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那时就更严重地jié wèn , 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2)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bēi tiān mǐn rén。
(3)归途如此jīng xīn dòng pò。
-
2、《游山西村》写于陆游罢官回乡闲居之时,小语认为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小文认为此诗表达了诗人罢官后的落寞之感。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简述理由。
-
3、古诗文默写。
(1) , 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2)青春是登临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青春是极目泰山之巅: , 。(杜甫《望岳》)
(3)斯是陋室,。(刘禹锡《陋室铭》)
(4)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 , ”以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来自喻,抒发自己造福桑梓和报答国家的志向。
(5)诗的情感是芬芳的,读过会心底留香。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 ”中我们能感受到豪情满怀;从陆游的《游山西村》“ , ”中感受到诗人闲游山村,向往田园的情思。
-
4、“喝彩”是动词,在字典里被解释为“大声叫好”。在生活中,“喝彩”可以表现为一句话、一阵掌声……总有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瞬间、一个地方让你忍不住为之喝彩,在你生命里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请以“这一次,我为________喝彩”为题(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结合对上面文字的理解,选取真实的生活经历,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②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主角
刘立勤
①没有不想当主角的演员。
②谭四的梦想就是在舞台上当主角。
③为了当主角,谭四真是吃够了苦。练毯子功时,他翻、腾、扑、跌、滚、摔,经常弄得鼻青眼肿;练把子功时,刀、枪、剑、载、斧、钩、叉、棍,有几次差点儿被对练戳瞎眼睛。苦尽甘来,他终于练出一身好本事,小快枪、大快枪、小五套、大刀枪、双刀枪、十八棍等,每一样都精益求精、炉火纯青。
④这样的好苗子自然是担当主角的人物。但他到了剧团后,一直都在跑龙套,连个有分量的配角都没扮演过。
⑤这事怨不得老团长,老团长是真心喜欢他、欣赏他,也安排他担任了几个大戏的主角,可惜他都不适应,老团长又安排他担任有分量的配角,他还是不适应。在舞台下他的表演收放自如满潇洒洒,可一登台就完了,一招一式一本正经,程式古板缺少灵动,硬腔硬斗做功难受。老团长爱戏如命,只好狠下心让他去跑龙套。谭四也毫无怨言,台上跑龙套,台下练主角。台下的主角练得倒是很有特色人人叫好,待到带彩走台时铜器一响,他就乱了阵法,连个龙套也跑得叫人不敢恭维。用他的话说,他终于没有辜负老团长的失望,彻底失去了登台唱主角的机会。
⑥但他还是想在舞台当主角。
⑦剧团红火几年后,他就很少演戏了,不说演主角,就连跑龙套的机会也没有了。老团长带人外出跑歌舞团时,他干脆请了长假不上班了。
⑧谭四能吃苦,和媳妇在县政府对面开了一间凉皮店。谭四勤快,店面收拾得清清亮亮,很是干净。他家面皮子蒸得软和又筋道,吃凉皮的人很多,我也常常去他店里吃凉皮。 每次去了,都是他亲自制作,他把一撮儿豆芽、一撮儿黄瓜丝、一把油光发亮的面皮,放在一个油润润的水瓢里,“唰唰唰”三勺盐,“唰唰唰”三勺醋,然后把水瓢凑近那个硕大的辣子碗,捞起三根面皮在辣子碗里一蘸,辣子油便跟着跳进水瓢,接着再舀一勺辣子倾入水瓢,再掂起水瓢抖几抖,一盘美味可口的凉皮就做好了。
⑨我说:“凉皮你都能玩儿得像行为艺术,舞台上咋就……咋就……”
⑩谭四说:“我也说不清呀,我也劝自己要好好表演,添光彩。可钢器一响,我的手脚就好像不是自己的了,不听使唤。”
⑪我说:“不过也好,主角也没戏演了,咱在生活里当主角。”
⑫谭四说:“我还是喜欢在舞台上演主角。”
⑬他真的还想在舞台上当主角。买煤、买米,磨米浆、蒸皮子,切皮子、拌皮子,擦桌子、抹板凳……一天忙到晚浑身疲倦,而谭四还要继续练功,唱功、毯子功、把子功…… 他每一项都不偷懒,总想着有朝一日再上舞台唱主角。
⑭谭四又回到剧团,继续实现他的主角梦想。可是再有机会上台时,他还是当不了主角,本身的毛病没有克服不说,现在的舞台已经是年轻人的天下,他们玩的都是颠覆传统的那一套。偶尔轮着他上台跑回龙套,不说别人,连他自己都觉得难受不自在。
⑮妻子让他调到文化馆。他不,他说:“我是演员,我到文化馆弄啥?”他仍然做着当主角的梦,继续在剧团跑龙套,也在凉皮店跑龙套——给妻子打下手。
⑯待到剧团又招来一批小演员时,别说当主角,连龙套都不要他跑了,新团长让他带薪离职。谭四心有不甘。
⑰后来听说谭四离开了瓮城,从此再也没有了他的消息。
⑱十几年过去,在人们都快忘记他的时候,谭四突然出名了,省报用半个版的版面介绍了他的事迹。我们才知道他离开瓮城后,被省城一个有名的艺校聘请当了艺术指导,他在那里不仅培养了几百名的戏剧艺术人才,还培养出两个“梅花奖”得主、五个“戏剧新秀”得主,培养出无数个主角……报道说他是“主角背后的主角”。
⑲当我在省城一家茶馆见到谭四时,他惋惜而又自豪地说:“我当不上主角,总有人会替我当主角!”
⑳那一刻,他的眼里进发出了一束光。
(刊载于2023年,有删改)
省艺校准备将本篇小说拍摄成微电影,你作为主创者,请完成以下任务。 编剧写剧
(1)、编剧将小说改编成下列五个电影场景,请在横线上补全相关内容。场景一:谭四为实现当主角的梦想,刻苦训练,练出一身好本事。
场景二:(1)
场景三:谭四在凉皮店忙到浑身疲倦,仍不放弃梦想,坚持练功。
场景四:谭四不愿去文化馆工作,带着不甘离开瓮城,继续追梦。
场景五:(2)
演员读剧
(2)、主演在研读剧本时,一直对结尾段加点词语“进发”的语言表现力把握不准,请结合选文帮他分析。那一刻,他的眼里进发出了一束光。
导演说剧
(3)、主演认为谭四制作凉皮的情节是多余的,应该删去。对此,你怎么看?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观众论剧 手讨三过
(4)、影片播出后,小语和小文对影片名“主角”展开了讨论。请结合选文内容,补全二人的对话。小语:影片直到最后,谭四都没有成为主角,这跟影片名不一致,影片名应该改成“主角背后的主角”才合适。
小文:可是,文章结尾说谭四是“主角背后的主角” 这是媒体对他的评价。虽然谭四经历了多次挫折,但是他始终①
小语:但是,他终究没有成为②
小文:通过仔细阅读,我们发现他在当艺术指导的十几年时间里,领悟到③ 的重要性。即便经历多次失败,终究会找准人生定位,获得心灵的蜕变与成长,做自己人生的主角。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什么是美育?蔡元培先生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是通过探索艺术、音乐、文学、建筑等领域中的美学原理和审美体验,促使人们获得启发,对现代社会进行反思,重拾对美的敏感和欣赏能力,重新审视和感知身边的美好,从而提升生活的品质和幸福感。
(刊载于2023.8.20,有删改)
材料二:乡村具有得天独厚的美育资源。源远流长的乡土文化,生态宜人的自然景观, 乡村从来都不缺乏美的素材。青山远黛,袅袅炊烟,潺潺溪水,声声蝉鸣……乡村之美自古就令无数人如痴如醉、真心咏叹,大量描绘乡村之美的文艺作品千古流传,乡野间的一切,永远是乡村美育的源头活水。重视乡土资源的价值及利用,是发展乡村美育的应有之义。挖掘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结合传统村落、文物古迹等,探索打造美育文化新空间;同时结合乡村生活实践,在日常生活中开展美育,让乡村儿童在日复一日中接受美的滋养和浸润。
让美育真正扎根乡村,激发出乡村孩子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那些种在孩子们心中的美的种子,终会发芽、开花、结果,为乡村文化振兴带来更多精彩。
(刊载于2023.8.18,有删改)
材料三:当前,社会呼唤高质量的儿童美育。首先要推动美育的均等化改革,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均等的美育资源。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健全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育人机制,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
其次,要推进美育普惠化。不断完善家、校、社协同的儿童美育体系,形成人人参与的美育机制。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艺术感觉和发展潜力,美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是应对未来生活的必备素养。应当树立优质的儿童美育是人人参与的美育观,将美育的重点从学科性的知识和技能获取,转变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
当前,美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较为薄弱的环节。一些农村和偏远地区依旧面临美育资源不均衡、师资不足的难题。办好让人民满意的美育,是美育工作者的责任,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每个孩子的未来,描绘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美育图景。
(刊载于2023.6.1,有删改)
材料四:“阳光美育计划”旨在通过美育关爱与引导,满足特殊群体的审美需求,以美育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帮助特殊群体以全新的姿态融入社会;通过系列活动及年度成果展,向社会展示特殊群体认识美、理解美、创造关的能力,促使社会各界更多地关爱他们。
“阳光美育计划”注重美育服务的优质、有效,邀请康复医学方面的专家对活动进行指导,遵循“艺术疗法”的规律,开展了微缩园林模型DIY体验课、趣味油画体验课、建军节主题趣味版画体验课、国庆主题秋叶漏印体验课等主题丰富的活动,参与性、互动性强,寓教于乐,为特殊儿童提供了展现自己“画语”的舞台。
“阳光美育计划”受特殊儿童及其家长喜爱,究其原因,一方面,特殊儿童除了基本的生存教育,还有体验世界上美好事物的强烈意愿,比如绘画、音乐等艺术,这在提升孩子审美素养的同时,赋予了他们能力、增强了其自信;另一方面,许多特殊儿童不能有效地表达内心的想法,但他们可以通过画画等艺术方式来展现,这是一个让特殊儿童与普通大众相互了解的渠道。
(刊载于2023.6.29,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与上述材料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美育能培养人对美的欣赏能力,有提升生活品质和幸福感的作用。 B、乡村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有利于激发乡村孩子对美的感知力。 C、办好让人民满意的美育,保障孩子的未来,是美育工作者的责任。 D、“阳光美育计划”开展了主题丰富的体验活动,特殊儿童参与性强。(2)、结合材料三,请简要概述如何实现高质量的儿童美育。(3)、某中学打算增加艺术课的课时,同时将艺术课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有家长认为这样做会挤占文化课时间,从而影响文化课成绩。你是否赞成此观点?请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理由。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漈水。漈水者,东越方言以挂泉为漈。中有人烟鸡犬之候,寻声渡水,忽到一处,约在瓯闽之间,云古莽然之墟。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余家。四面高山,回环深映。有象耕鸟耘① , 人甚知礼。野鸟名鸲,飞行似鹤,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有一老人,为众所服,容貌甚和,岁收数百匹布,以备寒暑。乍见外人,亦甚惊异,问所从来,袁晁贼平未@,时政何若,具以实告。因曰:“愿来就居,得否?”云:“此间地窄,不足以容。”为置饮食,申以主敬。既而辞行,所树记道。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节选自顾况《仙游记》)
[注]①象耕鸟耘:耕者以象行为法,耘者如鸟之啄食,早期吴越之地的耕作方式。后用以形容民俗古朴,有舜禹时代的遗风。②袁晁贼平未:袁晁农民起义发生在公元762年, 次年被平定,至这位老者问话的时候已经过去8年。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便要还家
(3)处处志之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3)、下列各项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便舍船/人舍中唯祭得杀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众所服 C、具答之/具以实告 D、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以人容(4)、请用两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有 好 田 泉 竹 果 药 连 栋 架 险 三 百 余 家
(5)、比较甲、乙两文,从内容和结构上说说它们的相同之处。 -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跑一场马,认识一座城。”3月17日,2024惠州马拉松鸣枪起跑!
据悉,2024惠州马拉松是惠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马拉松赛事。赛事共有57249 人报名参与,1.2万人中签,参赛规模之大、参赛人员之多,均属惠州首次。本届赛事以“畅跑山海忠州,尽享东坡文化”为主题,以弘扬患州东坡文化为主旨,精心设计山水赛道展现城市风光,引入“惠州智造”彰显科技实力,是一场体现文旅体深度融合的“嘉年华”赛事。
材料二
惠马捡跑志愿者招募活动
赛事补给站定点捡跑志愿者160人。按照赛事设置,全程共16个补给站,每个补给站10名捡跑志愿者,负责协助赛事志愿者清理补给站前后区域的赛道垃圾;面向全部市民志愿者、公益跑者招募非赛事中签选手(惠州市相关捡跑协会成员优先);
赛道捡跑志愿者40人。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各20人,将在参赛队伍最后方(收容车前)负责清理赛道遗留垃圾;该项志愿者要求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能够以捡跑的方式完成马拉松项目或者半程马拉松项目(惠州市相关捡跑协会成员优先)。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6个字。(2)、惠州马拉松捡跑志愿活动招募志愿者,有意者需自我推荐。假如你去参加此志愿活动,你该如何推荐自己?至少要有两个理由。(3)、请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几个主要情节按先后顺序排列。①为了供应城市木材,保尔参加了修筑铁路活动。 ②因为解救朱赫来,保尔被关进了监狱。
③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保尔开始了文学创作。 ④保尔当了骑兵,作战异常勇猛。
(4)、小说塑造的典型形象往往是立体丰满的,请仿照示例,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中的具体情节来谈一谈人物的超凡与平凡。示例:唐僧崇尚佛法,立场坚定,在坎坷的取经路上抵制了诸多诱惑,如拒绝女儿国国王提出的亲事等。但唐僧也像凡人一样,胆小怕事,在蛇盘山,白马被小白龙吞下时, 他痛哭流涕,不知所措。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回顾八年级下册的语文学习之旅,我们了解到王选一生中最重要的jué zé对他的影响;也和顾拜旦一起回顾了奥林匹克精神在世界 时为追求和平而又充满自信的人们带来的力量……我们还欣赏过黄河壶口瀑布的一川大水,跌得粉碎,形成一个个漩涡时的páng bó景象;也曾和马克·吐温一起坐在勃明峰顶饱览那shùn xī wàn biàn的云霞 时的独特美景……阅读这些经典文章,能让我们 他们的聪明智慧,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直到今天,经典诗文虽然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而且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1) jué zé (2) páng bó (3) shùn xī wàn biàn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土崩瓦解 纷至沓来 体会 B、分崩离析 接踵而至 体会 C、土崩瓦解 接踵而至 体悟 D、分崩离析 纷至沓来 体悟(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经典诗文虽然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但是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 B、经典诗文虽然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而且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 C、经典诗文不仅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而且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 D、经典诗文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而且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 -
10、默写古诗文。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诗经《关雎》)
(2)莱葭采采, , 所谓伊人。。(诗经《蒹葭》)
(3)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 , 。”一扫离别的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5)可怜身上衣正单,。(白居易《卖炭翁》)
(6)诵读经典诗文,可以怡情悦心。读一读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绘洞庭湖壮阔气势的诗句“ , ”,会让人心胸为之开阔。读一读柳宗元《小石潭记》中潭中小鱼与游者逗乐,一动一静,调皮活泼的句子“ , ”, 会让人忘却人间烦恼,心生欢喜。
-
11、请以“不能忘记这个名字”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题目中的“这”是第三人称代词,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这个名字”是什么,一定要写清楚;为什么不能忘记“这个名字”,这是写作的重点。
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棠依旧
肖复兴
①在北京,有海棠树的四合院很多,其中有一个小院最让我难忘,便是前辈作家叶圣陶先生家的小院,院子里有两棵西府海棠。几乎每年春天开花的时候,叶圣陶先生都要和冰心、俞平伯等几位老友约好,到小院里一起看海棠花。一时,这两棵海棠树很有名。
②第一次走进小院,是1963年的暑假,我还只是初三的学生。那一年,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我的一篇作文获奖并得到叶圣陶先生的亲自批改,于是我还得到了叶圣陶先生的接见和教诲。我清晰地记得,那个下午,是叶至善先生站在门口给我开门,因为个子高,他弯着腰,和蔼地掀开竹门帘,带我走进叶圣陶先生的客厅。那时我并不知道 , 是他从24篇作文中选了20篇交给他父亲的,其中就有我的那一篇,要不我不会和这座小院结缘。
③我和叶至善先生的女儿小沫同岁,都去了北大荒,彼此有信件往来。1972年的冬天,我被分配到猪号喂猪,成天和一群“猪八戒”厮混,无所事事,一口气写了10篇散文,寄给小沫看,她转给了她的父亲。那时,叶至善先生刚刚从河南干校回来,赋闲在家,认真地帮我修改了每一篇单薄的习作。我们便有了整整一个冬天的信件往来,他对每篇都提出了具体的意见,有的还帮我一遍遍修改,怕我看不清楚,又特意抄写一份寄我,然后在信中写道:“用我们当编辑的行话来说,基本可以‘定稿’了。”如他说的一样,我将10篇中的一篇《照相》寄了出去,真的“定稿”了,发表在那年复刊号的《北方文学》上。可以说,是叶先生鼓励并帮助我走上了文学之路。
④“四人帮”被粉碎不久,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恢复建制,叶至善先生重新走马上任,着手《儿童文学》杂志复刊的时候,曾经推荐我去那里当编辑。《儿童文学》杂志的同志找到我,那时我刚刚考入大学,没有去成。但我并不知道是他推荐的我,一直到很多年过去,才知道这件事,体会到他的为人,让我感动的同时也让我感慨,因为今天这样的人已经越来越少。叶先生地位不可谓不高,但他总是这样平易近人,谦和,严于律己而宽待他人,替别人着想却润物无声。在他家的墙上,曾有这样一副篆字联:得失塞霜马,襟怀孺子牛。此联是叶先生撰,请父亲叶圣陶写的。我想这是叶家父子达观的人生态度和一生追求境界的写照。
⑤叶家小院我虽不常去,偶尔还是会拜访。前些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我去得早了些,走进那座熟悉的小院,又看见那两棵西府海棠。这两棵树很有意思,叶至善先生说是“很通人性”——有一段时间小沫、小沫的弟弟还有至善先生都先后离开了家,海棠枯萎了,后来家人陆续回来,它们又茂盛了起来。如今,海棠依然绿意葱茏,只是有些苍老,疏枝横斜,晒在树上的斑斑点点的阳光,被风吹得摇曳,似乎将往昔的岁月一并摇曳了起来,有些凄迷。
⑥我的心里有点不安,生怕打扰了叶先生的午睡,小沐招呼我进屋,说爸爸早就醒了,等着你呢!叶先生从他父亲睡过的床上下来,走出卧室,伏在他家的旧餐桌上和我交谈。坐在我对面的叶先生已经是银髯飘飘,让我恍然觉得白云苍狗,人老景老,老人的身体已经大不如以前了。那天,临别走出屋子,来到院里,我和小沐在那两棵熟悉的西府海棠树下站了很久,说了一会儿话。午后的阳光很温暖,能看见枝头上青青的小海案果在阳光中闪烁。我想起叶圣陶先生去世之前的春天,叶先生陪着父亲和冰心先生一起在这个小院看海棠花的情景。那天风很大。却在冰心到来的时候停了;那天,海棠花开得很旺。
⑦如今,海棠依旧,年年花开。叶圣陶和叶至善两位老人都已经不在了。
(选自《肖复兴散文》,有删改)
(1)、理解写人记事的散文,要关注最能突出中心的典型材料。本文中,作者回忆了与叶至善先生交往的往事,请结合文本内容,补写下面的表格。时间
相关事件
1963年暑假
叶至善先生为“我”开门并领“我”进客厅
1972年冬天
(1)
“四人帮”被粉碎后
(2)
前些年秋天的一个下午
(3)
(2)、理解写人记事的散文,要品味文中含义丰富的词句。加点词语“并不知道”在文中出现两次,请联系具体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1)那时我并不知道 , 是他从24篇作文中选了20篇交给他父亲的,其中就有我的那一篇。
(2)但我并不知道是他推荐的我,一直到很多年过去,才知道这件事。
(3)、理解写人记事的散文,要揣摩蕴含意旨的关键语段。请分析文章结尾段蕴含的深意。(4)、理解写人记事的散文,要领会所表现的人物精神。请结合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和本文内容,从为人和治学两方面评价叶圣陶和叶至善父子的共同点。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邓稼先(节选)
杨振宁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①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
②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③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④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⑤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⑥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⑦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⑧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⑨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两弹”元勋
⑩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⑪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⑫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⑬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⑭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⑮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⑯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⑱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
⑲“我不能走”
⑳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复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善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㉑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㉒“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㉓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㉔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股红
㉕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
(选文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部分叙述了中国一百多年前的屈辱史,突出强调了邓稼先的历史价值。 B、选文第二部分通过具体日期和事件直接体现邓稼先在国防科技领域的重大贡献。 C、引用《吊古战场文》表现了邓稼先工作环境之艰苦,强调了他不辞劳苦的精神。 D、选文通过邓稼先的事迹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无私奉献的科学家精神。(2)、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文中画线句子加点副词的表达效果。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
(3)、《科学家风采》杂志的编辑在收录这篇文章时,正犹豫应该将这篇文章放至“国家栋梁”版块,还是“科学探索”版块。你认为应该放在哪个版块?请说明理由。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国,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钓鱼记
予尝步自横溪① , 有二叟分石②而竹,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③ , 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 , 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
(选自宋代林昉《田间书·杂言》)
【注】①横溪:水名,在今江西省崇义县北。②分石:各自蹲在一块石头上。③取:钓获。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尔安敢轻吾射 (2)以钱覆其口 (3)笑而遣之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见其发矢十之八九,但微颔之。
(2)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3)、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课内迁移法”,联系“身亡所寄”,推测文中“乙竟日亡所获也”的“亡”意为“无,没有”。 B、通过“偏旁推断法”,“目不瞬”中“瞬”与目有关,推测其意为“眨眼”。 C、字典中的“奚”字有“奴隶”“哪里,什么”等义项,通过“语境分析法”,推测文中的“奚”意为“哪里,什么”。 D、通过“成语推断法”,联系“自鸣得意”,推测文中“意成乎道也”的“意”字意为“得意”。(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子 意 乎 鱼 目 乎 鱼 神 变 则 鱼 逝 矣 奚 其 获
(5)、【甲】【乙】两文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联系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
15、圈点批注法是读书时常用的方法。以下是小语在阅读名著时圈画出的精彩语段,请你按要求将“批注”部分补充完整。
书名
精彩语段
批注
(确定人物并分析其形象特点)
《骆驼祥子》
她的脸红起来,黑红,加上半残的粉,与青亮的灯光,好像一块煮老了,的猪肝,颜色复杂而难看。她有点疲乏;被这一激,又发着肝犬,想不出主意,心中很乱。她不能就这么窝回去,心中乱也得马上有办法……好吧,索性来干脆的吧,好坏都凭这一锤子了!
(1)该语段中“她”是;其形象特点为。
《海底两万里》
从这些奇特的海洋哺乳动物身旁走过时,它们并不挪动,我可以从从容容地进行观察。海象的皮很厚,而且很粗糙,颜色发黄,几近棕红,毛短且稀……回到艇上,我立即把这个罕见的企鹅蛋放进陈列室的一个玻璃柜中。
(2)该语段中“我”是;其形象特点为。
-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孝”最基本的含义,就是顺从父母的愿望,满足他们的需要和要求。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老养老。在现代社会,“孝”的本质含义正在慢慢从“顺”特化为“爱”,由单向的“服从”到双向的“支持”。有些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更像朋友,无话不谈。这些父母能获得子女的爱,靠的不是一劳永逸的承诺,也不是凭借任何道德义务,而是通过用心经营与子女的关系,获得子女由衷的喜爱。父母应该看到人和人之间的边界,在要求子女尽孝的同时,也要给予子女应有的理解和尊重。
[材料二]
刘子龙是北京大兴区魏善庄镇伊庄村村民。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他坚守在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和患有脑梗及阿尔茨海默病的父亲身边,悉心照料他们长达12年。在父亲的影响下,刘子龙的女儿从小就善良懂事。参加工作后,她常常回家帮助父亲照顾爷爷和奶奶。国风之本在家风,家风之本在孝道,孝道是德之大义。刘子龙与家人风雨同舟,相依相伴,用爱支撑着磨难不断的家庭,用爱为亲人撑起一片蓝天,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最美家风的大爱之举。
(1)、请根据[材料一]写出你对“孝”的两点认识。(2)、小语了解刘子龙的故事后深受感动,为了宣传孝道和优良家风,他准备拟写一副对联,但他只写出了上联,请你补写下联。上联:孝心似籽人人种
下联: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然之神缔造了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缔造了神秘的西藏,西藏缔造了坚强不屈的民族,这个民族锲而不舍地缔造了辉煌的历史,辉煌的历史缔造了伟大民族的hún pò和精神。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毫不辛苦地滋润了民族的心田,滋润了草原,滋润了大地。你可以抬头,仰着树的枝叶在太阳的照耀下显出熠熠的光彩。你可以遐想,在dōu qiào的高山之巅,白雪皑皑,四周是银白的世界,你没有压迫感,没有紧张感,没有时间感,一切都不以为然 , 从山巅俯瞰人间,聆听呼啸而过的风声,惊心动魄。一刹那间,rú shì zhòng fù,海阔天空 , 震撼心灵,何等壮哉。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hún pò(2)dōu qiào(3)rú shì zhòng fù
(2)、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锲而不舍 B、不以为然 C、惊心动魄 D、海阔天空(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毫不辛苦地滋润了草原,滋润了大地,滋润了民族的心田。 B、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毫不辛苦地滋润了大地,滋润了草原,滋润了民族的心田。 C、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不辞辛苦地滋润了草原,滋润了大地,滋润了民族的心田。 D、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不辞辛苦地滋润了草原,滋润了民族的心田,滋润了大地。 -
18、请根据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说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落红”的内涵。
知识卡片
落红,即落花,凋零的花。落花在腐烂后变成土壤有机质,能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它也极易让人联想到美好事物的逝去,如青春的凋零、友人的离去。
-
19、默写古诗文。
(1) ,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2)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 。(韩愈《晚春》)
(3) ,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4)登高望远,千山万水尽在眼前,令人心胸开阔,意气风发。杜甫登泰山,远望齐鲁大地,用“ , ”表达出不怕困难、勇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 , ”告诉我们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而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5)《爱莲说》中表现莲的高洁品质,赞美君子像莲一样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美好品格的句子是: , 。
-
20、请以“我播下了一颗____________的种子”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