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会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1)、“神、祖、福、礼”这几个字都是示字旁,与祭祀有关。
    (2)、清明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3)、为了让小鸡快些生出来,弟弟便想去敲(qiāo)开母鸡肚下的鸡蛋。这时,我们可以用“揠苗助长”的故事劝告他:不按规律办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办坏。
  • 2、我会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读音。
    (1)、大象的耳朵像(shān shàn)(sì shì)的耷拉着。
    (2)、小马想(jǐn jìn)力把麦子驮(tuó)到磨(fáng fǎng)去。
    (3)、这个不(dǎo dào)(de dí)颜色(de dí)确很(piāo piào)亮。
  • 3、我会看拼音写字词,注意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我和伙伴们摘cāng ěr , 我没liú shén , 一pì gu 坐进了泥坑,伙伴们赶紧bāng máng , shǐ jìn将我拉出来。唉,gān jīng的衣服全脏了!

  • 4、我会听老师读故事,选择正确的答案。
    (1)、小青蛙跟(蝴蝶 黄鹂)学跳舞,除了会蹦(bēng)几下,什么动作也没有学会。
    (2)、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本事 本领) , 小青蛙每天跟着妈妈用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个捕捉(虫子 害虫)的高手。
  • 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改变命运的一分

    ①办公室只剩下秦老师一个人的时候,门被推开了一条缝,像贼一样探进一颗瘦小的脑袋。脑袋的拥有者向办公桌怯怯地走近,怯怯地叫了声:“老师。”

    ②“查分数吧?你59分,全班就你不及格。”秦老师尽量控制自己的音量,努力展示她温和的一面。根据惯例,每次考试结束后办公室门口总会挤满迫不及待的学生,现在这个小男孩是班上最后一位来查分数的学生。

    ③“老师,能不能,能不能……”把“能不能”呢喃了好几遍,小男孩才很难为情地抬起那一直比脖子还低的头,一张脸像被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嗦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能不能给我的作文加上一分?”

    ④“加分?这不好。作文打分得严格对照评分标准。”秦老师摇了摇头,面带歉意地笑笑,“你不用太放在心上,不及格老师不骂你就走了,以后认真些,争取期末拿个高分。”

    ⑤“可我妈……她会用竹鞭抽我的。”小男孩带着哭腔,双手习惯性地往头顶挡,有竹鞭已经临头的感觉。秦老师沉默了,她理解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当然也不希望学生因贪玩而考试不及格,可管教孩子也犯不上动竹鞭。是不是给他加上一分?秦老师有点犹豫不决,她做事一向很讲原则,可偏偏长着颗女人心。

    ⑥不经意地瞧小男孩一眼,正迎上他瑟缩的眼神,秦老师的心猛然一震——在孩子晶莹的泪光中,在恐惧的战栗后面,清泉般的童真悄然流淌。哎!毕竟,他还是个孩子,心还非常嫩。

    ⑦“你看这样好不好?”秦老师灵感一闪,立刻以温暖的目光笼罩小男孩的全身,此刻小男孩正微张着嘴,星星般的双眼涌动着期盼。“我在总成绩上给你加一分,但不是送,是借,要还的,期末你给我一还十,怎么样?”

    ⑧“行,期末还你。”小男孩咬了咬嘴唇,迈开脚步逃跑似的走出办公室。背后传来秦老师柔和的声音:“要好好念书,不要再旷课去捉青蛙摸小鱼……”

    ⑨因为一直惦记着那十分“高利贷”,同时也由于对秦老师心怀感激,所以小男孩在此后的学习中非常刻苦。期末,小男孩的话文取得 98分的好成绩,被扣去 10分,还有 88分。于是学校给小男孩颁发了一个“三好学生”奖,一个学习成绩进步奖。这是小男孩上学三年来第一次获奖。他紧紧抱着奖状和奖品,小男孩发现秦老师正温和地对自己微笑,挨妈妈的竹鞭都不哭的小男孩,竟一下子热泪盈眶。

    ⑩后来,小男孩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中学,几年后又上了大学,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⑪再后来,他成了某集团公司的老总,捐出了许多钱建设家乡,而且每年回家乡都不忘去看望他当年的语文老师秦老师。

    ⑫这是我的一位老总朋友的亲身经历,至今他向我们讲起这一分“高利贷”的往事时,仍是激动不已,因为他知道,是秦老师当年“借”给他的那一分改变了他的一生。

    (1)、从第①段小男孩来办公室找秦老师的行为举止中,可以看出他内心是有些顾虑的,他可能有哪些顾虑呢?(答出两点即可)
    (2)、先前,秦老师以为小男孩是来查分的就有些不高兴,后来当小男孩提出加分的要求时,她本应更不高兴,但她为什么还对小男孩“面带歉意地笑笑”?
    (3)、第⑤段写道“是不是给他加上一分?秦老师有点犹豫不决”,秦老师为什么会“有点犹豫不决”?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话具体回答。
    (4)、第⑦段中,秦老师的“灵感”具体指什么?
    (5)、为什么说秦老师当年“借”给小男孩的那一分改变了他的一生?
  •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雅趣说“镜”,镜鉴千秋

    ①镜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照面饰容的用具。从最初的以水当镜到打制石器时代的石镜,再到四千多年前齐家文化第一面铜镜的诞生,镜子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②中国有着悠久的用镜历史。《说文》有载:“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上古的镜就是大盆的意思,被称为“监”。商代初期开始铸造铜鉴,此时的“监”字才有了“金”字旁,作“鉴”。“监”“鉴”的本意都是镜子。

    ③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常常以镜鉴引喻一些人和事。《庄子》中说:“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意为有修养之人应当像一面镜子,来者即照、去者不留,应合事物本身而不去刻意掩藏,就能始终保持心境平和。成语“前车之鉴”“前车可鉴”,则意为前面车子翻倒,可以作为后面车子的鉴戒,鉴为镜子,引申为教训,此成语源于《荀子·成相》:“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

    ④当镜的功能与鉴的哲思相互碰撞融合,这件实用器物便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人文内涵,从此成为悠远精深中华文化中璀璨的人文意象。

    ⑤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铜镜的国家之一。商周铜镜大多为圆形,镜面或微凸,镜身较薄,镜钮有弓形、半环形、长方形多种,可分为素镜、重环镜、鸟兽纹镜三类。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中是一个成熟和大发展的时期,无论是铸造工艺,还是铸造数量,都大大超过了以前,是中国古代铜镜由稚朴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也是铜镜铸造中心由北开始向南迁移的重要时期,当时是因为战国时期最重要的铜镜产地。到了汉代,汉镜出土数量最多,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相较战国时期有了很大发展。

    ⑥铜镜的流行在唐代达到鼎盛,唐人“咏镜”之风盛行。恢宏气象的大唐,社会各个阶层均对镜偏爱有加,文人雅士更将其融入于情感之美、炉炼于艺术创造,形成一种“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艺术境界。从一些诗词文献中可以看出,此时期不少文人目光集于“镜”这一物象,它的映衬、比拟、寄寓,都蕴含着读书人普遍的生存状貌。“写月无芳桂,照日有花菱。不持光谢水,翻将影学冰。”“咏镜”便成为他们心照不宣的默契。

    ⑦随着镜文化在唐代空前发展,加之制镜工艺改良进步,加入大量锡的铜镜更加明亮,其造型也更显华丽。唐镜在造型上突破了传统圆形的特征,不仅出现了各种样式的花式镜,更有人开始制造有把柄的手镜,除了日常功能外,更增添了把玩观赏的雅趣。唐代镜最大特点之一是艺术样式的多样化,铜镜艺术也呈现出浓郁的“盛唐气象”。有代表性的镜子图案大致可分为四种:一是宝相花图案镜,包括写生图案、佛教宝相图案等;二是珍禽奇兽花草图案镜;三是串枝葡萄鸟兽蝴蝶镜;四是故事传说镜,包括人物、社会生活、神话传说等。

    ⑧时至今日,随着时代发展,玻璃镜早已取代了铜镜,但方寸铜镜凝聚着的浓郁文化气息却将变换着形式继续长远流传。古时,藩邦之间、百姓之间互相赠送铜镜的礼俗依然延续至今,比如,镜子常用作爱情婚姻的信物,寓圆满、团圆、吉祥之意,象征婚姻美满。再如,历史这面镜子永远无法取代,“铜镜正衣冠”寓意影响深远,作为自醒自警的方式早已融入华夏儿女的血脉。

    (1)、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全文看,镜子经历了“水镜”“石头镜”“铜镜”和“玻璃镜”四个阶段。 B、根据第③段内容,第④段加点词语“鉴的哲思”指的是“吸取教训”。 C、中国早在四十多年前的齐家文化时就有了铜镜,是最早使用铜镜的国家之一。 D、第⑦段画线的使用了分类别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唐镜造型华丽、样式多样。
    (2)、请简要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3)、以文章第③④段为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唐人“咏镜”之风盛行,请探究原因。
    (5)、阅读下面的物品简介,根据文章内容推断其所属朝代,并简述理由。

    物品简介:

    嫦娥玉兔菱花镜,直径19.1厘米。镜为八瓣菱花形,伏兽钮。铜镜背面是宫图。钮右上方饰一株桂树,枝繁叶茂;嫦娥身姿飘逸,一手托盘,一手托幅,上有“大吉”二字。镜钮下方有一潭池水,左侧玉兔正持拈柄,池水右边为一跳跃的蟾蜍。镜边缘花朵及云纹。整个纹饰突出了月宫的主题,且构图十分新颖。

  • 7、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以?”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是否正确。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B.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
    C.白雪纷纷何所以    何所以:像什么。
    D.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风:因为风。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3)、谢道韫的才华在“咏雪”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
  • 8、诗词欣赏。
    (1)、借月抒怀。天南地北,别时容易见时难。兄弟分离的苏轼只能遥寄“”(《水调歌头》)的祝愿;困于战火的杜甫只能空发“”(《月夜忆舍弟》)的设想。
    (2)、用典言志。用典巧妙,可使诗词意蕴丰富。李白的“”(《行路难》),暗用姜太公得遇文王和伊尹得遇商汤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想要施展抱负的强烈愿望:刘禹锡的“怀旧空吟闻笛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人借向秀《思旧赋》和“玉质烂柯”的典故,表现了对故人已逝的悲痛及自己遭贬后物是人非的凄凉之感。
    (3)、直抒胸臆。国难当头,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是那个时代的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发出的最真挚的告白。
  • 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仿写句子,用上加点的词。

    ①波涛迎着旭日,跃着晓月,一排排向岸边扑来。

    ②湖水永远清澈透明,云,梦,诗。

    (2)、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改为反问句)
    (3)、他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缩句)
  • 1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与西医相比,中医具有独特的优势:中药副作用小,医疗成本低,诊治个性化,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已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基础。 B、在这个硕果累累的秋天,我们迎来了中秋佳节,也迎来了祖国母亲的生日——国庆节。 C、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的这两句诗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和转机。
  • 1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生疏    闲暇    耀武扬威    目不窥园 B、怀恋    恳切    垂垂暮老    泱泱不乐 C、别扭    遗撼    天涯海角    海阔天空 D、包揽    累赘    毛骨耸然    不耻下问
  • 1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佩(qīn)    收(qì)    妥(tiē)    修(rùi) B、(yú)    宁(wù)    吞(shì)    走(niǎn) C、弱(léi)    琐(wěi)    足(shè)    宿(lù) D、(qìn)    头(càn)    玩(xiè)    竹(miè)
  • 13、根据要求习作。

    在你的经历中,是否有一些事,让你一想起,愿默默地爱慕;是否有一些人,让你一想起,心里就暖暖暖暖?经历美好的事,遇见美好的人,都如同阅读一本阳光满溢的书。请选择一件事或一个人写自己关于“美好”的经历和体验,把印象深刻的部分写具体,用上合适的方法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自拟标题,字数不少于450。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 14、【课外拓展阅读】

    [材料一]【《骑鹅旅行记》梗概】

    尼尔斯不爱学习,还经常捉弄家里饲养的小动物,以至于家禽看到他就会咬他。有一天他戏弄了一只小精灵,受到惩罚变成一个拇指大的小人。还没等他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他已经骑在家鹅的脖子上,和一群大雁飞上了天空。途中尼尔斯从狐狸手中救了一只大雁,获得了大雁头领阿卡的信任。从此,他骑在鹅背上,跟随着大雁走南闯北,周游各地;他们欣赏库拉山的白鹤之舞,他们不畏艰险智取乌鸦山的盗贼,他们还在去往拉普兰的路上,结交了很多好朋友……八个月之后,尼尔斯返回家乡,变回原形,生活在父母身边。

    [材料二]【《骑鹅旅行记》节选】(有改动)

    ①有一群来自雪山的大雁休息在浮冰上。谁想半夜里,这块大泠冰渐渐移动,有个地方竟同湖岸连接在一起了。狐狸斯密尔正好出来觅食,一口咬住一只大雁的翅膀,叼起来转头就跑。熟睡的男孩被冰面上的动静惊醒,看到四条腿短短的“小狗”叼着大雁从冰面上跑掉,他毫不害怕,马上追赶过去……

    ②夜很黑,斯密尔跑进了树干高大而挺拔的山毛榉树林里,男孩子在后面追啊追,他终于追上了斯密尔,用手一把抓住了他的尾巴,“现在我要把大雁从你嘴里抢下来!”他大喊道,并且用尽力气攥住狐狸的尾巴。身单力薄的他却反被狐狸拖曳着往前跑,山毛榉树的枯叶纷纷扬扬地飘落在他的身边,枝条甚至擦着了他的脸,生疼生疼。

    ③这时候斯密尔好像明白过来,原来追上来的人没啥危险。他停下身来,把大雁握到地上,用前爪按住他,对着男孩怒骂:“快滚开,我现在可要咬死这只大雁啦!”男孩子这才看清楚他追赶的那只“狗”长着很尖很尖的鼻子,吼声嘶哑而野蛮,原来它不是小狗是狐狸!男孩一惊,但依然攥紧了狐狸尾巴,用脚蹬住一棵山毛榉树的树根。这时狐狸张开大嘴朝大雁咽喉咬下去,他立马借助树根的力量,使出浑身力气猛地一拽,斯密尔不曾提防,被他拖得往后倒逼了两三步,大雁抽空脱身,扑腾着翅膀飞回到湖面上。看到大雁得救,男孩心里高兴无比。

    ④斯密尔恼怒极了,恶狠狠地朝男孩子直扑过去。“我就不信我会抓不到你这个小不点儿!”他吼叫道。“哼,你休想得到。”男孩子说道。他一直死死地攥住狐狸尾巴,当狐狸转过头来想抓住他的时候,他就抓着尾巴闪到另外一边,这简直像是在森林里跳舞一样 , 山毛榉树叶纷纷飘而下。斯密尔转了一个圈子又转了一个圈子,可是他的尾巴也跟着打转,男孩子紧紧地抓住尾巴躲闪,狐狸无法抓住他。

    ⑤“兜圈子”几次后,男孩子发现这并不是长久之计:狐狸像所有善于追捕的老猎手一般非常有耐力,时间久了,力量薄弱的自己必然会落于下风。他瞅见了一株小山毛榉树,细得像根长竿,笔直地穿过树林里纠缠在一起的枝条伸向天空,便灵机一动,放手松开了狐狸尾巴,一纵身爬到那棵树上。而斯密尔急于要抓住他,仍旧跟着自己的尾巴继续兜圈子兜了很长时间,男孩子就趁着这个时间爬得老高。“快别再兜圈子了,我在树上啦!”男孩子开始为自己这么顺利地对付过来而洋洋得意起来,他哈哈大笑并且逗弄着狐狸。

    ⑥斯密尔觉得要是自己连这么一个小人儿都制服不了,简直太出丑了,于是就趴在这株树下等待机会。时间一点点过去,男孩冷得要命,而且还困得要命,可是却不敢睡觉,生怕睡着了会摔下去。

    ⑦啊,真想不到半夜坐在森林里竟是那么凄凉,那么令人恐惧,他过去从来不曾知道黑夜的真正含义。这就仿佛是整个世界都已经僵死得变成了化石,而且再也不会恢复生命。

    (1)、由梗概和节选推测,节选部分最有可能出自本书目录中的内容。(    )
    A、这个男孩子 B、大雪山来的大雁阿卡 C、小灰雁邓芬 D、告别大雁
    (2)、根据节选内容,梳理情节和男孩的心情变化。
    情节①见到“小狗”抓大雁④被困树上
    心情②无比高兴③得意洋洋
    这些情节中,详写的是 , 略写的是。(填写序号)
    (3)、节选部分的结尾有极强的表现力,以下对结尾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结尾处对黑夜的描写呼应开头,结构严谨,增强了感染力。 B、渲染当时又黑又冷,令人恐惧的原因,激起了读者对人物命运的关心。 C、从整个世界“僵死得变成了化石”“再也不会恢复生命”可以看出男孩的无助与绝望。
    (4)、“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下面哪些句子运用了借物(事、景)抒情的方法。(    )(多选)
    A、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没长而急速的变化,猛烈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地哀叹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或像时光的脚步。 B、啊,真想不到半夜坐在森林里或是那么凄凉,那么令人恐惧,他过去从来不曾知道黑夜的真正含义。 C、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D、有意思的是,母亲把被子从绳子上取下来,抱回屋里,赶紧就把被子叠好,铺成被窝状,晚上睡觉就快进去时,被子还是暖乎乎的,连被套的棉花味道都烤了出来,很香的感觉。母亲对我说:“我这是把老阳儿卷起来了。”
    (5)、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带点词,作者这样写好在哪里?
    (6)、读了节选,有人认为男孩是个莽撞的人,他不明情况,冒失地去追狐狸,结果被困树上,身陷危险。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 15、【课内外对比阅读】

    【材料一】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xiē)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蛰(zhē)你。”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我继续问:“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父亲没有回答。

    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bō)子里,蝈(guō)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这样的话我不知道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节选自《表里的生物》)

    【材料二】

    ①说好奇心是世界上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恐怕一点儿也不为过。壶里的水开了,壶盖嚏噗噗地往上跳。那么多人看到过这种现象,最多只是把壶从炉子上提下来。只有瓦特很好奇,他非要弄明白壶盖为什么能被水蒸气顶起来,于是后来有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树上的苹果熟了,啪啪地往下掉。那么多人被砸到后,最多只是把苹果捡起来吃了。只有牛顿很好奇,他深入分析苹果成熟使坠落的原因,于是有了万有引力定律。

    ②没有好奇心的人,觉得一切都是习以为常的,他们的口头禅是“这有什么好稀奇的”。他们的眼睛虽然睁着,却视而不见;他们的耳朵虽然也没堵着,却充耳不闻。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在他们眼中只是浮光掠影,他们就像浮萍,永远无法洞悉海底深处的奥秘。肤浅的认知也注定了他们庸庸碌碌的一生。

    ③有好奇心的人,凡事总会问个为什么,总想探个究竟。他们从来不满足于事物的表象,仿佛具有二郎神的第三只眼,总想着由事物背后所隐藏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往往给人们带来一个旖旎的新世界。稻田里长了一棵“毛毛草”,别人看到了可能顺手就拔下来扔到一边,袁隆平却很好奇:这难道就是“野生水稻”?后来,他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高产量的杂交水稻,成为杂交水稻之父。古往今来所有的创造发明,几乎都源于创造者有一颗好奇心。

    ④如果不想你的工作庸庸碌碌,那么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吧,它能让你充分感受到挑战的乐趣;如果不想你的____。

    【材料三】

    子奇少聪颖。尝游山川,见飞瀑直下,欲知其源。乃攀崖涉①水,探幽寻源。历艰险,终至泉之发端②,乃天地之精华所聚。奇叹曰:“天地之奥,无尽③矣。吾当尽一生,究其理,以解万物之谜。”笃行其志④,遂成博学之人。

    (注释:①涉:流水。②发端:开始;起头。③尽:完。④笃行其志:指一个人的内心志向坚定,并且行为踏实认真)

    (1)、仔细阅读,以上三则材料其实在表达一个共同的观点:
    (2)、填写表格,梳理材料中三则材料中列举的具体举例。

    好奇之人

    好奇之事

    取得的成就

    “我”

    这里有什么生物?


    瓦特

    发明蒸汽机

    牛顿

    苹果为什么往下掉?

    袁隆平

    成为“杂交水稻之父”

    子奇

    飞瀑的源头在哪里?

    (3)、请你大胆猜想:《末里的生物》一文中的“我”长大后可能取得怎样的成就?并说说猜想的理由。
    (4)、判断下面的说法,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他们仿佛只有二郎神的第三只眼”是赞其拥有好奇心,能洞悉事物本质。

    ②“他们就像浮萍,永远无法洞悉海底深处的奥秘”,这句话的“浮萍”指的是四处漂泊、星际无所防备。

    ③【材料三】中写的子奇颇具好奇心,志向远大,酷爱探究。

    ④【材料三】中加点“穷尽一生,穷究其理”的两个“穷”字,分别表示“贫穷”和“深入探索”。

    (5)、仿照材料二中第④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在横线上把第一句补充完整。
  • 16、离别之际,王刚想引用自己积累的诗词或者名言警句,恰好友陈栋送上祝愿。请代王刚写毕业赠言,先写想赠送的诗词或名言警句,注意书写端正、行款整齐、布局合理,再写祝愿语,祝愿语与所赠送的古诗成名言的意思要匹配。
  • 17、毕业前夕,班长写下一段话送给自己。他想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

    我怀揣着对未来的期盼写给即将毕业的自己。不知道未来会有什么磨砺,但我依然记得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被救出的3岁小郎铮在担架上敬了一个礼,202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京大学。从磨砺中走来、在艰难中奋起,我希望我像小郎铮一样迎来跨过高山、越过大海的壮美,坚韧而强大。

    A、我怀揣着对未来的期盼写一段话给自己。 B、我不知道未来会有什么磨砺。 C、我知道小郎铮从磨砺中走来,考上北京大学。 D、我希望成为坚韧而强大的人。
  • 18、班级图书管理员整理班级书架,准备留给下一届同学。下列归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童话类——《安徒生童话》《灰尘的旅行》《宝葫芦的秘密》 B、科普类——《十万个为什么》《看看我们的地球》《昆虫记》 C、小说类——《鲁滨逊漂流记》《战争与和平》《西游记》 D、民间故事类——《田螺姑娘》《聪明的牧羊人》《牛郎织女》
  • 19、补充空白处的标点符号。

    不久之后,我就要告别美丽的小学校园,跨入新的学校。幸好语文还将和我作伴,会时刻鼓励、鞭策我不断前进。当我虚度光阴时,语文会提醒我    花有重开日    人无再少年    当我陷入迷茫时,语文会激励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语文为我原本贫瘠的心灵和平凡的精神世界灌输了甘甜,使我有了走向未来的力量。

  • 20、场景二:生活中的语文学习

    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断观察生活:跟着诗人叶绍翁,在“①____,②____”中感受着游园时的春姿摇曳。和诗人王建一起望月寄诗,“③____,不知秋意落谁家”。我发现生活处处是语文:外公书房里挂着一幅书法作品,写着‘洛阳亲友如相问,④____”我顿时明白了外公的品格和志向;爷爷老房子里雕刻着蝙蝠,我兴奋地喊道:“爷爷,福临人间啦!”爷爷开心地笑了。

    世间百味皆可见经典,游山看水时可吟“⑤____,山是眉峰聚”; 贺知章离家多载,感慨万千:“少小离家老大回,⑥____”;苏轼岁高心不老,尽情抒怀;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⑦____;而正值青春的朱自清再飞逝的时光里反复追问“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⑧____;……语文教会我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1)、补充完整横线上的内容。
    (2)、仿写“泪水如雨,撒了一地”的表达,修改“爷爷开心地笑了”这句话。下面哪句修改符合要求?(    )
    A、爷爷开心地笑了,皱纹都舒展开来了。 B、爷爷开心地笑了,仿佛绽放的花儿般灿烂。 C、爷爷开心地笑了,笑容照亮了整个世界。 D、爷爷开心地笑了,笑了很久也没停。
上一页 300 301 302 303 30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