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课外阅读。

    英雄赞歌

    ①1952年10月,副指导员赵先有坚守的67高地遭到敌军的猛烈进攻。伴随着大炮的轰鸣,阵地上已是一片火海。赵先有面对阵地上仅有的3名战士,坚定地说:“同志们,我们要坚决守住阵地,人在阵地在,决不后退一步!”战士们热血沸腾,在赵先有的指挥下,顽强地击退敌人的一次次进攻。

    ②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腾起滚滚黑烟。赵先有冒着浓烟,冒着烈火,一会儿跳进战壕,一会儿匍匐前进。他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当通信员刘顺武与团长张振川取得联系后,赵先有马上报告敌军位置,为我方的炮兵准确地指示目标。他愤怒地注视着不断冲向阵地的敌人,大喊:“开炮!”我军的大炮怒吼着,炮弹像雨点般落下,敌人发起的多次冲锋被击退。

    ③战斗中,两名战士不幸牺牲,赵先有也多处受伤,双目失明,腿不能行。他顾不上自己的伤势,让刘顺武继续用步话机报告敌人的位置,指挥炮兵向敌人开炮。

    ④近了,更近了! 一波又一波的敌人从四面八方涌来,很快将二人包围。情况紧急。赵先有对着步话机大声请求:“敌人已上我阵地,炮兵直接向我阵地开始!”

    ⑤自己的同志正和敌人混战在一起,我们的炮兵怎能再向阵地开炮? 危急时刻,团长张振川又听到步话机里传来起先有嘶哑却坚定的声音:“团长,敌人上来啦,开炮打吧!”不久,步话机里传来一阵急促的手榴弹响声、冲锋枪响声……阵地一片寂静。赵先有、刘顺武壮烈牺牲了。

    ⑥团长张振川心如刀割一般,他攥紧拳头,命令道:“老陈! 开炮! 狠狠地打!”霎时间,地声震耳欲聋,增援的战士赶到了。他们勇猛地冲上阵地,消灭了敌人。

    ⑦赵先有、黄继光、邱少云……元数英雄儿女将热血洒在这片土地上。

    ⑧“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无数先烈用热血和生命谱写的英雄赞歌,在中华大地代代传唱!

    (1)、概括赵先有的主要事迹。
    (2)、读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    )
    A、具体写出赵先有战斗的场面,强调他身手敏捷的特点。 B、强调战斗环境艰苦,突出赵先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C、表现战场浓烟滚滚、火势迅猛的样子,突显战斗环境的艰苦。 D、写出面对残酷的战斗环境,赵先有手足无措的样子。
    (3)、“开炮”一词多次出现,联系上下文,从表达的情感方面,写出自己的体会。

    段落

    关键语句

    体会

    第②段

    他愤怒地注视着不断冲向阵地的敌

    人,大喊:“开炮!”

    第④段

    情况紧急,赵先有对着步话机大声请求。

    “敌人已上我阵地,炮兵直接向我阵地开炮!”

    第⑥段

    团长张振川心如刀割一般,他攥紧拳

    头,命令道:“老陈! 开炮! 狠狠地打!”

    表达了对敌人的仇恨和要为牺牲的同志报仇的决心

    (4)、阅读第⑧段,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某媒体发起了“清明给英烈写句话”话题,呼吁人们“给英烈写句话,告诉他们,我们从没忘记他们的牺牲、奉献”。请你也参与进来,可以写给赵先有,也可以写给其他烈士。
  • 2、古诗词阅读。

    诉 衷 情

    [宋]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 ,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释】 ①觅:寻找。②暗:变得暗淡。③空:白白地。④料:预料。

    【资料】  陆游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和流离的生活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一生都致力于祖国的统一大业。豪迈而悲壮是他一生诗词创作的基调,而诗词的主旋律就是浓浓的爱国情怀。下面是陆游不同年龄段的诗作。

    (1)、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中表达了词人始终想收复中原失地的抱负 B、上阕抒发了自己空有雄心壮志却又无所成就的感慨 C、“此生谁料”表现了抗金事业未成,作者心有不甘 D、“身老沧洲”写出了词人没料到这一生无为而终老,表达了对年华易逝的无奈
    (2)、这首词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当年的“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与如今的“”进行对比;“”进行对比;“胡未灭”与“”与“身老沧洲”进行对比。这些对比表达了词人之情,从中可以感受到词人一生关注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伟大爱国精神。
    (3)、“胡未灭,鬓先秋”写出了词人放眼西北,残虏未扫,回首人生,两鬓已苍的情景。“泪空流”中的“泪”是之泪。但泪只是“空”流,一个“空”字既写出了内心 , 也写出了对南宋统治者
    (4)、读了本首词及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你想对陆游说些什么?
  • 3、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①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②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国明国。他们把国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就就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因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资料】圆明园是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有“万圆之圆”之称。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至1809年基本建成,历时一个世纪,此后屡有修缮(shàn)扩建,共用时150多年。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粗略统计,被掠夺的文物数量约有150万件。

    (1)、假如你要在《朗读者》节目上朗读《圆明园的毁灭》(节选),你不会采用下列朗读提示中的哪一项?(   )
    A、朗读选文第①段时语气应自然、从容,体现自豪赞叹之情。 B、朗读选文第②段时语速稍慢,应带着对这段历史的悲愤之感。 C、朗读选文①②段时语气语速不变,体现连贯自然之感。 D、朗读选文①②段时语速语气应有变化,体现情感的起伏变化。
    (2)、你想向别人介绍圆明园建筑宏伟这个特点,资料中哪个信息对你没有帮助?(   )
    A、圆明园是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 B、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 C、圆明园建成以及修缮扩建,用时150多年。 D、被掠夺的文物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
    (3)、借助相关资料进行阅读,可以更好地读懂选文,请填写表格进行整理。

    辉煌

    毁灭

    建筑宏伟,文物珍贵

    统统掠走,

    化成灰烬仅用半个月

    (4)、结合资料,通过整理,我明白了作者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辉煌是为了
  • 4、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原因是。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2)、圆明园由三座园子组成 ,因此又称为 。这座园子于(时间)被焚毁 ,给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 5、按要求完成练习。
    (1)、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缩句)
    (2)、英法联军把国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概括句意)
    (3)、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①给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②读句子,注意句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 6、将下面这句话插在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①人们常说:希腊有帕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②要说有,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③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④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⑤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⑥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A、①和②之间 B、③和④之间 C、④和⑤之间 D、⑤和⑥之间
  • 7、体会诗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使朗诵更生动。

    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驰神往的,如同月光城堡一样的建筑,是一个无与伦比的作品。

    ———雨果

    这是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雨果的意思是

  • 8、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既然……就……

    一旦……就……

    因为……所以……

    如果……就……

    不仅……还……

    虽然……但是……

    (1)、昔日的中国曾经蒙受过耻辱,我们不可否认今日中国的强大。
    (2)、园中有民族建筑,有西洋景观。
    (3)、有些东西丢失了,再也不可能得到了。
    (4)、他善于调查研究,能作出正确判断。
    (5)、我们忘记了屈辱的历史,噩梦会重演。
  • 9、选词填空。

    留恋     流连

    (1)、每年的三月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我常常在花间,呼吸着沁人心脾的花香。
    (2)、我在母校读了六年书,现在要离开了,叫我怎能不呢?
  • 10、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1)、
    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闻名

    丰衣 

     遍野

    臭名 

    (2)、上面词语中,有一组意思相反的词语,它们是
    (3)、在旧社会,国家常面临 , 每逢旱涝战乱,百姓被迫四处逃亡,
  • 11、用“\”划掉加点字错误的读音。

    (gǔ gū)

     (huáng huāng)

     (lóng lǒng)

     (tì tī)

     (lán lián)

     (léng líng)

  • 12、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1)、用部首查字法查“毁”字,可以先查部首 , 再查画。在字典中,“毁”有以下几种意思:①破坏,损害; ②烧掉,使不存在; ③把成件的旧东西改造成别的东西;④诽谤,说别人的坏话。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毁”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2)、圆明园的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关于这本书的评价,众说纷纭,誉参半。
    (4)、云南的翁丁原始部落惨遭大火焚 , 令人痛心。
  • 13、看拼音写词语。
    (1)、táng cháo大明宫规模hóng dà , 格局完整,被称为中国宫殿jiàn zhù的巅峰之作。
    (2)、侵略者chuǎng jìn 圆明园,fèng mìng在园内放火,昔日huī huáng的圆明园被成了灰烬。
  • 14、小练笔。 

    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一下你的文具盒。(至少使用两种说明方法) 

  • 15、照样子,填一填。

    日(上)三(竿)

     

    日薄 

    春天的太阳——(春晖)

    早晨的太阳——

     

    夏天的大阳——

    黄昏的太阳——

     
  • 16、现代文阅读(二)。

    ①建设防火航大空跌,航天运,是一种在要能做着长时间运行,可能多数发展提高。种功能,能开展的太空科研项目也多而广。

    ②中国空间站包括核心舱、一二号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各飞行器既具备独立的飞行能力,又可以与核心舱组合成多种形态的空间组合体,在核心舱统一调度下协同工作,完成空间站承担的各项任务。

    ③核心舱全长约18.1米,最大直径约4.2米,发射质量20~22吨。核心舱模块分为节点舱、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主要任务包括为航天员提供居住环境,支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支持飞船和扩展模块对接停靠并开展少量的空间应用实验,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

    ④实验舱全长约14.4米,最大直径约4.2米,发射质量20~22吨。空间站核心舱以组合体控制任务为主,二号实验舱以应用实验任务为主,一号实验舱兼有二者功能。一二号实验舱先后发射,具备独立飞行功能,与核心舱对接后形成组合体,可开展长期在轨驻留的空间应用和新技术试验。

    ⑤载人飞船是能保障航天员在外层空间生活和工作以执行航天任务并返回地面的航天器,又称宇宙飞船。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它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

    ⑥货运飞船最大直径约3.35米,发射质量不大于13吨。货运飞船是空间站的地面后勤保障系统。其主要任务:一是补给空间站的推进剂消耗和空气泄露,运送空间站维修和更换设备,延长空间站的在轨飞行寿命;二是运送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用品,保障空间站航天员在轨中长期驻留和工作;三是运送空间科学家实验设备和用品,支持和保障空间站具备开展极大规模空间科学实验和应用的条件。

    ⑦到2024年国际空间站退役时,中国可能成为全球唯一拥有空间站的国家。届时,中国空间站将为全球科学家提供科学研究和实验机会,满足最新最好的空间探索及空间资源利用等科研需求,使中国载人航天发展进入崭新的阶段。

    (1)、提取关键信息,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阅读第①自然段,空间站的特点有:体积比较大、、能开展的太空科研项目多而广。
    (3)、第⑤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第⑦自然段“到2024年国际空间站退役时,中国可能成为全球唯一拥有空间站的国家”中的“可能”一词能不能删掉? 为什么?
  • 17、现代文阅读(一)。

    建设中的中国空间站

    ①空间站又称太空站、航天站,是一种体积比较大,结构复杂,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

    ②中国空间站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中的一个空间站系统。根据我国空间站建造规划,不久的未来,将建成以核心舱为控制中心,问天、梦天实验舱为主要实验平台,常年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③2021年,中国按计划成功发射了空间站的哪些飞行器呢? 2021年5月 18 日,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成在轨测试验证,进入交会对接轨道,等待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到访。5月 29 日晚,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6月17 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之后,进行中国空间站首次出舱活动。9月 20 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10月 16 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进驻天和核心舱,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

    ④2022年,飞船、舱段的发射将按计划实行。此后,各个舱段将在轨道上“搭积木”,组建中国空间站。到2024年国际空间站退役时,中国可能成为全球唯一拥有空间站的国家。届时,中国空间站将为全球科学家提供科学研究和实验的机会。

    (1)、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体积比较大,结构复杂,在轨道运行时间较长等都是空间站的特点。

    ②2021年,中国发射成功的货运飞船有天舟二号和神舟十二号。

    ③到2021年12月,全球科学家已经在中国空间站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了。

    (2)、根据第③段的内容进行梳理,把思维导图填写完整。

    根据梳理的信息,结合未来中国空间站结构图可知,到2021年12月底为止,中国空间站的两个部分还没有完成发射。

    (3)、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4)、第④段中加点的“可能”一词能否删掉? 为什么? 
  • 18、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太阳 (节选)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翻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A. 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B.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C. 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作者是如何说明白的呢?

    (1)、选文清楚地向我们介绍了太阳的三个特点,分别是:
    (2)、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太阳的这几个特点,选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从文中的A、B、C三处任选一处,说说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好处。
    (3)、选文的写作方法也非常有特点。用传说开头,这样写的好处是:
    (4)、选文中还有许多字词用得非常准确。如加点的“约”字表示大概,删去这个字,句子的意思就与事实不相符了。用“◯”圈出文中与“约”字表达效果相同的字词。
    (5)、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人类能否像登上月球一样成功登陆太阳。
  • 19、根据课文《太阳》的内容填空。
    (1)、本文介绍了 , 说明它与人类 , 使我们懂得了太阳的 , 激发我们
    (2)、用下面的思维导图来展示太阳的特点和作用。

  •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1)、这句话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让太阳的这一特点更真实、可感。 
    (2)、根据下图,仿照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介绍一下月球。
上一页 319 320 321 322 32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