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诗文传情】

    小语积累了一些诗文名句,请你根据语境,将其补充完整。

    心怀天下,情系苍生,是先贤为我们树立的精神丰碑。先秦时期,百姓深受统治者压迫,有家不得归,人们发出“”(《诗经·邶风·式微》)的怨言,抗争不公;东晋时期政治黑暗,百姓罹难,陶渊明虚构“ ”(《桃花源记》)的精神桃源,寄寓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安史之乱时,杜甫身居茅屋,仍怀揣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济世情怀。这些跨越时空的诗文,以怨愤、憧憬、担当,诉说着对苍生的牵挂,彰显先贤“心怀天下”的精神,照亮后世追光之路 。

  • 2、【科技之路】

    科技前沿,创新引领。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DeepSeek近日宣布,其自主研发的多模态大模型在多项国际评测中名列前茅。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彰显了团队____(①闻鸡起舞  ②锲而不舍)的科研精神,更标志着我国在Al领域已身世界前列。技术研发之路绝非        (①一帆风顺  ②一蹴而就)。DeepSeek 成员曾面临数据kuì乏、算法瓶颈等挑战,他们以“千卧万击还坚劲”的韧劲,最终冲破黑暗,迎来曙光。如今,这项果因为正广泛应用于医疗、教育等顿域所以为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摘编自《科技日报》2025年1月20日,有改动)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身          kuì乏 
    (2)、从语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成语,将对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3)、文中调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  ) 
    A、刪去“领域” B、在“广泛”后加“大量” C、去掉“因为”“所以” D、将“强劲”改为“强大”
  • 3、写作

            蝉,要先在地下暗无天日的生活三年(有一种美国的蝉,要在地下生活17年),忍受各种寂寞和孤独,依靠树根的汁一点点长大,然后在夏天的一个晚上,悄悄爬到树枝上,一夜之间蜕变成知了。期待太阳升起的那一刻,它就飞向天空、冲向自由。这就叫金蝉定律。每一件事情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耐得住寂寞,忍得住煎熬,才能厚积薄发。

            请你写一篇文章,讲一讲在你的生活和学习中,达成“蜕变”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所想,让同学们读了你的文章以后受到启发。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或戏剧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声弇弇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 , 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呼!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戴名世《鸟说》)

            【注释】①弇弇:拟声词,二鸟相合之声。②掬:捧。③鷇:初生的小鸟儿。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文本中加点的“见”字意思不同,但从“不外见”和“见辱于”可分别看出千里马和小鸟命运的悲惨。 B、“茂林之栖”正常语序为“栖茂林”,“深山之适”也应为“适深山”;参考语境,可推出“适”为“去、往”之意。 C、汉语中很多词语由同(近)义词构成,如“巨大”“道路”等,上面两文中的“奴隶”“槽枥”“覆翼”也是如此。 D、“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中“好”意思相同,都用来形容鸟儿美丽。
    (2)、虚词很少有完整的意义,但在文中却具有表情达意的功能。请结合语境,品味《马说》中“”的表达效果,参考示例填写下表。

    文中语句

    表达效果

    “不以千里称。”

    陈述语气,表达出作者对千里马悲惨遭遇的痛惜和愤愤不平之意。

    “安求其能千里?”

    “其真不知马!”

    感叹语气,

    (3)、给【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限三处)

    余 从 外 来 见 巢 坠 于 地 觅 二 鸟 及 鷇 无 有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

    (5)、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别简要分析。
  •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感遇十二首(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 , 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 , 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①本诗为张九龄遭谗被贬后所作。②自尔为佳节:兰、桂各自适应季节的特性。③林栖者:隐居者。④闻风坐相悦:闻风,借用典故。指林栖者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芳香,因而对兰、桂产生了爱慕之情。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运用了起兴的手法,自比林栖者,表现了诗人孤芳自赏的高尚情操。 B、本诗前四句中所描写意象的共同特点是清雅高洁,生机勃勃,顺应美好的季节。 C、本诗运用典故,写隐居者爱慕兰、桂,表达诗人对兰、桂的赞美之情。 D、诗人将人生志趣寄寓在对“兰叶”“桂华”等草木的赞美中。
    (2)、请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两句。
  • 6、非连续性文本阅读II 

    【材料一】                     

      山水资源

    “中国山水工程”入选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

            新华社加拿大蒙特利尔 12月13日电(记者郭爽 林小春)联合国13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期间宣布,践行中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即中国山水工程(以下简称“中国山水工程”)入选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

            “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会同多家国际组织共同评选,经“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执行委员会最终审定。首批入选的十个旗舰项目致力于恢复总面积超过6800万公顷的区域,并创造近1500万个就业机会。入选后,这些项目将有资格获得联合国的宣传推广、建议和资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司长周远波当天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山水工程”是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标志性工程。“十三五”以来,这一项目已在“三区四带”重要生态屏障区域部署实施44个山水工程项目,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350多万公顷,目标在2030年恢复1000万公顷自然生态。这一项目入选“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表明,中国正在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方案和智慧。

                                    (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有删改)

    【材料二】                  

     旅游资源“挤兑”严重

    “你一句春不晚,我就被‘挤死’在真江南。”春季旅游火爆的同时,多地旅游资源也出现了严重“挤兑”,随之而来的是游客体验感的下降和本地居民不适感的上升。“何园的玉兰花是美,但游人太多了,拍个照都不方便。”宋颖向记者抱怨道。

    不仅“赏花”变成了“观人”,吃、住、行更是要靠“抢”。宋颖告诉记者,她因行程变化,需要在扬州多待一天,结果原房型已经被预订完了,只能降格到普通房,价格却比原来的贵了200元。同样来扬州游玩的上海游客代先生抱怨也颇多:“大明寺出来打个出租车根本打不到,最后顶着太阳走了十几分钟,好不容易碰到一家叫‘扬州宴’的饭店,结果告诉我号已取完,恕不接待。”而在约300公里外的上海,南京游客房先生也有苦说不出,周六一大早便赶去迪士尼,看着人山人海的入园队伍,不得不放弃游玩计划。

    资源“挤兑”之下,抱怨的不只有游客,不少本地居民也是怨声载道。扬州市民高建华告诉记者:“最近周末游客太多了,已经严重影响到我的生活,想和朋友下个馆子都找不到地方,到处都在排队。而且你看看东关街旁边的解放路两边停了多少旅游大巴,我们扬州本来就堵,这下还怎么走。”不过高建华也坦言,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游客对扬州经济发展很重要,关键需要在两者之间达成平衡。

    不少旅游业人士也指出,今年春季旅游大热对行业来讲是好事,但过度拥挤的旅游现状不利于行业长远发展,对很多旅游景点也会产生很大破坏。有从业者跟记者打了个有趣的比方:“现在的旅游业像刚从ICU抢救过来又被送到游乐场玩过山车的病人,景区、旅游企业、消费者都还没准备好,出现种种不适是必然的。”旅游资源“挤兑”的本质还是资源的稀缺,如果消费者有更多差异化产品可选择,便能起到分流作用,缓解部分景区游客扎堆的压力。对此,北京消费者协会秘书长杨晓军曾建议,旅游企业应认真分析不同地域消费市场的特点特色,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从而优化旅游消费环境。                                      

          (有删改)

    【材料三】                

       让山水是山水

    当今时代,面临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劣,永远不要只将自然当作工具来对待,而是要更加重视自然的内在价值。根据自然内在价值观念,建立真正有深度,且符合自然自身利益的审美价值概念。只有这样,自然审美才能真正走出传统美学以人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偏执。

    2021年是我国全民义务植树开展40周年,数据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12%提高到目前的23.04%,近20年来我国新增植被覆盖面积约占全球新增总量的25%,居全球首位。在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三代建设者在荒原上造林112万亩,让荒漠披绿衣;在内蒙古大兴安岭,1.6万林业工人从“砍树人”转变 “看树人”,守护一方绿地;爱绿、植绿、护绿的全民行动,折射出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升华。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当人类真正开始尊重自然的内在价值,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时,绿水青山也开始反哺人类,变成了金山银山。

    “让山水成山水”,尊重大自然独立的审美价值,将成为人类自然审美的共同追求。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4月23日,有删改]

    (1)、阅读完以上媒体报道,小相有了自己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山水工程”成功入选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表明中国正在为   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方案和智慧。 B、目前拥挤的旅游现状是不利于旅游行业长远发展的,但整体对很多旅游景点不会产生很大破坏。 C、面临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劣,人们不能将自然当作工具来对待,要重视自然的内在价值。 D、“让山水成山水”应该成为人们自然审美的共同追求,只有人们开始重视自然本身,自然才会反哺人类。
    (2)、面对旅游资源“挤兑”严重的现象,请你结合材料二内容提出具体建议。
    (3)、小城认为,在自然中,我们总能找到精神寄托,因此我们要把自然山水作为审美对象。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三简要说说理由。
  • 7、现代文阅读I

    我的中学时代

    季羡林

    ①我幼无大志,自谓不过是一只燕雀,不敢怀“鸿鹄之志”。小学毕业时是1923年,我十二岁。当时山东省立第一中学赫赫有名,为众人所艳羡追逐的地方,我连报名的勇气都没有,只敢报考正谊中学,这所学校绰号不佳,“破正谊”与“烂育英”相映成双。

    ②可这个“破”学校入学考试居然敢考英文,我“瞎猫碰上死耗子”,居然把英文考卷答得颇好,因此,我被录取为不是一年级的新生,而是一年半级,只需念两年半初中即可毕业。

    ③“破正谊”确实有点“破”,首先是教员水平不高。有一个教生物的教员把“玫瑰”读为jiǔ kuài, 可见一斑。但也并非全破。校长鞠思敏先生是山东教育界的老前辈,人品道德,有口皆碑;民族气节,远近传扬。他生活极为俭朴,布衣粗食,不改其乐。他立下了一条规定:每周一早晨上课前,召集全校学生,集合在操场上,听他讲话。他讲的都是为人处世、爱国爱乡的大道理,从不间断。我认为,在潜移默化中会对学生有良好的影响。

    ④教员中间也有饱学之士。有一个姓杜的国文教员,年纪相当老了。由于肚子特大,同学们送他一个绰号“杜大肚子”,名字反隐而不彰了。他很有学问,对古文,甚至“选学”都有很深的造诣。我曾胆大妄为,写过一篇类似骈体文的作文。他用端正的蝇头小楷,把作文改了一遍,给的批语是“欲作花样文章,非多记古典不可”。可怜我当时只有十三四岁,读书不多,哪里记得多少古典!

    ⑤另外有一位英文教员,名叫郑又桥,是江浙一带的人,英文水平极高。他改学生的英文作文,往往不是根据学生的文章修改,而是自己另写一篇。这种情况只出现在英文水平高的学生作文簿中。他的用意大概是想给他们以简练揣摩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水平,用心亦良苦矣。

    ⑥我从小学到初中,不是一个勤奋用功的学生,考试从来没有得过甲等第一名,我也根本没有独占鳌头的欲望。到了正谊以后,此地的环境更给我提供了最佳游乐的场所。校址在大明湖南岸,校内清溪流贯,绿杨垂荫。校后就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岸边荷塘星罗棋布,芦苇青翠茂密,水中多鱼虾、青蛙,正是我戏乐的天堂。我家住南城,中午不回家吃饭,家里穷,每天只给铜元数枚,作为午餐费。我以一个铜板买锅饼一块,一个铜板买一碗炸丸子或豆腐后,站在担旁,仓促食之,然后飞奔到校后湖滨去钓虾,钓青蛙。虾是齐白石笔下的那一种,有两个长夹,但虾是水族的蠢材,我只需用苇秆挑逗,虾就张开一只夹,把苇秆夹住,任升提出水面,决不放松。钓青蛙也极容易,只需把做衣服用的针敲弯,抓一只苍蝇,穿在上面,向着蹲坐在荷叶上的青蛙,来回抖动,青蛙食性一起,跳起来猛吞针上的苍蝇,立即被我生擒活捉。我沉湎于这种游戏,其乐融融。至于考个甲等、乙等,则于我如浮云。

    ⑦但是,叔父对我的要求却是很严格的。正谊有一位教高年级的教员,叫徐(或许)什么斋,对古文很有造诣。他在课余办了一个讲习班,专讲《左传》《战国策》《史记》一类的古籍,每月收几块钱的学费,学习时间是在下午4点下课以后。叔父要我也报了名。每天正课完毕以后,再上一两个小时的课,学习上面说的那一些古代典籍,现在已经记不清楚,究竟学习了多长的时间,好像时间不是太长。有多少收获,也说不清楚了。

    ⑧当时,济南有一位颇有名气的冯鹏展先生,老家广东,流寓北方。英文水平很高,白天在几个中学里教英文,晚上在自己创办的尚实英文学社授课。他住在按察司街南口一座两进院的大房子里,学社就设在前院几间屋子里,另外还请了两位教员,一位是陈鹤巢先生,一位是纽威如先生,他们白天都有工作,晚上7时至9时来学社上课。当时正流行 diagram(图解)式的英文教学法,我们学习英文也使用这种方法,觉得颇为新鲜。学社每月收学费大洋三元,学生有几十人之多。我在这里学习了两三年,收获相信是有的。

    ⑨就这样,虽然我自己在学习上并不勤奋,然而,为环境所迫,反正是够忙的。每天从正谊回到家中,匆匆吃过晚饭,又赶回城里学英文。当时只有十三四岁,精力旺盛到超过需要。在一天奔波之余,每天晚9点下课后,还不赶紧回家,而是在灯火通明的十里长街上,看看商店的橱窗,慢腾腾地走回家。虽然囊中无钱,看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也能过一过“眼瘾”,饱一饱眼福。

    ⑩叔父显然认为,这样对我的学习压力还不够大,必须再加点码。他亲自为我选了一些古文,讲宋明理学的居多,亲手用毛笔正楷抄成一本书,名之曰《课侄选文》,有空闲时,亲口给我讲授,他坐,我站,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要说我真感兴趣,那是谎话。这些文章对我来说,远远比不上好父称之为“闲书”的那一批《彭公案》《济公传》等有趣。我往往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来偷看这些书。

    ⑪我在正谊中学读了两年半书就毕业了。在这一段时间内,我懵懵懂懂,模模糊糊,在明白与不明白之间;主观上并不勤奋,客观上又非勤奋不可;从来不想争上游,实际上却从未沦为下游。最后离开了我的大虾和青蛙,我毕业了。

    ⑫我告别了我青少年时期的一个颇值得怀念的阶段,更上一层楼,走上了人生的一个新阶段,当时我15岁,时间是1926年。                   

              (有删改)

    (1)、文句: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钓青蛙也极容易,只需把做衣服用的针敲弯,抓一只苍蝇,穿在上面,向着蹲坐在荷叶上的青蛙,来回抖动,青蛙食性一起,跳起来猛吞针上的苍蝇,立即被我生擒活捉。

    (2)、文意:文中写到“叔父对我的要求却是很严格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叔父对作者要求严格的事件。
    (3)、文意:正谊中学缔号不佳,“破正谊”与“烂育英”相映成双,然而学校的校长、教员却各具特色。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他们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请举出三例。
    (4)、文辞:季羡林先生善于通过浅近自然的文字、无华丽辞藻的篇章传递真挚情感,请根据文中划线句子体会其语言风格的表达效果。
  • 8、【活动五:综合性学习】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会在这一天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了汲取人类文明的成果,让心灵的世界逐渐变得广阔。近日,班级开展了“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活动。

    (1)、【任务一】为营造活动氛围,教室里需要张贴几张名人语录,请你推荐一则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2)、【任务二】宣传委员准备策划一份读书活动方案,请你补充两项活动内容。

    活动一:绘制书籍手抄报                  
    活动二:

    活动三:              
    活动四:举办“我的读书经验”交流会

    (3)、【任务三】经班委会讨论,决定由小李在班级进行一次鼓励大家读书的演讲,演讲时如果出现情绪紧张和表达生硬两种情况,你会怎么做?请将恰当选项填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情绪紧张:            表达生硬:

    A.做深呼吸,放松心情,环视全场,调整状态。

    B.根据演讲内容,协调处理语调和节奏,并辅以合适的肢体语言。

    C.用恰当的修辞。比如:比喻可使语言生动,排比可以增强节奏。

    D.如果忘词了,可以放慢语速努力回忆,也可用自圆其说的方式进行下去。

  • 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誉为“理想主义的旗帜和人生的教科书”。请你从以下词语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情节说说你的理解,并分享你的阅读感悟。

            备选词语:信念   摧毁   成长

  • 10、根据故事情节,补充下表内容

        A.著书         B.退学                 C.筑路             D.参军

        ①   ②   ③   ④

  • 11、【活动四:名著遨游】

    下面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人物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格言警句、书信和日记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B、小说还描写了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其中少年保尔与冬妮娅纯真的初恋之情,青年保尔与达雅朦胧的恋情以及保尔与丽达真挚的夫妻之情的描写都非常引人入胜。 C、“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这是保尔在烈士墓前的一段内心独白。 D、保尔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 12、【活动三:诗文寄情】

    让我们穿行经典诗文,体味百味人生。请结合文段完成默写任务。

            常建在破山寺中以声写静“① , ②”;人生不易生活多艰,卖炭翁有着“可怜身上衣正单,③”的矛盾心理;诗仙李白描绘多种意象,借“④ , 萧萧班马鸣”表现友人不忍离去之情;安史之乱还未平定,却有人心怀天下,我们感动于杜甫“⑤ ,  ”心系苍生、舍己为人的崇高境界。

  • 13、【活动二:感悟人生】

    小雅最近学习遇到了难题有些自甘堕落,下列哪一句诗你不会推荐给她?(   )

    A、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B、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C、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D、少年当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
  • 14、【活动一:体悟人生】

            人生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征途,唯有以踊跃的姿态迎击风浪,方能将困局淬炼成勋章,其璀璨令人叹为观止。那些与理想共生的jī①____绊,或许会在周而复始的挫败中黯淡,但当我们追sù ②____初心时便会发现:真正的勇者从不在质疑声中销声匿迹 , 而是如磐石般在潮汐冲刷中打磨锋芒。纵使时光流转,历经几年的海枯石烂 , 【A】那些凿刻命运的印记,终将在时光长河里闪耀成永恒的诗行。

            人生是一场没有回程的征途,它的逻辑始于认清两个真相:其一,起点并不决定终点,荒漠中也能走出绿洲,【B】但每一次驻足观望都在消耗抵达绿洲的资本;其二,负重是必然的修行,有人任由抱怨压垮背囊,有人却将挫折锻造成攀登钢索。

            【C】通过这场没有标准路线的征途,让他们明白因果铁律:所有绕开的陡崖都会化作更高的屏障。真正的行者会在风暴中校准罗盘——当他人困于“为什么是我”的诘问时,他们已在思考“如何借势突围”,驰chěnɡ③____ “战场”。【D】当群体陷入依赖的泥潭,他们正用试错成本兑换认知升维的密钥。而那些主动选择的陡崖,终将铺成眺望星空的瞭望台。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正确书写汉字。

                       ②             ③

    (2)、文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叹为观止 B、周而复始 C、销声匿迹 D、海枯石烂
    (3)、文中画波浪线的四个句子中,找出有语病的一句,并给出修改建议。
    (4)、第三段句子顺序被打乱,根据语境,以下四个选项中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通过这场没有标准路线的征途,让他们明白因果铁律:所有绕开的陡崖都会化作更高的屏障。  
    ②真正的行者会在风暴中校准罗盘——当他人困于“为什么是我”的诘问时,他们已在思考“如何借势突围”。  
    ③当群体陷入依赖的泥潭,他们正用试错成本兑换认知升维的密钥。  
    ④而那些主动选择的陡崖,终将铺成眺望星空的瞭望台。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
  • 15、以下是《故事里的事》歌词一部分,请你认真品读,按要求作文。

    故事里的事是那昨天的事 / 故事里有好人也有坏人 / 故事里有好事也有坏事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 / 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源自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片尾曲)

    根据歌词,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题目自拟,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等。

  • 16、名著阅读
    (1)、晶晶学习完《<诗经>二首》后,想进一步了解《诗经》的语言特点,于是阅读了朱自清的《经典常谈》。下面是他的阅读任务单,请你帮他根据阅读目的与内容完成阅读批注。

    教材篇目

    《诗经·关雎》

    阅读《经典常谈》篇目

    《<诗经>第四》

    篇目所属类别

    汉字( )经(√)  史( )  子( )  集( )

    阅读目的

    初步了解《诗经》的语言特点

    阅读内容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汉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

    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

    阅读批注

     
    (2)、请你认真阅读下段文字,结合名著内容,说说该段文字描述保尔琴声变化的目的是什么。

    保尔非常喜欢他的手风琴。多年前一个夏天的夜晚,一群年轻人聚集在保尔家旁边的木料堆上说笑弹唱。那一次,保尔为他们献上了精彩的演奏。他那灵活的手指刚触着键盘,便自上而下地迅速飞舞起来。低音一声鸣响,随即奏出欢快的旋律。但现在他的演奏跟以前不同了。没有浮躁而飘忽的曲调,没有狂放不羁的音调,也没有曾经使他闻名全城的那种令人如醉如狂的奔放旋律。如今,他的琴声沉稳流畅,它依然有力量,但是比过去深沉多了。这新鲜的音调使母亲感到十分惊讶。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第三章)

  • 17、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短文,完成各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江上望渌罗山,如削成,颓岚峭绿,疑将压焉。从此一带山皆飞舞生动,映江而出,水缥绿见底。至白马江,山益夹,水益束,云奔石怒,一江皆飞沫,是为浪光之天。山南即避秦处。上桃花溪百步,从间道出后岭,玄武宫其巅。……趋而出,见道傍古松,偃蹇有异态,为了却行。又数折,得桃花观,从左腋道入,竹路幽绝。……观周遭,皆层峰,淡冶入绘。观前为驰道 , 车尘马足,略无歇时。截驰道而南,入桃花洞,无所有,惟石磴百级,苍寒高古,若有人焉,而不可即

    (节选自袁宏道《游桃花源记》)

    【注释】①偃蹇(yǎn jiǎn):形容树木繁盛、曲展、高耸的样子。②却行:倒退而行。③驰道:指供车辆通行的大道。④石磴:石级,石台阶。

    (1)、结合卡片资料包,依次选出下面三个文言语句中加点“绝”的意思,最恰当的一项是(  )
    【资料包】“绝”字义项:①断,断绝;②停止,消失;③隔绝的;④到极点的;⑤很,极
    语句:
    率妻子邑人来此境  
    竹路幽
    佛印类弥勒(《核舟记》)
    A、①④⑤ B、③①④ C、③④⑤ D、②①④
    (2)、请将乙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苍寒高古,若有人焉,而不可即。
    (3)、假如你准备到甲文所描述的桃花源去旅游,那你最想去感受的是什么呢?并请结合甲文内容说明理由。
    (4)、乙文作者简单地描述了人们游桃花源的情景“观前为驰道,车尘马足,略无歇时”。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 18、阅读下面古诗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吾曹:我们。

    同样写对民生疾苦的关怀,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先描述个人遭际,结尾处借助议论和抒情升华,那么本首诗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

  • 19、现代文阅读Ⅱ

    故乡的元宵

    汪曾祺

    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闹的。

    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大头和尚戏柳翠”,没有花担子、茶担子。这些都在七月十五“迎会”——赛城隍时才有,元宵是没有的。很多地方兴“闹元宵”,我们那里的元宵却是静静的。

    有几年,有送麒麟的。上午,三个乡下的汉子,一个举着麒麟,——一张长板凳,外面糊纸扎的麒麟,一个敲小锣,一个打镲,咚咚当当敲一气,齐声唱一些吉利的歌。每一段开头都是“格炸炸”:

    格炸炸,格炸炸,

    麒麟送子到你家……

    我对这“格炸炸”印象很深。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状声词?状的什么声呢?送麒麟的没有表演,没有动作,曲调也很简单。送麒麟的来了,一点也不叫人兴奋,只听得一连串的“格炸炸”。“格炸炸”完了,祖母就给他们一点钱。

    草巷口有个吹糖人的。孙猴子舞大刀、老鼠偷油。

    北市口有捏面人的。青蛇、白蛇、老渔翁。老渔翁的蓑衣是从药店里买来的夏枯草做的。

    到天地坛看人拉天嗡子”——即抖空竹,拉得很响,天嗡子蛮牛似的叫

    到泰山庙看老妈妈烧香。一个老妈妈鞋底有牛屎,干了。

    一天快过去了

    不过元宵要等到晚上,上了灯,才算。元宵元宵嘛。我们那里一般不叫元宵,叫灯节。灯节要过几天,十三上灯,十七落灯。“正日子”是十五。

    各屋里的灯都点起来了。大妈(大伯母)屋里是四盏玻璃方灯。二妈屋里是画了红寿字的白明角琉璃灯,还有一张珠子灯。我的继母屋里点的是红琉璃泡子。一屋子灯光,明亮而温柔,显得很吉祥。

    上街去看走马灯。连万顺家的走马灯很大。“乡下人不识走马灯,——又来了。”走马灯不过是来回转动的车、马、人(兵)的影子,但也能看它转几圈。后来我自己也动手做了一个,点了蜡烛,看着里面的纸轮一样转了起来,外面的纸屏上一样映出了影子,很欣喜。乾隆和的走马灯并不“走”,只是一个长方的纸箱子,正面白纸上有一些彩色的小人,小人连着一根头发丝,烛火烘热了发丝,小人的手脚会上下动。它虽然不“走”,我们还是叫它走马灯。要不,叫它什么灯呢?这外面的小人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整个画面表现的是《西游记》唐僧取经。

    孩子有自己的灯。兔子灯、绣球灯、马灯……兔子灯大都是自己动手做的。下面安四个轱辘,可以拉着走。兔子灯其实不大像兔子,脸是圆的,眼睛是弯弯的,像人的眼睛,还有两道弯弯的眉毛!绣球灯、马灯都是买的。绣球灯是一个多面的纸扎的球,有一个篾制的架子,架子上有一根竹竿,架子下有两个轱辘,手执竹竿,向前推移,球即不停滚动。马灯是两段,一个马头,一个马屁股,用带子系在身上。西瓜灯、虾蟆灯、鱼灯,这些手提的灯,是小孩玩的。

    有一个习俗可能是外地所没有的:看围屏。硬木长方框,约三尺高,尺半宽,镶绢,上画一笔演义小说人物故事,灯节前装好,一堂围屏约三十幅,屏后点蜡烛。这实际上是照得透亮的连环画。看围屏有两处,一处在炼阳观的偏殿,一处在附设在城隍庙里的火神庙。炼阳观画的是《封神榜》,火神庙画的是《三国》。围屏看了多少年,但还是年年看。好像不看围屏就不算过灯节似的。

    街上有人放花。

    有人放高升(起火),不多的几支,起火升到天上,嗤——灭了。

    天上有一盏红灯笼。竹篾为骨,外糊红纸,一个长方的筒,里面点了蜡烛,放到天上,灯笼是很好放的,连脑线都不用,在一个角上系上线,就能飞上去。灯笼在天上微微飘动,不知道为什么,看了使人有一点薄薄的凄凉。

    年过完了,明天十六,所有店铺就“大开门”了。我们那里,初一到初五,店铺都不开门。初六打开两扇排门,卖一点市民必需的东西,叫做“小开门”。十六把全部排门卸掉,放一挂鞭,几个炮仗,叫做“大开门”,开始正常营业。年,就这样过去了。

    一九九三年二月十二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故乡的元宵晚上各家屋里的灯都会点起来,营造出明亮温柔的氛围,以示吉祥。 B、文中对走马灯、兔子灯的描述及“起火升到天上,嗤——灭了”的细节描写让人有如见此物、如临其境的感觉。 C、文章开头“故乡的元宵节是并不热闹的”对后文描述看走马灯、围屏及放花等内容起了欲扬先抑的作用。 D、文章末尾语句“年,就这样过去了”既有总结全文的作用,也隐含着作者薄薄的凄凉。
    (2)、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第①处画线语句。

    语句:到天地坛看人拉“天嗡子”——即抖空竹,拉得很响,天嗡子蛮牛似的叫。

    (3)、有人说:文中第②处画横线语句“一天快过去了”可以去掉。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4)、下面两段文字都有对声音的描述,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甲】三个乡下的汉子,一个举着麒麟,——一张长板凳,外面糊纸扎的麒麟,一个敲小锣,一个打镲,咚咚当当敲一气,齐声唱一些吉利的歌。每一段开头都是“格炸炸”。

    【乙】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节选自鲁迅《社戏》)

  • 20、现代文阅读Ⅰ

    不容忽视的笔石

    李丙霞

    笔石,乍看这个名字,也许有人会想,是不是与笔有关系呢?实际上,笔石的命名确实与笔有关。

    笔石指笔石动物的化石。①在漫长的地质变化中,笔石动物被压扁成了薄膜,很像铅笔在岩石层面上书写或者涂鸦的痕迹,而且笔石的形状也类似西方的羽毛笔,因此得名

    笔石动物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呢?笔石动物是地质历史时期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类群体动物,始于五亿年前的中寒武世,在奥陶纪及志留纪最繁盛,泥盆纪晚期开始衰退,到了三亿年前的早石炭世,笔石动物就销声匿迹了。很遗憾,今天的人们无法见到它们鲜活的身影了。但是,它们以另一种方式告诉人们,它们曾经来过这个世界,并留下了各种记录,那就是化石,它们用化石来展现它们曾经的存在,给人们一种神秘感。

    笔石动物长什么样呢?笔石动物的身体由胎管和胞管组成,胎管是一个圆锥体,为笔石虫从卵孵出时的原始房室,然后从胎管芽生出胞管,作为笔石虫的住室,并发育成群体,保存成化石的—般是胞管的几丁质外壳。我们所看到的笔石是笔石虫体所分泌的骨骼,被称为笔石体。笔石体一般长几厘米或几十厘米,已知最大的笔石体长达1.45米。

    其实,笔石动物本身是立体的,它们有着有机质组成的软体和硬体。由于笔石动物早已灭绝,其软体部分已经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分解殆尽,而硬体部分得以保存下来。笔石动物死亡以后,在特定的条件下,被埋藏在沉积物里,压扁后留下的痕迹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笔石的样貌。

    古生物学家通过深入研究发现,除了被压扁成薄膜保存,笔石可能还有其他两种常见的保存方式——黄铁矿化半立体保存和三维立体孤立保存,这两种方式能够将笔石的结构更为完整地保存下来,让古生物学家对笔石动物进行更准确的研究。

    笔石动物是怎么生活的呢?根据化石保存的状态、共生动物的类别以及笔石动物自身的骨骼构造,科学家推测笔石动物有两种生活方式,一部分笔石动物在海底底栖固着生活,固着种类由一根细长的茎连接到海藻或者礁岩上,茎末端有根状结构,可以抓牢这些附着物;另一部分笔石动物漂浮生活,漂浮种类会聚生在充满气体的浮胞上,像现存的僧帽水母一样,浮在海面。漂浮生活的笔石动物仅与极少的浮游生物伴生,在一些特定的环境里只有漂浮的笔石动物而没有其他生物。

    笔石动物的家族成员多吗?笔石动物种类多样,最早登场的是树形笔石目,之后管形笔石目、腔笔石目、茎笔石目、甲壳笔石目、正笔石目相继出现。笔石动物群在我国的分布很广,种类也很多。笔石动物从寒武纪就出现了,经历了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一直到石炭纪灭绝。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时代都会有很多笔石动物群的记录,特别是奥陶纪和志留纪,数量尤为庞大,在我国华南地区至少有十几个笔石动物群,如贵州遵义、乌当等地区的中奥陶系湄潭组笔石动物群,不但种类特别多,而且很有特点。

    笔石有什么作用呢?不要小瞧了这小小的笔石,在穿越几亿年后,它们已经成了人类的好帮手。

    首先,笔石是判断地层年代的黄金卡尺。在古生物学家对笔石动物的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笔石动物的演化过程。古生物学家发现,笔石动物的演化速度很快,这是非常少见的。②我们现在看到的有些细菌,几亿年来都没有什么变化,笔石动物却相反,它的演化速度特别快。尤其是在奥陶纪和志留纪,每隔几十万年就会产生一大批新种。也正因如此,笔石可以被当作判断地层年代的依据。用笔石来判定地层年代是非常精确的,尤其是对于奥陶纪和志留纪的地层,其精确度远远高于同位素定年。目前国际上奥陶纪和志留纪的地层划分,主要就是靠笔石。

    其次,笔石可以用来判断其所在年代的地质环境。前文中提到,笔石动物有两种生活方式,一种是固着在海底,一种是漂浮在海面。固着在海底的底栖笔石动物一般会生活在浅水环境里,因为它多少需要一些氧气,水太深就无法生存。而在海面浮游的笔石动物可以在更加开阔的海水里生活,甚至可以在深水环境中生存。借助笔石动物的这种生存特性,古生物学家就可以判断其所在年代的古环境。如今,这种鉴定可以做到非常精细,可以依据笔石动物的类型将海水划分成五六个深度带,每个深度带中都有笔石动物的特定组合。

    再次,笔石在能源资源勘探上也可以一展身手。目前,我国页岩气勘探与开发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开采页岩气不但需要高端的钻井技术,而且需要精准的黑色页岩地层层位标定,其中生物地层标定是钻井现场最快速和精准的方法,可以直接指导打钻至精准的页岩气层位。笔石通常保存于黑色页岩中,在砂岩、灰岩中偶尔也有保存。我国最主要的页岩气资源正好处在含笔石的地层中,这是我国页岩气资源的一大特点。在我国的涪陵页岩气示范区,页岩气所在的层位就是奥陶纪晚期到志留纪早期,这一段时期的黑色页岩里含有大量的笔石。

    小小笔石在判断地层年代、地质环境和国家能源资源勘探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容我们忽视。然而,历经两亿多年,笔石动物最终还是灭绝了,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灭绝事件对生物的影响是巨大的,生物的演化是不可逆的,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

    (1)、下面是本文结构思维导图,请将其补充完整。

    笔石的得名→笔石的生活年代→笔 石①(③的说明顺序)→笔石的生活方式→判断地层年代→笔石的种类→判断地质环境→笔石的作用→②

    (2)、下面对原文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今天看到的笔石样貌就是笔石动物有机质组成软体和硬体压扁后留下的痕迹。 B、为了说明语言的简洁,“笔石体一般长几厘米或几十厘米”中的“一般”可以去掉。 C、本文对笔石三个方面作用的说明运用了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 D、本文除了说明笔石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外,还警示人们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
    (3)、下面①②两小题,请任选一个小题作答。依据提示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①在漫长的地质变化中,笔石动物被压扁成了薄膜,很像铅笔在岩石层面上书写或者涂鸦的痕迹,而且笔石的形状也类似西方的羽毛笔,因此得名。(请从说明文语言角度分析该语句表达效果。)

    ②我们现在看到的有些细菌,几亿年来都没有什么变化,笔石动物却相反,它的演化速度特别快。尤其是在奥陶纪和志留纪,每隔几十万年就会产生一大批新种。(请从说明方法角度分析该语句表达效果。)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