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请认真听录音两遍,我们一起探索梧桐山,之后完成下面小题。
    (1)、孩子们跟着护林员认识了风力灭火机、二号扑火工具、(    )等“扑火神器”。
    A、清水灭火器 B、高压水泵(bèng) C、电动水枪 D、望远镜
    (2)、夜观路上,孩子们没能见到哪种小动物?(    )
    A、斑腿泛树蛙 B、豹(bào)猫 C、尺蛾 D、花狭(xiá)口蛙
    (3)、下列哪项鸟类活动,孩子们从观鸟望远镜中没有看到?(    )
    A、一只白鹭在等它的外卖 B、一只红嘴蓝鹳掠过灌木丛 C、“鸟界歌唱家”们一齐唱响晨歌 D、枝头跳跃着一只红耳鹎(bēi)
    (4)、“森林科考之旅”中,孩子们收获了哪些不一样的体验?(    )(多选)
    A、在夜观路上,看到了小动物们不一样的夜生活世界。 B、在白色幕布前,见到枯叶蝶的翅膀映着月光,在镜头里留下美丽的身影。 C、在帐篷的睡袋里,体验到了伴着风雨和雨声入眠。 D、在望远镜前鸟儿们的生活里,感受到了梧桐山的美好生态。
  • 2、博物馆是个神奇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穿越时空,触摸历史,它就像一个取之不尽的宝库,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请根据下面的提示,选择一个主题完成一篇习作,不少于400字。
    (1)、“未来是流动的”,若干年后博物馆会怎样样的呢?是不是会有更先进的科技元素,更新颖的展览形式,更独特的参观体验……请展开想象,以“未来博物馆”为题,写一写三十年后的博物馆。
    (2)、如果你所在的学校要建一座“成长博物馆”,邀请每一位同学在馆内珍藏一件可以见证自己成长的物品。你会将什么珍藏在这个博物馆内?请自拟题目,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一写这个物品背后的成长故事。
  • 3、博物馆的前世今生

    【材料1】博物馆的由来

    人类最早的文物收藏行为可追溯至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人们将刻满文字的甲骨慎重埋藏,甲骨窖藏便具有了保存历史信息的原始功能。西方现代博物馆制度始于文艺复兴时期,1753年英国成立大英博物馆,确立“向所有好学者免费开放”的公共性原则,此为现代博物馆诞生的标志。中国最早的现代博物馆是张謇于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他首开“以器物证史、启民智”的先河。新中国成立后,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深圳南山区博物馆(2018年正式开馆)等地方性馆舍的建立,标志着博物馆从“国家珍藏”向“社区文化记忆库”的转型。

    【材料2】文物档案

    “九眼”陶井

    出土地点:深圳南头古城

    所属年代:东汉时期    文物材质:灰陶

    外观描述:孔洞间刻双鱼戏水纹,鱼鳞清晰可辨;井口下方环绕菱形几何纹,底部饰绳纹。井沿局部残损,采用3D打印技术补全,新旧部分用色差区分。

    文物价值:证明汉代南海郡(今深圳地区)的居民已掌握先进的水利技术;井雕刻有鱼纹,反映出滨海先民的渔猎生活。

    【材料3】国际博物馆日

    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国际博协发布了本年度主题海报,海报的设计理念为“未来是流动的”,即未来是动态的,充满了等待我们去创造和改变的新机会。因此,国际博协欢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在这款海报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展示本地特色和创意。

    (1)、根据【材料1】,下列博物馆发展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①深圳南山区博物馆开馆    
    ②甲骨窖藏产生

    ③南通博物苑创办    
    ④大英博物馆成立

    A、④③①② B、②④③① C、②①④③ D、②③④①
    (2)、根据材料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国家博物馆向所有好学者免费开放,而地方性馆舍仅向社区开放。

    ②“九眼”陶井可追溯到东汉时期,现收藏于南头古城,出土后完好无损。

    ③深圳南山区博物馆作为“社区文化记忆库”,通过展示“陶井”这类文物,能让现代居民了解汉代先民的生活,增强本土文化认同。

    ④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海报的设计理念是“未来是流动的”,意思是未来的变化是随机的、不可预测的,我们不需要努力,顺其自然就好。

    (3)、【材料1】提到张謇开“以器物证史”的先河,【材料2】的“九眼”陶井证明了什么历史信息?请用“既……又……”的方式作答。
    (4)、根据【材料3】的提示,深圳博物馆想要通过添加本土元素的方式来编制个性化海报,下列最不适合加入海报的元素是(    ),填序号。
    A、客家围屋 B、粤剧脸谱 C、大鹏所城 D、红树林候鸟
    (5)、深圳南山区博物馆计划用全息投影技术替代“九眼”陶井实物展品,观众可通过投影触摸文物增强体验感,甚至还能让鱼纹动起来。你对这个设计是支持还是反对?请结合材料或生活经验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 4、____

    杨匡汉是一条中年大汉,身高八尺,长胳膊长腿,腰粗如树,人称大杨。他有蛮力,好吃生肉,一身上下全是肉疙瘩,冒着热气,立秋后还光膀子,不穿褂子,顶多一个布坎肩。他本人不耍刀枪,只玩一把弹弓子,平时掖在后腰带上,撂(liào)地卖艺时,才拿出来亮一亮真本事。

    一天撂地卖艺时,大杨瓮声瓮气地说:“诸位放心,我的泥弹只往天上射!”说着(    )弓向上,一(    )牛筋,把弹丸(    )上天。这一下射到哪儿去了?只见大杨把胳膊一(    ),手一张,手心向上,一忽儿“嗒”的一声,射出的弹丸落下来,不偏不斜,正好落在手心中间。众人惊叹不已。

    大杨又从布袋里拿出弹丸,这次是两颗。他先是脑袋向后一仰,眼望天空,来个“犀牛望月”,一弹射上去。跟着飞速转身,一回头,又来个“回头望月”,一弹又射上去。跟着,只听天空极高极远之处,传来清脆的“啪”的一声,原来后边的弹丸追上前边的弹丸,击中击碎。众人应声叫好。

    这时人群走出一人,黑衣黑裤黑鞋黑脸,一脸恶气,横着身子走上来。这人当地无人不知,绰号“一身皂”。“一身皂”二话没说,在桌子中间放一把青花茶壶,然后拿出一个玻璃球搁在壶嘴上,扭头对大杨说:“你看好了,这把壶是乾隆青花,值一根金条。你把壶嘴上这玻璃球给我打下来,但不能伤了壶嘴。你要是打碎了这把乾隆青花,你赔!你要是没这能耐,给老子趴下磕三个头,哪儿来的滚回哪儿去!”

    大杨全没当事。他从袋里摸出一个弹丸,捏在皮兜里,使劲一扯,中间的牛筋拉出三尺长,嗡嗡作响。他扭身背对,这一招式应是“霸王倒拔弓”。忽将捏皮兜的双指一松,皮筋翻飞,同时那茶壶上“叭”地巨响,众人以为茶壶碎了,再一看,只有壶嘴上的玻璃球粉粉碎,地上全是亮闪闪的玻璃碴。众人全看呆了。“一身皂”没了神气。

    大杨说:“我只五个弹丸。刚才打了三个,现在打了一个,还留一个专打恶人。”说着,他又把一个弹丸捏在皮兜里。从此,大杨有了一个威风十足的称呼,叫“弹弓杨”,在天津无人不晓。

    ——节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有删改)

    学校要开展“俗世奇人”舞台剧展演活动,请你担任“小编导”,根据上面的短文进行舞台剧本的创作。

    (1)、剧本标题要简洁明了,既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同时又能体现剧本的主题和风格。你认为下列选项中更适合作为这个舞台剧标题的是(    ),填序号。
    A、杨匡汉 B、大杨 C、弹弓杨 D、一身皂
    (2)、角色列表要列出主要角色的名称,还要简述每个人的角色特征、性格特点和背景信息,帮助演员更好地理解和塑造角色。请根据提示完成表格。

    人物

    角色特征

    性格特点

    背景信息

    根据第一自然段内容概括:

    奇  生活习惯奇  本事奇

    河北沧州人

    在天津谋生

    “一身皂”

    从第四自然段中摘抄原文:

    (外貌):

    (神态)

    (动作)横着身子走上来

    天津地痞,江湖人物

    (3)、人物关系是剧本创作的核心环节,它直接影响故事的可理解性、情感张力和主题表达。你认为故事中“一身皂”这一角色的作用是
    (4)、故事情节要根据剧情的发展梳理出关键场景和细节。请根据短文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①梳理关键场景:将恰当的选项填入图中相应的位置,填序号。

     第一次射弹第二次射弹第三次射弹
    结果特写后丸击碎前丸
    观众特写全看呆了

    A.球碎不伤壶嘴    
    B.弹丸落在手心    
    C.惊叹不已    
    D.应声叫好

    ②聚焦动作特写: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写到选定的括号里,填序号。

    A.伸    
    B.扯    
    C.举    
    D.射

    ③揣摩人物内心: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大杨第三次发射弹弓的动作描写,和前两次的技艺展示相比,这一次人物的心理发生了什么变化?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④理解关键句意:文中画横线的人物语言表达的意思是(    ),填序号。

    A.他只是随口说说,表明自己弹丸的用途。

    B.这是对“一身皂”的警告,告诉他不可欺人太甚。

    C.这是说给在场观众听的,让大家知道他的厉害。

  • 5、《论语》四则

    (1)子夏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2)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

    (3)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 , 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4)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 , 友多闻,益矣。友便辟(pián pì) , 友善柔 , 友便佞(pián nìng) , 损矣。”——《论语·季氏》

    【注释】①忠告:真诚劝告。②善道:委婉引导。③毋:不要。④以文会友:通过学问结交朋友。⑤辅仁:培养仁德。⑥谅:诚信。⑦便辟:谄媚逢迎。⑧善柔:表面友善背后诽谤。⑨便佞:花言巧语。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①言而有(    )

    A.书信    
    B.信用

    ②毋自焉(    )

    A.侮辱    
    B.欺辱

    (2)、梳理四则《论语》,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的选项完成下列表格,填序号。

    文本序号

    (1)

    (2)

    (3)

    (4)

    发表观点的人:A.孔子 B.曾子 C.子夏

    观点内容:A.择友之慎 B.交友之道

    (3)、对曾子交朋友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君子应该只取有学问的人做朋友。 B、君子以学问结交朋友,通过朋友之间的相互帮助来培养仁德。 C、君子常常跟朋友相聚,也喜欢帮助朋友。
    (4)、根据第(4)则《论语》判断下列言论,在益友后用“正确”表示,损友后用“错误”表示。

    ①友A:“正直和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②友B:“只要能获取利益,可以忽略采取的手段。”

    我们还学过《论语》中的一句话,也在告诉我们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5)、小华邀请小明一起参加班级的环保小队,小明怕占用课余时间不想参加,小华耐心劝说后,小明还是不愿意,小华就放弃了,他认为“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你同意小华的做法吗?说说理由。
  • 6、回目是章回小说每一回的标题,通常以对偶的形式概括一回的主要内容,展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下列小说回目与其他三个不属于同一部名著的是(    ),填序号。
    A、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B、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C、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D、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 7、下列句中加点词表示的年龄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华发莫叹已古稀 , 鹤颜应觉方少年。    
    ②不觉而立年已至,才叹少时岁勿流。

    豆蔻梢头年岁小,芙蓉瓣下见识多。    
    ④愈不惑愁容渐去,过半百泊淡方来。

    A、③②④① B、③①④② C、②①④③ D、②③④①
  • 8、古诗文填空。
    (1)、智慧诉说。“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是“自相矛盾”引发的议论和思考;“儿应声答曰:‘’”是“杨氏之子”展现的聪慧和机敏。
    (2)、真情抒怀。“遗民泪尽胡尘里,”凝结着百姓对收复失地的企盼;“黄沙百战穿金甲,”写出了将士们征战沙场的豪情。
    (3)、童真童趣。读范成大的“ , 也傍桑阴学种瓜”,我们感受到了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读雷震的“牧童归去横牛背,”,我们体会到了晚归牧童的悠闲自得。
  • 9、仿照例句,从“期待落空”或“久别重逢”中选择一种情景,先将词语填写在横线上,再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或语言进行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

    例:忐忑不安——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

  • 10、根据语意选择相应的句子将语段补充完整,填序号。

    A.时光虽短,馈赠了遍地芬芳    
    B.岁月恒久,磨平了所有棱角

    C.随水漂荡,享尽了自在洒脱    
    D.微风乍起,揉碎了银白波光

    卵石,静卧于溪水,;浮萍,浮生于池塘,;圆月,倒映于湖面,;鲜花,盛开于山野,

  • 11、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填序号。

    历史的车轮____,时代的潮流____,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____,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____。

    A、滚滚向前 浩浩荡荡 搏击者 畏难者 B、滚滚向前 浩浩荡荡 畏难者 搏击者 C、浩浩荡荡 滚滚向前 搏击者 畏难者 D、浩浩荡荡 滚滚向前 畏难者 搏击者
  • 12、下列文言文的加点字和后面的词语意思相同的是(    ),填序号。
    A、吾盾之   B、物莫能也   C、守株兔  等 D、孔君平其父  造
  • 13、照样子,根据要求补充词语并填空。

    例:口(干)舌(燥)

    ①手    ②腮    ③

    以上词语和“跃跃欲试”表达的意思最相近的是 , 填序号。

  • 14、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生字将句子补充完整,填序号。

    A.筹;B.祷;C.铸;D.逃

    面对未知的挑战,科学家们从不避等待或一味祈好运,而是提前划严谨的方案,用智慧与汗水造奇迹,为人类点亮前行的灯塔。

  • 15、“肆”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不顾一切,任意去做;B.旧时指铺子,商店;C.“四”字的大写。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仟元整    大砍伐    茶坊酒    放

  • 16、看拼音,写词语。

    duàn liàn

    cí xiǎng

    hóu lóng

    shēng chù

    dù jì

  • 17、本学期,我们为《草船借箭》中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点赞,为坚持不打麻药强忍剧痛完成手术的军神刘伯承点赞,为刷子李精湛的刷浆技术点赞,也为小小年纪机智善辩的杨氏子点赞……在你的生活里,在你心灵的深处,还想为谁点赞?请你以“       , 为你点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中涉及班级、老师、同学姓名请用“xxx”或者健康的昵称代替,不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书写工整,句子通顺,内容完整,网络流行语慎用,不少于400字。

  • 18、【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发展思维】

    【材料一】

    从工作性质来划分,任何事情都有轻重缓急之分,重要的事情关系重大,影响也更大。因此应该先解决这类事情,然后再去解决那些必要的工作。如果把时间看成是一个罐子,那些重要的事就可以看成大石头,如果想要顺利填满整个罐子,首先应该先放入大石头,然后按照顺序依次填入小石头、沙粒和水。(节选自《五色时间管理》)

    【材料二】

    为了更好地管理时间,提高效率,这里分享四个秘笈。

    秘笈一:____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工作时应该把握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坚持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而其余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去做就行了。这个原则就是建立工作思路与程序,而不是工作量的多少。工作项目的多少,工作者要尽量集中精力,做到事中有序,做到主次分明。

    秘笈二:____  工作需要聚焦,聚焦的前提是清晰的目标。这个目标要具体、可测量、可行、有相关性,以及有时间期限。有了目标之后,不妨用写下来的方式,让目标看得见。

    秘笈三:____  你可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候我们能聚精会神地做一件事的时候,脑子里突然会冒出另外一件事把自己打断,这一会儿这件事又想不出来。这个时候,你需要把这些想法放进一个任务收集器中去,留到有时间的时候再去处理。你可以随手记录在手机上或者旁边的纸上,并预估其完成的时间,再安排时间去完成。

    秘笈四:____  我们会对困难或者不熟悉的事情有一种天然的抗拒感。每天固定一段时间,通过一些仪式感或者提醒,专门用于处理复杂和困难的事儿。每个人的生物钟不同,效率高峰期有所不同,你需要仔细观察一下,看自己在哪一段时间做事是最有效的,要把这段时间留给复杂和困难的事情。(节选自《华为工作法》)

    【材料三】

    精力为我们所有的思想和行为提供动力。没有精力,其他任何策略、技术或技巧都不重要。我们必须首先注重提高我们的体能精力。体能精力是所有其他精力层的基础,为了管理体能精力,我们必须注重身体健康。我们必须吃得健康,合理搭配饮食,必须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足够的锻炼。

    充足的午休时间能够维持精力倍增,避免在人们生活中耗尽的物质积累下去。良好的午休、小憩是有用的,但只有以正确的方式小憩才管用。小憩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0分钟,如果小憩会影响当晚的睡眠质量,就不要小憩。

    为身体健康打基础的一个好方法是进行日常锻炼,时间最好放在早上。不需要多么高强度,只要七分钟,就足以让一天有个好的开始。

    (1)、结合提供的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工作者要尽量抓重点、抓要点,注重工作思路与程序。

    ②任务收集器的作用是暂时存放碎片化想法,避免打断当前工作,后续再进行处理。

    ③按正确的方式小憩是有用的,但如果小憩对当晚的睡眠质量有影响,则可以取消。

    ④体能精力管理的核心是通过高强度锻炼快速提升身体机能,以支持高效工作。

    (2)、请根据【材料二】内容,提炼提高效率的四个秘笈,分别用简短的语言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3)、以下为小鹏暑期的作息,他感到学习进度很慢,无精打采,没有收获感。请你根据【材料一、三】综合指出小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出合理建议。至少写出两条。

    时间

    作息安排

    时间

    作息安排

    7:00—7:30

    早餐:大米白粥

    15:00—18:00

    出门找同学玩电子游戏

    7:30—12:00

    看手机、刷短视频、看动画片

    18:00—19:00

    晚餐:米饭+肉蛋蔬菜

    12:00—13:00

    午餐:西瓜

    19:00—23:00

    写暑假作业、看课外书

    13:00—15:00

    睡午觉

    23:00—24:00

    冲凉、准备睡觉

    先指出原因,再给出合理建议:

  • 19、【阅读一本书,滋养心灵】

    这只紫黄的头鲜红中泛着紫色,翅膀发金色,脖子里蓝色,脸是黑色,爪翅及叉是白色,肉则是紫色的,有的颜色是黑里带褐色。全身上下汇集了七八种颜色,长得【穷凶极恶  英勇威猛】。

    紫黄一进斗盆便扇动翅膀,“啯啯”地叫着,凶相毕露。听到对方的鸣声,铁弹子毫不示弱,自动弹到闸边,两根长须如鞭般挥舞着。“开闸。”司局人一边喊一边拿走闸门。这时,紫黄抢先一步冲向铁弹子,四牙相交,一合口就将铁弹子按在身下,铁弹子虽奋力挣扎开,可随后又被紫黄按住。一上来铁弹子就处于明显劣势。就这样一连四个来回,铁弹子被压在下面四次,但同样,铁弹子又以顽强的毅力翻身站了起来。每一次当它重新站立起来后,便会发出“吱吱吱”的不服输的叫声。

    第五个回合,紫黄改变了战术,上来就是一口,铁弹子被喷到了斗盆壁上,可它从盆壁滚落到盆底后,头部依然向着紫黄,步履蹒跚地反冲过来。见铁弹子冲过来,紫黄又是一口咬去,它合住铁弹子的半牙顺势一拧,再次将铁弹子压在身下,向铁弹子一阵猛咬。突然铁弹子猛地发力,一脚踢向紫黄腹部,紫黄被踢出一个身位,这是铁弹子第一次反击得手。然而紫黄依旧鸣声不断,它竟然安然无恙。在紫黄【扬扬得意  垂头丧气】的鸣声中,铁弹子摇摇晃晃地再次翻身站了起来。此时,铁弹子的整个身体都在往外冒血,可它却仍然向强悍的紫黄逼去。不知不觉中,我想起了大哥,想起他从大红门撤回城里的情景,浑身是血。

    我的双眼已经被泪水蒙住。在我眼里,此时的铁弹子已成为大哥的化身。“吱吱吱”,铁弹子的鸣声不同以往,这是一种不屈的鸣声。就是在这不屈的鸣声中,铁弹子再次晃动长须冲向紫黄,也就在这个时候,我看到盆底已被它的血染红了。紫黄像是被那长须晃了眼,动作有些迟缓,立马就被铁弹子狠狠咬住了胸部,之后,铁弹子却猛地一甩,将紫黄死死地压在身下。随着铁弹子的牙在紫黄胸部越咬越深,紫黄的挣扎越来越弱。终于,紫黄不动了。“吱吱吱……”铁弹子的鸣声再次响起。

    “铁弹子哇!”司局人喊道。将双手高高举起 , 脸上满是泪水。“起虫!”司局人再次喊道。铁弹子缓缓地从紫黄身上拔出牙,【步伐矫健  踉踉跄跄】地挺起身子。

    铁弹子是第二天一早殁的,它虽然还像往常那样站立在罐子里,身体却早已僵硬,再也不能像往日那样抬头看我了。我第一次把它捧在手心里,泪水滴在它伤痕累累的身体上

    (1)、联系上下文,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2)、铁弹子最终战胜紫黄的根本原因是(    )。
    A、紫黄轻敌失误 B、铁弹子战术灵活 C、铁弹子不屈的意志 D、大哥的眼泪激励
    (3)、这场蟋蟀战斗的起因是大哥和小海子的一次游戏争斗,看似是在写铁弹子和紫黄两只蟋蟀之间的战斗,其实是将铁弹子比作 , 紫黄比作日寇,预示着
    (4)、文段三次写到“我”的泪水,第一次泪水是(    );第二次的泪水是(    );第三次的泪水是(    ),请选择。

    A.悲壮胜利与精神振奋之泪

    B.生命灭亡与哀伤之泪

    C.血腥震撼与记忆回想起之泪

    D.平淡消逝与愤怒之泪

    (5)、《将军胡同》中没有宏大的场面,没有战火与硝烟。作者用沉郁平静的叙述,将我们带回那个风雨飘摇的战争年代,让我们见证了将军胡同中的风云变化,感受乱世之中普通人的情怀。请你选取一个人物,将与他相关的关键事件写清楚,并写出你的感受。

    人物:

    具体事件:

    我的感受:

  • 20、【阅读名著,鉴古通今】

    草船借箭(节选)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想:周瑜你可真是【    】)

    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想:呵呵,【    】!)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想:简直【    】!)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诸葛亮【    】)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1)、选段选自古典名著 , 作者是
    (2)、揣摩选文中人物的心理,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序号填在文中【    】里。

    A.信口开河    B.明知故问    C.胸有成竹    D.正中下怀

    (3)、结合选文,下列对诸葛亮“笑着说”的理解不合理的一项是(    )
    A、笑曹操生性多疑,用兵谨慎,断定他不敢贸然出兵,这是嘲讽的笑、轻蔑的笑。 B、笑曹操生性多疑,不如周瑜善能用兵,这是宽厚友善的笑。 C、笑曹操计策落空,却又无可奈何,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 D、笑自己临危不惧,谈笑风生,安抚士兵情绪,这是故弄玄虚的笑。
上一页 284 285 286 287 28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