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广开言路,一开始就有“ , ”的好局面。(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入朝讽谏齐威王,认为齐威王被大臣和国内的人蒙蔽得很厉害的句子是“ ,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在会见徐公后,经过冷静的思考悟出了客人谬赞自己的原因是“ ,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邹忌经过思索,找出妻子认为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的句子是“ , ”。
-
2、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曹刿论战》《左传》(1)、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鲁庄公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被曹刿阻止了,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了齐军,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这“敌疲我打”的方针是“ , , , ”。(2)、《曹刿论战》中,表明曹刿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的句子是“ , ”。(3)、《曹刿论战》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能体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 , , ”。
-
3、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送东阳马生序》中,反映作者抄书艰难却不懈怠的两句是“ , ”。(2)、《送东阳马生序》中,表达作者求学的经历中“苦中有乐”的句子是“ , ”。
-
4、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鱼我所欲也》《孟子》(1)、《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 , ”。(2)、《鱼我所欲也》中“”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的人生追求相同。(3)、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 ”。
-
5、小禾想要整理体现“静中趣味”和“忙中静趣”的古诗文名句,请你帮忙完成以下表格。
诗文名句
赏析
深林人不知,①。(王维《竹里馆》)
寂静的竹林里,“我”且享受这月色的静美吧。
遥怜故园菊,②。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放园》)
⑩
箫鼓追随春社近,③。
(陆游《游山西村》)
农家忙碌场景,诗人竟觉别有一番趣味。
④ , ⑤。
(刘禹锡《陋室铭》)
在刘禹锡眼中,陋室前的青苔芳草亦有雅趣。
日光下澈,⑥。⑦ , ⑧,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柳宗元《小石潭记》)
⑪
湖上影子,⑨、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人鸟声偶绝的时候,才是西湖真正展现天人合一之妙的时候。
-
6、小嘉积累了一些诗词曲鉴赏策略,并用来鉴赏复习时摘录的诗词曲。请你将横线处的句子填写完整。
诗词曲鉴赏指南
鉴赏策略
课内句子
诗词情感
白描法
, , 。(《天净沙·秋思》)
连用九个意象,勾勒出一幅的图景,流露出作者无限悲苦的情感。
典故法
?
(《江城子·密州出猎》)
作者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
-
7、在一堂以“谈理想”为话题的诗词讲解课上,老师以古诗词为例,引导学生们畅所欲言。
老师:纵览古今,很多文人志士心系国家,志存高远,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他们或奋笔疾书,或暗迷心志,成就了那些响彻千古的名句。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表现作者理想的古诗词有哪些呢?
小智:我想到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① , ②。③”,报效国家,收复失地是辛弃疾的最高理想,作者虽年近半百,但爱国的激情和雄心壮志不减当年。
小慧:还有《满江红(小住京华)》里的“④ , 珠未屑”,秋瑾强烈地表达了作为女儿身的不屑,不甘心受到各种束缚,决心报效国家的愿望,理想远大,令人敬佩。
-
8、或静,或动,水以不同的姿态存在于世间。或是颍州西湖上“① , 不觉船移”的平静;或是洞庭湖上“八月湖水平,②”的水天合一。这是水“静若处子”的一面。曹操登临碣石山,感受到了大海“秋风萧瑟,③”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范仲淹登上岳阳楼,看到洞庭湖水“④ , ⑤ , ⑥ , 横无际涯”的气势,也会为之惊叹不已;郦道元见春冬之时的三峡水“⑦。⑧”(《三峡》),湍急而清澈。这是水“动若脱兔”的一面。
-
9、拥有宽广的心胸,才能勾勒出高大雄浑的山景。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以“① , ②”描写了潼关雄伟险要的地势;杜甫在《望岳》中用“③ , ④”展现了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形象;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以“⑤ , ⑥”两句,用移动的视角写景物的变化,显得视野辽阔,境界高远。
-
10、古往今来,那些文笔了得的文人墨客,总是能将美景用文字的形式传递给读者。郦道元以“① , ②”(《三峡》)展现了三峡两侧山的连绵不绝;陶弘景以“③ , ④”(《答谢中书书》)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用笔洗练;曹操用“⑤ , ⑥”(《观沧海》)两句,将水的动与山的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吴均 用“⑦ , ⑧”(《与朱元思书》)两句,展现出一座座山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往上走所呈现出的千姿百态的奇景。
-
11、夕阳西下的美景,引发多少人对往事的怀念,又触动了多少人的愁绪。李清照驾舟郊游,待到兴尽晚回,却是日落黄昏,往后的日子里,也会“常记溪亭日暮,①”,时常回味;晏殊在明媚的春光里饮酒听曲,看到旧时的亭台楼阁,也会不禁悄然暗问“②”[《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李自想到友人自此就要漂泊无依,也会生发“③ , ④”(《送友人》)的感慨,感叹他们的友谊就像落日依恋大地一样难舍难分;欧阳修与民同游,乐在其中, “⑤ , ⑥”(《醉翁亭记》),才因天色已晚,不得不归。
-
12、心境不同,落日的风景就不同。面对落日,陶弘景看到的是“夕日欲颓,①”的蓬勃生机;龚自珍借落日展现出“② , 吟鞭东指即天涯”的潇洒;崔颢传达的是“③?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深情;在王维眼里“④ , ⑤”展现的是边塞的雄奇风光,而范仲淹化用此句,以“千嶂里,⑥”表现了战争的紧张态势。
-
13、月色温柔,见证着月下往来的行人往事!“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那是元宵节有情人的相会;“① , 人迹板桥霜”,那是旅人早行的清冷愁思;“② , , 盖竹柏影也”,那是古人月下散步的绝妙感受;“④ , ⑤”(《游山西村》),那是乡邻之间的友好往来。
-
14、月亮是多情的。杜甫客居秦州,在思念弟弟时也会默默低吟“露从今夜白,①”,那是一种真情的流露;王维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抚琴高歌之时,纵使“②”,也有“③”(《竹里馆》),那是一种独有的惬意;苏轼遥望天空。面对明月吟诵出“④ , 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宽慰之语,同处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下,虽不能与亲人团聚,也能有所安慰了。
-
15、给加点字词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 , 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 , 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遣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
16、给加点字词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 , 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 , 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 , 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
17、给加点字词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18、给加点字词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 ,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 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 , 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 三而竭。彼竭我盈 ,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19、给加点字词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 ,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 ,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 , 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 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
20、给加点字词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 , 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 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