个故事,我们的视野日益深邃,我们的思想愈加开阔。 D、徜徉在语文的世界里,一幅幅美景、一个个故事,无不让我们的视野愈加开阔,让我们的思想日益深邃。 -
1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让”本义指责备,又引申指自己放弃利益或机会,而将其提供给别人。“让”还可以是谦让、让座、礼让、转让、让步、让开。退一步,海阔天空。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美德。车让人,让出一份安全;人让车,让出一份文明;车让车,让出一份秩序;人让人,让出一份友爱。
请以“让”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可以发表看法,也可以抒发感想。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
13、梁启超曾说:“艰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这句话在《简•爱》中得到很好的体现。请你围绕“在艰难中成长”这一主题,结合《简•爱》的相关情节写一则阅读笔记。(要求:不少于70字)
-
1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填空。
老师:我们在名著阅读中,经常关注书中反复出现的内容。今天,我们围绕这个话题来交流一下。
小文:老师,读《水浒传》时,我发现很多回目中都有有关“抗争”的情节。行者①是梁山好汉中最有反抗精神的好汉,无论身处何地都不会轻易低头。其他英雄也有反抗之举,比如②。
老师:好啊!大家可以把“抗争”作为探究专题。
小语:我发现《水浒传》通过写众多英雄不同的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③”的主题。
小博:《简•爱》中简•爱的表哥④殴打简•爱,她奋起反抗,怒斥他道:“你这残酷的坏孩子!”这种抗争足以看出简•爱倔强、不屈服的性格特点。
老师:说得好!那么在以后的名著阅读中,我们要怎样才能发现这个共性的内容呢?
小文:我觉得应该做到⑤才好。
老师:这个方法可以。希望大家今后多交流,多学习,积累更多阅读整本书的经验。
-
15、学校开展“校园书香节”主题宣传活动,小冀同学搜集了有关“读书”的资料用来制作黑板报。请阅读材料后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节选自马南邨《不求甚解》)
材料二:
①南宋诗人翁森写道:“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但书该如何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我认为,读书贵在“滴水穿石”。我们应学习“滴水”的品格,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铁杵磨针的恒心去“啃”书本,勇于经受岁月的洗礼和寂寞的考验,最终将书本知识学好参透。
②读书,要有明确的方向。涓涓细流之所以能够穿石,关键在于持续地朝着同一个点位冲击。倘若水流四处散落,没有明确的目标方向,即使时间再久,水流再大,也不会把顽石击穿。阅读亦是如此,有方向性地读书,往往会事半功倍。这就需要我们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给自己合理制定“读书清单”。比如,想追求精湛业务能力,那就多读一些专业知识类书籍;遇到挫折与失落时,可以读一些名人传记等励志类书籍;希望自己“腹有诗书气自华”,可以多读一些经典文学、文化历史类书籍……读书如航海,海面浩渺,须有灯塔指引。只有明确了读书目标和方向,读书才会变得更有意义和价值。
③读书,要避免追求“走量”。滴水穿石之功不在水量,而在于持之以恒。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便是这个道理。如果读书一味追求数量而不注重质量,那么看的是只言片语,学的是杂乱无章。即使书读得再多,在个人的成长进步道路上,也很难发挥作用。精读一本好书,胜过浅尝辄止地涉猎百本。尤其对那些经典著作,要像品尝珍馐一样细嚼慢咽,更好地消化吸收书中的营养。
④读书,要肯花时间有耐心。一滴水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当其持续不断地滴落,即便坚若磐石,最终也会被穿透。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和化学家巴斯德说:“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读书是进步的阶梯,但向上攀登的过程是艰辛而漫长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坚持。唯有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方能读有所思、读有所感、读有所获。
(节选自杨敬杰《读书贵在“滴水穿石”》)
(1)、小冀同学搜集了“材料一”后,为什么选择“材料二”与其搭配呢?请分析原因。(2)、“材料二”第②段是怎样证明“读书,要有明确的方向”这一观点的?请从备选角度中任选一个简要分析。备选角度:类比论证 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3)、下面的材料,能够作为“材料二”第③段的佐证材料。[甲]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朱光潜
[乙]
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能把活书读死。把死书读活,就能把书为我所用,把活书读死,就是把我为书所用。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
——冯友兰
(4)、为了给上面材料配图,小冀同学从网上搜集到的两幅图片,请为你心仪的一幅图片配上文字说明。 -
1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百姓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微贱岂合更惜身命!”自朝至暮,转相仿效,唯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①。
(节选自韩愈《论佛骨表》)
[乙]
初,愈至潮,问民疾苦,皆曰:“恶溪②有鳄鱼,食民畜产将尽,民以是穷。”数日,愈自往视之。……自是潮无鳄鱼患。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
[丙]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③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④矣。”轼曰:“不然。潮人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⑤ , 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
(节选自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注:①〔业次〕赖以谋生的职业。②〔恶溪〕河名,古时也称鳄溪,韩江的古称。③〔没〕去世,死。④〔审〕清楚,明白。⑤〔焄蒿凄怆〕祭祀时引起悲伤的情感。
(1)、运用课内迁移法,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资料中的语句
课内语句
解释
①苟见陛下如此
苟富贵,无相忘
A
②自是潮无鳄鱼患
故患有所不辟也
B
③公去国万里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C
(2)、下列对甲文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微贱岂合/更惜身命 B、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微贱/岂合更惜身命 C、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微贱/岂合更惜/身命 D、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微贱岂合/更惜身命(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将尽,民以是穷。
②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
(4)、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请结合以上文段简要分析。 -
17、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回答问题。
[甲]
十五从军征(节选)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乙]
石壕吏(节选)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1)、这两首诗都是叙事诗,都运用了 描写,同样批判了 。(2)、这两首诗都描写了“家”的情况,请分别简要概括。(3)、甲、乙两诗中的老翁,在形象特点方面有何共同之处?请用一个词语概括。 -
18、学校开展“探究诗中水”主题活动,请补全本次活动开场白。
水为生命之源,万物之本,古诗中常借水来抒情。崔颢借“日暮乡关何处是?①”抒羁旅之愁;李白用“② , 直挂云帆济沧海”抒进取之情;辛弃疾用“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③”抒兴亡之感;张养浩用“峰峦如聚,④”,借山水描写引出地势的险要,抒发感慨;木兰“不闻爷娘唤女声,⑤”,这句诗借对水声的描写勾起内心的不舍之情;更有欧阳修用“醉翁之意不在酒,⑥”,抒发乐观豁达情怀。水中寓情,更能彰显生命本色。
-
19、根据下图,推测“篝”字的意思,填写在横线上。
篝:
-
20、学校开展“周末游河北”研学活动。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蔚县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最南端。这里不但有引人入胜的人文景观,而且有令人惊叹的自然风景。特别是雄奇险峻□气势磅礴的河北省第一高峰——小五台山,山的北麓有一条“金河”,因河底金黄色岩石在澄澈碧水的(yìng chèn)下金光灿烂而著称。
蔚县的“空中草原”青草葱郁绵延,森林静谧幽深,着实令人甲 (目眩神迷/目不忍睹)。由县城向南15公里便到飞狐口,南行即进入飞狐峪。初入峡谷,谷宽涧浅,顿感一阵(qìn liáng);往前行,峰峦闭锁,抬头只见一线天。一路进发,在蔚涞交界处,突兀拔起一片草甸 , 这就是与金河口森林公园东西相望的甸子梁,它因高峻平坦而被冠以“空中草原”。这里夏季无酷暑,春季无沙尘,空气新鲜,花草如织,乙 (绿茵/绿荫)如毯,天蓝云白。① 是在冬季,② 有独具特色的民族歌舞、篝火晚会、滑冰等娱乐活动,使这万年幽静的原野更具情趣。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yìng chèn)
②(qìn liáng)
(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澄澈(dèng) 草甸(diàn) B、澄澈(chéng) 草甸(tián) C、澄澈(dèng) 草甸(tián) D、澄澈(chéng) 草甸(diàn)(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甲
乙
(4)、文段中①②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 所以 B、无论 还 C、不管 都 D、即便 也(5)、请在横线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特别是雄奇险峻 气势磅礴的河北省第一高峰——小五台山。
(6)、文段中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