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钱七虎院士作为防护工程专家,在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之前一直xiǎn wéi rén zhī,他在自己zhōng ài的国防领域研究六十余年,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一腔rè chén,为中国国防铸就坚实的盾。爱国精神是____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爱国精神____,青少年应用奋进的青春在新时代写下____的爱国华章。我们要学习钱七虎院士不忘初心、乐于奉献,树立远大理想并持之以恒地执着追求,让青春飞扬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xiǎn wéi rén zhī

    ②zhōng ài

    ③rè chén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延续   代代相传   灿烂辉煌 B、连续   一脉相通   灿烂辉煌 C、延续   代代相传   金碧辉煌 D、连续   一脉相通   金碧辉煌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要学习钱七虎院士不忘初心、乐于奉献,树立远大理想并执着追求,让青春飞扬。 B、我们要学习钱七虎院士不忘初心、乐于奉献的品质,树立远大理想并持之以恒地执着追求,让青春飞扬。 C、我们要学习钱七虎院士不忘初心、乐于奉献的品质,树立远大理想并执着追求,让青春飞扬。 D、我们要学习钱七虎院士不忘初心、乐于奉献,树立远大理想并持之以恒地追求,让青春飞扬。
  • 2、默写古诗文。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韩愈《马说》)
    (2)、。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禅寺后禅院》)
    (3)、。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
    (5)、优秀的诗人关注民生。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居》中发出了“”的呐喊,表达了诗人美好心愿和博大的胸怀;白居易在《卖炭翁》中用“”表现了瑟瑟寒风中的卖炭翁的矛盾心理。
  • 3、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满意”是指意愿得到满足;符合心愿。“最满意”是一种精益求精的高要求;追求“对自己最满意”是经历波折、突破自我、不断完善的过程。

    请以“这一次,我对自己最满意”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② 不少于500字;

    ③ 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 4、按要求完成小题
    (1)、下列关于保尔的五件事,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冒死救朱赫来脱险 
    ②战胜伤寒死里逃生 
    ③在筑路现场与冬妮娅决裂 
    ④在神父家的面团里撒烟末 
    ⑤高度残疾时选择文学创作之路

    A、①④③②⑤ B、①④②⑤③ C、④③①⑤② D、④①③②⑤
    (2)、用一个字点评名著是文学评论中常见的做法,如文艺评论家周汝昌曾用一个“义”字评价《水浒传》。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提炼一个字评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并简述理由。
  • 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父亲的长笛

    ①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唱。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②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蔓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③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哎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④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上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

    ⑤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⑥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啊,扫大街还忘不了吹笛子!”

    ⑦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⑧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长笛,扔进了城外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⑨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一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⑩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您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就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

    ⑪“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大雪天骑车给人家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⑫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蔓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1)、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以下表格。

    时间

    主要事件(从父亲角度)

    “她”的心理

    小时候

    特别爱听

    ② 

    父亲吹竹笛的事迹被报道且被老师作为励志故事分享

    忍无可忍

    多年以后

    父亲为挣钱给她买琴而断腿的真相被她知晓

    (2)、赏析文中第②段划线句子“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蔓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的表达效果。
    (3)、第⑦段中母亲说 “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母亲这句话未说完的内容及蕴含的情感。
    (4)、文章结尾处 “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蔓延开来”,这笛声不仅是声音,更承载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探究“笛声”在文中的多重意蕴。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二十四节气简介

    ①二十四节气,是上古时代人们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而制定的气候规律。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古人命名为“黄道”,也称“日道”,将黄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间相隔15°,就形成了24个节气。24个节气其实就是24个时令点,每月2个。二十四节气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降雨降雪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以及记载了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现象的时刻。

    ②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依据黄道面划分制定,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太阳历范畴。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二十四节气在上古时代已订立,到汉代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标准,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

    ③“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中国人熟知的“节气歌”,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先后顺序。

    ④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当今使用的农历吸收了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来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链接材料一】

    2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当天恰逢“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立春”,也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

    “二十四节气”代表着一年的时光轮回,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立春”之日,冬奥会开幕,也寓意着各国朋友共同迎接一个新的春天。

    开幕式倒计时以二十四节气作为设计灵感,倒计时短片中,精美多样的视频内容,配合隽永优美的古诗词,从雨水(雨水: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2个节气,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开始,到立春结束,每一帧都是电影大片级。凸显中华传统文化令人震撼之美!

    【链接材料二】

    为了更好地建设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气象局的指导下,2019年6月27日,由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传媒集团与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天气·二十四节气研究院”正式成立。

    宋英杰是二十四节气研究院副院长,他认为“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根据太阳周年认知天气、气候、物候的规律和变化所形成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应用体系,早已浸入到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近年来,围绕“二十四节气”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院开展了一系列基础研究、应用与传播,积极促进气候和气候变化科学研究与“二十四节气”文化的融合,促进了自然科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的传承与发展。

    (1)、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被古人命名为“黄道”,将其等比例分成24份,形成了24个节气,每月2个。 B、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因为它能让人们准确预测未来一年的天气变化。 C、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当天恰逢“立春”,倒计时以二十四节气为设计灵感,从雨水开始到立春结束,凸显了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D、“中国天气·二十四节气研究院”围绕二十四节气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应用与传播,促进了自然科学与传统文化智慧的传承发展。
    (2)、选文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结合文本,分析二十四节气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以及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原因。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北冥有鱼,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以六月息者也。”

    (节选自庄子《北冥有鱼》)

    【乙】

    岳飞,字鹏举。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通习达旦,不。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 , 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殉国死义乎!”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改)

    【注释】①周同,人名,岳飞的射箭师傅。②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即朔日和望日。

    【丙】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飞/一而诸侯惧 B、鸟也/日中不至,则无信 C、以六月息者也/旦辞爷娘 D、名为鲲/真无马邪
    (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②诵习达旦,不寐。

    (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作者庄子是战国时期人,李清照和岳飞是南宋同时期的人。 B、丙文“九万里风鹏正举”化用了甲文的语句,气势磅礴,颇有豪放之风。 C、乙文岳父的父亲认为岳飞很有义气,赞扬他以后会为国家正义之事而死。 D、甲文用赞美大鹏起飞时无需凭借,自由翱翔于万里长空,出入天地之间。
    (5)、【乙】文中岳飞形象是否和庄子笔下的大鹏形象契合,请结合事例分析。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0月20日,首届华夏文韵传承节隆重举行。下面是校广播站小记者的访谈记录,请在横线上补写出恰当的内容。

        小记者:李研究员,您好!我是校广播站小记者,请您谈谈汉字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李研究员:好的。总的来说,电脑等现代技术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们的书写习惯,“提笔忘字”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汉字的丰富内涵正逐渐流失。

        小记者:____

        李研究员:汉字历史悠久,字形优美,内涵丰富,有很强的生命力,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重视,而且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也不断升温。本次活动,正是为搭建交流平台,引发公众思考,推动中华文化发展而举办的。

        小记者:哦!我明白了。建议本次活动增设一条宣传标语:____

        李研究员:拟得不错,很切合本次活动的主题。

    (1)、小记者提问:
    (2)、宣传标语: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铜锣震天响,锦旗卷云霞”,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百年的潮汕英歌舞这一歌颂英雄、____先烈的民俗舞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舞者手执一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动作____有力,鼓点如bào fēng zhòu yǔ般强烈,再加上整齐雄浑的呐喊,如黄河xuān téng奔流,传递出保家卫国的páng bó气势,令人____。通过英歌舞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民俗内涵,加大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bào fēng zhòu yǔ

    ②xuān téng

    ③páng bó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缅怀 刚劲 叹为观止 B、悼念 苍劲 叹为观止 C、缅怀 刚劲 欲言又止 D、悼念 苍劲 欲言又止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英歌舞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民俗内涵,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加大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B、英歌舞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民俗内涵,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C、通过英歌舞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民俗内涵,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D、英歌舞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民俗内涵,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加大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 10、默写古诗文。
    (1)、纵我不往,?(《诗经·子衿》)
    (2)、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
    (3)、欲济无舟楫,。坐观垂钓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 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5)、如今,各地新建的一片片居民小区,已成为中国城乡一道道亮丽景观。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的“。”愿望也得以实现。
    (6)、“送别”是古代诗歌常见题材,面对别离,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安慰友人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李白在《送友人》用“”刻画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 11、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写作。

    有人觉得只有“争”才有出路,才有未来,争得想要的一切;

    也有人觉得“让”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以和为贵,退一步海阔天空。

    结合上述材料,根据你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或记述经历,或讲述故事,或发表看法。要求:角度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500字;不得出现含考生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 12、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五柳先生传(节选)

    [东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 , 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 ,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 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注释】①许:____。②详:知道。③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④欣然:____。⑤嗜:喜好。⑥亲旧:亲戚朋友。⑦或:____。⑧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⑨期在必醉:期望一定喝醉。⑩曾不吝情去留:曾不。____: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离开。⑪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⑫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⑬屡:____。⑭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材料二:杨朱学说主张“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人要按照自己的本性活着,不要被物质所累)。庄子学说便从这里出发,加以扩充,他们主张绝对的自由,绝对的平等,顺其自然,不依赖外物,不执著功名,超越自我与世俗,能与自然打成一片,成为“无入而不自得”的至人。

    (摘自《经典常谈·诸子第十》)

    材料三:《北冥有鱼》略

    (1)、请补全选文中的注释。
    (2)、文中画线的部分有王处需要断句,从下列A-F中选出正确的三处。

    常著文章A自娱B颇示己C志D忘怀得失E以此F自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4)、陶渊明是否达到庄子《北冥有鱼》中“逍遥游”的境界?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说说你的观点及理由。
  • 13、阅读下面的演讲词和评价量表,完成各题。

    你的每一份努力都将绚烂成花

    各位同学:

        ①大家好!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学习是不是很累?说实话,是真的累。每天早晨五点多就起床,跑步,展读,然后早餐,然后是一天八节课,然后是晚上两个半小时的晚自习。晚上回到宿舍,都懒得洗漱,倒头就睡。美好的青春年华到底美好在哪儿了?快乐去哪儿了?自由去哪儿了?我们的多姿多彩就是要背的内容多,要考的知识多,要做的题多。

        ②想想都觉得很痛苦,是不是?不学了,那是不可能的!

        ③先说说我的英语成绩。以前,我的英语成绩是最差的,天天盼望着某一天传来好消息,中考、高考不再考英语了!那只是梦,空想的梦。我还是比较清醒的。既然不能逃避,那就只能学了。我给自己规定了,除了课本上的生词外,我每天额外背二十个英语单词,背一篇英语短文,听一个小时英语新闻,当然,还有娱乐,听一首英文歌。不完成,我绝对不睡觉。为此,我不止一次违反宿舍的作息纪律,晚上偷偷在被窝里默背英语短文,背不下来,就偷偷打开手电筒看书……晚上熬夜,上课没精神,为了避免打瞌睡,影响听课效果,我用圆规扎自己的手背,以此刺痛自己,振作精神。一个学期下来,我的英语成绩明显提升了。A经被我视为永远不可能战胜的老大难,变成了“so easy!(    
        
    ④类似这样的经历,我们都有过!过程真的是痛苦,但结果真的是欣喜。凡是让你变得更好的事情,过程都不太舒服。因为我们真正想要的,没有一件是轻易得到的,这就是努力的意义。
        ⑤再来说说我的发小。他从小就胖。上中学,胖得跑两步就喘。班主任和体育老师一起对他说:“你必须减肥!不减不行!你要对你自己负责!”以前医生都告诉他要减肥,他都没当回事儿。这一次,他认真了。减肥的过程有多痛苦,我没有类似的经历,也无法形容。我借用他的一段话告诉大家。他说:“最开始,每天的感觉就像死了一回一样,跑着跑着会停下来哭,哭着哭着想躺地上装死……”减肥之前,他身高1.65米,体重90公斤。现在呢,他身高1.70米,体重66公斤!B一个开朗、自信、乐观、阳光、帅气的男孩子!(    
        ⑥同学们,那些真正让人变好的选择,过程都不会很舒服。没有人生来就特别厉害,看到别人光鲜亮丽的表面,其实人家也经历过绝望和疼痛。

        ⑦同学们,不只是学习,也不只是减肥这样的事情,我们要成长,就一定免不了遇到困难挫折,还必须要面对思想上的慵懒,精神上的萎靡。____。所以,我们最应该战胜的是自己!我们都有一颗想变得更好的心,只是,很多人在努力了一段时间之后觉得太苦太累,就放弃了。坚持下去的人,都变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的成功。只要努力,终有一天,你的每一份努力都将绚烂成花。

        ⑧C加油吧!我亲爱的同学们!(    
        ⑨谢谢大家!

        (选自《演讲与口才·学生读本》,2023年第2期)

        “演讲三要素”评价量表

    评价标准

    评价说明

    评价实施

    针对性

    “心中有听众”:考虑听众的个人情况(年龄、身份、文化程度、心理需要),来确定演讲的主题、内容和语言风格。

    本文开头用下面哪种方式吸引听众?(  )

    A.从感谢语讲起,接近与听众的距离。

    B. 从演讲的缘起切入,引出演讲的话题。

    C. 从故事、名言等材料切入,给人初步的认知。

    D.从提出相关问题进入话题,引发听众思考。

    条理性

    明确表达观点,清晰呈现思路:注意提示思路的关键词句:提示语(如“第一……第二”)、关联词和过渡句。

    抓关键词句,梳理思路,完成思维图。

    感染力

    语言口语化、大众化,用手势、神态、动作等体态语来增强演讲的表达效果。

    从A、B、C画线句中任选一句,在相应的括号中填写体态语并点评这句话的语言特点。

    (1)、本文开头用下面哪种方式吸引听众?(  )
    A、从感谢语讲起,接近与听众的距离。 B、从演讲的缘起切入,引出演讲的话题。 C、从故事、名言等材料切入,给人初步的认知。 D、从提出相关问题进入话题,引发听众思考。
    (2)、抓关键词句,梳理思路,完成思维图。

    (3)、从A、B、C画线句中任选一句,在相应的括号中填写体态语并点评这句话的语言特点。
    (4)、请从下面名著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他在成长中遇到的事例,为第⑦段空缺处续写一段话,让演讲更有说服力。
    A.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孙少平(《平凡的世界》)
    C.贝多芬(《名人传》)
    我选                                                                  
  • 14、请你阅读《玉龙雪山和九子海(节选)》,完成各题。

    玉龙雪山和九子海(节选)

    阿来

        ①早餐时,我特意多吃了一片面包,还多喝了半杯牛奶,就是为了去到玉龙雪山。

        ②开几十公里汽车,然后在一片云杉林里换乘高山缆车。缆车升到半空,掠过高大的云杉树梢,掠过杉树下的林间草地,掠过从山上奔泻而下的飞珠溅玉的溪流。下方的树变得低矮了,变成了杜鹃树丛。然后,是高山草甸,然后,草也消失,变成了滚滚的闪烁着金属光泽的砾石。砾石滩上方,是陡峭的岩壁。然后,闪闪发光的冰川在岩壁的顶端出现。一路坐着缆车,我看到了山景在我眼前不断地变化着。
        ③接着,越过陡壁,出现了一个平台,缆车停下。现在,我们已经站在玉龙雪山上了。但不是它的顶峰,而是在肩头上。抬眼望去,它巨大的白色峰体如同一根锁定乾坤的神针,直直地插入云中,屹立于群山之巅。此时,我看见了山,看见了冰、雪和陡峭的岩壁直接构成的雄伟庄严。
        ④游客开始蜂拥而来的时候,我们已经踏上归程。缆车上,我一直在注视,注视那些融化的冰川水,如何丝丝缕缕地垂下悬崖,如何在悬崖下汇成溪流,如何在草甸间,在杜鹃树丛中曲折蜿蜒而相互汇集、壮大,很快变成白浪飞溅的小河,在云杉林中腾而下。

        ⑤从玉龙雪山上奔流而下的水流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消失了。
        ⑥不一会儿,地势猛然下跌,然后,一个美丽的山间盆地出现在眼前。
        ⑦这就是九子海,盛开着报春花的九子海。

        ⑧在干的四围环山中,这个叫作九子海的山间小盆地却滋润、肥沃,而且宁静。远远望去,一望无际的绿,层层叠叠的,在盆地中蔓延,让人眩晕。

        ⑨我自己在这小盆地中四处转悠。我看到,刚才消失不见的水又出现了。从山坡与盆地相交的岩缝间,甚至就直接从平展的草地下冒出来,汇集成溪流,在盆地中蜿蜒。一个老乡说,你跟水走,走到落水洞那里,就又不见了。我便跟着蜿蜒的水流,穿过那些开满报春花的草地,直到盆地东南方。果然,水流从那里突然跌入一个空洞,又一次从眼前消失不见了。
        ⑩在一个小湖边,我坐下来,看那被水滋润着的,开得鲜艳的,开得热烈的报春花,盛开在九子海的草甸上。它们的花朵不大,却异常精致,色彩从淡雅的粉红、纯净的白到鲜艳的黄,每一朵都像是经过精心挑选,恰到好处地点缀在绿叶之间。

        ⑪此刻,我突然想到一个叫威尔逊的人,他曾将中国横断山区的植物带到英国驯化,并以他新生女儿的名字命名了香海仙报春花。中国那么多的美丽植物,自古以来,生长在荒野中,花开花落,自生自灭,大多数都未经科学认定,直到外国人来命名来发现。

        ⑫今天,这种情形已经随着中国人科学意识的觉醒、现代教育的普及、国力的增长而渐有改观。正如丽江当地的纳西人――和爱军博士,他曾在日本攻读博士,学成后,放弃了优越的条件,回到故乡,从事植物研究与保护工作。目前,他正力主促成在九子海建立一个“世界报春花园”,集野生报春花品种研究、保护、驯化,以及旅游观赏于一体。

        ⑬一些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乡土的认知,在我脑海里愈发地明晰了。
        ⑭想到这儿,我继续走向报春花盛开的原野。

        (选自《西高地形记》)

    (1)、【游记·梳理游踪】

    根据文章内容,梳理作者的游踪,完成填空。

    (2)、【游记·赏析语言】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根据提示写批注。

    ①抬眼望去,它巨大的白色峰体如同一根锁定乾坤的神针,直直地插入云中,屹立于群山之巅。(从修辞手法角度)

    ②远远望去,一望无际的绿,层层叠叠的,在盆地中蔓延,让人眩晕。(从描写手法角度)

    (3)、【游记·探究写法】

    游记文笔含蓄,倾注着作者对历史文化的思考。本文第①段主要写威尔逊的事例,与游览关系不大,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4)、【游记·揣摩意图】

    本文被校刊编辑选中,在“人与自然”栏目发表。请结合文本内容,揣摩编辑这样安排的原因。

  • 15、《诗经》是我国诗歌的源头,《诗经》中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也为后世诗歌所借鉴,请将以下资料卡分别投入相应的资料盒中(填写字母)。

  • 16、【活动二:穿越古今】

    校团委发起“字句藏山河”生态地图绘制活动,请你补全地图中缺失的诗句。

    展区分类

    相关诗文

    植物迷宫区

    迷宫中蒹葭丛生,晨露浸润叶梢,电子屏浮现《诗经》名句“ , 白露未晞”,湿润感扑面而来。

    湿地保护区

    观测镜中忽见鱼群“佁然不动, , 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生物老师提醒我们:只有保持水体PH值平衡,才能守护这份灵动。

    森林保护区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这句诗描绘了人置身森林保护区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宁静喜悦。

    江湖生态区

    在模拟古云梦泽的湿地畔,水雾氤氲中浮现诗句“”(《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我们仿佛感受到洞庭湖水汽蒸腾、汹涌澎湃的气势。

    社区生活区

    《桃花源记》中“”猫绘了老人孩子幸福生活的和谐图景,启示我们建设全龄友好低碳社区。

  • 17、【活动一:“语”你同行】

    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各小题。

        【甲】钱钟书先生曾说:“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阅读,能让精神冲破现实和身体的羁绊①,来一场灵魂的长足旅行。

        【乙】你无法到达的地方,文字载你过去;你无法经历的人生,书籍带你相遇。鲁迅的文字带我们去到江南水乡,那里的乡民大彻大悟,你不用过多考虑人情世故,只需静静地听流水潺②潺,沐浴皎洁月光;【丙】贺敬之的文字带我们走进延安的窑洞,那里有米酒呀、油馍呀、炭火呀……总之,你绝不会被怠③慢,只会不觉间热泪湿了眼眶④;刘成章的文字带我们欣赏安塞腰鼓,化困倦为亢奋,变huì____ 暗为明晰,【丁】我们不知道后生们为什么不觉疲累?只觉那鼓声震hàn____心灵,令人叹为观止;吴伯箫的文字带我们细品灯笼里的亲情和历史况味,学那星火liáo____原里必备的时代担当,绝不会戛然而止……

    (1)、文段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①pàn  ②cán  ③dài  ④kuàng B、①bàn  ②cán  ③tái  ④kuāng C、①bàn  ②chán ③dài  ④kuàng D、①pàn  ②chán  ③tái  ④kuāng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文段中加黑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大彻大悟 B、人情世故 C、叹为观止 D、戛然而止
    (4)、文段中画线句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挺过来,人生就会豁然开朗。——杨绛

    所有治愈,都是自愈。——人民论坛网

    成长路上,你也有自己的故事和体悟。阅读以上几句话,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⑵不少于500字;

    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 19、名著阅读
    (1)、选择性阅读是阅读《经典常谈》的好方法,请你根据《经典常谈》目录和自己的阅读体验向以下同学提出自己的推荐意见。

    《经典常谈》目录

    《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①小明对太极八卦有疑问,不妨去读一读

    ②小胜对自己的姓名用字很感兴趣,可以推荐他去读

    ③小兰对先秦帝王将相非常感兴趣,不妨去读一读

    (2)、《经典常谈》内容涉及面较广,可根据兴趣进行组合阅读。《<诗经>第四》可以与目录中的哪篇联读呢?请从中选择一篇,说说理由。

    我选择 , 理由: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老戴

    王金石

    ①老戴五十岁那年突然有个想法,要开杏仁粥城。老婆问,在哪开?老戴指向自家二层小楼。老婆甩出两个字,不行!为啥?老戴问。老婆说杏树林子就够打理的了,再建个粥城,不把人累死才怪。再说,我舍不得新房子改成粥城。老戴嘿嘿一笑,那时候你就当老板娘,只操心,不受累。老婆一字一顿地说,不稀罕。

    ②分山那年,那片林子的山杏,除了十斤八斤的杏仁做杏仁粥喝,其余的都自生自灭了。分山的负责人咂咂嘴发愁,老戴看了心疼,就挺身而出说,那就给我吧。好在老戴活泛,嫁接了一百多棵新品种,开花结果时,大家一品尝,个大皮薄一口甜,特别好卖,才维持了一家人的生计。后来有了杏仁露、杏仁霜等产品,一下子火了,老戴的山杏树成了抢手货。到了收获山杏核的季节,老戴两口子忙得像旋转的陀螺,时不时地找人帮忙。几年光景,老戴富了,在城里给俩儿子买了车房,自己也盖起了宽敞豁亮的二层小楼。好好的日子老戴偏偏不安分。老婆想给两个儿子打电话劝劝老戴,可想想老戴的脾气,想干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也就放下了电话。

    ③老戴有他的想法,现在村子成了网红打卡地,采摘观光的城里人一波一波地来村里。他想把杏仁粥做成品牌打出去,能解决一部分闲人就业,还无愧于政府颁发的“致富带头人”称号。

    ④果不其然,不到一个月,老戴的杏仁粥城开张了,整个二层小楼变成了粥城,每天热气腾腾的。大厅和雅间里的墙面上,悬挂着俊糜县城的书画家的作品,画面上介绍山杏的历史由来、药用价值、摘杏的喜悦、丰收的景象。最让人佩服的是他把杏仁粥的火候、配方详细地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有人说,你这样做,就不怕别人抢了你的生意。老戴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人传承是好事。

    ⑤几个月过去,一切都在预料之中,老戴的杏仁粥城天天爆满,客人说喝了老戴的杏仁粥既养生又败火。老戴的杏仁粥成了村庄的品牌,就连市长、县长下来检查工作,都要到他的杏仁粥城坐一坐,跟他聊聊天,问问今后的打算,然后喝上一碗杏仁粥再走。

    ⑥老戴二儿子结婚,酒席就摆在自家粥城。老戴的人缘好,收了十二万的礼金,让全村老少睁大眼睛羡慕。而老戴把礼金一份一份整理好,装进信封,春节如数返还乡亲们。他不说退礼金,他说粥城利润好,感谢乡亲的大力支持,春节给大家发福利。

    ⑦老戴买了一辆十几万的车,乡亲们围绕着赞叹。老戴嘿嘿说,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张张嘴,包你满意。有人就逗他,我家扒棒子(玉米)找你管不?老戴认真地说,管,一定管,随叫随到。

    ⑧一晃二十年多年过去了,老戴七十多岁了。老伴前几年过世了,虽然他的身体还算硬朗,可俩儿子不想让他再劳累了,要把他接进城里享福。老戴开始不同意,后来大病一场,把俩儿子吓得够呛。病后的老戴,身体复原很慢,他也就同意了俩儿子的建议,要跟儿子去城里了。

    ⑨老戴把粥城委托给原来一个经验丰富的经理,把山杏树林子也做了安排。最后他还成立了一个慈善机构,把以后粥城所有盈利全部纳入基金,救济家庭有困难的乡亲。

    老戴本是去城里儿子们那里享福的,可半年后,老戴就病了。每天无精打采的,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疼,去了几家医院都没查出病因来,渐渐地到了茶饭不思的程度。两个儿子又着急又担忧,老戴有气无力地说,你们把我送回家吧,就是死也想死在家里。

    ⑪车子刚进村,老戴的神情为之一振,两眼直冒光,鼻子一耸一耸的。一股股久违的香气,沁入心脾,让他陶醉。

    ⑫老戴回来了的消息不胫而走,杏仁粥城围了好些人。老戴见了,心里暖暖的,知道乡亲们的心里装着自己,感觉到了能帮别人一把就帮一把的做法是十分正确的。老戴的精神气陡然提升起来,浑身轻松了许多,他向大家摆了摆手,眼睛就有些湿润。他埋头坐在杏仁粥城的餐桌前,双手捧着碗竟然有些颤抖。老戴滋滋溜溜喝粥的声音很大,惹得在场的人嗤嗤笑,老戴哪还顾得了雅观不雅观,一连喝了三碗杏仁粥,直喝得满头大汗,满脸红润。

    ⑬老戴的病好了?好了。

    (1)、富裕后的老戴,为乡亲们做了哪些好事?请梳理相关段落,概括故事情节,完成下面的填空。

    (2)、阅读下面句子,根据提示赏析以下句子。

    到了收获山杏核的季节,老戴两口子忙得像旋转的陀螺,时不时地找人帮忙。(从修辞手法赏析)

    (3)、文中划线段落(第⑩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结尾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探究结尾“老戴的病好了?好了。”一句,老戴的病好了的原因是什么? 
上一页 112 113 114 115 11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