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请根据下列句子或语段的特点写出相似的句子或语段。(词句段运用)
    (1)、舞蹈家们在舞台上起舞,曼妙的身姿宛如蝴蝶,在绚烂的花海间一同编织着梦幻的舞曲。

    句子特点:运用比喻修辞。

    描写对象(腊梅):

    (2)、这座山峰巍峨壮观。它的峰顶覆盖白雪,像是一朵白云在天空中飘荡;它的山脊崎岖险峻,像是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山峰的岩石质地坚硬,像是一块坚不可摧的钢铁。

    句子特点:先总写事物的特点,再围绕这一特点,运用比喻修辞分点进行描述。

    描写对象(一个令你难忘的人):

  • 2、为了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怀,请你阅读下列诗歌并完成相关题目。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五首(其三)

    【唐】张仲素

    朔雪飘飘开雁门,平沙历乱卷蓬根。

    功名耻计擒生数,直斩楼兰报国恩。

    (1)、(内容概括、画面描述)请根据诗歌内容完成下列表格梳理

    诗歌

    地点

    景物

    作用

    从军行

    (西域古国名)

    青海、长云、、孤城、玉门关、

    勾勒出了戍边战士的生活环境

    塞下曲五首(其三)

    、雁门、平沙、

    (2)、(内容理解)下面是同学们对这两首诗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语文要素: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A、“穿金甲”是指战士们身披金色的铠甲,体现了他们的装备优良。 B、“平沙历乱卷蓬根”一句表现出了边塞战争场面的悲壮激烈。 C、这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对戍边战士的崇敬及对祖国的热爱。 D、“破”“斩”两个动词表现出了战士们收复疆土的坚定决心。
    (3)、北 望

    【宋】陆游

    北望中原泪满巾,黄旗空想渡河津

    丈夫穷死由来事,要是江南有此人!

    【注释】①黄旗:指南宋的军队。②河津:黄河的渡口。③穷死:这里指轻死,是不怕牺牲的意思。

    链接教材(主旨情感)本诗中的“北望中原泪满巾”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初闻涕泪满衣裳”中都用了“泪”字,请你分析两首诗通过这个字传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语文要素: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 3、解决了以上问题后,你对诗歌有了进一步理解,下列是你据此所发出的感怀。
    (1)、炽热的家国情怀流淌在许多诗人的血液中,那是《从军行》中“”的壮志豪言;是《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多次希望落空发出的“”的喟叹。
    (2)、“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一句中“”“”这两个词写出了时间之迅疾,转瞬之间回到洛阳,飞驰的想象将诗人忽闻捷报、急于返乡的之情推向高潮。
  • 4、下列是你阅读完诗歌后,记录在笔记本上的诗句,请你查阅资料解决下列问题。
    (1)、你将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并圈出了不会读的字,请查阅资料后补充出正确的汉字和读音。

    rèn 

    (2)、“裳”在古代指下身穿的衣服,类似现代的裙子,且男女都能穿。第②句中的“裳”应该读;在与“衣”连用为“衣裳”时,“裳”应该读 , 指衣服。
    (3)、第③④句中有两个词你不太理解,请根据下列所给的义项将正确的意思填在横线上。(填选项)

    【妻子】A.妻子和孩子。B.男子的配偶。

    【青春】A.比喻少壮之年。B.指春天。

    第③句诗中“妻子”的意思是;第④句诗中“青春”的意思是

    (4)、下面是你搜集的同学们对四句诗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句通过夸张的表述让人感受到黄河、华山的雄伟气势。 B、②句表现了诗人对战乱的痛恨以及对战争还未结束的担忧。 C、③句的朗读节奏是: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D、④句中的“作伴”“还乡”写出了诗人愉快、兴奋的心情。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杜鹃声声麦收忙

    常 兆

    ①小时候,每年“芒种”前后,老家的村庄里常常能听到杜鹃鸟叫的声音,清脆悠长,飞扬在良田肥沃的沿淮平原,萦绕在淮河岸边麦浪翻滚的大河湾。

    ②站在淮河堤坝举目眺望,天高野旷,不远处的小山岗上,草木青葱、白云出岫(xiù)。蓝天白云下,麦浪连天,金波万顷,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在翻滚,又好似一片璀璨的锦缎在大地铺展。

    ③到了“芒种”,沿淮的麦子就熟了,家家户户抢抓晴好天气忙麦收。村里收麦子的工具有铁叉、抓钩等,运输工具主要有两轮木架子车、手扶拖拉机。地多的人家都要做场,地少的就直接借用邻家的场地。我父亲兄妹七个,在村里属于大户人家,每年麦收都要辟一块地做场。

    ④祖父领着父亲一行八九个人,天不亮就出发。还没等太阳出来,就将麦子收割完毕,装车运回场地。早晨露水大,麦穗潮湿柔软,需得拿抓钩、铁叉,将堆积在麦场中的麦子摊开暴晒,村里人叫“摊场”“晒场”。经过一晌午的暴晒,麦穗变得干脆了,便开始“打场”脱粒。脱粒后,待到傍晚微风起来,就开始“扬场”了。夏日的黄昏里,祖父举锨抛扬的动作,在夕阳剪影里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一粒粒金黄色的麦粒在空中与谷壳分离,散落下来,扑打在草帽上,沙沙作响。

    ⑤不远处的村子屋顶上炊烟缭绕。祖母到老屋南边的地里摘青椒、掰茄子,忙着和面做晚饭。她忙活了一个傍晚,然后将做好的晚饭一盘盘叠放在篮里,盖上蒸笼布,送到麦场上。

    ⑥那时,乡村里的孩子们都期待麦收。麦收时,我会到自家场上玩耍,或帮着父辈们到老井里打井拔凉水,或待大人们用铁叉往麦车上堆麦秸时,在车上用力踩压,让麦秸堆更加严实紧凑。

    ⑦一场麦收,老屋的房前屋后堆满了麦秸草垛。

    ⑧后来,夏季农忙时节,很少能听到杜鹃鸟的叫声了。然而每年芒种前后,我都会打电话回老家,问今年的麦收情况。祖父已经去世,我问祖母:“奶奶,家里麦子收了吗?”祖母总会告诉我:“收了! 现在一两天就收完了!”

    ⑨过去,从麦收开始到结束需要持续个把月,遇有阴雨天气更恼人。如今,一辆辆大型机械化收割机穿梭在沿淮平原上,从日出到日落……

    (文章有删改)

    (1)、(内容概括)夏季农忙时节的“麦收”始终是我的牵挂,请根据文章第③④段的内容,将下面的收麦流程图补充完整。
    辟地做场——运回暴晒————傍晚扬场
    (2)、中新考法 做批注(句子赏析)同学们在阅读时,一致认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颇具韵味,决定摘抄下来并做批注。(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蓝天白云下,麦浪连天,金波万顷,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在翻滚,又好似一片璀璨的锦缎在大地铺展。

    批注:这句话巧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金色的海洋和 , 生动渲染出了麦田的壮观,表达了

    (3)、(内容理解)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回忆了沿淮平原地区在“芒种”时节的麦收场景。 B、记忆中的祖父和父亲质朴勤劳,农忙时节总是从早忙到晚。 C、“我”和小伙伴都很期待麦收,也会懂事地帮大人们干活。 D、文末写麦收方式的变化,暗含“我”对机械化收割的偏爱。
    (4)、 (内容理解)请你结合对文章的理解,从下列诗句中选择与文章内容相关的一句,并说明理由。

    ①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②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6、你们又搜集到了其他描写古人童年的古诗,请你阅读并完成题目。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1)、(画面描述)下列图画符合《稚子弄冰》描绘的场景的一项是 , 符合《舟过安仁》描绘的场景的一项是
    A.   B. 
    (2)、(内容理解)对于这两首古诗,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脱”“穿”“敲”这三个动作写出了稚子弄冰的过程,具有画面感。 B、《舟过安仁》通过描绘两个小童在渔船上的行为展现孩童的天真。 C、“怪生无雨都张伞”写诗人对小孩子下雨不打伞的行为感到疑惑。 D、《舟过安仁》中第一、二句写诗人所见,第三、四句写诗人所想。
    (3)、(主旨情感)请你根据两首古诗的内容,补全下列表格,体会诗人的情感。(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歌

    儿童生活

    情感

    《稚子弄冰》

    幼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

    《舟过安仁》

    农耕规律: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意思为:春天耕种、夏天除草、秋天收获、冬天储藏。

  • 7、请你根据古诗内容,补全下面的空缺部分,完成对古人童年生活的梳理。

    童年生活一:《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提到的劳动有和种瓜(用诗中的词语作答),其中前两种劳动的意思为;从“”这两句诗可知孩子们在不懂得耕田织布前会学着种瓜。

    童年生活二:《稚子弄冰》中,诗人将冰块比作 , 将冰块落地的声音比作 , 通过对孩子弄冰玩耍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孩子的喜爱。

    童年生活三:在古代诗歌中,常常有孩童牧牛晚归,吹奏短笛的身影。诗人雷震在《村晚》中就写道:“。”

    童年生活四:放风筝从古至今都是孩子们喜欢玩的游戏。你看,诗人高鼎笔下的孩童刚刚放学就纷纷归家拿起风筝,真是“儿童散学归来早,”。

    童年生活五:钓鱼是一项非常需要耐心和毅力的活动。诗人胡令能在《小儿垂钓》中刻画了一幅“ , 侧坐莓苔草映身”的孩童学钓画面。

  • 8、为了更好地理解古诗,请你给下面的诗句划分朗读节奏(每句限划1处),并为诗句中的加点字注音、释义。
    (1)、草  满 池 塘 水 满   划分朗读节奏读作释义
    (2)、山  衔 落 日 浸 寒   划分朗读节奏读作释义
  • 9、通过查字典你了解到“供”字有以下解释,其中“童孙未解供耕织”中“供”读 , 意思是(填序号);成语“供不应求”中的“供”读 , 意思是(填序号)。

    供:①供给,供应 ②提供某种利用的条件 ③从事

  • 10、请你给下面括号中正确的字形或字音。


    (zhòu zòu)

    sāng (桑 槡)树

    耕yún (芸  耘)

    知xiǎo (晓 烧 浇)

  • 11、你还找了一篇文章给小组成员分享,请你和大家一起来探究这篇文章吧!
    故乡的雨 
    林翠珍

    ①“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客居他乡,阴雨绵绵之时,手捧书卷聊以消遣,一首《渔歌子》让我梦回故乡,思绪万千。

    ②故乡的雨,是明亮、浓绿的。晶莹剔透的雨丝从天空中飘洒下来,太阳虽然躲了起来,但光线还是那么明朗。喝足了水的草木,枝叶的水分达到饱和,绿得愈加旺盛而耀眼。雨珠有时躲在枝叶中,一阵微风吹来,枝叶轻轻摇动,它们便“嗒嗒嗒,嗒嗒嗒”像撒玉盘般落到地上。

    ③我喜欢站在屋檐下看雨,数着从屋檐落下来的雨滴,一滴,两滴,三滴⋯⋯像断了线的珠子,落在地上,溅起一朵朵雪白的小花。我拿瓶子罐子接屋檐流下的雨水,容器里的水慢慢都满了。万千雨珠落在地上,又汇成了一条奔跑的“小河”。外婆双手忙活着,嘴里还轻哼:“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担柴上街卖,阿嫂出街着花鞋,花鞋花袜花腰带,珍珠蝴蝶两边排⋯⋯”我听了,跑进屋里,听外婆唱了几首,又跑去看雨了。

    ④你瞧,淅淅沥沥的雨,如轻声细语,沙沙簌簌,好像在唱一首绮丽又悠长的歌谣。斜风细雨,又如同一支画笔,把晴日勾画出的乡村之景,缓缓地晕染开来,远处的山丘、树林,好像是浓墨的线条沾了水似的,变得朦胧隐约,显出一派古朴而包容的气象。

    ⑤雨慢慢变小了,虽还在继续落,农民已身披雨衣走向田野。院门前的小路上,方才的脚印刚被雨水淋去,又一行新的脚印印在泥泞中。如果还带着半月似的牛脚印,便是冒雨牧牛的人。如果看到一串带着横纹的鞋印,我便知道舅母从这儿经过,去看她的菜园了。我趁外婆不注意,撑一把小伞,沿着鞋印跟去。草木清新的气息,伴着飞舞的水花沫子,随风扑向我的脸庞。池塘里青蛙“呱呱”的叫声和草丛里虫子啾啾的声响,一如我此时所获的兴奋和快乐。到了菜园,果然看见舅母戴着斗笠在侍弄瓜菜。她用长草叶轻轻固定还没攀稳的丝瓜苗,拿铁锹铲起被雨水冲下的田垄,间或拔去长得过密的青菜⋯⋯我就在边上玩,转动雨伞,看雨珠飞溅下来。

    ⑥等外婆找到我责备的时候,我理直气壮地说:“外婆,我帮舅母干活哩。”外婆被我逗笑了,说:“你这个小不点,要是真能帮忙就好了。”外婆说这话,一转眼已是二十年了。我早已长大,离开了故乡。

    ⑦岁月悠悠,一路走来,跋涉风雨,虽然经常看雨听雨,但儿时那种任性与欢乐,此生难再有了。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的雨难解愁思万千。我想念外婆,想念村庄,想念故乡的雨。

    (文章有删改)
    (1)、(内容概括)作者围绕“雨”写了哪两件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2)、(句子赏析)你认为“雨珠有时躲在枝叶中,一阵微风吹来,枝叶轻轻摇动,它们便‘嗒嗒嗒,嗒嗒嗒’像撒玉盘般落到地上”这句话非常精彩,因此决定从以下角度对句子进行赏析。

    ①修辞手法角度(任选一种修辞):

    ②感官描写角度:

    (3)、(主旨情感)本文借“雨”这一事物,主要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读文章学写作
    本文借“雨”抒情,请你也选取对自己有特殊意义的某一事物,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120字左右)(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 12、请你将上述分享片段中的事物写在班级文化墙上,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示例:夜幕降临,星星点点的萤火虫在田野间飞舞,而远处灯火辉煌的城市却不曾有这番美景。

    蛙声:____

    炊烟:____

    (1)、示例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借这一事物抒发了对田野生活的赞美。
    (2)、请你仿照示例完成对蛙声和炊烟的描写。(语文园地知识点)
  • 13、下列是大家分享的有关自己在故乡的童年经历,请你参与其中。


    蛙声

    小时候,在老家澄(chè chē)的河水边常常可以看到活蹦乱跳的青蛙。夏天的傍晚,我们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乘凉,就能听到青蛙的歌唱,它们的嗓门太大了,“呱呱”的声音此起彼伏,绵延不绝。


    炊烟

    记忆里,每日清晨,家家户户的烟囱都会冒出轻(miāo miǎo)细腻的炊烟,(péi pái)(huái huí)上升,最后消散在(无边无垠 无穷无尽)的天空中。这时候,我们会从静谧(qí yǐ)(ní nǐ)的梦境中彻底苏醒过来,开始捕鱼捉鸟、尽情嬉戏的一天。

    (1)、请你在括号中选出正确的字音和词语。
    (2)、“蛙声”这则语段中有不少成语,请找出并摘抄到下面的田字格中。
      
  • 14、请你展示属于自己的童年旧物,说说你们之间的故事!

    我要介绍的旧物是

    我们之间拥有这样的故事:

  • 15、下面是你找到的有关故乡河流的文章,阅读文章,找回童年的记忆吧。

    故乡的桐梓河

    梅焕生

    ①春风轻拂之际,我伫立在他乡的堤岸旁,思绪不由自主飘向了那流淌过故乡心脏的桐梓河。

    ②桐梓河,就位于我家门口,在尚未出门闯荡天下之时,我每天都会从这条河堤走过。它见证了我的成长历程,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河水潺潺流淌,承载着我童年的欢乐与梦想。故乡的人们也与这条河息息相关,它滋养着这片土地,哺育着故乡的所有生灵。

    ③每当初春来临,河两岸的河滩绿草如茵。乡亲们将牛羊赶到河边放牧,看着它们欢快地享用着鲜嫩的青草,河流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与岸边的绿草、牛羊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在我童年时期,放牛是我的任务之一。我常常坐在草滩上,仰望蓝天白云,聆听鸟儿欢唱,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那时的时光缓慢而悠闲,无忧无虑,三五个小伙伴在河滩上追逐嬉戏,快乐至极。

    ④记得有一年遭遇秋旱。河堤两边稻田龟裂的泥土就像一张张干裂的嘴,诉说着干旱的苦难。枯黄的稻禾无力地低垂着,奄奄一息。书记带领乡亲们从河中引水,拯救这片赖以生存的土地。于是,河边架起了众多的潜水泵。当涓涓细流注入干裂大口的泥田中,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⑤正是故乡河的慷慨赐予,才换来了两岸的千里碧绿,换来了一望无垠的金黄谷浪,换来了谷满仓,换来了无尽的养分,滋养着故乡的万物生灵。

    ⑥冬季,河床裸露,农活减少,乡亲们又忙着筹备修建房屋的原料。他们带着扁担和铁锹来到河床上,弯腰在河床上挑选均匀的石子。前面,有几个人忙碌地用铁锹往麻袋里装沙。还有人直接将三轮车开到河床上,几个人吆喝着奋力挥锹。不到一小时,细沙就装满了车栏,然后他们笑着开车离去。

    ⑦小河见证了故乡的四季轮回,见证了故乡人的辛勤劳作。它是故乡的生命之脉,孕育着这片土地的生灵。它更像是一位母亲,敞开胸怀,哺育着她的儿女。

    ⑧如今,我已外出谋生十三年,但故乡的河始终在我心中流淌。那清澈的河水,美丽的绿草,还有那些纯真童年的记忆,都成为我生命中难以磨灭的印记。每当忆起故乡的桐梓河,那些美好的乡村生活,便化作我心灵深处最珍贵的瑰宝。

    ⑨去年腊月,我再次回到故乡。独自漫步在河堤上,那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久违的亲切感如一股股暖流在心中流淌,仿佛每一粒沙石,每一滴水都在亲切地呼唤着我的名字。河堤两侧新砌成的一排排护河石,就像一队队整装待发的士兵。我心中感慨万千——桐梓河换上了新装,故乡河越来越美!

    (文章有删改)

    (1)、(内容概括)文章③~⑤段讲述了记忆中桐梓河的故事,请你将细节补充完整。

    情景

    河堤两岸的状况

    乡亲们的表现

    初春

    绿草如茵、田园画卷

    遭遇秋旱

    引水灌溉

    (2)、(内容理解)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A、桐梓河是作者故乡的生命之脉,它滋养了故乡的土地和生灵。 B、冬季的桐梓河是乡亲们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为乡亲们注入活力。 C、作者回到故乡看到桐梓河及故乡的新变化,心中充满了感慨与希望。 D、作者通过季节变化描写故乡的自然风光,倾注了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3)、(主旨情感)作者再次回到故乡,独自漫步在河堤上,为什么会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

    (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假如你是文中的作者,再次回到故乡的桐梓河边,你会对这条河说些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感受,写一段话。(120字左右)
  • 16、日记记录思乡情;下面是你的童年旧物--日记本,上面写满了你在故乡的童年经历,一起来看看吧。

    7月1日 星期一 天气 晴

    爸爸带给我一个小精灵玩具,撩起玩偶的络(sāi sī)胡,就能看见下面藏着的大大的笑脸,我将它的胡子编成了很多小辫,露出笑脸的它看起来更可爱了。

    7月2日 星期二 天气 多云

    今天我看到天空中的鸟儿,试着作了一首小诗,妈妈鼓励我把它写下来。

    飞翔的鸟儿,心里(juàn quàn)恋着它的树林。海上的船只,心里眷恋着它的(mǎ mā)头。漂泊的游子,你是否也在养恋着你的故乡?

    7月3日 星期三 天气 晴

    今天妈妈带我去看爷爷了,爷爷的院子里有一棵很高大的树,那些(qiú zhā)枝让人感觉这棵树应该很有历史,爷爷一脸(zhèn zhèng)重地告诉我,树的年龄和他的年龄一样大。

    7月4日 星期四 天气 晴

    我想念故乡的山水,想念故乡的人文。城市中的鸟语花香引人驻足,但是在我心中远不及故乡清晨的鸟鸣声让人沉醉。每当夜深人静,或是晨光破晓,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泛起对故乡深深的怀念。

    (1)、请你选出日记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在看日记时,你和甜甜产生了分歧,请你结合下边的提示进行辨析

    撩:①liāo 把东西垂下的部分掀起来;用手舀水由下往上甩出去。②liáo 撩拨。

    ⑴在日记中,“撩起”的“撩”应该读;;而在“撩乱”中“撩”应该读

    ⑵“撩”字将部首“扌”去掉,换成部首“” 就可以组成新的字“”,可以组词为

    (3)、日记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故乡鸟鸣声的怀念。请你也试着用这样的手法写一写故乡的事物,表达你对故乡的怀念。(语文园地知识点)
  • 17、请你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    )
    A、这户人家的门(jiàn)修得很高,给人一种独特的庄重感。 B、微风吹过,柳枝在湖面上摇(yè),仿佛在跳着优美的舞蹈。 C、夏日的(shǎng)午时分,阳光炙烤着大地,村子里一片宁静。
  • 18、读书屋是你经常去的地方,下面这篇文章是你在读书屋的课外读本里发现的,请你阅读并完成练习。

    夏 午

    罗 兰

    ①从小,我就逃避午睡。

    ②那时候,在北方乡下。宅院很深,本来就静,午睡的时候就更静。

    ③而我,却总是在母亲睡着以后,悄悄地爬起来。轻轻地迈过那一尺高的门槛,经过开着荷花的院落,再经过开着石榴花的院落,再经过开着夹竹桃花的院落,打开通往后花园的小门。

    ④那花园真是色彩缤纷!

    ⑤五颜六色的野茉莉,红的、白的、粉的、蓝的、紫的,还有一半粉一半白,一半蓝一半红的。你简直数不清它们有多少种颜色!它们每一朵都像一个小小的喇叭,挺秀的花瓣中间,伸着一根顶上圆圆如珍珠的花蕊。摇曳着,款款的,带着孩子似的娇羞。

    批注⑴: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它们旁边的地上总是躺着憨厚的大南瓜胖的笑呵呵的享受着国中这一片静。

    批注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降手法?有什么作用?

    ⑦往里去,有伸着细细卷卷的藤蔓的葡萄架和芦苇架,长着尚未成熟的葡萄或玲珑的芦苇。

    ⑧左边是一畦(qí)畦的菜圃。种着刚从泥土里钻出来就那么干净的小葱,和被一个无形的嘴吹得越来越紫胀的茄子。

    ⑨右边是花房,里面住着胆小娇贵的南方来的花。

    ⑩祖母说,里面有狐仙,不许小孩子进去。我总是偷偷地往里走两三步,然后站在泥土的台阶上,想象狐仙的样子。

    ⑪在我想来,狐仙是个怕被打扰午睡的老头,留着长长的白胡须,穿着白土布裤褂。

    ⑫“即使他发现我进来,他也懒得干涉我的。”我想。

    ⑬而且,我是多么羡慕他同花朵们住在一起的福气!

    ⑭从花房里蹑(niè)手蹑脚地出来,我找了一个石凳坐下,看地上毛茸茸的狗尾草,或那白色细碎的野花。不知谁给它们取的绰号,叫“摔盆摔碗”。说谁要去拔它们玩,谁就会在这天打破盆碗。好在我是舍不得去拔它们的。

    ⑮地上总是有很多蚂蚁。它们一向勤劳,不停地忙着。

    ⑯我看着它们匆匆地赶来赶去,可以看很久。不知为什么,它们那样吸引我的注意。我并不欣赏它们那细瘦的模样,但我欣赏它们的动作,机敏、沉着、迅速而有规律。有时,我也担心它们会迷路,当我看见一只蚂蚁走得太远的时候,就用一根草茎把它轻轻地拨回来。我不知道这样是否会扰乱了它的行程,反而耽误了它的任务。

    ⑰小时候的夏日晌午,总是这样过去,我从不厌倦那充满着生命欢跃的花园。

    (文章有删改)

    (1)、(内容概括)文中“我”在小花园中都做了哪些事情?请简单概括并填空。
    看野茉莉→→逛花房→
    (2)、中新考法 做批注(句子赏析)请你阅读文章,完成文中的批注任务。(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运用了修辞,作用是:

    ②运用了修辞,作用是: 

    (3)、(标题作用)作者以“夏午”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4)、(主旨情感)作者为什么说花园是“充满着生命欢跃的”?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 19、小池塘边玩耍之乐;小时候你到花园里的小池塘边玩耍,曾看到过下面的警示牌,于是借此机会分享给大家。
    (1)、(关联词)你发现警示牌中用错了一组关联词,请你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在你分享的过程中,以下同学的做法不正确的一位是(    )(填选项)(口语交际)
    A、奇奇:认真、耐心倾听 B、妙妙:不懂的时候随时提问 C、聪聪:边听边做记录 D、甜甜:适当追问感兴趣的内容
  • 20、花园里有很多美好的回忆,下面是你曾经写下的日记,重温一下吧!

    在阳光的照耀下,花园里边到处都明晃晃的,我很喜欢在里面闲guàng____。花丛间飞舞着hú dié____、蜻蜓,还有不时发出嗡嗡声的蜜蜂。在花园里玩耍的我们bá ____了一些狗wěi ____草,编成各种小动物的样子。榆树下 ____着一条狗,旁边地上堆着几个 ____瓜,矮墙边放着铁锹和锄头等工具,爷爷总用它们chǎn ____土、 ____草。你不得不chéng rèn               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花园。

    (1)、请你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汉字,并为加点字注音。
    (2)、新考法提供答题支架请根据右边的小提示为下面的加点字注音,加深记忆。

    明晃

    摇头

     
    提示:
    跟光亮有关的读“huǎng”
    跟动作有关的读“huàng”
    (3)、请你仿照例句,对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改写,体现出“花园里生机勃勃”这一特点。(语文园地知识点)

    例句:春风温柔拂面,暖得花儿竞相绽放,暖得柳枝轻舞飞扬,暖得人心旷神怡。

上一页 469 470 471 472 47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