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课外阅读。
袋鼠和蜗牛
袋鼠从蜗牛身旁经过,被蜗牛叫住了。
“你见到我为何不打招呼?”蜗牛责问道。
“对不起,我没看见你。”
“没看见?”蜗牛生气了,它喘着粗(cū chū)气说,“你是鼠,我是牛,我看见了你,你怎么会看不见我呢?你这鼠辈竟敢目中无人!”
袋鼠(shǔ chǔ)说 你怎么是牛呢 牛我见过 比我还大哩 再说 我也不是鼠呀
“不对!”蜗牛说,“如果我不是牛,大家为何叫我蜗牛呢?既然黄牛、水牛和耗(máo)牛等等都是牛,那我蜗牛自然也是牛了。同样,如果你袋鼠不是鼠,那黄鼠,田鼠以及家鼠什么的,就都不是鼠了!”
袋鼠不想同蜗牛争辨(争吵 争论),趁(chèn)蜗牛不注意,悄悄地走开了。它清楚,尽管蜗牛有一个牛的名字,并且口口声声称(chēng chèn)自己是牛,但人们是不会把它看成牛的,就像自己叫袋鼠,大家从不把自己看作鼠一样。
(1)、读短文,给文中的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从文中的括号里,选择“争辩”的近义词。(3)、读短文,文中表示:“看不起人”的词语是。(4)、给第5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5)、蜗牛为什么会生气?( )(填序号)A、因为袋鼠看不起它。 B、因为袋鼠没和它打招呼。 C、因为袋鼠说它不是牛。(6)、将袋鼠不与蜗牛争辩的原因,在文中找出来。 -
2、课内阅读。
陶罐和铁罐(节选)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____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____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____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____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请在文段中的横线处填上描写神态的词语。(2)、“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中的“相提并论”是指( )A、相处和谐,不吵架。 B、把陶罐和铁罐放在一起比较。(3)、铁罐认为自己 , 陶罐一碰就会 , 所以觉得陶罐不能和它“相提并论”;而陶罐则认为它们生来就是的,并不是来的,所以不想与铁罐争吵。 -
3、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练习。(1)、将所学课文与其所揭示的道理连起来。
《守株待兔》 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池子与河流》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陶罐和铁罐》 做事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鹿角和鹿腿》 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换来的是以后的毁灭。 (2)、读一读,连一连。泥融飞燕子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春江水暖鸭先知 【唐】杜甫《绝句》 小溪泛尽却山行 【唐】白居易《忆江南》 春来江水绿如蓝 【宋】曾几《三衢道中》 -
4、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六一”儿童节的晚会上,大家玩得兴高采烈,兴致勃勃。(修改病句)(2)、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用加点的词语造句)(3)、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改为陈述句)
-
5、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1)、 , 。能不忆江南?(2)、《守株待兔》中的宋人被宋国人笑,是因为他“ , 冀复得兔”。(3)、从《鹿角和鹿腿》中,我知道了鹿角和鹿腿都很 , 它们各有各的。(4)、春天到了,周围的景色变得美极了。傍晚时分,我看到了霞光中秀丽的江山,春风不断送来花草的芳香,真是“ , ”(填诗句)啊!走在浓郁的林荫道上,听到黄鹂的鸣叫,我想到了“ , 添得黄鹂四五声”这两句诗。
-
6、补全词语,并完成练习。
相并 守免 没打
字数 不断 舟剑
-
7、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修饰词。(1)、的荷花穿着的衣裳,从的荷叶中冒出来,散发着的清香。(2)、一只的小鹿,来到的小溪边,地喝起水来。
-
8、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这条xiǎo xī给这片草地带来了生机和活力。zhān着露珠的huā bàn绽开了笑脸,几只 yuān yāng在水中用不同的zī shì嬉戏,岸边的lú苇抬起gāo ào的头。fáng fú在suí fēng wǔ dǎo。
-
9、请根据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我们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会有自己的感想。请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先简单介绍文章书的内容,可以重点介绍你印象最深的部分,再选择一两处你感触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写作时可以联系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也可以适当引用原文中的个别语句。
要求:内容具体,情感真实,书写规范、整洁。
-
10、阅读理解
为界碑描红(节选)
①从1980年开始,连队每年“八一”都要组织界碑描红活动,222(1)号界碑是活动的第一站。每次描红前,他们都要举行一个特殊的“祭奠仪式”
②这次也不例外。杨圣超庄重地把水倒在界碑旁,然后向界碑敞了一个军礼 , 那一刻,他眼前又浮现出连长在界碑旁讲述烈士齐国斌的故事的场景。
③那是1980年1月14日傍晚,天空像是被打翻了的面盆,漫天大雪打着旋儿往下飘。班长齐国斌和战友临时接到“执行潜伏任务”的命令。出发前,排长见齐国斌站完岗还没来得及吃饭,就把装满热水的水壶塞给他,让他喝点水暖暖身体。到达潜伏位置后,连长传达上级具体任务,潜伏小组迅即消失在茫茫雪野。
④隆冬的小兴安岭,零下40多摄氏度的极寒天气,对每名官兵都是考验。执行任务的地段是界江的风口,凛冽寒风伴着鹅毛大雪狠狠地划过战士们的脸颊。齐国斌、李继武、万亮潜伏在队伍最前沿。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雪还没有停。他们的身体已冻得僵直,身下融化的雪水冻成了冰。
⑤此时,齐国斌猛然发现,右侧的战友李继武脑袋不听使唤地左右摆动,身体好像想要移动却又动不了。他爬了过去,见李继武脸色苍白、嘴唇发紫,便将自己的大衣盖在了李继武身上。他还赶紧将一直夹在腋下还有余热的水壶拧开,把温水喂到李继武嘴里,然后将水壶拧紧放在李继武怀里,又满含担忧地看了看战友,小心翼翼地爬回到自己原来的潜伏位置。
⑥一望无际的边防线上,除了风雪,都那么安静。即使这样,齐国斌丝毫不敢掉以轻心。除了拿望远镜观察,他不敢有多余的动作,担心____。
⑦欣慰的是,他看到李继武已缓了过来,示意要把大衣和水壶还给他,齐国斌摇了摇头。李继武不知道,此时的齐国斌身体已经没了知觉,唯一支撑他的就是两个如山的字:命令!
⑧翌日凌晨4时,持续10多个小时的潜伏任务终于圆满完成。李继武来到齐国斌身边,想把大衣和水壶还给他。可齐国斌像睡着了一样,一点回应也没有。
⑨齐国斌永远长眠在了边防线上!风雪中,战友们泪如雨下,抱着他久久不肯撒手……
⑩“什么是命令?命令就是用自己的命,完成上级的令!”看着描得鲜红的222(1)号界碑,杨圣超相信:界碑上这笔鲜红的颜色,齐班长一定能看见。齐班长更能看到,40年来,一代代边防军人都以他为榜样,以“用命完成上级的令”的高度自觉性、纪律性守边戍边,使千里边关始终稳固如铁。
(选文有删改)
(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①画横线的句子通过描写杨圣超的动作,表现了他对齐国斌的敬仰和怀念。
②文中多次描写“风雪”,突出了当时环境的恶劣,衬托出战士们执行任务的艰难。
③本篇文章开头先写为界碑描红的活动,接着时间回到了1980年,讲述了齐国斌牺牲的事情,由此可知本文采用了倒叙的写作手法。
(2)、第⑥段中,齐国斌在担心什么?联系上下文,从不同角度猜测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填写下面的表格。角度
心理活动
作为战友
齐国斌担心
作为军人
齐国斌担心
(3)、从短文中,你感受到了齐国斌怎样的品质?联系人物的行为进行分析,把思维导图补充完整。(4)、联系全文和下面的“资料链接”,想一想:为什么每次为界碑描红前,连队都要为齐国斌举行“祭奠仪式”?资料链接:界碑不仅代表着国家的领土和主权,更是边防军人心中的精神图腾和使命符号。界碑描红活动,是通过为界碑重新上色,从而对这些界碑进行维护,这是一种对国家领土完整的宣示和对边防军人奉献精神的致敬。
-
11、【活动三】探寻莫高窟;班级同学对莫高窟很感兴趣,请你与他们一起探究石窟的秘密吧。
-
12、【活动二】寻访·汉字文化
【材料一】
“酉”是一种文化。
“酉”字的金文及篆体都以酒罐来描写酒。据传夏朝仪狄(dí)所造的醪(láo)酒,是将黍(shǔ)米蒸熟后加入酒曲发酵,经过一段时间成为糊状,这个糊状混合物称作“醪”。在缸里沉淀后会分为两层,下层稠状物为酒槽,上层汁液为酒。古人将酒缸里的酒糟过滤后放入酒壶之中。酒壶内的酒就成了今天的黄酒,多产于江浙一带。
“酒”的本字是“酉”。在构字里, “酉”都代表“酒”。 “酉”被“酒”取代后,转作时辰,表示傍晚五点到七点,因为这段时间是古人享用酒食的晚餐时间。古人日落而息,工作了一天,回家享受一顿饱餐, (淮南子)因而诠(quán)释说:“酉者,饱也。”
【材料二】右边是一则倡导环保的公益广告。作者巧妙地利用“活”的结构特征,对其部件要素进行了肢解”。一个诺(ruò)大的“活”字,绝大部分被“污”占据。它黑白分明,触目惊心,向人们发出无言的警告:再不注意保护环境,污染会日益加剧,人类将无处容身,无以生存。
【材料三】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和世界贸易的推进,学习汉语正在成为世界潮流。截至2020年底,全球共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育。70多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国外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超过2000万,累计学习和使用中文的人数接近2亿。
汉语水平考试一览表教育体系。汉语水平考试(简称HSK)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华商和中国少数民族考生)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一项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化考试。6级是新汉语水平考试的最高等级,主要面向掌握500及50以上常用词语的考生。通过6级考试的考生可以轻松地理解听到或读到的汉语信息,用汉语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1)、下列对材料二中的公益广告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巧妙利用汉字的特点,富有文化味。 B、公益广告需要发人深省且直观,汉字宣传太复杂。 C、保护环境,功在千秋万代。 D、任由污染蔓延,人类的生存也会受到威胁。(2)、结合材料二,说说下面这则公益广告的特别之处。(3)、阅读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文已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文字
②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提高③要坚定文化自信,积极传播中华文化
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将在未来逐渐消失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4)、材料三中的画横线句子使用了说明方法,说明了。(5)、汉斯为了参加 “汉语夏令营”,报名了HSK6级考试,他需要从哪些方面做准备?请结合材料和自己学习经验,谈一谈。 -
13、请根据要求填写诗句。(1)、唐代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具体表现了诗人“喜欲狂”的诗句是” , 。”(2)、炽热的家国情怀流淌在陆游的血液中,那是《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 ,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
14、【活动一】对比阅读,并完成练习。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____,
____。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____,
____。
(1)、请将古诗补充完整。(2)、从题材上,两首诗都属于诗,诗中都提到一个著名的边塞要地是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还有很多著名的边塞诗,请你写出一句描写边塞的诗歌: , 。 -
15、【活动四】第三展厅:词句馆之旅(1)、奇奇打算将下面的文字添加到他制作的诵读卡片中,请你阅读示例句子,体会人物内心,再选择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例: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有说话,只是一只接着一只地吸着烟。
比赛得奖 认真打扫 如愿以偿
我选情景:
(2)、下面句子写出了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请你体会它的表达效果,照样子,写句子。例: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3)、奇奇写了一段关于“汉字发展”的文字介绍,其中有四个病处,请用正确的符号修改。汉字是一个生命体。它生根于中华大地,绵延千载,谁都不会否认它不能记录着中华民族悠长而富有活力的历史。追寻它的根源,就仿佛在阅读一部气象万千的中华文化史。最初的记载关于汉字起源来自战国时代及其后的有关文献。这些史料认为汉字是仓颉创造的………《吕氏眷秋》《荀子》等皆持此论。实际上,造字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不仅不能一蹴而就,却不能完成于一人,甚至一代人之手。通过人们长期的劳动生活,使汉字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方尝试到约定俗成,不断发展变化。
-
16、【活动三】第二展厅:有趣的字形(1)、同学们围绕街头招牌、标语等不规范用字的情况展开了简单的研究。请把这些词语和标语恢复原貌。
原貌:
原貌:
原貌:
(2)、和奇奇一组的典典把这些广告牌发到班级群里,引起了同学们的讨论。你同意天天还是蓝蓝的观点呢?说说你的理由。 -
17、奇奇编写了优美语句作为此次活动的序言,请你按要求帮忙抄写下来。
汉字,岁月长河里的璀璨明珠,音美如歌,形美如画,意美如诗,凝聚着华夏千年文明,承载着民族精神。
——奇奇
序 言
请用工整的楷体字抄写;注意作者的位置;段落分明;字间距大致相等
-
18、奇奇想来到汉字展厅,他想写一份关于姓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他的研究报告应该包括哪些部分?( )A、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论 B、问题的提出、小组分工、资料整理、研究结论 C、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研究结论 D、问题的提出、小组分工、研究方法、研究结论
-
19、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汉字,讲解员请大家来玩猜字谜游戏,请你从下面的讲解语段中总结规律,并写出下列字谜游戏的谜底。(1)、“一块土,两人站,中间隔条线,两人看不见。”这个字谜的谜底是“”。(2)、“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这个字谜的谜底是“”。(3)、“有人不是我,有马飞跑过,有水能养鱼,有土庄稼活。”这个字谜的谜底是“”。
-
20、讲解员带着大家来到展厅开始讲解,讲到古文字时,展板上清楚地描绘了汉字演变的历程,请仔细观察。
a. ____
b. ____
c. ____
d. ____
e.____
(1)、在横线上依次写出图片中汉字对应的字体。(2)、根据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给图片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