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稻田中放养草鱼和青蛙,能利用生物之间的关系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草鱼和青蛙属于
    (2)、青蛙以害虫为食,可以减轻水稻的虫害,从而减少的使用;杂草与水稻之间是关系,草鱼以杂草为食,能减小杂草对水稻的影响;青蛙和草鱼的粪便提高了稻田土壤的肥力,能减少的使用。以上这些优势增加了水稻产量,提升了经济效盐,也有利于的保护。
  • 2、炎炎夏日,在安全设施齐全的场所嬉水游泳,是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1)、游泳动作是在系统的协调和控制下,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收缩为动力,牵引骨绕关节活动,通过多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实现的.
    (2)、与跑步相比,游泳时,浮力的作用和身体姿态的改变,减小了骨对体重的支持和骨与骨的冲击,能减轻覆盖在关节面上的的磨损;吸气时,水的压力增加了扩大的阻力,锻炼了肋间肌,使其收缩和舒张的能力更强,能增大肺活量。
    (3)、呼吸作用为游泳提供能量的同时,也会产生代谢废物,其中二氧化碳由系统排出体外。
  • 3、某学习小组在开展栽培番茄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后,对活动过程和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了总结。
    (1)、用土壤栽培番茄时,土壤为植株的生长提供水和 , 同时还起到固定植株的作用。无土栽培番茄时,尽管使用替代了土壤的部分作用,但还需设计固定植株的装置。
    (2)、番茄种子萌发时,储存在中的营养物质会源源不断地输送给胚,以保证胚发育的营养供应。番茄植株生长阶段,叶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和水合成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供生命活动利用。
    (3)、番茄植株的个别果实中种子数量偏少,可能是开花时不足造成的。
  • 4、农业生产中,一次性施肥过多,作物常常会出现“烧苗”现象。为探究“烧苗”现象产生的原因,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从同一个新鲜萝卜的相近位置切取形状、大小相同的7根萝卜条,分别放到盛有5毫升蒸馏水和不同浓度食盐溶液的试管中,一段时间后,取出萝卜条,测量各试管中液体的体积并记录数据,重复3次实验后取平均值,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编号

    A

    B

    C

    D

    E

    F

    G

    溶液浓度/ú

    0

    0.1

    0.5

    1

    3

    5

    10

    实验后溶液平均体积/毫升

    4.66

    4.84

    5.10

    5.18

    5.40

    5.68

    5.84

    A、此实验的变量是食盐溶液的浓度 B、食盐溶液浓度越大,萝卜条吸水越多 C、重复3次实验是为了增强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D、推测“烧苗”是土壤液浓度过大,细胞失水造成的
  • 5、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保护与修复黄河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我国从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下列与这些对策相关的叙述中,属于防治环境污染的是        (   )
    A、坚持节水优先,合理利用水资源 B、实行黄河流域重点水域禁渔期制度 C、禁止开展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 D、推进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农村厕所改造
  • 6、研究人员针对全球多个国家的不同人群进行了长达10年的跟踪调查,得到了在不同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数据,如下图所示(注:风险比反映了疾病发生的风险。大于1表示风险升高,小于1表示风险降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吸烟习惯的人发病风险降低 B、有积极运动习惯的人发病风险升高 C、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发病风险 D、健康饮食可消除吸烟造成的不良影响
  • 7、在观察水槽内鲫鱼的游动后,同学们总结了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

    A、 B、 C、 D、
  • 8、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中,促进了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A、田间管理时,中耕松上 B、储藏粮食时,保持干燥 C、果蔬保存时,保持低温 D、种子收获后,及时晾晒
  • 9、比较青蛙和家鸽的生殖发育过程,发现两者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下列关于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卵的形态和结构都相同 B、幼体发育为成体都在母体外进行 C、受精过程都在母体内进行 D、生殖和发育都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 10、科学家研究发现,切除胰腺的狗会患上与人的糖尿病类似的病,并据此推测胰腺能产生某种抗糖尿病的物质。后来,许多科学家经过持续不断的研究,最终确定这种物质是一种激素,该激素是(     )
    A、胰岛素 B、性激素 C、生长激素 D、甲状腺激素
  • 11、某研究小组在野外考察时,观察、记录了很多动物,并拍摄了照片。下列照片中的动物,属于昆虫的是(     )
    A、 B、 C、 D、
  • 12、人的胃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消化器官。若在剧烈运动后一次性喝下大量冰饮料,可能会导致胃痛。产生疼痛的感觉说明构成胃的组织中有(     )
    A、上皮组织 B、肌肉组织 C、结缔组织 D、神经组织
  • 13、人体能感知环境变化,并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这离不开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其中,感受声音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    )
    A、眼中 B、鼻中 C、耳中 D、舌中
  • 14、蚯蚓的食性很特别,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下面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对蚯蚓的研究,请你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一:蚯蚓是否喜欢湿润的土壤呢?王晓同学将20条蚯蚓放在干土与湿土之间。每隔2分钟记录干土和湿土中蚯蚓数量,其统计结果如下表:

    统计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湿土中蚯蚓(条)

    4

    5

    7

    8

    10

    12

    16

    18

    19

    20

    干土中蚯蚓(条)

    4

    4

    3

    3

    2

    2

    1

    1

    0

    0

    ①该实验可以证明蚯蚓适宜生活在的土壤环境中。

    ②该实验的变量是

    ③还有五位同学和王晓做了同样的实验,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可信,应该对这六组实验结果如何处理?

    (2)、实验二:为了探究生物对环境是否有影响,生物小组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甲乙两只烧杯中都先铺一层湿土,再铺一层湿细沙,湿细沙上面再铺一层湿土,每铺一层都要整平、压实,并在烧杯外用笔画出沙和土的分界线,分别投入菜叶,甲中放蚯蚓,乙中不放蚯蚓,烧杯杯口盖上玻璃板并留有一定空隙,在黑暗处放置几天后观察现象。

    ①设置乙装置的作用是

    ②铺土时要一层湿土一层湿细沙间隔放置,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3)、王晓在做这个实验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甲中有蚯蚓沙和土已经明显混合,乙中没有蚯蚓沙和土的土层没有变化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
    (4)、实验结束后应该怎样处理实验用的蚯蚓?
  • 15、老师不仅是课堂的引导者,更是课后默默付出的辛勤园丁。张老师正为《形形色色的藻类和植物》课程制作精美课件。结合以下课件美图,请运用相关知识解答问题:

    (1)、图中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是(填字母)。
    (2)、C类植物具有,而B类植物不具有的器官是
    (3)、上图中A、B、C三类植物都依靠繁殖后代,且生殖过程都离不开 , 所以必须生活在水中或阴湿的环境中。
    (4)、如表是同一生活环境中B类植物与C类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mg/kg)。

    项目

    B类植物(全株)

    43.47

    1121

    14.38

    204.0

    C类植物(全株)

    20.52

    234

    9.00

    43.6

    通过表中对同一生活环境中两类植物重金属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B类植物对某些重金属的吸收能力(填“强”或“弱”)于C类植物。所以(填字母)类植物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同学们想为爱护绿色植物写宣传标语,请你帮忙写一条:
  • 16、考场上的你从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经父母十多年的精心抚育,已经成长为一名有朝气、有理想的新时代“追梦”少年。如图表示人的个体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内填写对应字母或序号,横线上填写文字)

    (1)、人体的生长、发育离不开①、②两个过程,图中②表示的是细胞的 , 细胞经过该过程,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丙中能够接受刺激、传导兴奋的组织是[   ]组织。
    (2)、下列植物体的结构中,与人体的丁层次属于同一结构层次的是_____。
    A、橘子皮 B、桃子的果肉 C、一株桃树 D、一粒西瓜籽
    (3)、与绿色开花植物相比,人体特有的结构层次是
  • 17、在生物学课程中,我们学过许多概念。不同的概念间常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用一些关联词把一些相关的概念联系起来,可绘制成概念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概念图。

    上述概念图中①、②、③、④、⑤的相关内容是:

            ②       ③       ④       ⑤

  • 18、显微镜是中学生开展实验探究常用的观察器具,它能够帮助我们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清楚的生物体及其细微结构,图一是显微镜的结构模式图,图二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玻片标本,当调节⑥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从显微镜的一侧注视图一[](填标号)缓慢下降,以防止压破标本。
    (2)、当光线较弱时,可选用⑤反光镜的镜。
    (3)、图二中的A变为B的情况,需要向方移动玻片标本。
    (4)、图二中的C变为D的情况,是转动了图一中的[](填标号),使用高倍物镜的结果,此时视野较之前变(填“亮”或“暗”)。
  • 19、在显微镜操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下列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  )

    选项

    问题

    措施

    A

    物像太小

    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

    B

    观察时视野中光线较亮

    用平面镜反光

    C

    能看到物像但是很模糊

    转动细准焦螺旋

    D

    观察时发现镜头有污点

    使用纱布进行擦拭

    A、A B、B C、C D、D
  • 20、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植物细胞模型,①~④表示的结构中,桃的甜味物质主要来自(  )

    A、 B、 C、 D、
上一页 93 94 95 96 9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