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竹 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材料二】
郑燮,即郑板桥,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其诗书画,世称“三绝”。他最喜欢画兰、竹、石,其原因是“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堪称“四美”。他为政有才,痛恨官场腐败作风,他的许多奉公为民的措施,触犯了豪绅富户和腐朽官吏的利益,他也因此被诬,遭到罢免。但他刚正不阿,铁骨铮铮,始终不肯向恶势力低头。
【材料三】
题李次云窗竹
【唐】白居易
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1)、把材料一中的诗句补充完整。(2)、材料一的首句中,“”字特别传神,把竹拟人化了。尾句中“任”字的意思是 , 写出了竹子姿态的豪迈。(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平时积累的知识,谈谈古代文人为什么大多喜欢写竹、画竹。 -
2、六年级(1)班开展了制作红色诗集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阳阳收集的诗词,请你帮他整理。(填序号)
①《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②《把牢底坐穿》(何敬平烈士)
③《我爱这土地》(艾青)
④《七律·长征》(毛泽东)
⑤《就义诗》(夏明翰烈士)
⑥《感愤》(秋瑾烈士)
⑦《沁园春·雪》(毛泽东)
⑧《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这几首作品,可以归到“”这一章节;这几首作品,可以归到“”这一章节。
A.致敬英烈 B.红色故事 C.再创辉煌 D.领袖风采
-
3、根据课内所学填空。(1)、言志。“千磨万击还坚劲,”,清代诗人郑燮借赞美竹子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 ,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代诗人于谦借赞咏石灰表现自己的高尚情操。(2)、明理。多少人年少轻狂,我行我素。他们不懂“良药苦口利于病,”的道理,对于老师的苦口婆心置之不理;也不懂“树欲静而风不止,”的道理,对于父母的渐渐老去漠不关心。对于那些荒废学业、虚度光阴的同学,我想用这样的名言来劝告他们:“ , 事非经过不知难。”(3)、悟意。生死之间,仅一线之隔,又相差甚远。“人固有一死,或 , 或。”为而死,就;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
4、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这是作者对父亲的描写,表现了李大钊的革命精神。
将这句话改成转述句: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是。
这句话表明了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除张思德外,你还知道、也具有为人民的利益而不怕牺牲的精神。
-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句话通过神态和外貌描写,写出了父亲虽然经受严刑拷打,依然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此句可以缩写为“我看到了他的脸”。 B、“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这句话主要运用了神态描写,写出了董存瑞的英勇顽强,体现出他为了革命理想不怕牺牲的品质。 C、《为人民服务》通过举李鼎铭提意见的例子,说明“我们”应接受任何人提出的正确的批评。 D、《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结尾与开头呼应,深刻表达了作者的悲痛之情。
-
6、人们往往给一些花木赋予某种象征意义。下列花木与象征意义对应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松树——生命力强 B、竹子——有节、谦虚 C、荷花——洁身自好 D、牡丹——默默奉献
-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拥有这样的顶级球员,是中国女排的幸事。 B、课本上的那幅图片再现了周总理认真审阅文件。 C、在小区门口有一个专卖苹果和水果的小店。 D、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
8、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快比赛了,我的心激烈地跳动着。 B、局势很严厉 , 我丝毫不敢懈怠。 C、无数革命先烈在革命道路上谱写了壮丽的诗篇,他们死得其所。 D、沈晓磊是个关心集体的好同学,看到废纸就拾起来,看到滴答作响的水龙头就关上,他的这些举动真是惊天动地。
-
9、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尔东西南北风(任凭) B、何当金络脑(什么时候) C、粉骨碎身浑不怕(全,全然) D、烈火焚烧若等闲(不重要)
-
10、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魔鬼 粗爆 过度 死的其所 B、占据 含糊 制度 无边无涯 C、批评 剧烈 避勉 精兵减政 D、严竣 彻底 寄托 稳如泰山
-
1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剥削(bō) 战壕(háo) 追悼(diào) B、扑哧(chì) 手榴弹(liú) 兴旺(xīng) C、匍匐(fú) 凹地(āo) 僻静(pì) D、勉强(qiǎng) 李鼎铭(dǐng) 暂时(zhàn)
-
12、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字词。
在本单元,我们领略了理想、信念的力量:骑上配有金 luònǎo的马,是李贺保家卫国的愿望。经历千 chuí万záo、烈火 fén shāo的石灰,依旧不改清白的本色。站在 jiǎo xíng架下的李大钊、为人民lì yì而死的张思德、不怕 xī shēng的董存瑞,他们的身上都闪耀着信念的光芒。
-
13、习作。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必须有崇高信仰作为根本保证,坚定理想信念。
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是如何为了你的理想奋斗的?请以“我的理想”为题,写一篇习作。
-
14、鉴往事,知来者。革命先烈为国奋斗的革命精神一直是我们所传颂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伟大的革命精神。
以路为赞
①在安徽合肥,有这样一条路,路不长,路牌上仅有三个字——延乔路。每当有人轻轻念出这路名,便能掀开历史厚重的幕布,再回到那个革命年代。
____
②1927年7月4日深夜,铁镣叮当的长巷,阴森幽暗的牢房。一位革命者被押赴刑场。他身着短衣,皮肤黝黑,拖着沉重的脚镣,浑身血污。在此之前,他经历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但他始终以钢铁般的意志严守机密,宁死不肯透露一个字。敌人从他口中得不到任何秘密,便决定将他押赴刑场。
③那晚,龙华刑场的月亮异常清冷。面对敌人的屠刀,年轻的面庞满是坚毅。监斩官喝令他跪下,他毅然屹立,毫不理会,目光中透露着藐视。几个刽子手强行把他按下去,但是,刽子手们刚一松手,他就一跃而起,昂然挺立,并高声道:“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绝不下跪!”那声音刺破至暗的黑夜,响彻天际。最后刽子手们恼羞成怒,一拥而上,再次将他强按在地,而他,依旧挺直脊梁,高昂头颅,以不屈的姿态面对敌人的屠刀。
④他叫陈延年,陈独秀长子。那时,他才29岁。
(锤炼意志)
⑤陈延年出生在书香世家,从小聪敏好学。1915年,17岁的陈延年带着弟弟乔年,辞别母亲,离开家乡来到上海求学。一日,上海北风大作,异常寒冷,一个衣着单薄的年轻人在街头徘徊,路过的好心人看着实在于心不忍,请他到自己的寓所穿衣,却被年轻人婉言谢绝了。没人想到,这个年轻人就是陈独秀的儿子陈延年。原来,兄弟两人来到上海后,不愿像纨绔子弟一样依赖家庭,决意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这样的环境下,两人却从没落下学习,双双考入名校。
____
⑥1924年的广州,身在社会底层的车夫们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在万福路、大南路车夫们聚集的地方,多了一个奇怪的人。这人特别喜欢和车夫们交朋友,拉家常。他总是虚心地请教拉车要领,没多久就像一个老练的黄包车夫。
⑦最奇怪的是他“人傻钱多”,谁家工人生病或者有事不能出车,他就会主动帮忙,拉车挣的钱全部交给工人。渐渐地,大家都喜欢他,有什么问题都告诉他,而他也经常给工人们“出招儿”,教车夫们用集体的力量对付黑社会人物的敲诈勒索,学会团结斗争。工友们一定想不到,他就是刚被任命为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驻粤特派员的陈延年。
(1)、文章围绕“以路为赞”写了陈延年人生路上的哪三件事?请在思维导图中用“人物品质”列小标题概括,再回答问题。①③
这三件事中,第和(填序号)两件事写得比较详细,突出了。(2)、读第②③自然段中画横线的描写环境的句子,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B、烘托了陈延年冷静和坚毅的内心。 C、渲染了当时阴森可怖的氛围。 D、给人带来一种清冷、寂寥的美感。(3)、下面有两位同学为这篇文章补充了结尾,你喜欢哪个?并说明理由。A.少年有志,一身正气,让无数人前赴后继。他们用鲜血探索出一条为党为民的道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B.年轻的生命永远停留在那一刻。如今这繁华盛世,多希望你能看到……
我更喜欢结尾(填序号),因为。
(4)、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延乔路,请你为这条路写一句宣传语。 -
15、中国航天
【材料一】发展历程
【材料二】专访“十七”神舟十七号飞船
发射时间:
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
返回时间:
2024年4月3日17时46分
具体任务:
✔进行2次出舱活动,配合完成空间站多次货物出舱任务
✔首次完成舱外维修任务
✔开展84项空间应用在轨实(试)验,生成60余种200多个各类样品
✔……
✔打开“家门”,迎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并举行太空交接仪式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生活长达187天
【材料三】致敬英雄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记神舟十七号航天员指令长汤洪波
2021年 6月,汤洪波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2023年10月26日,他搭乘神舟十七号再次完成飞行任务。两次任务累计,汤洪波在轨飞行总时长达到279天,刷新了当时中国航天员在轨飞行时间最长纪录。
这份荣耀背后,是一位从农村走出的普通男孩对梦想的坚持和执着。这份荣耀背后,更多的是面对枯燥艰苦的训练和一次次严酷的挑战时不抛弃、不放弃的意志。
(1)、从材料一可以体会到。(2)、结合三则材料作出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对中国航天事业意义重大。 B、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完成舱外维修任务。 C、2023年神舟十七号和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举行太空交接仪式。 D、汤洪波一共执行了两次飞行任务,在第二次飞行任务结束后,成为我国当时在轨飞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员。(3)、材料二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4)、在这次航天主题学习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到航天人不寻常的品质——中国航天精神。请阅读上述材料,说说“中国航天精神”具体指什么。(至少两点) -
16、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袁隆平已经离我们远去,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他不但帮助我们这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解决了忍饥挨饿的问题,而且帮助世界上其他国家克服粮食危机,缓解饥饿问题,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阅读语段,下列对袁隆平爷爷一生所作贡献的描述,在语段中提取不到信息的一项是( )A、袁隆平爷爷的死跟张思德同志的死一样,比泰山还重。 B、袁隆平爷爷研究的杂交水稻仅仅让全世界粮食增产了30%而已。 C、最好的年华献给最爱的事业,袁隆平爷爷让水稻更有“人情味”。 D、在袁隆平爷爷心中的那片稻田,早已让全世界大部分人民不再饥饿。(2)、袁隆平爷爷这种为人类解决温饱问题的民族精神,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宝贵财富。今天的我们应做到于谦所说的“ , 要留清白在人间”;也应铭记司马迁所说的“ , , ”;今天的我们更应该勤学好问,努力读书,千万别等到“ , ”。 -
17、黄继光也是无数革命先烈中的一员,下面这句话应插入语段中的( )
他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
①黄继光随营参谋长来到六连。②但六连伤亡很大,能够参加攻击的只有几个人了。③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执行爆破任务。④营参谋长批准了他的请求,命令他带领两名战士执行爆破火力点的任务。⑤黄继光带领战友冲了上去,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⑤之间 -
18、铭记历史,砥砺前行,下列对英雄壮举的描述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火灾现场,又有人再爬上去……一层、两层、三层——他们在叠罗汉。 B、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C、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 D、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
19、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下列对联适合用来缅怀先烈的一项是( )A、春风得意年年好 前程似锦步步高 B、拾萤读书定何益 投笔取封当努力 C、复阁重楼向浦开 秋风明月度江来 D、青山有幸埋忠骨 战士无敌报国仇
-
20、革命英雄有无数的壮举,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抗战时期,爱国青年从五湖四海来到延安。 B、反动派很快被革命党绳之以法,死得其所 , 咎由自取。 C、雷锋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D、宁可人数少点,也不能影响战斗力,这样才符合精兵简政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