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分享假期生活】专题学习活动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美德是肥沃的土壤。学校组织“奋斗于身,我们就是未来”的活动、邀你参加。

    (1)、奋斗在历史的诗行中早已蕴藏,请从以下诗句中选出不相关的诗句(  )
    A、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B、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C、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D、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2)、为了确保更多的同学加入,学校欲在线上、线下同时宣传,请你为此次活动写一条宣传语,要求语句对仗工整。
    (3)、恰逢巴黎奥运会结束,奥运冠军王楚钦回到家乡吉林,学校邀请他讲述自己的奋斗故事,时间10月21日,地点学校礼堂,请你完成下面的邀请函。

    邀请函

    尊敬的王楚钦:

    您好!

    校团委

    2024年10月16日

    (4)、以下是本次活动的结束语,请在横线上补全语句,使内容完整。

    从古至今,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强国富民靠的是奋斗精神。奋斗意味着吃苦耐劳,英勇顽强,战胜困难,是一种斗争精神;奋斗意味着奋发向上,锐意进取,敢为人先,是一种创新精神;  。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不断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以昂扬的精神风貌努力成才,彰显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

  • 2、【读经典悟人生】

    名著阅读

    八年级举办“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班会活动,小语准备给大家推介《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请你协助他完成下面表格。

    书名

    《红星照耀中国》

    体裁

    纪实作品

    作者

    国籍

    美国

    片段探究

    谁会想到红军会在没有桥板的铁索上过桥呢,那不是发疯了吗?但是红军就是这样做的。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

    小语阅读该片段时,发现作者借四川军队之口说“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红军有怎样的认识? 

    推荐理由

  • 3、【保护文化遗产】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材料一】

    (新华社发朱慧卿作)

    【材料二】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为“四鸟绕日”金饰图案。图案中向四周喷射出十二道光芒的太阳,呈现出强烈的动感,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十二道太阳光芒与四鸟的“十二”与“四”是中国文化经常使用的数字,诸如十二个月、十二生肖、四季、四方等等,表达了先民们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环绕太阳飞翔的四只神鸟,反映了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自由、美好、团结向上的寓意。而整体完美的圆形图案寓意民族团结、和谐包容,圆形的围合也体现了保护的概念。

    【材料三】

    ①近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申遗成功,标志着这一赓续不绝的中华传统文化符号进一步走向世界,在人类文明的浩瀚星空中闪耀出更加璀璨的光辉。

    ②春节是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也是中华大地上最具“仪式感”的节日。从春联上的吉祥话,到饺子里包的硬币,再到倒贴福字的寓意,热气腾腾的年夜饭、孩子们口袋里的压岁钱、零点钟声后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些习俗,都寄托了中国人的人伦情感、家国情怀,在延续文化传统的同时,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赋予持久的精神力量,像年轮一样一层一层镌刻进个体的精神脉络。

    ③春节不仅是时间的节点,更是文化的纽带,将中华民族紧紧相连。数千年来,春节不断维系和强化着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情感纽带,对中华文明的绵延赓续发挥了重要作用。读懂了春节,也就读懂了中国人候鸟归乡般的团圆情结与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家国情怀。

    ④春节正在成为世界节日。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有五分之一左右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2023年,春节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春节所传递的和谐、团圆、喜庆等价值观,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同与喜爱,成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桥梁。

    (选自《中国文明网》,2024年12月5日,有删改)

    【材料四】

    ①宿迁的运河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古老的大运河从宿迁穿境而过,全长112公里。在大运河宿迁段的各类文化遗产中,水文化遗产是运河遗产中最不可替代的珍贵文化资源。宿迁共有156项水文化遗产,其中工程建筑类水文化遗产120项,非遗类水文化遗产35项,文献资料类水文化遗产1项。

    ②同时,逐水而居的宿迁人也创造了丰富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泗州戏、淮海戏、柳琴戏、洪泽湖渔鼓舞等特色传统戏曲舞蹈,洋河酒酿造、乾隆贡酥制作等传统技艺。而古运河积淀的历史文化,还包括因河而兴的水文化、酒文化、帝王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地名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③如今,宿迁市皂河龙王庙行宫和皂河至市区大王庙的中运河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请你为材料一的漫画拟个题目,并谈谈漫画的寓意。
    (2)、以下对二、三、四则材料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图案中的太阳,表达了先民们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四只神鸟,体现了自由、美好、团结向上的寓意。 B、春节于2023年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2024年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全球有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春节已经成为世界节日。 C、宿迁的运河从春秋时期至今,经历史沉淀,形成了众多的水文化遗产,同时也衍生了酒文化、帝王文化、民俗文化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D、如今,宿迁人创造的泗州戏、淮海戏、柳琴戏、洪泽湖渔鼓舞等特色传统戏曲舞蹈,已经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早在2010年,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就开始呼吁春节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称春节是我国最应该申遗的传统节日。阅读材料三,分析冯骥才先生这么说的原因。
    (4)、目前,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只有春节、端午申遗成功。请你从清明、重阳、中秋、元宵等传统节日中选择一个,写一段申遗推荐语寄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节日时间、起源、风俗、寄托情感或寓意等方面介绍)
  • 4、【敬畏朴素之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留守乡村的爷爷   

    蒋曼

    ①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宏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他似乎从未有退休打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

    ②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下蛋在山上,便宜了黄鼠狼。在他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事,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

    ③从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④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菜长出来了,鸡长大了,就在它们之间编一道竹篱笆;赶场时,买点不常见的菜苗,种出来,看着都感觉稀奇。天燥地旱,他不着急:“没啥,油菜今年长得好,天干油分足。”如有阴雨,他也会安慰家里人:“稻子浆的时候,雨水多,不空壳。”某年洪水来犯,他也如此淡定:“这土肥沃啊,明年又种嘛。”数十年与土地亲密相守,其经验足够让他从容不迫。

    ⑤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荣衰不只是庄稼和草木,爷爷能在一岁一枯荣的山野田间洞悉生命秘密。在乡村,死亡从来不是禁忌,到了高龄岁数,他们会早早地请来风水先生,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放在堂屋里,每年会亲自刷一漆,红色的或者黑色的,平时用来储存需要干燥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

    ⑥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现在还都郁郁葱葱,生长在已被废弃的小学校里。我们结婚时,他建议我们种一棵树,然而在水泥森林的城里,连人都难以安顿,我们在哪里可以种下属于自己的树呢。

    ⑦有了小孙女,爷爷说:“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了。”爷爷说不来动听的话,小孙女却记住了爷爷的礼物。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

    ⑧有一天,我们回老家时,女儿终于见到了这世界上属于她的那一棵树。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大声地告诉孙女:“这地是我的,也是你的,小池塘是你的,大公鸡是你的,坡上的柏树全是你的,那只叫团团的狗也是你的……”

    ⑨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 广袤而丰盈 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

    (摘自《长春日报》)

    (1)、文中“爷爷”做了许多事,请写出四件事。
    (2)、结合全文,请揣摩第③⑨段中加点词句的含义。

    ①请你谈谈第③段中加点词“镌刻”在文中的含义。

    ②第⑨段中,为什么说爷爷给孙女的故乡是“广袤而丰盈”的?

    (3)、爷爷为什么要在乡下给孙女种一棵香樟树?请谈谈你的理解。
    (4)、请结合全文,谈谈标题“留守乡村的爷爷”的作用,并简要概括文中“爷爷”的形象特点。
  • 5、【领略古人胸襟】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甲】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 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

    鲁学士祝寿

    赵司城,号类庵,京师人。一日过鲁学士铎邸。鲁曰:“公何 之 ?”赵曰:“今日为西涯先生诞辰,将往寿也。”鲁问:“公何以为贽?”赵曰:“帕二方。”鲁曰:“吾贽亦应如之。”入启笥 , 无有。踌躇良久,忆里中曾馈有枯鱼,令家人取之。家人报已食,仅存其半。鲁公度家无他物,即以其半与赵俱往称祝。西涯烹鱼沽酒,以饮二公。欢甚,即事倡和而罢。

    【注】①贽:礼物。②启笥:打开盒子。③称祝:祝贺,祝寿。

    (1)、【甲】诗作者是;【乙】文作者是
    (2)、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

    无与为乐者      ②公何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甲】诗“月下飞天镜”和【乙】文“庭下如积水空明”都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乙】文是于作者  的背景下所作;【丙】文赵司城和鲁学士祝寿的礼物分别是:“两方帕”和  。
    (5)、三部作品或表现人物胸襟,或展现人物心态。【甲】诗颔联表现出作者的胸襟;【乙】文则展现了作者与张怀民漫步时的心态。
    (6)、以下关于【丙】文中三人形象或关系表述不恰当的一项(   )
    A、情谊深厚 B、随性洒脱 C、超然物外 D、锱铢必较
  • 6、【领悟经典之义】

    在下面田字格中填写古诗文名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树树皆秋色, ”是秋意颇浓的山野之美;“晴川历历汉阳树, ”是登楼远眺的江景之美; “ , 江入大荒流”是磅礴水势冲击荒原的长江之美; “ , 浅草才能没马蹄”是白居易笔下西湖早春的花草之美。然览物之情,各有异同。面对傲雪凌霜的松柏,刘桢发出了 “?松柏有本性”的赞叹;面对叶绿花盛的奇树,作者抒发的是“此物何足贵? ”的怀人之思;面对流离失所的难民,狐兔出没的荒芜家园,曹植发出“柴门何萧条, ”的悲叹。

  • 7、【青年志存高远】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各题。

    徜徉于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①“青春”当属最美好的词汇之一。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鲁迅先生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森林,可以劈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②奋斗是最朴素的“成功学”,是迈向目标的最可靠阶梯。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③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就应该胸怀理想、志存高远。古人言:“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行大道、立大志,把自己的小我(融入/溶入)国家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同命运,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苏轼曾挥笔写就“诗酒趁年华”,让我们以梦为马、不(fù)韶华,用奋斗精神(铸就/筑就)青春的底色,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1)、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野     不(fù)韶华。
    (2)、依次选出括号内的词语,填入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融入   铸就 B、融入   筑就 C、溶入   铸就 D、溶入   筑就
    (3)、下列语句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句中“青春”的引号作用是:特殊含义。 B、②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奋斗”比喻成“阶梯”。 C、③句“胸怀理想,志存高远”的主语是“新时代”。 D、“博大精深”“遇见沙漠”“开掘井泉”短语类型相同。
    (4)、处依序所填标点正确的是(     )
    A、①:“ B、 C、。”B.①“②。③”。C.①:“②;③”。 D、①“②,③。”
  • 8、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

    有人说:青年者,国之魂也。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青少年们怀揣梦想,执着前行。青少年就要有青春的模样,要打败迷茫、懒惰、软弱,管住想退缩的自己;坚持走好每一步,敏于思,勤于行,带着梦想前行,书写未来的华章……

    文题一:请以《带着梦想前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文题二: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 9、艾青在抗战初期就说过:“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和欢乐里;时代的痛苦和欢乐,也必须糅合在个人的痛苦和欢乐中。”请结合《艾青诗选》中的具体篇目(任选两首),分析作品是如何体现家国情怀的。
  •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被贬官多年,但他毫不气馁,始终保持着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白居易评价刘禹锡“诗豪者也”,请结合本诗的具体诗句分析诗人“豪”的特点。

  • 11、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各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赵尚宽,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嘉祐中,以考课第一知唐州。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 , 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而四方之民来者云布,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尚宽勤于农政,治有异等之效。

    (节选自《宋史·赵尚宽传》,有删改)

    【注释】①考课:古时国家按一定的标准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以决定其升降赏罚。②召信臣:西汉水利名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③陂渠故迹:池塘、水渠的遗迹。陂,积蓄水的池塘。④榛莽:丛生的草木。

    (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把酒临风”中的“临”是“迎着”的意思,与“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中的“临”意思不同。 B、“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是“不同”的意思,与“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中的“异”意思不同。 C、“益”有“增加”“助”“更加”“水漫出来”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土旷可益垦辟”中的“益”是“增加”的意思。 D、“发”有“开”“兴起,起用”“征召,征集”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中的“发”是“征召,征集”的意思。
    (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为了更好地感受范仲淹的情感,班长组织同学们对【甲】文进行朗诵,请你从重音、语气等角度对【甲】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朗读设计,并简要分析。
    (4)、从【甲】文中我们读出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民本思想,请你结合【乙】文说说赵尚宽身上是否也有这种朴素的民本思想,并说明理由。
  • 12、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各题。

    文本一:

    ①在历史的天空中,英雄烈士灿若群星,是中华民族闪亮的精神坐标。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全国有约2 000万名烈士为国捐躯,他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祖国建设的热土、保家卫国的一线冲锋陷阵、抛洒热血,他们为了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英勇牺牲。

    ②每一位英雄烈士,都是一座精神的丰碑;每一次对他们的缅怀,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每一次对他们的致敬,都是一次精神的传承。近年来,从设立烈士纪念日、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到对全国县级以下烈士纪念设施进行集中整修、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再到为烈士寻亲、加强英烈保护,一系列举措让“敬仰英雄、学习英雄”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树立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铭记英雄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深入营造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关爱烈属的浓厚氛围,赓续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从而更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摘自《青岛日报》,有删改)

    文本二:

    ①他从物理不及格的“学渣”,到41岁成为最年轻的院士;从沂蒙山区的放牛娃,到走向世界的顶尖科学家,三十多年的一路打拼,

    他终于带领团队率先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授予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项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被杨振宁称赞为“诺奖级”。他每周工作6天,每天早上7点到实验室,晚上11点才离开,他就是“7-11”院士薛其坤。追求极致,取得成功,胸怀祖国,不懈奋斗,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这样的星,该追!

    ②这样的星值得追,在于他们身上澎湃的爱国情。“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邓稼先取得博士学位不久即回到中国,“带着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为国铸盾的防护工程专家钱七虎说“当祖国需要的时候,我们就响应号召”;矢志报国的航天员聂海胜说“时刻准备,接受祖国的挑选”;忠于使命的排雷战士杜富国说“你退后,让我来”……拳拳报国心,何等炽烈!

    ③这样的星值得追,在于他们淡泊名利,有强大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那些受人尊敬的科学家,无不坚守学术操守和道德理念。他们把学问和人格融合在一起,既赢得崇高学术声望,又展示高尚人格风范。他们不仅善养浩然之气,发扬我国科技界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还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在攻坚克难、崇德向善中做到学为人师,令世人崇敬。这样的科学之星自带光环,具有强烈的感召力。

    ④青少年该追怎样的“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身上洋溢着富有感染力的正能量,一言一行让人受到触动,给人力量,对祖国富有热爱之情,激励人们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这样的星,是真正的英雄,是大写的人。

    (有删改)

    文本三:

    ①崇尚英雄,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到地方考察,都要瞻仰对我们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那一个个深深的鞠躬、一次次深情的凝视,凝结着对英雄的无限追思和深切崇敬。总书记曾这样讲述自己的感受:“每到一地,重温那一段段峥嵘岁月,回顾党一路走过的艰难历程,灵魂都受到一次震撼,精神都受到一次洗礼。”

    ②崇尚英雄,国家才能英雄辈出;只有英雄辈出,民族才能真正崛起,国家才能真正强大。

    ③新征程上,仍然有新的“雪山”“草地”等待我们去跨越,有新的“娄山关”“腊子口”等待我们去征服。崇尚英雄,见贤思齐,像英雄模范那样坚守,像英雄模范那样奋斗,我们必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这一棒。

    (有删改)

    (1)、下列对三则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全国有约2 000万名烈士为国捐躯,英勇牺牲。 B、铭记英雄烈士们的遗愿,就要营造学习英烈、崇尚英烈、捍卫英烈、缅怀英烈、关爱烈属的浓厚氛围。 C、薛其坤带领团队率先发现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仅是一项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 D、受人尊敬的科学家,不仅善养浩然正气,还以身作则,严格自律。 E、“新征程上,仍然有新的‘雪山’‘草地’等待我们去跨越,有新的‘娄山关’‘腊子口’等待我们去征服”一句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2)、请简要分析文本二的论证思路。
    (3)、文本一和文本三都谈到了“英雄”,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的主要内容简要分析。
  • 1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红船女子

    ①1921年7月,上海的天气闷热,海风裹挟下,浓重的云团翻卷集聚着,像是在酝酿一场暴风雨。

    ②法租界的望志路上,一幢石库门建筑的二楼,一些人正在慷慨激昂地谈论着。楼下过廊里的长凳上,坐着个神色凝重的青年女子,她不时地朝着门口左右张望。她叫王会悟,受丈夫李达委托,为屋里开会的十五个神秘人物站岗放哨。这个秘密会议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③30日晚,进行第六场会议时,王会悟看到一个身穿灰色长衫的陌生人,从厢房虚掩着的后门闯入,径直往楼上走,便立即叫住他,问他是谁。这人支吾了一句,说声“对不起”,神色慌张地下楼走了。这个突然出现的人,让王会悟感觉非常蹊跷,她立刻去楼上通报消息。正在发言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建议会议立即停止,代表们纷纷撤离。

    ④十多分钟后,两辆巡捕房警车停在楼下,全副武装的巡捕冲下车,包围了整栋房子,开始大搜查。一阵混乱后,没找到任何证据,只好悻悻地撤退了。

    ⑤那个穿灰色长衫的人,是法租界巡捕房密探,正是因为王会悟的警惕,代表们才得以及时疏散。事后,马林称赞王会悟说:“这个女孩子很机警,要好好培养。”

    ⑥晚上,部分代表在李达寓所商议复会事宜。上海是不能开会了,到哪儿去继续开会呢?代表们意见不一。王会悟说:“我有个建议,我老家嘉兴的南湖,游人少,好隐蔽,咱们到南湖去租一艘画舫,在船上开会,大家看如何?”

    ⑦“我觉得王先生提的这个建议非常好!”来自武汉的董必武首先表示赞同,其他代表听了也纷纷说这是个好主意。

    ⑧江南水乡乌镇长大的王会悟,其父是晚清秀才,开一家私塾。在嘉兴读书期间,王会悟接触到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来到新思想荟萃的上海,结识了李达,两人便在陈独秀家里举行了婚礼。

    ⑨会议地点一确定,王会悟与李达周密策划,决定各带领一部分代表分两个车次出发。

    ⑩第二天一早,王会悟乘早班火车赶到嘉兴,安排代表们去鸳湖旅社歇息,在同车到达的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陈潭秋陪同下,到南湖烟雨楼实地观察,确定画舫的停靠位置。

    ⑪王会悟让旅社账房先生帮忙租了画舫,在离开旅社前往南湖时,向旅社借了麻将带上。

    ⑫身着素色衣裙的王会悟在前边引路,边走边介绍南湖的环境,十几位西装革履的外地“游客”,悠闲地随在其后,步入船舱。

    ⑬一艘古朴典雅的红船,在荷花摇曳的嘉兴南湖上荡漾着。船头,江南女子王会悟一边警觉地环视周围,一边指点船主,把船撑到烟雨楼东南方向僻静的水域用篙插住,代表们坐在中舱的八仙桌前开始开会。此时,俏丽窈窕的王会悟如一水乡歌女,哼唱起嘉兴小调,遇到有船经过时,她手指敲着舱门打节拍提醒代表们注意。船舱里的人听到暗号,就压低声音讨论,船过去了就群情振奋。带来的那副麻将牌码放在桌子中心,掩人耳目。

    ⑭会议气氛正热烈时,湖面上突然驶来一条大船,王会悟立即提高嗓音,手拍舱门的节奏也加快了。代表们当即停止讨论,有的打起了麻将,有的端起茶杯到船头去赏风景。

    ⑮王会悟婉转地向船主询问,得知是富人家游船在湖上兜风,代表们又聚在一起,会议继续进行。

    ⑯午后,雨打湖面,游人渐渐散去,南湖迎来少有的清静。代表们字斟句酌地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异口同声地喊出“中国共产党万岁”。

    ⑰____。

    (有改动)

    (1)、这篇小说的情节可谓一波三折,请加以梳理,在表格中填入相应内容。

    地点

    起因

    经过

    结果

    上海石库门

    王会悟及时通报

    代表们立即撤离

    李达寓所

    代表对复会地点意见不一

    湖面上突然驶来一条大船

    王会悟示警,了解情况后解除警报

    会议继续进行

    (2)、王会悟身上的哪些优秀品质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请写出两点,并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
    (3)、作者在小说的开头进行了景物描写,有什么用意?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4)、下面两段文字,你会选择哪一段作为小说的结尾?为什么?请简述两点理由。

    A.雨停了,一抹红彤彤的霞光穿过云层照在红船上,船头的王会悟,在波光粼粼的水面的映衬下,仙女般伫立着……

    B.而今,乌镇西栅王会悟纪念馆里,王会悟与红船群雕伫立堂前,仿佛在向后人们讲述着红船的故事……

  • 14、小豫想用一首小诗为班会作总结,请你仿照画线的语句帮他续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

    帕米尔高原依然群星闪烁;

    啊,我们爱你,中国!

  • 15、有同学准备了以下两幅图片作为班会的备选背景图,请你帮他选择一张图片来突出活动主题,并说明理由。

       

  • 16、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请你和小豫一起观察下面三个字字形的变化,将表格补充完整。

    汉字

    甲骨文

    金文

    见形辨义

    甲骨文和金文“止”字像脚趾的形状。“止”的本义是“脚”,表示停止、停留的意思

    甲骨文“走”,像人摆动双臂跑步的样子。金文“走”,脚趾造型上有一个甩开臂膀、快速前进的人形。所以“走”表示“跑”的意思

  • 17、小豫发现古诗词中也有生生不息的中国精神,他在班会发言稿里引用了一些经典诗词名句,请你将空缺的诗词补充完整。

    前路曲折时,我们或许会踌躇停留,如韩愈的悲慨“①?②”,(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但我们终会高歌“③ , ④”李白《行路难》(其一)];失意沮丧时,我们也会如刘长卿一般感叹“⑤ , 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不过我们终会明白“⑦ , ⑧ ,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无论境遇如何,我们都要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等待木秀于林的时刻。

  • 18、下面是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小豫拿不准,请帮他判断。

    同学们,一代伟人为巍巍中华江山而折腰,一代才女在人间的四月天里呢喃,吟唱的诗人在想望中抛开了忧①__(萋 戚),创造的歌者在新生中写下了生活的箴言。让我们在起伏的山峦之上鸟瞰远方的云烟,在波涛澎湃的海湾之滨眺望②__(搏 博)击海浪的风帆,团结一心拨响心海的琴弦,剪下一缕阳光献给祖国。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
      澎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②

  • 19、回顾一年的时光流转,总有一些美好的记忆铭刻在心:春花烂漫惹人醉,银装素裹引情思,总有一处景,让我们流连;雁能达意,月能传情,总有一种物,会触动我们的心弦;与朋友、家人、老师相处的时光那么美,总有一束光,会投进我们的心房。

    请以《铭刻在我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章不少于600字;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 2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中“杨花”“子规”这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