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北冥有鱼,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以六月息者也。”

    (节选自庄子《北冥有鱼》)

    【乙】

    岳飞,字鹏举。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通习达旦,不。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 , 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殉国死义乎!”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改)

    【注释】①周同,人名,岳飞的射箭师傅。②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即朔日和望日。

    【丙】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飞/一而诸侯惧 B、鸟也/日中不至,则无信 C、以六月息者也/旦辞爷娘 D、名为鲲/真无马邪
    (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②诵习达旦,不寐。

    (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作者庄子是战国时期人,李清照和岳飞是南宋同时期的人。 B、丙文“九万里风鹏正举”化用了甲文的语句,气势磅礴,颇有豪放之风。 C、乙文岳父的父亲认为岳飞很有义气,赞扬他以后会为国家正义之事而死。 D、甲文用赞美大鹏起飞时无需凭借,自由翱翔于万里长空,出入天地之间。
    (5)、【乙】文中岳飞形象是否和庄子笔下的大鹏形象契合,请结合事例分析。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0月20日,首届华夏文韵传承节隆重举行。下面是校广播站小记者的访谈记录,请在横线上补写出恰当的内容。

        小记者:李研究员,您好!我是校广播站小记者,请您谈谈汉字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李研究员:好的。总的来说,电脑等现代技术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们的书写习惯,“提笔忘字”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汉字的丰富内涵正逐渐流失。

        小记者:____

        李研究员:汉字历史悠久,字形优美,内涵丰富,有很强的生命力,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重视,而且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也不断升温。本次活动,正是为搭建交流平台,引发公众思考,推动中华文化发展而举办的。

        小记者:哦!我明白了。建议本次活动增设一条宣传标语:____

        李研究员:拟得不错,很切合本次活动的主题。

    (1)、小记者提问:
    (2)、宣传标语: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铜锣震天响,锦旗卷云霞”,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百年的潮汕英歌舞这一歌颂英雄、____先烈的民俗舞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舞者手执一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动作____有力,鼓点如bào fēng zhòu yǔ般强烈,再加上整齐雄浑的呐喊,如黄河xuān téng奔流,传递出保家卫国的páng bó气势,令人____。通过英歌舞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民俗内涵,加大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bào fēng zhòu yǔ

    ②xuān téng

    ③páng bó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缅怀 刚劲 叹为观止 B、悼念 苍劲 叹为观止 C、缅怀 刚劲 欲言又止 D、悼念 苍劲 欲言又止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英歌舞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民俗内涵,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加大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B、英歌舞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民俗内涵,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C、通过英歌舞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民俗内涵,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D、英歌舞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民俗内涵,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加大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 4、默写古诗文。
    (1)、纵我不往,?(《诗经·子衿》)
    (2)、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
    (3)、欲济无舟楫,。坐观垂钓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 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5)、如今,各地新建的一片片居民小区,已成为中国城乡一道道亮丽景观。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的“。”愿望也得以实现。
    (6)、“送别”是古代诗歌常见题材,面对别离,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安慰友人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李白在《送友人》用“”刻画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 5、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写作。

    有人觉得只有“争”才有出路,才有未来,争得想要的一切;

    也有人觉得“让”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以和为贵,退一步海阔天空。

    结合上述材料,根据你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或记述经历,或讲述故事,或发表看法。要求:角度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500字;不得出现含考生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 6、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五柳先生传(节选)

    [东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 , 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 ,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 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注释】①许:____。②详:知道。③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④欣然:____。⑤嗜:喜好。⑥亲旧:亲戚朋友。⑦或:____。⑧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⑨期在必醉:期望一定喝醉。⑩曾不吝情去留:曾不。____: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离开。⑪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⑫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⑬屡:____。⑭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材料二:杨朱学说主张“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人要按照自己的本性活着,不要被物质所累)。庄子学说便从这里出发,加以扩充,他们主张绝对的自由,绝对的平等,顺其自然,不依赖外物,不执著功名,超越自我与世俗,能与自然打成一片,成为“无入而不自得”的至人。

    (摘自《经典常谈·诸子第十》)

    材料三:《北冥有鱼》略

    (1)、请补全选文中的注释。
    (2)、文中画线的部分有王处需要断句,从下列A-F中选出正确的三处。

    常著文章A自娱B颇示己C志D忘怀得失E以此F自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4)、陶渊明是否达到庄子《北冥有鱼》中“逍遥游”的境界?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说说你的观点及理由。
  • 7、阅读下面的演讲词和评价量表,完成各题。

    你的每一份努力都将绚烂成花

    各位同学:

        ①大家好!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学习是不是很累?说实话,是真的累。每天早晨五点多就起床,跑步,展读,然后早餐,然后是一天八节课,然后是晚上两个半小时的晚自习。晚上回到宿舍,都懒得洗漱,倒头就睡。美好的青春年华到底美好在哪儿了?快乐去哪儿了?自由去哪儿了?我们的多姿多彩就是要背的内容多,要考的知识多,要做的题多。

        ②想想都觉得很痛苦,是不是?不学了,那是不可能的!

        ③先说说我的英语成绩。以前,我的英语成绩是最差的,天天盼望着某一天传来好消息,中考、高考不再考英语了!那只是梦,空想的梦。我还是比较清醒的。既然不能逃避,那就只能学了。我给自己规定了,除了课本上的生词外,我每天额外背二十个英语单词,背一篇英语短文,听一个小时英语新闻,当然,还有娱乐,听一首英文歌。不完成,我绝对不睡觉。为此,我不止一次违反宿舍的作息纪律,晚上偷偷在被窝里默背英语短文,背不下来,就偷偷打开手电筒看书……晚上熬夜,上课没精神,为了避免打瞌睡,影响听课效果,我用圆规扎自己的手背,以此刺痛自己,振作精神。一个学期下来,我的英语成绩明显提升了。A经被我视为永远不可能战胜的老大难,变成了“so easy!(    
        
    ④类似这样的经历,我们都有过!过程真的是痛苦,但结果真的是欣喜。凡是让你变得更好的事情,过程都不太舒服。因为我们真正想要的,没有一件是轻易得到的,这就是努力的意义。
        ⑤再来说说我的发小。他从小就胖。上中学,胖得跑两步就喘。班主任和体育老师一起对他说:“你必须减肥!不减不行!你要对你自己负责!”以前医生都告诉他要减肥,他都没当回事儿。这一次,他认真了。减肥的过程有多痛苦,我没有类似的经历,也无法形容。我借用他的一段话告诉大家。他说:“最开始,每天的感觉就像死了一回一样,跑着跑着会停下来哭,哭着哭着想躺地上装死……”减肥之前,他身高1.65米,体重90公斤。现在呢,他身高1.70米,体重66公斤!B一个开朗、自信、乐观、阳光、帅气的男孩子!(    
        ⑥同学们,那些真正让人变好的选择,过程都不会很舒服。没有人生来就特别厉害,看到别人光鲜亮丽的表面,其实人家也经历过绝望和疼痛。

        ⑦同学们,不只是学习,也不只是减肥这样的事情,我们要成长,就一定免不了遇到困难挫折,还必须要面对思想上的慵懒,精神上的萎靡。____。所以,我们最应该战胜的是自己!我们都有一颗想变得更好的心,只是,很多人在努力了一段时间之后觉得太苦太累,就放弃了。坚持下去的人,都变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的成功。只要努力,终有一天,你的每一份努力都将绚烂成花。

        ⑧C加油吧!我亲爱的同学们!(    
        ⑨谢谢大家!

        (选自《演讲与口才·学生读本》,2023年第2期)

        “演讲三要素”评价量表

    评价标准

    评价说明

    评价实施

    针对性

    “心中有听众”:考虑听众的个人情况(年龄、身份、文化程度、心理需要),来确定演讲的主题、内容和语言风格。

    本文开头用下面哪种方式吸引听众?(  )

    A.从感谢语讲起,接近与听众的距离。

    B. 从演讲的缘起切入,引出演讲的话题。

    C. 从故事、名言等材料切入,给人初步的认知。

    D.从提出相关问题进入话题,引发听众思考。

    条理性

    明确表达观点,清晰呈现思路:注意提示思路的关键词句:提示语(如“第一……第二”)、关联词和过渡句。

    抓关键词句,梳理思路,完成思维图。

    感染力

    语言口语化、大众化,用手势、神态、动作等体态语来增强演讲的表达效果。

    从A、B、C画线句中任选一句,在相应的括号中填写体态语并点评这句话的语言特点。

    (1)、本文开头用下面哪种方式吸引听众?(  )
    A、从感谢语讲起,接近与听众的距离。 B、从演讲的缘起切入,引出演讲的话题。 C、从故事、名言等材料切入,给人初步的认知。 D、从提出相关问题进入话题,引发听众思考。
    (2)、抓关键词句,梳理思路,完成思维图。

    (3)、从A、B、C画线句中任选一句,在相应的括号中填写体态语并点评这句话的语言特点。
    (4)、请从下面名著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他在成长中遇到的事例,为第⑦段空缺处续写一段话,让演讲更有说服力。
    A.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孙少平(《平凡的世界》)
    C.贝多芬(《名人传》)
    我选                                                                  
  • 8、请你阅读《玉龙雪山和九子海(节选)》,完成各题。

    玉龙雪山和九子海(节选)

    阿来

        ①早餐时,我特意多吃了一片面包,还多喝了半杯牛奶,就是为了去到玉龙雪山。

        ②开几十公里汽车,然后在一片云杉林里换乘高山缆车。缆车升到半空,掠过高大的云杉树梢,掠过杉树下的林间草地,掠过从山上奔泻而下的飞珠溅玉的溪流。下方的树变得低矮了,变成了杜鹃树丛。然后,是高山草甸,然后,草也消失,变成了滚滚的闪烁着金属光泽的砾石。砾石滩上方,是陡峭的岩壁。然后,闪闪发光的冰川在岩壁的顶端出现。一路坐着缆车,我看到了山景在我眼前不断地变化着。
        ③接着,越过陡壁,出现了一个平台,缆车停下。现在,我们已经站在玉龙雪山上了。但不是它的顶峰,而是在肩头上。抬眼望去,它巨大的白色峰体如同一根锁定乾坤的神针,直直地插入云中,屹立于群山之巅。此时,我看见了山,看见了冰、雪和陡峭的岩壁直接构成的雄伟庄严。
        ④游客开始蜂拥而来的时候,我们已经踏上归程。缆车上,我一直在注视,注视那些融化的冰川水,如何丝丝缕缕地垂下悬崖,如何在悬崖下汇成溪流,如何在草甸间,在杜鹃树丛中曲折蜿蜒而相互汇集、壮大,很快变成白浪飞溅的小河,在云杉林中腾而下。

        ⑤从玉龙雪山上奔流而下的水流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消失了。
        ⑥不一会儿,地势猛然下跌,然后,一个美丽的山间盆地出现在眼前。
        ⑦这就是九子海,盛开着报春花的九子海。

        ⑧在干的四围环山中,这个叫作九子海的山间小盆地却滋润、肥沃,而且宁静。远远望去,一望无际的绿,层层叠叠的,在盆地中蔓延,让人眩晕。

        ⑨我自己在这小盆地中四处转悠。我看到,刚才消失不见的水又出现了。从山坡与盆地相交的岩缝间,甚至就直接从平展的草地下冒出来,汇集成溪流,在盆地中蜿蜒。一个老乡说,你跟水走,走到落水洞那里,就又不见了。我便跟着蜿蜒的水流,穿过那些开满报春花的草地,直到盆地东南方。果然,水流从那里突然跌入一个空洞,又一次从眼前消失不见了。
        ⑩在一个小湖边,我坐下来,看那被水滋润着的,开得鲜艳的,开得热烈的报春花,盛开在九子海的草甸上。它们的花朵不大,却异常精致,色彩从淡雅的粉红、纯净的白到鲜艳的黄,每一朵都像是经过精心挑选,恰到好处地点缀在绿叶之间。

        ⑪此刻,我突然想到一个叫威尔逊的人,他曾将中国横断山区的植物带到英国驯化,并以他新生女儿的名字命名了香海仙报春花。中国那么多的美丽植物,自古以来,生长在荒野中,花开花落,自生自灭,大多数都未经科学认定,直到外国人来命名来发现。

        ⑫今天,这种情形已经随着中国人科学意识的觉醒、现代教育的普及、国力的增长而渐有改观。正如丽江当地的纳西人――和爱军博士,他曾在日本攻读博士,学成后,放弃了优越的条件,回到故乡,从事植物研究与保护工作。目前,他正力主促成在九子海建立一个“世界报春花园”,集野生报春花品种研究、保护、驯化,以及旅游观赏于一体。

        ⑬一些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乡土的认知,在我脑海里愈发地明晰了。
        ⑭想到这儿,我继续走向报春花盛开的原野。

        (选自《西高地形记》)

    (1)、【游记·梳理游踪】

    根据文章内容,梳理作者的游踪,完成填空。

    (2)、【游记·赏析语言】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根据提示写批注。

    ①抬眼望去,它巨大的白色峰体如同一根锁定乾坤的神针,直直地插入云中,屹立于群山之巅。(从修辞手法角度)

    ②远远望去,一望无际的绿,层层叠叠的,在盆地中蔓延,让人眩晕。(从描写手法角度)

    (3)、【游记·探究写法】

    游记文笔含蓄,倾注着作者对历史文化的思考。本文第①段主要写威尔逊的事例,与游览关系不大,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4)、【游记·揣摩意图】

    本文被校刊编辑选中,在“人与自然”栏目发表。请结合文本内容,揣摩编辑这样安排的原因。

  • 9、《诗经》是我国诗歌的源头,《诗经》中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也为后世诗歌所借鉴,请将以下资料卡分别投入相应的资料盒中(填写字母)。

  • 10、【活动二:穿越古今】

    校团委发起“字句藏山河”生态地图绘制活动,请你补全地图中缺失的诗句。

    展区分类

    相关诗文

    植物迷宫区

    迷宫中蒹葭丛生,晨露浸润叶梢,电子屏浮现《诗经》名句“ , 白露未晞”,湿润感扑面而来。

    湿地保护区

    观测镜中忽见鱼群“佁然不动, , 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生物老师提醒我们:只有保持水体PH值平衡,才能守护这份灵动。

    森林保护区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这句诗描绘了人置身森林保护区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宁静喜悦。

    江湖生态区

    在模拟古云梦泽的湿地畔,水雾氤氲中浮现诗句“”(《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我们仿佛感受到洞庭湖水汽蒸腾、汹涌澎湃的气势。

    社区生活区

    《桃花源记》中“”猫绘了老人孩子幸福生活的和谐图景,启示我们建设全龄友好低碳社区。

  • 11、【活动一:“语”你同行】

    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各小题。

        【甲】钱钟书先生曾说:“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阅读,能让精神冲破现实和身体的羁绊①,来一场灵魂的长足旅行。

        【乙】你无法到达的地方,文字载你过去;你无法经历的人生,书籍带你相遇。鲁迅的文字带我们去到江南水乡,那里的乡民大彻大悟,你不用过多考虑人情世故,只需静静地听流水潺②潺,沐浴皎洁月光;【丙】贺敬之的文字带我们走进延安的窑洞,那里有米酒呀、油馍呀、炭火呀……总之,你绝不会被怠③慢,只会不觉间热泪湿了眼眶④;刘成章的文字带我们欣赏安塞腰鼓,化困倦为亢奋,变huì____ 暗为明晰,【丁】我们不知道后生们为什么不觉疲累?只觉那鼓声震hàn____心灵,令人叹为观止;吴伯箫的文字带我们细品灯笼里的亲情和历史况味,学那星火liáo____原里必备的时代担当,绝不会戛然而止……

    (1)、文段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①pàn  ②cán  ③dài  ④kuàng B、①bàn  ②cán  ③tái  ④kuāng C、①bàn  ②chán ③dài  ④kuàng D、①pàn  ②chán  ③tái  ④kuāng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文段中加黑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大彻大悟 B、人情世故 C、叹为观止 D、戛然而止
    (4)、文段中画线句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挺过来,人生就会豁然开朗。——杨绛

    所有治愈,都是自愈。——人民论坛网

    成长路上,你也有自己的故事和体悟。阅读以上几句话,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⑵不少于500字;

    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 13、名著阅读
    (1)、选择性阅读是阅读《经典常谈》的好方法,请你根据《经典常谈》目录和自己的阅读体验向以下同学提出自己的推荐意见。

    《经典常谈》目录

    《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①小明对太极八卦有疑问,不妨去读一读

    ②小胜对自己的姓名用字很感兴趣,可以推荐他去读

    ③小兰对先秦帝王将相非常感兴趣,不妨去读一读

    (2)、《经典常谈》内容涉及面较广,可根据兴趣进行组合阅读。《<诗经>第四》可以与目录中的哪篇联读呢?请从中选择一篇,说说理由。

    我选择 , 理由: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老戴

    王金石

    ①老戴五十岁那年突然有个想法,要开杏仁粥城。老婆问,在哪开?老戴指向自家二层小楼。老婆甩出两个字,不行!为啥?老戴问。老婆说杏树林子就够打理的了,再建个粥城,不把人累死才怪。再说,我舍不得新房子改成粥城。老戴嘿嘿一笑,那时候你就当老板娘,只操心,不受累。老婆一字一顿地说,不稀罕。

    ②分山那年,那片林子的山杏,除了十斤八斤的杏仁做杏仁粥喝,其余的都自生自灭了。分山的负责人咂咂嘴发愁,老戴看了心疼,就挺身而出说,那就给我吧。好在老戴活泛,嫁接了一百多棵新品种,开花结果时,大家一品尝,个大皮薄一口甜,特别好卖,才维持了一家人的生计。后来有了杏仁露、杏仁霜等产品,一下子火了,老戴的山杏树成了抢手货。到了收获山杏核的季节,老戴两口子忙得像旋转的陀螺,时不时地找人帮忙。几年光景,老戴富了,在城里给俩儿子买了车房,自己也盖起了宽敞豁亮的二层小楼。好好的日子老戴偏偏不安分。老婆想给两个儿子打电话劝劝老戴,可想想老戴的脾气,想干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也就放下了电话。

    ③老戴有他的想法,现在村子成了网红打卡地,采摘观光的城里人一波一波地来村里。他想把杏仁粥做成品牌打出去,能解决一部分闲人就业,还无愧于政府颁发的“致富带头人”称号。

    ④果不其然,不到一个月,老戴的杏仁粥城开张了,整个二层小楼变成了粥城,每天热气腾腾的。大厅和雅间里的墙面上,悬挂着俊糜县城的书画家的作品,画面上介绍山杏的历史由来、药用价值、摘杏的喜悦、丰收的景象。最让人佩服的是他把杏仁粥的火候、配方详细地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有人说,你这样做,就不怕别人抢了你的生意。老戴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人传承是好事。

    ⑤几个月过去,一切都在预料之中,老戴的杏仁粥城天天爆满,客人说喝了老戴的杏仁粥既养生又败火。老戴的杏仁粥成了村庄的品牌,就连市长、县长下来检查工作,都要到他的杏仁粥城坐一坐,跟他聊聊天,问问今后的打算,然后喝上一碗杏仁粥再走。

    ⑥老戴二儿子结婚,酒席就摆在自家粥城。老戴的人缘好,收了十二万的礼金,让全村老少睁大眼睛羡慕。而老戴把礼金一份一份整理好,装进信封,春节如数返还乡亲们。他不说退礼金,他说粥城利润好,感谢乡亲的大力支持,春节给大家发福利。

    ⑦老戴买了一辆十几万的车,乡亲们围绕着赞叹。老戴嘿嘿说,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张张嘴,包你满意。有人就逗他,我家扒棒子(玉米)找你管不?老戴认真地说,管,一定管,随叫随到。

    ⑧一晃二十年多年过去了,老戴七十多岁了。老伴前几年过世了,虽然他的身体还算硬朗,可俩儿子不想让他再劳累了,要把他接进城里享福。老戴开始不同意,后来大病一场,把俩儿子吓得够呛。病后的老戴,身体复原很慢,他也就同意了俩儿子的建议,要跟儿子去城里了。

    ⑨老戴把粥城委托给原来一个经验丰富的经理,把山杏树林子也做了安排。最后他还成立了一个慈善机构,把以后粥城所有盈利全部纳入基金,救济家庭有困难的乡亲。

    老戴本是去城里儿子们那里享福的,可半年后,老戴就病了。每天无精打采的,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疼,去了几家医院都没查出病因来,渐渐地到了茶饭不思的程度。两个儿子又着急又担忧,老戴有气无力地说,你们把我送回家吧,就是死也想死在家里。

    ⑪车子刚进村,老戴的神情为之一振,两眼直冒光,鼻子一耸一耸的。一股股久违的香气,沁入心脾,让他陶醉。

    ⑫老戴回来了的消息不胫而走,杏仁粥城围了好些人。老戴见了,心里暖暖的,知道乡亲们的心里装着自己,感觉到了能帮别人一把就帮一把的做法是十分正确的。老戴的精神气陡然提升起来,浑身轻松了许多,他向大家摆了摆手,眼睛就有些湿润。他埋头坐在杏仁粥城的餐桌前,双手捧着碗竟然有些颤抖。老戴滋滋溜溜喝粥的声音很大,惹得在场的人嗤嗤笑,老戴哪还顾得了雅观不雅观,一连喝了三碗杏仁粥,直喝得满头大汗,满脸红润。

    ⑬老戴的病好了?好了。

    (1)、富裕后的老戴,为乡亲们做了哪些好事?请梳理相关段落,概括故事情节,完成下面的填空。

    (2)、阅读下面句子,根据提示赏析以下句子。

    到了收获山杏核的季节,老戴两口子忙得像旋转的陀螺,时不时地找人帮忙。(从修辞手法赏析)

    (3)、文中划线段落(第⑩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结尾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探究结尾“老戴的病好了?好了。”一句,老戴的病好了的原因是什么?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的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34.3%、16.4%,其中18-44岁、45-59岁和60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分别为16.4%、18.3%和13.6%,我国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肥胖的流行以其高昂的医疗费用为国民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体质指数(BMI)和腰围(WC)是常用于判断超重和肥胖程度的指标。(BMI=体重(kg)/身高(m)²)我国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围为18.5kg/m²≤BMI<24kg/m²,24kg/m²≤BMI<28kg/m²为超重, BMI≥28kg/m²为肥胖,BMI<18.5kg/m²为体重过低。85cm≤成年男性WC<90cm,80cm≤成年女性WC<85cm可判断为中心型肥胖前期;成年男性WC≥90cm成年女性WC≥85cm可判断为中心型肥胖。

    (摘编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

    【材料二】开设减重门诊,制定运动、营养管理等多元化方式,发布健康体重管理行动倡议书……2024年6月我国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以来,各地各部门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为群众开出“减重处方”,不少网民说“国家喊你来减肥了!”

    体重问题看似是个人问题,为何如此受重视?一方面,肥胖与高血糖等“四高”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容易带来慢性病风险,影响个人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超重肥胖率的过快增长,也会给医疗资源带来更多负担,在未来成为公共卫生问题。开展“体重管理年”活动,是预防关口前移、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体重管理,不仅关系个人健康,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有助于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

    进行体重管理,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过去,一些人将减重简单等同于节食,还有人认为减重越快越好,这些认识误区需要消除。科学的体重管理,是在身体质量指数、体脂率等指标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膳食与规律运动,实现“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当前社交媒体上出现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减肥方法和产品,比如“16+8间歇性断食法”、代餐奶昔、代餐粉等,这些方式中有很多都没有经过实践检验,并不适用于所有人。针对各类减重宣传、减肥产品以及“减肥训练营”等服务,还须加强科学引导和市场监管,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才能更好地帮助群众选择科学合理的减重方式。

    个人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从日常增加活动量,到减少高油高盐饮食:从定期监测体重变化,到培养长期运动习惯,努力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5年4月11日)

    【材料三】

    科学管理体重 新华社发王鹏作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主要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介绍我国当前的肥胖问题。 B、材料一表明我国超半数居民超重,18~44岁居民的肥胖率最高。 C、材料二是针对当下热点话题发表的看法,文体属于新闻评论。 D、材料三图文结合,更直观地引起人们对体重管理知识的重视。
    (2)、班级准备写一份呼吁居民投身体重管理倡议书张贴到社区,请参考以上材料,将下面的倡议书补充完整。

    倡议书

    尊敬的社区居民:

    目前我国成人居民肥胖者较多,并且肥胖率呈上升趋势。①(倡议背景)。为进一步倡导和推广文明健康生活方式,②(倡议目的),现向小区居民发出“③”的倡议(倡议主题)。建议居民们:日常增加活动量,培养长期运动习惯;④(行动建议)……

    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请积极投身到体重管理行动中来吧!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小区处处洋溢着健康的气息。

    倡议发起单位:XX中学初三(1)班

    2025年6月26日

    (3)、以下是邻居阿姨制订的减重计划,请根据材料一判断她的肥胖类型,再对此计划进行评估,并阐释理由。

    年龄

    身高

    体重

    腰围

    BMI

    肥胖类型

    减重目标

    计划天数

    膳食方式

    37

    1.60m

    72kg

    84cm

    28.1kg/m²

    10kg

    30天

    不吃晚餐,只吃代餐粉

    评估结果:②

    闻释理由:③

  •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乙】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①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

    (选自林昉《田间书·杂言》)

    注:①奚:怎么,哪里。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知鱼之乐/能辨我是雌雄 B、成乎道也/子乎鱼 C、绦鱼出游容/其印为群所得 D、下钓时/有朋自远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②乙如其教,连取数鱼。

    (3)、请给下列句子用“/”线划分三处停顿。

    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

    (4)、两个语段中都提到了“鱼”,语段(甲)中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实际上这是庄子①;语段(乙)中老人甲之所以能顺利钓上“鱼”是因为他②
  • 17、班级开展“我与人工智能”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下面是活动计划表,请你补充设计空缺的活动形式。

    活动环节 活动形式 活动目的

    介绍人工智能 编排一期黑板报

    评价人工智能  呈现同学们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

    运用人工智能 进行一场人机写作赛 引导同学们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2)、任务二:人机写作赛前,同学小文得意地说:“人工智能肯定赢!我的作文都是它写的。”请你对小文用人工智能代写作文的行为加以劝说。
  • 1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诗的颔联现已化为哪一个成语?这个成语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民俗文化并没有____。无论人们经历多少qiānxǐ,每个地方都仍存在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zhuīsù至《清嘉录》,其序中写道:“夫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虽时序之在天下薄海皆同,而一方有一方之风土人情,不可得而强也。”民族风俗涉及的范围是如此之广,它可以是一场____人心的安塞腰鼓,也可以是令人____的苗族剪纸,又或许是精彩的热巴鼓舞,即使表演jiárán-érzhǐ,也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这些民俗文化或恬静或豪迈,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更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qiān xǐ

    ②zhuī sù

    ③jiá rán ér zhǐ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无影无踪  震撼  蔚为大观 B、销声匿迹  震撼  叹为观止 C、销声匿迹  震惊  蔚为大观 D、无影无踪  震惊  叹为观止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而且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B、它不仅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C、不仅它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D、不仅它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更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 20、默写古诗文。

    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一千多年过去。美到心醉的诗词依然让我们反反复复诵读。诗人的声声吟咏,使我们难以忘怀。杜甫《石壕吏》中“① , 如闻泣幽咽”的幽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②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呐喊;白居易《卖炭翁》的“可怜身上衣正单,③”的催泪;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展“④ , ⑤”的深情;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缺月挂疏桐,⑥”的凄冷;陆游《卜算子·咏梅》里面的“⑦ , ⑧”的不争;《大道之行也》中的“⑨ , 不必藏于己;⑩ , 不必为己”的无私;李白的《送友人》“浮云游子意,⑪ , 挥手自兹去,⑫”的情谊,无不意蕴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上一页 129 130 131 132 13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