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给加点字词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2、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1)、后人常用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的“ , ”来表示少年时候的无忧无虑,也常用来感叹少年时候的年轻不懂事。(2)、《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生动地表现了遍尝辛酸后无可奈何的复杂况味,体现了词人之愁的深沉博大的句子是“ , ”。(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运用叠句,写出了词人如今愁到了极点而无话可说的句子是“。”。
-
3、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行香子》秦观(1)、《行香子》中用白描一笔勾勒村庄轮廓,平凡而美丽,并尽显春意之浓的句子是“ , ”。(2)、秦观《行香子》中点明时令,说明漫游心情的词句是“ , ”。(3)、秦观《行香子》中从植物角度展现春天的绚丽多彩和生意盎然的词句是“ , , ”。(4)、秦观《行香子》中从动物角度展现春天生机活力的句子是“ , , ”。
-
4、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无题》李商隐(1)、现在,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诗中的“ , ”来形容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奉献,表达赞美之情。(2)、《无题》中渲染别离伤感气氛,抒写浓郁的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 ”。(3)、李商隐的《无题》中设想离别后对方伤感久别的情景的句子是“ , ”。(4)、李商隐的《无题》中通过神话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 , ”。
-
5、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咸阳城东楼》许浑(1)、许浑《咸阳城东楼》中常用于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的句子是“ , ”。(2)、《咸阳城东楼》中晚眺远景,虚实结合,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的诗句是“ , ”。(3)、《咸阳城东楼》中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的诗句是“ , ”。
-
6、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商山早行》温庭筠(1)、《商山早行》中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六种景物,勾勒出一幅深秋霜晨图的诗句是“ , ”。(2)、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借梦境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诗句是“ , ”。(3)、《商山早行》中点明“早行”的典型场景,引起旅行者的感情共鸣的诗句是“ , ”。
-
7、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直言诗人忠君报国的信念的诗句是“ , ”。(2)、家在哪里?崔颢在《黄鹤楼》中说“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则说“?”。(3)、《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表达沉痛而又凄凉的心境,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相应的诗句是“ , ”。
-
8、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1)、《长沙过贾谊宅》中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的诗句是“ , ”。(2)、《长沙过贾谊宅》诗中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之景,抒写出寂寞、怅惘的痛苦、无奈之情的诗句是“ , ”。(3)、《长沙过贾谊宅》中,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以及欲求解脱而不可得的苦闷的诗句是“ , ”。
-
9、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月夜忆舍弟》杜甫(1)、《月夜忆舍弟》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的诗句是“ , ”。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既写景,点明时令,又融入自己的主观感情,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的诗句是“ , ”。(2)、《月夜忆舍弟》中写弟兄离散,天各一方;家已不存,生死难卜的诗句是“ , ”。(3)、《月夜忆舍弟》中“ , ”两句进一步抒发作者内心的忧虑和惆怅之情,同时含蓄地表现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深化主题。
-
10、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水调歌头》苏轼(1)、词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是“?”。(2)、暗示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的句子是“ , ”。(3)、苏轼在《水调歌头》一词中,借明月对远隔千里的胞弟表达思念和祝愿的句子是“”。(4)、苏轼《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 ”。
-
11、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作者被贬时间之久,慨叹世事变化的惆怅之情的诗句是“ , ”。(2)、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典故感叹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句子是“ ,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 ”。
-
12、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行路难(其一)》李白(1)、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通过“ , ”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2)、电视文化节目《舌尖上的中国》,再次激起了我们对源远流长的中华饮食文化的极大兴趣,让我们不禁感怀“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中主人的盛情,也让我们由衷赞叹“ , ”[《行路难(其一)》]中饮食的精美。(3)、李白《行路难(其一)》以“ , ”比喻人生道路所遭遇的艰难险阻,表现出无端无尽的惆怅和迷茫。(4)、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典故含蓄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 , ”。(5)、当人生困顿坎坷时,我们可以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 , ”的乐观豪迈劝慰激励自己。
-
13、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湖心亭看雪》张岱(1)、文中描绘出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的句子是“ , ”。(2)、文中展示出作者不随俗流、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的句子是“”。(3)、文中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举目皆白的景象的句子是“ , , ”。(4)、以舟子的话结尾,具有画龙点睛,深化意境的作用的句子是“ , ”。
-
14、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醉翁亭记》欧阳修(1)、文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 ”。(2)、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 , , ”。(3)、文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的句子是“ , , , ”。(4)、文中表现与民同乐主旨的句子是“ , ”。
-
15、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岳阳楼记》范仲淹(1)、文中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 ”。(2)、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 , , , ”。(3)、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 , ”。(4)、文中借鸟欢鱼跃,花草茂盛描绘洞庭湖晴明之景的句子是“ , , , ”。(5)、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句子是“ , ”。(6)、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句子是“ , ”。(7)、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 ”。(8)、文中范仲淹描写古仁人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忧国忧民之心不改的句子是“ , ”。(9)、无论面对成功还是失败,都要保持豁达、淡然的心态,这一观点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阐释为“ , ”。(10)、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 , ”是范仲淹对何时忧乐问题的选择。
-
16、给加点字词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藉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 更互用之,醉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室藏。
-
17、给加点字词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18、给加点字词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19、给加点字词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领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
20、给加点字词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 , 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 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