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踢毽子

    【材料一】

    踢毽子又称毽球运动,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了。有人认为,踢毽子的起源与古代的蹴鞠(“鞠”指古代的一种球)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蹴鞠逐渐演变成了踢毽子。传统的毽子大多由鹅毛、公鸡毛制成,这便是今日最常见的毽子的雏形。

    历史朝代

    发展情况

    相关事件

    汉代

    已经出现

    由于女子力气小,便在鞠上系绳去踢,形成了“系线之鞠”。

    南北朝时期

    开始盛行

    人们已经能够熟练巧妙地踢毽子了。

    唐宋时期

    更加风行,技巧更高超

    《事物纪原》记载: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毽子,三五成群走踢,有里外廉、拖枪、耸膝、突肚、佛顶珠、剪刀、拐子各色……

    明清时期

    更为普及,技艺大为长进

    清朝末期,踢毽发展至鼎盛时期,参与的民众遍布各个阶层,人数甚是庞大。他们不但将其作为保持身体健康的法宝,还把它与传统的放风筝、书画等活动等同待之。

    至今,踢毽子仍然是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其历史悠久、老少皆宜的特点使其成为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这项活动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能够活动筋骨,增强体质,更是一种艺术表演活动,在踢毽子的过程中展现出的不同姿态给人以美的享受。

    【材料二】

    毽子的基本踢法主要有四种:盘踢、磕踢、拐踢和绷踢。

    盘踢需要一腿站立支撑,另一腿屈膝外展,向内向上摆小腿,用踝(huái)关节内侧踢毽。等毽子落到膝盖以下的位置时,抬脚再次踢起。盘踢时,可以单脚持续踢,也可以双脚轮流踢。

    磕踢时,先用手抛起毽子,然后提起大腿用膝关节将毽子磕起。磕踢时要注意微收腹、稍挺胸,小腿自然下垂,大腿不要外张或里扣,做到脚形不勾也不绷。磕踢特别适用于毽子下落时距离身体很近的情况,是盘踢的有益补充。

    在四种基本踢法中,有一种可以照顾到身体外侧和斜后方的一定范围,这种踢法就是拐踢。拐踢时大腿要放松,小腿发力向身体后斜上方摆动,足内侧平行于地面,大腿向内扣,用踝关节外侧踢。

    还有一种踢法叫绷踢。绷踢时,大腿要向前抬起,上身略微前倾,小腿向前摆动,髋(kuān)关节和膝关节都要放松,踝关节要发力。在踢击的一刹那,毽子会被猛然用力的踝关节一绷而起。这种踢法能够救起即将落地的毽子。

    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人们还结合以上四种基本踢法,创造了许许多多的花样踢法,包括接落、绕转、穿插、跳踢、头顶等,使踢毽子成为一种优美的技巧运动。不仅如此,各种花样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演变,产生了层出不穷的变化。在花样踢法中,毽子随着踢毽者的脚、腿上下翻飞,左右飞舞,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从而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材料三】

    踢毽子能够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在踢毽子的过程中,为了确保毽子不落地并完成各种花式踢法,需要手、脚、肩、肘等部位的协同工作。经常踢毽子,可以强化身体的协调性。

    踢毽子能够提高心肺功能。踢毽子时,腰胯(kuà)及下肢的肌肉群会进行收缩运动,这会促使心跳加快,呼吸加深,从而扩大肺活量并增强心肌力量。

    踢毽子能够放松身心。它能够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从而减轻身体和心理的压力。踢毽子对于腰部和腿部有舒筋活血的作用,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是一种非常有益的休闲活动。

    【材料四】

    2024年5月18日上午,第七届京津冀毽友联谊大会在国家网球中心钻石球场火热举行。在一首首优美的乐曲声中,毽子仿佛一群白鸥在馆内上下翻飞。其间,叫好声和掌声不断交织,热闹非凡。

    毽友联谊大会活动在形式上继续采用展演的方式,不设评委,也不打分。在现场乐队的伴奏下,各代表队纷纷亮出了自己的拿手绝技,后跳打、剪刀腿、双侧缠绕……形式新颖,非常具有观赏性。小小的毽子被民间高手们踢得花样百出,令人眼花缭乱。每当毽子险些落地的刹那间,总有技艺高超的选手敏捷地冲上去力挽狂澜,把毽子瞬间救起。时不时出现的精彩场面扣人心弦,选手和观众的叫好声响彻云霄。

    (1)、结合材料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到今天为止,踢毽子已经有整整两千年的历史了。

    ②踢毽子能够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心肺功能,放松身心。

    ③踢毽子只有盘踢、磕踢、拐踢、绷踢四种方法。

    ④毽友联谊大会活动在形式上首次采用了展演的方式。

    (2)、“传统的毽子大多由鹅毛、公鸡毛制成”一句中的“大多”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3)、材料一中“《事物纪原》记载:……三五成群走踢……”,请你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走”字的意思,推测出“走踢”的意思是
    (4)、结合材料二,将踢法与相应的图片连线。
    盘踢
     
    磕踢
     
    拐踢
     
    踢绷
     
    (5)、材料四中“选手和观众的叫好声响彻云霄”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请从下面的字词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饿     硬      漫长

    选择的字词:

    仿写句子:

  • 2、中国的母亲节

    【材料一】

    这两天在街上看到很多人在为母亲节作准备,其实他们都弄错了:每年5月第二个星期天,那是人家美国人的母亲节,并不是咱们中国自己的。

    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母亲节,而且时间都不一样;还有一些国家,比如丹麦、芬兰、意大利,还会在不同月份庆祝自己的母亲节。作为有着5000多年文明的中华民族,我们肯定有自己的母亲节。我们怎么能去过别国的母亲节呢?

    那么我们的母亲节又是哪一天呢?关于中国母亲节,有以下四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农历的四月初二,也就是孟母生孟子的这一天。纵观中国历史长河,如果要颁一个“最佳母亲奖”的话,那么孟子的母亲仉(zhǎng)氏无疑是最有实力问鼎的人。把孟子的生日作为以孟母为形象代表的母亲节,意味着在庆祝自己生日时应感激母恩,感谢母爱。第二种说法,是农历的六月初六,这一天,是嫘(léi)祖与黄帝成婚的日子。黄帝和嫘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在民间有一句谚语:“六月六,子女给娘掂块肉。”这种习俗在中国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说明这一天是咱们子女孝顺母亲、感恩母亲的一天。所以自古以来,这一天就被定为中国的母亲节。第三种说法,是农历的七月十八——西王母的诞辰。西王母是我们华夏儿女共同的母亲,被称为长寿之母、和平之母、团圆之母、自然之母、艺术之母和东方美神,所以早就有人将西王母的诞辰定为华夏母亲节。这种说法是在2013年第五届海峡两岸西王母女性文化研讨会上提出来的。第四种说法,是农历的九月十五——女娲造人日。

    以上无论哪一天,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都可以作为中国人的母亲节。当然,孝顺母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不是说非要等到哪一天才懂得去感恩母亲。我们平时有时间要多陪陪母亲,多帮着母亲做做家务,这就是对母亲的感恩!

    【材料二】年轻人给母亲过节的方式调查统计表

    年轻人给母亲过节的方式

    人数

    通过微信朋友圈晒文字、秀照片

    52

    通过微信发过节红包

    21

    买礼物送给母亲

    38

    陪伴母亲过节

    58

    【材料三】母亲节期间某商家的宣传海报

    (1)、结合短文主旨,下列对谚语“六月六,子女给娘掂块肉”的解读,最好的一项是(    )
    A、六月六这天吃饭时尝一块母亲煮的肉后拼命点赞。 B、六月六这天吃饭时不停给母亲夹肉、夹菜。 C、六月六这天买块肉让母亲做菜给自己吃。 D、六月六这天记得买块肉拎回家孝敬母亲,因为子女是娘身上掉下的一块肉。
    (2)、材料三海报中的话读起来似乎挺暖心的,但如果商家是在借母亲节推销拐杖、轮椅等老人辅助器械,你能看出海报中哪个字起到了“一语双关”的妙用吗?(    )
    A、 B、 C、 D、
    (3)、联系材料一和材料二,说一说我们最应该用什么方式过母亲节,并引用本学期学过的一句关于及时行孝的古语名言加以论证。
    (4)、有人建议把农历三月初三轩辕黄帝诞辰定为中国的圣诞节、父亲节,把六月初六定为中国的母亲节。你同意吗?请结合材料一以及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说说你的看法。
  • 3、人生小幼

    颜之推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 , 长成已后 , 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 , 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壤 , 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注释】①本文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②专利:专注集中。③已后;同“以后”。④《灵光殿赋》:东汉辞赋家王延寿所作。⑤坎壤(lǎn):困顿,坎坷。

    (1)、为下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须早教,勿失机也。(    )
    A.坚固的。    
    B.坚决地。    
    C.同“故”,因此。
    ②十年一 , 犹不遗忘。(    )
    A.温习,复习。      
    B.道理,义理。     
    C.治理,管理。
    (2)、七岁时学习和二十岁以后学习会有什么不同?(请用原文作答)作者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是为了说明什么?

    七岁时:

    二十岁以后:

    说明:

    (3)、下列对作者的观点概括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    )
    A、要在年轻时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B、年少时学习被耽误了,年老时也无法补救了。 C、学习的正确态度是:年少勿失良机,年老不可放弃。
  • 4、对比阅读

    【甲】卜算子·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乙】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注释】乙诗写于1961年,当时中国的国民经济处于重重困难之中,中国人民正在经历一次严峻的考验。

    (1)、两首词的上阕都描写了梅花所处的环境,陆游笔下的梅花生长在边,情感基调定在“”字上;毛主席笔下的梅花则绽放于上,情感基调定在“”字上。
    (2)、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所展现的画面。
    (3)、同样是写梅花,这两首词流露出的情感却不同:第一首是 , 第二首是。(多选)

    A.借梅花的凄苦处境感叹自己人生坎坷

    B.赞颂梅花默默无闻和不图名利的品格

    C.对于梅花迎寒傲雪绽放的姿态的欣赏

    D.借梅花的高洁品格表现自己信念无悔

  • 5、读书使人优美

    毕淑敏

    ①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读书,真的能让人变得优美吗?

    ②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菌的毒素注射,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这些复杂的“美化”过程,让人胆战心惊。

    ③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言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此时,你定是双眼明亮有神。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读书,可以让人明辨是非……其实,读书还有很多好处。

    ④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欣然展颜。微笑是最好的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读书不够广博和投入。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你眉飞色舞,独享其乐。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还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这种欢愉,是多么的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而且永不磨损。

    ⑤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尚未揭开,这样我们就懂得自知。你在书籍里看到了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

    ⑥北宋著名诗人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道出了人的高雅的气质来自多读书。它会由心到形,影响到你的容貌,使你的眼光更加有神,面庞更加光彩,举止更显教养……这种美态比起外表的美貌,要耐看得多。

    ⑦读书使人优美。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拥你颈间。

    (有改动)

    (1)、短文提出的观点是
    (2)、仔细阅读短文第③~⑤自然段,作者认为读书可以使人优美的原因是: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常常会 , 懂得
    (3)、读第③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你认为读书还有哪些好处?请写下来。(至少写两个)
    (4)、如果要把“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了,那就是读书啊”这句话插入短文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
    A、第①②自然段之间 B、第②③自然段之间 C、第④⑤自然段之间
    (5)、下面关于短文开头和结尾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激发读者的好奇心,表达真情实感。 B、留下想象空间,增强感染力,余味悠长。 C、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加深印象,深化主题。
    (6)、第⑥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引用  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感染力  说服力)。

    请你也仿照这种手法,引用名言来说明观点:

  • 6、小巷里燃起一盏灯

    李  晓

    ①那一年,因为父亲在城里上班,我由乡下学校转到了城里。

    ②学校晚自习下课以后,我每天要经过一条黑漆漆的没有路灯的小巷子。腊月里的一天,小巷人家里有人过世,传来哀哀戚戚的哭声,吓得我跌跌撞撞地奔跑。石板路上有一层青苔,我一个趔趄滑倒在地,门牙把嘴唇磕破了,血一下流了出来。

    ③我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在小巷子里,突然想哭。小巷里的风呼啸着打转儿,像是凄凉的哭声。我想起一个人走在乡下黑夜的山梁上,风也是这么来来回回吹,为了壮胆,我独自哼起了山歌。

    ④前面一扇窗户里,灯突然被拧亮了,一扇木窗被推开了,灯光投射在小巷的路上。我抬头一看,只见一位老奶奶正探出头来,朦胧的灯光下,我看见她慈爱的脸。老奶奶不说话,但我看见她在冲我笑,那意思是说:____。

    ⑤第二天中午放学回家,我经过那条巷子时,只见两个老人靠在两把藤椅上,他们手里各自握着一杯热茶,正笑眯眯地说话。我明白了,是小巷子里的一对老夫妻,望一望他们家那木质雕花的窗户,我想,他们差不多与这条小巷子里的风霜岁月同龄吧。

    ⑥几天后,我晚自习后回家,小巷子里有了灯光,我一看,呀,是老人把一盏灯泡挂在了门前,为我这样怀着胆怯心情回家的人,亮起了一盏灯。

    ⑦这一盏灯,就这样陪伴着我读到了初三。初三下学期的一天中午,我放学回家经过小巷,只见两个男人从老人房子里抬出一个人,快步冲出小巷子。

    ⑧一连两天晚上,小巷子里的灯没有再亮起。第三天中午,我看见小巷子里搭起了灵堂,照片上笑眯眯的老人,就是那位老奶奶呀,我满脸都是泪水。

    ⑨几天后,小巷子里的灯又亮了起来。从那团黄色的灯晕中,我总觉得,那一盏灯光有温暖,也有些孤独。我白天从小巷子里经过,一位老人躺在藤椅上,手里握着一杯热茶,笑眯眯地望着我。我冲他点了点头,老人也点点头,似乎是向我示意快回家吃饭。

    ⑩初中毕业以后,因为父亲的工作调动,我又回到乡下中学读高中。三年后,我捧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回到小巷,想再拜访那位可敬的老人,然而,小巷依旧,木门却紧锁。

    ⑪多年后,昔日的那条小巷,早已是碧波盈盈的一片湖水了。然而,那条小巷子里的灯,依然在我的心里闪烁,它一直温暖地照着我,穿过黑漆漆的迷惘岁月,穿过冰凉落寞的忧郁年代。

    (1)、作者在文中反复提到“一盏灯”,其用意是(    )
    A、表明“我”对“一盏灯”的印象十分深刻。 B、以“一盏灯”为线索,贯穿全文的情感脉络。 C、表明“一盏灯”给了“我”走夜路的勇气。 D、表达“我”对这对老夫妻的感激之情。
    (2)、短文中,“我”的情感随着什么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事件

    老人为“我”亮灯

    重回小巷

    情感

    吓得想哭

    满脸泪水

    (3)、第③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是描写,其作用是
    (4)、请把第④自然段横线处老奶奶的心理活动补充完整。
    (5)、阅读短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文抒发了“我”对这对老夫妻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B、作者通过描写这对老夫妻为自己亮灯的行为,突出了他们善良淳朴、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 C、全文采用前后呼应的手法,写出了“小巷之灯”对“我”的影响,表达了“我”对往事的深深怀念。 D、“小巷依旧,木门却紧锁”,这里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了“我”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6)、成长过程中,你一定有像老人这样为别人“燃起一盏灯”的经历,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写一写。
  • 7、时间的脚印

    陶世龙

    ①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但是,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人的时候,或者在人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里去找寻时间的踪迹呢□

    ②然而,时间仍然被记下来了。在大自然中保存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那躺在山野里的岩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③在北京故宫,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水从一个铜壶缓缓地滴进另一个铜壶,时间过去了,这个壶里的水空了,那个壶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

    ④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⑤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可是,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⑥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⑦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

    ⑧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裹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在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所有这些都叫作“化石”。

    ⑨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⑩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6亿多年前到5亿多年前的那个叫作“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的宽广。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出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⑪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

    ⑫实际上,地球上的记录比这篇文章所介绍的还要丰富得多,这里不过是拉开了帷幕的一角而已。

    (有删改)

    (1)、第④~⑫自然段中,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痕迹?根据文章内容填一填。
    (2)、请在第①自然段方格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许多生物的尸体和泥沙埋在一起,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遗体,从而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这就是化石。 B、粗糙的砾岩里面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 C、石头颜色常表明地球上的变化,红色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寒冷,灰黑色常表示炎热。 D、想了解生物演化并确定地层的年代,认识地球历史发展的过程,可以研究化石。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5)、第⑦自然段加点词“很可能”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
  • 8、一夜的工作

    何其芳

    ①周总理在第一次“文代”大会上作了报告。《人民文学》杂志要发表这个报告,由我把记录稿作了整理,送给总理审阅。

    ②这一天,总理办公室通知我去中南海政务院。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③我就到值班室去睡了。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他对我说:“总理叫你去。”

    ④我立刻起来,揉揉蒙眬的睡眼,走进总理的办公室。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备咨询的意思。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⑤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回去睡觉吧。”

    ⑥我也站起来,没留意把小转椅的上部带歪了。总理过来把转椅扶正,就走到里面去了。

    ⑦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⑧我这样对自己说了几遍,我又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1)、第④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从人物的两方面描写总理如何审阅稿件,从中可以体会到
    (2)、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了周总理生活俭朴?请简要概括。
    (3)、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总理让“我”先去值班室睡一觉,体现了他对“我”的关怀。

    ②“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说明周总理工作到凌晨。

    ③“我”认为周总理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是没有依据的猜测。

    (4)、第⑧自然段中,作者对自己说了几遍,为什么还要向全世界说呢?
    (5)、作者表达了对周总理怎样的情感?他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
  • 9、为下面的语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  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 10、读下面的句子,照样子描写某个人物的外貌和神态,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运动会上,她就像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孩子,呐喊助威时,原本白皙的脸庞因为兴奋而涨得通红,一头长发随风舞动。

  • 11、按要求描写人物。

    乐乐没有想到,自己在这次朗诵大赛中竟然得了一等奖。听到主持人宣布获奖名单的那一刻……

    (1)、乐乐的内心活动:
    (2)、乐乐的神情:
    (3)、乐乐上台后说的话:
  • 12、选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神态描写    E.外貌描写

    (1)、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2)、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3)、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4)、“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回答。
    (5)、男孩简直不敢相信他会变成小狐仙。“这大概是一场梦,一种幻觉吧!”他想,“过一会儿我肯定还会再变成一个人。”
  • 13、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运用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天边的火烧云颜色极多,

    (2)、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运用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写一写你对某种花的喜爱之情)
    (3)、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仿照加点部分,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对于严监生的病情,江湖郎中毫无办法 , 坐堂医生 , 甚至连皇家御医也

  • 14、读句子,判断它们分别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1)、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2)、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3)、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4)、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 1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拟人) B、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夸张) C、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引用) 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对比)
  • 16、句子排序。

    (    )这是为什么呢?

    (    )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总是形成逆时针旋转的漩涡。

    (    )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题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    )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自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

    (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

    (    )他的这个见解,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

  • 17、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下面这段话的意思。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有的书必须多读,特别是学习古文,那些文章最好是读到能够背诵的程度。除了多读以外,还要多抄,把重点的、关键的词语抄下来时时翻阅,这样才可以记得牢,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多读多抄,这个“两多”是一定要保证的。

  • 18、对下面这段话的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来。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再花上更长的时间把它们运回家。也就是说,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并运回来,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

    A、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 B、“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布置好“我”的住所。 C、“我”要花上一倍的时间才能完成既定的任务。 D、“我”布置住所、打桩非常吃力。
  • 19、把下面这句话插入语段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

    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

    ①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②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③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④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后面
  • 20、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信任是一条瀑布,____;信任是一缕阳光,____;信任是一阵微风,____;信任是一盆火,____。

    ①温暖了失意者的心    ②驱散了怀疑的迷雾

    ③燃起失败者的希望    ④飞溅着真诚的水花

    A、①③②④ B、④①②③ C、④②③① D、①④②③
上一页 792 793 794 795 79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