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番茄的果实味道酸甜,且富含维生素C。生物学社团的同学们开展了番茄的无土栽培活动,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无土栽培基质种类繁多,各种基质的理化特性和肥力不同。为探究无土栽培基质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他们设计了相关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所示,请思考并回答:
组别
A组
B组
C组
基质
纯珍珠岩
椰糠
混合基质
番茄幼苗
大小相近,生长状况相似的幼苗各30株
营养液
定期浇灌相同且等量的营养液
测定记录
测定、记录并计算每组番茄果实产量和维生素C含量的平均值
(1)、该实验的变量是 , 实验中控制单一变量的措施有(答出一点即可)。(2)、同学们以果实产量和为指标反映番茄的生长状态。分析实验数据可发现,使用效果最理想,他们推测该基质保水量适宜,疏松度较好,使植物的根能够获得充足空气,利于作用。(3)、为保证作物正常生长,营养液应含有。若要进一步明确番茄无土栽培的其他环境条件,你认为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开展探究?(写出一点即可)。 -
2、绿水青山,景城合一。某地原为滩涂地区,因人类活动频繁,该区域水质浑浊,生物种类减少。为提升城市品质,保护生态环境,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该地区被改造成了集旅游观光、健身运动、科普宣传教育于一身的生态海绵公园。
名称/等级
目
科
属
苦草
泽泻目
水鳖科
苦草属
黑藻
泽泻目
水鳖科
黑藻属
狐尾藻
虎耳草目
小二仙草科
狐尾藻属
菹草
泽泻目
眼子菜科
眼子菜属
(1)、该公园对天然沼泽、洼地进行改造,既承担了在降雨时滞留雨水的作用,又具有一定的净化雨水的能力,因此,该公园相当于生态系统;公园建成后,该区域原有的环境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得到了维护,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来看,这属于(就地保护/迁地保护)。(2)、公园水体中有以苦草、黑藻、狐尾藻、菹草等植物构建的“水下森林”,可以净化水质,改变水流速度,为水生动物提供和栖息环境,这些沉水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由上表可以判断四种植物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判断依据是。(3)、该地常年阳光充足,为节约公园内的电力开支,实现低碳生活,可以在园区内安装。同时为实现公园的科普宣传教育功能,你认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写出一点即可)。 -
3、冬春季是甲流高发季节,为帮助同学们科学预防甲流,生物学社团的同学计划制作一份《甲流防护宣传手册》,以下是他们的活动方案。请完成下面小题:(1)、活动一:分析甲流病因。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毒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 B、该病毒属于原核生物 C、图中a为遗传物质 D、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2)、该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 )A、溶菌酶 B、抗生素 C、抗原 D、抗体(3)、活动二:认识甲流流行的基本环节。甲流患者属于( )A、病原体 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4)、活动三: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在甲流流行期开始前,同学们可以接种疫苗,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A、消灭病原体 B、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5)、活动四:制作甲流防护宣传手册。下图是生物学社团成员制作的甲流防护宣传手册的部分内容,下列内容不符合要求的是( )A、自行服用抗病毒药物 B、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 C、患病后要及时就医治疗 D、勤洗手,做好个人防护
-
4、泡菜古称菹(zū),是指为了长时间存放而经过发酵的蔬菜,是一种在低浓度食盐溶液中泡制的发酵食品。请完成下面小题:(1)、制作泡菜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微生物是( )A、酵母菌 B、青霉菌 C、乳酸菌 D、醋酸菌(2)、利用泡菜坛制作泡菜时,既要给泡菜坛加盖,还要在盖沿边上加一圈水来封口,其主要目的是( )A、防止水分蒸发 B、避免气味泄露 C、创设无氧环境 D、保持温度恒定(3)、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酱腌菜食品的国家标准是20mg/kg以下)与腌制时间和食盐浓度(NaCl含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腌制16天后,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较低,此时比较适合食用 B、由图可知,食盐浓度越高,亚硝酸盐含量的峰值出现得越早、越高 C、腌制过程中,坛中溶液量增多的原因是细胞呼吸产生水 D、NaCl含量越高,亚硝酸盐含量越低,故腌制泡菜时食盐浓度越高越好(4)、人们在制作泡菜的时候,往往会加入“陈泡菜水”,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相当于接种 B、可缩短发酵时间 C、提高泡菜品质 D、加入前需煮沸(5)、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醋酸菌——生产胰岛素 B、酵母菌——生产果酒 C、大肠杆菌——生产沼气 D、曲霉——生产青霉素
-
5、央视纪录片《一条溪流的朋友圈》讲述了广东惠州南昆山自然保护区里一条小溪与无数生命之间的联系。请根据“朋友圈”里的信息完成下面小题:(1)、“蜗牛啃食海芋的叶片,饱餐之后,却落入蟾蜍口中。看似无关的三个生命,以这样的方式产生了联系。”这条朋友圈里隐藏的一条食物链为( )A、蟾蜍→蜗牛→海芋 B、海芋→蜗牛→蟾蜍 C、海芋←蟾蜍←蜗牛 D、蜗牛←蟾蜍←海芋(2)、“每棵树都是一个高效的24小时工作的水泵。树根不停的吸取土壤中的水分,再由叶片蒸发到天空。”植物吸收水分和蒸腾失水的主要结构分别是( )A、根冠,叶脉 B、导管,叶肉 C、根毛,气孔 D、筛管,表皮(3)、“为了减重,鸟儿舍弃了牙齿,舍弃了膀胱……大自然的规则永恒而公平,鸟儿的牺牲换来了飞翔能力。”鸟类适于飞行的结构特点不包括( )A、长骨密实且坚固 B、体表被覆羽毛 C、气囊辅助呼吸 D、胸肌发达有力(4)、“蚂蚁全身有许多腺体,……找到食物的工蚁,回巢时一路上腹部末端分泌费洛蒙来引导同类。”这说明蚂蚁发布“朋友圈”信息的方式是( )A、声音 B、气味 C、动作 D、颜色(5)、这条溪流中的所有的生物和无机环境构成了一个( )A、朋友圈 B、食物网 C、生物圈 D、生态系统
-
6、春日的东湖公园,仿佛被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无论是形似小鸟的禾雀花,还是浪漫飘逸的紫荆花,都在这个季节竞相绽放。请完成下面小题。(1)、禾雀花与紫荆花在外形上有显著差别,决定这一差异的是细胞中的(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2)、禾雀花(如图)因花形酷似禾雀而得名。与禾雀相比,禾雀花缺少的结构层次是(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3)、禾雀花的茎外皮剥开后,断面会流出白汁,这些白汁来自茎的( )A、上皮组织 B、输导组织 C、机械组织 D、分生组织(4)、禾雀花的花瓣卷拢在一起,花蜜藏在花朵深处,松鼠等小动物要想得到花蜜,不得不探入花朵深处,沾上一身花粉,花粉随着小动物移动到下一朵花,便实现了传粉。关于此现象,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这说明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B、这体现了动物帮助植物传粉 C、这是禾雀花逐渐进化形成的 D、禾雀花与松鼠之间相互依存(5)、人们通常把禾雀花作为园林绿化植物,一般采用扦插和压条的方式繁殖。以下生物的繁殖方式与它类似的是( )A、水稻杂交培育 B、人类试管婴儿 C、草莓组织培养 D、青蛙雌雄抱对
-
7、某科研团队利用AI设计出新型PET降解酶,通过转基因大肠杆菌表达后,可在24小时内降解90%的塑料垃圾。下列关于转基因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A、转基因生物的变异不可遗传 B、这项研究成果有利于环境保护 C、转基因技术绝对安全可靠 D、该技术应该在医学上广泛使用
-
8、电影《哪吒2:魔童闹海》中哪吒的肉身由藕粉重塑而成,这一情节象征着古代版的“人体修复术”。在现代科学研究中,3D生物打印和干细胞技术正在逐步实现人造器官的培育,其原理主要是运用了( )A、细胞分裂 B、细胞分化 C、细胞生长 D、细胞凋亡
-
9、智能仿生手臂的运动功能模拟了人体运动系统的协作机制。仿生手臂的“电机驱动轴承转动”使手臂动作更加灵活,这种灵活的结构类似于运动系统的( )A、韧带 B、肌肉 C、骨 D、关节
-
10、如图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A、B、C三种生理过程示意图,农业生产上采用玉米和花生间作套种的方式提高经济效益。玉米茎秆较高,花生茎秆较矮,这种间作种植的优点之一是可确保良好的通风,从而( )A、增加周围二氧化碳的含量,提高A活动的效率 B、增加周围氧气的含量,提高A活动的效率 C、增加周围二氧化碳的含量,提高C活动的效率 D、增加周围氧气的含量,提高C活动的效率
-
11、人体的肺泡是由支气管末端膨大形成的球状结构,数量多,可增加表面积,在其他生物体中也有与其原理类似的结构,其中不包括( )A、鱼的鳃丝 B、蝗虫的气门 C、根尖的根毛 D、小肠绒毛
-
12、蛇是华夏民族最早的图腾,曾经是美好的象征。地球上陆地许多地方都有蛇的踪迹,比如沙漠里的响尾蛇,森林里的蟒蛇等,下列属于蛇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是( )A、视力普遍较差,只能感受光 B、身体内有脊柱,体温不恒定 C、体内受精,卵具坚韧的卵壳 D、通过缠绕、咬伤等方式捕猎
-
1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先用低倍物镜找到物像,最后用高倍物镜看到清晰物像,此过程中看到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像,观察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④②③ B、④③①② C、③④②① D、②④①③
-
14、人工种子是将植物组织培养产生的胚状体或不定芽包裹在能提供养分的胶囊里,再在胶囊外包上一层保护外膜,做成一种类似于种子的结构。提供养分的胶囊相当于玉米种子的( )A、种皮 B、胚芽 C、胚轴 D、胚乳
-
15、从生物学的分类来看,黑藻(如图)属于( )A、藻类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被子植物
-
16、骆驼刺植株的地面部分矮小,庞大的根系却深深扎入地下,能吸收地下深处的水分。这种植物很有可能分布在( )A、黑龙江扎龙湿地 B、北极冰川地区 C、塔克拉玛干沙漠 D、海南热带雨林
-
17、生命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又充满哲理的问题。概括、总结从细胞到生物体的共同特征,对你认识生命的本质会有帮助。(1)、生物具有严整的结构。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各种动植物细胞虽然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是相同的,都有、细胞质、、线粒体。(2)、生物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太阳能是几乎所有生命的能量最终源头,植物固定的太阳能除了被植物消耗外,还用于植物体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等生命活动。(3)、生物的生活离不开环境。生物必须才能生存下去,同时也环境。(4)、生命发展的历史。地球上原本是没有生命的,根据许多学者认同的化学进化说,原始生命是在诞生的。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可用“进化树”形象地进行描述(如图),现在形形色色的植物和动物都是此类生物。请将“进化树”中空缺的部分生物类群用文字补充上:C:鸟类,D: , E:裸子植物,F:。人类的进化发展大约分为南方古猿阶段、能人阶段、阶段和智人阶段。
-
18、传染病是指由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
-
19、“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现象属于生物基本特征中的( )A、能生长 B、能发育 C、具有遗传的特性 D、具有变异的特性
-
20、茶尺蠖(茶尺蛾的幼虫)是我国茶树的主要害虫,影响茶叶的产量。K病毒对茶尺蠖具有较高的致病力。研究K病毒对生活在甲、乙两个不同地域茶尺蠖死亡率的影响,结果如图1,对甲、乙两地茶尺蛾进行形态观察,结果如图2。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1实验结果分析,可得出结论:K病毒更容易杀死地的茶尺蠖。图2表明甲、乙两地雌性茶尺蛾的颜色深浅和体型大小(填“相同”或“有差异”)。(2)、有人提出假设:甲、乙两地茶尺蛾是两个不同的物种。经查阅资料了解到,不同物种之间无法正常繁殖后代,或产生后代的数量极少,存活率不高。基于这个原理,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方法及结果见下表:
后代杂交组合
受精卵数量(只)
卵孵化率(%)
幼虫到化蛹的天数
羽化率(%)
雌雄比例
组一:甲地茶尺蛾与甲地茶尺蛾杂交
180
96
17
54
1:0.9
组二:乙地茶尺蛾与乙地茶尺蛾杂交
206
100
17
52
1:0.9
组三:甲地茶尺蛾与乙地茶尺蛾杂交
65
48
13
33
1:0.1
注:羽化是指由蛹发育为成虫的过程
①设置组一与组二,在实验中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增强实验说服力,各组中杂交的茶尺蛾应该是(填“一对”或“多对”)。
②为了确保实验科学严谨,组三中用于杂交的雌性茶尺蛾需要在羽化期就与外界隔绝培养,这样处理的原因是。
③实验结果可证明甲、乙两地茶尺蛾是两个不同的物种。从表2实验结果中,找出具体的证据并说明理由(用1个证据回答即可)。
(3)、基于实验结论,甲地茶尺蛾与乙地茶尺蛾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