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按提示要求填写相关的内容。
作者
题目
批注
诗文
杜甫
《石壕吏》
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又显示出诗人倾耳细听,通夜未睡的关切。
⑴ ,
白居易
《卖炭翁》
通过对比,表现出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反常心理。
⑵ ,
⑶
《题破山寺后禅院》
以声衬静,表现出环境的清幽和内心的宁静。
⑷ ,
苏轼
⑸《》
表达作者被贬谪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⑹ ,
-
2、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完成问题。
在逗留高地、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liáo( )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我们干脆就地而坐,饱览独特美景。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顷刻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可又骤然反光灼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纷至沓来;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完成问题。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到壶口观瀑布,震耳欲聋的涛声宣泄着河水被压迫的怒不可遏;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也曾有各种倒霉的经历接踵而至;登勃朗峰,拾级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仿佛独踞苍穹;当我像一滴水经过丽江,我看到了翩然归来的燕子,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古城琳琅满目的店铺。通过阅读这些文章,我们丰富了见闻和眼界,增长了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1)liáo绕 (2)瞬息万变
(2)、写出选段中的三个成语。(3)、理解文段中加点的词语。拾级: 接踵而至:
(4)、从以下句子中选出一副赞美山水的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填写。①青山不墨千秋画 ②乘风破浪展雄才 ③身无彩凤双飞翼
④滴水穿石怀远志 ⑤心有灵犀一点通 ⑥绿水无弦万古琴
上联: 下联: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B、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C、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 D、通过阅读这些文章,我们丰富了见闻和眼界,增长了知识。 -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不知道爱在何处,但出门前,总有妈妈的叮咛和爸爸或者亲人的嘱咐;饭桌上,你喜爱的饭菜永远热气腾腾在等待;还有犯错时,那双重重的抬起来又缓缓放下的手……爱在絮絮叨叨中,爱在细微末节里,爱在鸡毛蒜皮处。
请以“爱在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表达真情实感;不套作,不抄袭;(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
4、为了弘扬“孝文化”,某校七年级组织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综合实践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1)、校报为本次活动开设专栏,请你根据提示补写专栏的名称或内容。
栏目名称
栏目内容
解读“孝礼”内涵
践孝行
讲述“孝义”故事
(2)、你在宣传“孝亲敬老”的活动时,听到小骆同学说:“我只是个十三四岁的中学生,尽孝离我还很远。等将来父母老了,身体不好了,我再去尽孝心也不迟。”试就这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道理充分,条理清晰,80字左右。(3)、在“我陪父母做家务,父母陪我看名著”活动中,请完成表格中的相关内容。阶段
主要活动或议题
阅读关注重点
读前热身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全书概览;浏览目录,跳读全书,初步了解小说。
1.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
2.小说主人公①船长。
3.……
通读
上篇
蕴寓科学精神的幻想之旅。
1.寻找并发现“怪物”(②)的过程。2.太平洋的奇观。3.……
下篇
富含幻想的③预言。
描绘的海洋现象,有一些与地理课本内容一致。
-
5、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丛薄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④。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①楚之逐臣;指屈原。②丛薄;草木聚生处。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时发者也:藏匿以待时机表现自己。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 生于深山丛薄之中 B、自李唐来 自古人知 C、濯清涟而不妖 雪霜凌厉而见杀 D、可爱者甚蕃 兰甚似乎君子(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活环境虽有区别,但都有高洁、纯朴的品质。 B、甲乙两文都表明了要退隐山林、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才华的人生态度。 C、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脱;乙文则赞美了萧艾和兰花的清香宜人。 D、甲乙两文都涉及到了作者所鄙视的那些追功名、逐富贵的社会现象。(3)、翻译句子。(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2)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4)、甲文中作者主要是写“莲”,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5)、甲乙两文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飞来山上千寻塔”,八尺为一寻,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峻,也暗示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B、“闻说鸡鸣见日升”,诗人写因为塔高,故鸡一鸣时可见旭日东升,也体现了诗人对前途充满信心,为整首诗歌奠定情感基调。 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面即景说理,实则以“浮云”借代奸邪小人,通过用典间接抒发了自己变法革新的决心。 D、这首诗歌起首即富奇趣,灵动峭拔,而随后之句,气势上一句再胜一句,到了诗歌的结尾,诗人孤高傲岸、不可战胜的形象跃然纸上。(2)、有人说:“王安石善于用诗的形式表达自己从生活现象中提炼的哲学思考。”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本诗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
7、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豌豆花开
①故乡的豌豆花又开了!
②在三月春寒料峭的绵绵细雨中,在唱着情歌款款掠过的燕语里,在孩子们手扯着长长丝线飞舞的风筝下,在一群嗡嗡作响的小生命的亲吻中,悄悄地无声无息地开放了,一如老母亲那张蜡黄的刻满岁月沧来的脸。
③豌豆花是故乡极其普通的一种花。她紫中带黑,极不起眼,甚至可以说是其貌不扬。她没有油菜花那样的金光灿烂,馨香四溢,引来蜂飞蝶舞,招来八方游客,让故乡的油菜节美名远扬!她也没有梨花的白洁无瑕,让人遐想联翩,赞不绝口;更没有桃花的姹紫嫣红,你追我赶,竞相争艳。她可以说是大地母亲遗落下的最不起眼最让人不屑的一种花。她的花骨朵儿不大,一朵一朵,散淡地开放在那里:田埂上,渔塘边,有些农家空闲的宅基边上……大都是一些边边角角,零零星星的小块地上所种植。大面积种植的人并不是很多。
④然而,豌豆花虽然只生长在这些僻壤闲地中,她却并不落寞,她们依然开放着,依然吐着悠悠的清香,顽强而又倔强地生长着。
⑤记得小时候,我们放学回家时,只见路边的田地里长满了青翠欲滴的豌豆苗,豆荚已开始饱满,每一个见到的孩子,都馋得直流口水,都要跳到田里去,偷偷地摘几把开门红豆荚,放在书包里,边走边吃,直到回家。当然,少不了父母亲的一顿指责:“瞧瞧这些孩子们,只知偷偷摸摸好吃好喝,长大了怎么成器?”当然说归说,但因为各家各户的孩子们都有参与,况且是生产队集体种植,所以也就不予追究了。
⑥责任制实施后,种植豌豆的农户开始多起来了,母亲是个很仔细的人,她把门前水沟边的荒地全部收拾得平平整整,没有一颗杂草,全部种满了豌豆,房前屋后的隙地也不例外。豌豆荚还嫩的时候,每天摘了再掰开,用尖椒爆炒了端给我们吃。我们一家人吃得有滋有味,连声叫好。
⑦母亲也不忘给左邻右舍的孩子们盛些去,给他们尝尝鲜。因为母亲知道,没有哪一个孩子不喜欢吃豌豆粒的。
⑧到了豌豆粒全部圆圆滚滚、硬硬明朗的时候,母亲便把豌豆荚全部收割了,搬到禾场上,用梿枷“噼噼啪啪”地一粒一粒打下来。汗水顺着她疲惫的脸颊滚落下来,母亲全然不顾,直到把豆粒打完为止!
⑨母条还是照例用瓢盛了豆粒,你家一瓢他家一碗地分送给乡邻们!只要在锅里炒上几把火。盛起来,想干吃就留几把,其它的就用水浸泡几分钟后,放了油盐下锅,炒作几下便可食用。豌豆成了人见人爱的可口菜。当然,母亲是照例不吃的。因为她牙不好,咬不动。所以只是看着我们吃。
⑩每每看到故乡的豌豆花开,我便想到母亲对我们的好,想到母亲独自一个人用梿枷拍打豌豆时的情形和艰辛。母亲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她虽然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是却懂得叫我们真诚老实做人,告诫我们为人处事不要华而不实,更不要浮夸浮躁,要学习豌豆花不追名不逐利,要学习豌豆粒硬朗坚实的品格。虽然是些小道理,但却照出母亲的心灵来。
⑪最让我对母亲肃然起敝的是这样一件事。一天,上面派人来到我家,给父亲送来五百块钱的慰问金!但母亲坚决不收,一定要退回去!原来,父亲是抗战老兵,身上有鬼子飞机炸的十多处伤口,每到变天就痛得要命。上面得知后,送来慰问金,但父亲觉得自己对革命贡献不大,谢绝了领导的好意,同时把组织上安排自己担任公职的通知也一并退还!父亲怕母亲反对自己的行为,但母亲坚决地说:“你的一切行为我都支持,只要不是违法的事情。”
⑫作为一个生活条件差,孩子多的老人,母亲没有因为家人是抗战英雄而自恃有功,向国家要这要那,而是体恤国家的难处,时时为国家着想!母亲虽然平凡,如这最不起眼的豌豆花一般,朴实,与世无争,默默无闻地生活着,奉献着,但在儿女们心里,母亲才是最美丽最伟大的!
⑬如今,母亲已离我们驾鹤西去,我再也吃不到母亲做的可口的饭菜了。但每到豌豆花开的季节,对母亲的那份思念便会与日俱增,愈发浓烈。
(1)、“豌豆花是故乡极其普通的一种花”,有哪些具体表现?(2)、请简要分析第⑩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3)、请按要求赏析句子。(1)当然,少不了父母亲的一顿指责:“瞧瞧这些孩子们,只知偷偷摸摸好吃好喝,长大了怎么成器?”(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2)母亲还是照例用瓢盛了豆粒,你家一瓢他家一碗地分送给乡邻们!(品味加点的词语)
(4)、文章题为“豌豆花开”,作者为什么花了大量笔墨写关于母亲的往事? -
8、阅读《驿路梨花》(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②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③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④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⑤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⑥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⑦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⑧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⑨“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⑩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⑪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⑤段,瑶族老人严肃的态度,表明了他对误认为是小茅屋主人的哈尼族小姑娘的感激之情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 B、“我”和老余是过路借宿小茅屋的人,过后对小茅屋进行了修葺,瑶族老人给小茅屋送来粮食,梨花姐妹是照管小茅屋的人,解放军战士是小茅屋的建造者。他们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C、我们决定修葺小茅屋、给屋顶加草、挖排水沟的行为,是我们决心学习解放军叔叔助人为乐精神的具体表现。 D、选文最后一段引用陆游的诗句,既照应题目,又表明“处处”都盛开着“雷锋精神之花”,深化了文章的主旨。(2)、下列对选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构思巧妙,设置悬念和误会,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 B、选文开头通过实写梦中景象,从嗅觉的角度写出了梨花的清香,用自然美衬托人物美,使自然界的梨花与人物梨花相映生辉。 C、选文第⑥段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出小姑娘急于澄清小茅屋真正主人的情态。 D、“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一句运用外貌描写展现哈尼小姑娘的美丽灵动。(3)、文中的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并未出现,而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语言写出他们的行为。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9、按提示要求填写相关的内容。
作者
作品
批注
诗文名句
陈子昂
(1)《》
体现作者独立于天地之间,孤独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的句子。
(2) , !
陆游
《游山西村》
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
(3) , 。
(4)
《泊秦淮》
借古讽今,表现了家国兴亡的忧虑愤慨。
(5) , 。
李商隐
《贾生》
借古讽今,揭示皇帝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6) , 。
-
10、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地。彭荆风笔下的驿路梨花,散发着盎然的春意,梨花象征着一种利他的品质和精神,一种淳厚朴实的民风;贾平凹故园的小桃树身世坎坷,猥琐却又坚强,小桃树是作者青年时期迷茫、探索成长的真实写照;十年后,宗璞遇见盛开的紫藤萝花,每一朵盛开的花都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从而感悟到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人生哲理。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猥琐: 忍俊不禁:
(2)、根据提示,从下面句子中整理出一副对联,按要求填写到横线上。①一树梨花香满路 ②藤萝瀑布挂空中 ③生无悔感天动地
④风雨后桃花灼灼 ⑤驿路梨花处处开 ⑥十年藤萝艳全园
上联: 下联:
(3)、下面从以上材料中选出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A、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B、重视语文,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C、梨花象征着一种利他的品质和精神,一种淳厚朴实的民风。 D、小桃树是作者青年时期迷茫、探索成长的真实写照。 -
1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为人恳切,彬彬有礼。旧历丁卯( )年除夕得到叶圣陶先生逝世消息的张中行感到格外悲伤,他称赞“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著名诗人臧克家也曾经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叶老做事不拖tà( ),虚怀若谷,平易近人,为人宽,待人厚,律已严。重视语文,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丁卯年 拖tà
(2)、以上文字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应该相信,每个人都是带着使命来到人间的,无论他多么的平凡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总有一个角落会将他搁置,总有一个人需要他的存在。
——林微因
请以“原来我也很重要”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500字;(2)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立意自定;(3)不许抄袭、套写;(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
13、阅读《壶口瀑布》选段,完成题目。
①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旋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②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③看罢水,我再细观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月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④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1)、仔细阅读选文第①段,根据提示填写下表。立足点
视角
景物
景物特点
沟底
平视
黄河河谷
开阔平坦、细沙坚实而又松软
①
俯视
龙槽壶口
突然凹下,河中有河,用一个字概括“奇”
依在一块大石头上
仰视
②
河水排排涌来,用一个字概括“③”
④
水流
下跌、飞旋,用一个字概括“险”
(2)、品味下列句子,分析文辞优美的原因。(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从用词角度赏析)
(2)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漕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从修辞角度赏析)
(3)、纵观全文,文章绝大部分是围绕着水来写的,而选文第③自然段却写脚下的石头,请问这样写是何道理?(4)、从壶口瀑布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对你今后的人生有何启迪呢?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AI(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一种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它使计算机能够从数据中学习并自主决策。AI的核心算法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这些算法使计算机能够处理大量数据并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AI已经被应用于很多领域,包括自动驾驶汽车、语音助手、图像识别和医疗诊断等。例如通过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技术,AI可以帮助医生分析影像资料,如X光、CT扫描和MRI,以便更准确地诊断各种疾病,例如癌症、心脏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
②AR(增强现实):增强现实是一种将数字信息叠加到现实世界中的技术,以增强用户的感官体验,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更加沉浸式和交互式的体验。AR技术通常通过手机、平板电脑或头戴设备等展现数字信息,例如虚拟物体、信息标签或实时反馈。AR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游戏、教育和培训等领域。
③AI技术可以利用用户数据和环境信息,对用户行为和需求进行预测,并自动调整AR显示效果。例如,通过分析用户位置、方向、兴趣爱好等数据,我们可以为用户推荐更加个性化的AR内容。此外,AI技术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行为和情境,预测和响应用户的需求,进一步提升AR应用的可用性和用户满意度。
(摘自《鲨鱼科技先知》)
材料二:
①2024年2月9日,总台龙年春晚西安分会场的《山河诗长安》节目播出,即登上热搜,无数网友直呼:“太燃了!”据了解,这是总台春晚首次将手机AR技术应用于实体场景,借助火山引擎提供技术支持。
②为支持总台龙年春晚首次线下AR应用展示,火山引擎迅速组建专项AR支持团队,高效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展现了团队的卓越实力。例如,怎样让李白稳稳地站在大唐不夜城的屋顶弹琵琶,而非“飘”在空中?火山引擎通过场景结构的精准重建,利用自研视觉定位技术进行贴合度打磨,让观众看到一个真实的李白;怎样保证用户在手机端流畅、稳定且实时地欣赏到李白不同阶段的形象?火山引擎基于自身AR技术优势,通过对庞大的影视级文件进行模型减面、重展UV、改贴图、绑定动画、引擎适配等优化,保障了手机端的互动流畅和稳定;同时火山引擎还考虑到了天气对于体验的影响,在算法上对极端的雨雪天气做了支持,最终保证在各种环境下都不会影响与李白的互动。
③《山河诗长安》把春晚传统的观看媒介扩展到可以真人互动,这个节目不仅仅可以线上观看,还是一个延伸到线下,可以去实际体验的节目。据抖音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已经有数万人在大雁塔参与了春晚同款的李白互动。
(摘自《群众新闻网》)
材料三:
①2022年11月,更准确地说是11月30号,ChatGPT发布。
②从那之后,好像只有一句话能够描述我内心的感受:“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了。”
③一个个震撼消息不断传来:人工智能突然就可以写文章了,可以画图了,可以写软件了,可以做音乐了,可以做视频了,我看它就快可以自己写一套PPT,自己出去融资了。
④但是你有没有觉得奇怪?我们身边还是有大量的人觉得,AI没啥用。让它替我写一个年终总结,写的都是一堆陈词滥调。让它回答一个简单问题,还经常胡说八道,出现事实性错误。要真想靠AI干重要的活儿,早着呢。
⑤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如何自如地用好AI,缺的到底是什么呢?一般人认为,缺的是应用人工智能的技术,只要学习就可以了。
⑥但是,今年我遇到了一位AI领域的投资人——绿洲资本的张津剑,给我打了一个比方。他说,你别把AI看成是工具。看成工具,你会要求它马上能帮你干活,马上产生效率。你得把AI看成是人,而且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学过所有专业,成绩还名列前茅的学霸。他们不用休息,人数无限,24小时待命。他们知识程度非常好,但就是没经历过社会历练,需要你指挥,才能工作。像算盘珠子,拨一下才动一下。而且,还会犯错,你得有点耐心去数,给他们成长的时间。
⑦说到这儿,有一个词已经呼之欲出了。我们缺的是“AI领导力”。AI时代来了,重点不在于那支队伍,能干的队伍要多少有多少。重点在于,给你一支队伍,你能不能当好他们的领导。
⑧这才是AI时代对我们的真正考验——AI是一个遇强则强的能力放大器。
(摘自微信公众号“逻辑思维”)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河诗长安》这个节目,线上线下均可观看,不需要借助任何媒介或设备。 B、通过AI技术分析客户的喜好,然后推荐个性化的AR内容,可以进一步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C、用户使用AI写一份年度工作总结时,常常是有利有弊的。 D、AI时代对我们的真正考验并不是相关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而是“AI领导力”——种指挥AI的能力。(2)、材料三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相关内容,请你分析概括《山河诗长安》这个节目火爆的原因。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甲】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②饮酒者游, 旬朔③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 , 悔前所为。而聪明⑤衰耗,殆不如曩⑥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⑦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节选自秦观《淮海集》,有删改)
【注】①暗疏:默写。②滑(gǔ)稽:比喻能言善辩,应对如流。③旬朔:十天或一个月,这里指一个月。④惩艾(yì): 惩治, 惩戒。⑤聪明: 听力和视力。⑥曩(nǎng): 从前。⑦寻绎:推求探索。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不知其旨也
(2)然后能自反也
(3)然后能自强也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弗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虽有至道/至于夏水襄陵 C、故曰/故外户而不闭 D、知不足/不足为外人道也(4)、请用三条“/”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每 阅 一 事 必 寻 绎 数 终 掩 卷 茫 然 辄 复 不 省
(5)、【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对学习的认识。请分别结合两篇文章的观点,谈谈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应怎样学习。 -
16、经典人物形象的陪伴,让我们汲取精神力量。学校举行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你会选择下列哪个人物作为你的演讲材料?请结合原著中人物的经历谈谈。
祥子《骆驼祥子》 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1月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的主旨演讲。习近平强调,第一,中国将坚定不移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第二,中国将坚定不移同世界共享市场机遇。第三,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开放。第四,中国将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共同利益。在演讲结尾,他用中国古文“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
(选自中国政府网,有删改)
【材料二】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新冠肺炎疫情阴霾未散,世界经济复苏前路坎坷,各国人民更需要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
(节选自习近平《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主旨演讲)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有位学习汉语的外国朋友阿夫不太理解“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的意思,请你结合材料二和链接材料,简要讲解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及习近平主席引用这句话的意图。【链接材料】词语解释:
孤:①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②孤独,孤单;③封建时代君主对自己的谦称;④辜负。
举:①举起,抬起;②推荐,推举;③行,行事;④攻下, 占领;⑤全。
趋:①跑,快走;②趋向,奔向;③追逐,追求;④志趣, 旨意。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没有谁脚下的路,一生平坦到头;没有谁胸中的心,一生chún cuì到底;没有谁头顶的天,一生永远蔚蓝:人生充满变数。不变的,是诗人敏锐的目光,灵动的笔触。
②是的,人生的种种经验、情感、况味,都能在唐诗里找到。诗中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寂寞,有“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适豁达,也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chóu chú满志……那些文字穿越千年,根植我们灵魂深处,成为澎湃的血液; 我们的心灵,成为顽强的种子; 多元的思想,催生璀璨的文化。那些文字,让我们哪怕跋山涉水,就要实现精神想要实现的终点。
③诗言志,是大江东去,千古风流;是铁马冰河, 。诗亦可传情,是“此夜曲中闻折柳”,是“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我寄愁心与明月”,是“留取丹心照汗青”, 是 qīng gē màn wǔ, 是雨打芭蕉, 是疾风劲草……它道尽世间一切悲欢, 给予我们恒久的力量。
④读诗,让心灵不死。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 chún cuì
(2) chóu chú
(3) qīng gē màn wǔ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豢养 孕育 气壮如牛 B、濡养 孕育 气冲斗牛 C、濡养 养育 气壮如牛 D、豢养 养育 气冲斗牛(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那些文字,让我们只要跋山涉水,就能实现精神想要实现的终点。 B、那些文字,让我们只有跋山涉水,才能抵达精神想要抵达的终点。 C、那些文字,让我们哪怕跋山涉水,也要实现精神想要实现的终点。 D、那些文字,让我们哪怕跋山涉水,也要抵达精神想要抵达的终点。 -
19、在送别杜少府时,王勃写下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经典送别诗。假设事后王勃想将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发到微信朋友圈,并且在最后配一个表情。请根据诗歌内容猜测他会配下面哪一项的表情,并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20、默写古诗文。
(1)窈窕淑女,。(《诗经》)
(2) , 悠悠我思。(《子衿》)
(3)《桃花源记》中,陶渊明描绘了一个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文中用“ , 。”写出了生活于其中的老人和孩子的快乐。
(4)白居易在《卖炭翁》中用“ , 。”表现了卖炭翁极度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令人泪下。
(5)孟浩然遥望洞庭湖,震撼于“ , 。”的磅礴气势。(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虽经风和雨摧残,仍坚贞不屈的句子是: , 。
(7)请将李白《送友人》中适合填入下面对联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上联:白树栖鸦,杳杳钟声晚 下联:冷露湿花,。
(8)文人本有济世志,沉浮不改忧民情。杜甫心怀百姓,“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了心中的崇高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