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2课《汤姆 索亚历险记》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1课《西门豹》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孔子学琴》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8课《小狮子爱尔莎》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麋鹿》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鲸》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鸟的天堂》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米芾学书》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寓言两则》同步练习
-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花之歌》从花的视角描绘了的现象,表现了花的日常生活和品质追求,塑造了花 , 与万物的鲜明形象,抒发了其对人生态度的独特感悟:。
-
2、读句子,结合实际生活,联想理解花的各种形象,完成批注。
句子
批注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花开花落,花是大自然季节更替的代言人。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以“”喻花,突出了花的。
我是诸元素之女……
“诸元素”指 , 写出了花。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写出了花对人类的。
边读边想开去:读到“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时,我想到;读到“”时, 我想到。
-
3、按要求完成练习。(1)、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而这些哲理 , 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加点的“这些哲理”指的是作者的人生感悟。
(2)、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在 , 使。(由花的形象想开去,仿写句子)(3)、仿照例句,以“花”为仿写对象,补全句子。例: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自然的宠儿:雨为我 , , , 。
-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语境选词填空。
大无朋 心神往 孤芳自 顾影自
妈妈说:“人生要像花一样,失意时不 , 得意时不 , 既要有让自己的梦想,又要看清现实。” -
5、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林荫茂密,树影婆娑(shā suō)。夜莺停在树梢上鸣啭(zhuǎn zhuàn) , 广袤的苍穹(qióng gōng)已是繁星点点。晚风吹过,花儿迎风摇曳(yè zhuài) , 为夜晚的空气增添了一分别样的馥(fǔ fù)郁。
-
6、小练笔。
花生会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作贡献的人。看到下面的事物,你会想到哪些人? 选择其中一个,试着写一段话。
竹子 松树 蜜蜂 荷花
-
7、展示你的心爱之物。
如果让你介绍你的心爱之物,你想介绍什么?请你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一下它吧!
颜色:
形态:
材质(看、听、摸、闻、尝):
-
8、课外阅读理解。
石 榴
郭沫若
①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②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③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的深红色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④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⑤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者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lá) (英译,一种尖底胆瓶)变为中国式的金罍(léi)——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⑥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不住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⑦我本来就喜欢夏季。夏季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季的心脏。
⑧有朋友从昆明回来,说昆明石榴特别大,籽粒特别丰腴,有酸甜两种,酸者味更美。
⑨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
(1)、第②段中,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石榴的枝干、叶片分别同梅树、杨柳相比,突出了石榴的特征。石榴具有怎样的特征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夏季,很多树都不再争妍斗艳,石榴却开起花来。从中可以看出石榴具有怎样的品质?( )A、独树一帜,超凡脱俗。 B、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C、不惧炎热,美化自然。 D、不与世俗同流合污。(3)、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石榴花,写出了它的之美和之精巧。(4)、第⑥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描写石榴的 , “忍不住地破口大笑起来”指。(5)、《落花生》一文中,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花生的赞美,请你也运用这种手法表达对文中石榴的感情。石榴,它没有 , 也没有 , 但是,。
-
9、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落花生(节选)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1)、根据选文内容,把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2)、父亲在描述花生时,运用了分析对比手法的作用。把、、同花生进行比较,突出了花生的品质。(3)、父亲跟“我们”议花生的目的是借谈论花生的好处,来教导“我们”如何做人。从写法上看,这是一种(借物喻人 借景抒情)的写法,选文是用(对话 叙述)的形式把这一道理表达出来的。(4)、最美植物第二届“最美植物”大赛开始了,快来推荐你心中最美的植物,并说明理由。 -
10、按课文内容填空或选择。(1)、《落花生》的作者是代作家。(2)、课文以“落花生”为题,写了一家人花生、花生、花生和花生的事,其中主要写的是。(3)、花生的好处很多:、、、。其中最可贵的是。这是通过的话启发孩子们由花生的特点体会到的道理。
-
11、按要求写句子。(1)、花生不好看。花生的好处很多。(用恰当的关联词合成一句话)(2)、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①改为转述句:
②父亲说的“希望”是指。(用原文回答)
(3)、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①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的名言是。
A.天生我材必有用。
B.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C.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D.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②仿写句子:人要做的人,不要做的人。
-
12、与句子“它(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相似的一项是( )。A、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B、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C、(小珍珠鸟)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 D、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却温暖而舒服。
-
1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落花生》的作者是许地山写的。 B、这礼物,是一位即将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 C、觉得春天的景色十分美丽。 D、老师要求同学们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
-
14、下列填入括号里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
花生( )价钱便宜,( )味道很美,大家都很喜欢它。( )成熟了,( )不能一眼看出它有没有果实。
A、不但……而且…… 即使……也…… B、即使……也…… 虽然……但是…… C、因为……所以…… 即使……也…… D、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
15、给句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体面】①面子;身份;体统。②光荣;光彩;面子上好看。③(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
(1)、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 ,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2)、好吃懒做是不体面的。(3)、像你这样有知识的人,居然做出这种事来,真是太失体面了。 -
16、选字填空。
暮 墓 幕 慕
日时分,他静静地坐在碑旁,他敬的战友,如今已经长眠在这里。我默默地陪伴着他,直到夜降临,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
17、根据语境和拼音书写词语,注意规范、端正、整洁。
爷爷在liáng tíng边的 bàn mǔ地里种了花生,他经常给花生jiāo shuǐ、锄草,花生长势很好。到了收获的季节,爷爷fēn fù我们都来帮忙。后来爷爷用收获的花生zhà yóu , 香喷喷的。
-
18、小练笔。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请结合下边的歌词,回想你与他人离别时的场景,运用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写作手法,写一段话。
送别 (节选)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19、体会“蒙汉情深”的场面,按要求完成练习。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1)、这两句话描绘的场面用( )来形容最合适。A、相敬如宾 B、推杯换盏 C、杯盘狼藉 D、自斟自饮(2)、老舍在《内蒙东部纪游·陈旗草原》用“祝福频频难尽意,举杯切切莫相忘”形容该场景,我能想象草原人民敬酒时会说:“”。(3)、某网站要评选“最值得打卡的旅游胜地”,请根据下面的旅游宣传语示例,为内蒙古草原撰写宣传语。海南:南国风光,体验热带雨林的魅力。
江苏:一览江南秀色,品味水乡风情。
西安:千年古都,文化瑰宝。
内蒙古:
-
20、课外阅读。
醉西湖
①在夕阳的陪伴下,踏着暮鼓的余韵,我走近了夜色笼罩下的西湖。
②近处,是杨柳岸的晚风与朗月。四下里十分静,但在这恬静的外表下面,却仿佛有着某种躁动。果然,当远处舞榭歌台的弦乐夹着荷香晚风拂过来时,岸边的杨柳便如受了牵制般地轻轻舞动着枝叶儿,似乎是那弦乐在这儿荡漾起的涟漪(lián yī)。不知是否有一个奇妙的精灵,控制着这些生灵的喜怒哀乐。林间的路灯如颗颗夜明珠透出柔和的光,把柳条颤动的舞姿印在游人的双眸中。
③远处,是亭榭歌舞。歌舞声和着丝弦声,似乎是从南宋的暖风中飘来的,飘转了千万里路程,又夹杂了太多湖水的密语。西子的笑声和诗人的吟唱,听来模糊朦胧,似乐曲又不似乐曲,让人费神去揣测:歌者何许人? 歌词有何意?让人循着歌声去窥视那亭榭中断续闪现的人影,不知是否有白娘子临风的仙袂。灯火交辉,人影朦胧的风景隔着夜幕在远处召唤着游人。
④在远近之间,是一泓(hóng)碧澄澄的西湖水。雾并不存在,但一湖水汽却带着西湖的醇香腾腾地升起来,如雾般罩住了一片水天、几曲回廊和郁郁葱葱的树林。看西湖,便如雾里看花般迷迷蒙蒙的了。突然间,我似乎有一种感觉,仿佛那歌是这西湖的水升华来的,那舞是这西湖的微风吹拂来的,那灯的黄晕是西湖的水纹浮出水面来的。西湖闪着神秘的光泽,似乎有无尽的秘密。
⑤今夜,不知是否该称西湖为浓妆,因为她有喧腾的人群与歌舞。
⑥今夜,又难否认西湖的淡妆,因为她有皎皎明月和淡淡水汽凝成的面纱。
⑦但,不管她今夜是雅是艳,我都可以断定,她已经醉了!
(1)、读第②段,想象画面,我仿佛看到了 , 仿佛听到了。西湖之美,让人陶醉!(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画“ ”句子中的“印”字,写出了西湖景色给人留下的印象之深,从侧面反映了西湖的景色之美。 B、第②~④段属于“分——总”结构,按照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的顺序来写。 C、第⑤~⑥段,化用了苏轼赞美西湖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D、第⑦段中的“醉”字表面是写西湖醉了,实则是写作者已沉醉于西湖美景之中了。(3)、作者的想象让西湖的景色更加迷人。请你仿照第④段中“见闻+感受”的写作方法,展开想象,写一处令你印象深刻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