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口语交际。

    暑假即将到来,某市博物馆准备推出“一字千年  遨游汉字王国”系列活动,全方位展示汉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如果你作为博物馆的讲解员,你打算从哪些方面向大家介绍汉字文化?(不少于两点)

  • 2、课文内容回顾。
    (1)、在古诗中徜徉,我欣赏到了“绿遍山原白满川,”的初夏景致,以及“青海长云暗雪山,”的壮阔风光;我体会到了诗人“ , 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忧国忧民之情;我感受到了“临行密密缝,”的慈母深情。
    (2)、君子坦荡荡,。(《论语》)
    (3)、 , 仁之端也。(《孟子》)
    (4)、爸爸郑重其事地对我说:“咱们咸菜烧豆腐——。如果你期末考试没考好,就像去年一样暑假在家学习。”我嘀咕着:“这不是外甥打灯笼——?”
  • 3、按要求改写句子。
    (1)、孙膑对田忌说:“将军,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改为转述句)
    (2)、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他难以回转身来。(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3)、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改为陈述句)
    (4)、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体会人物内心,仿照例句写“我们班在长跑比赛中获得第一名”这个情景:

  • 4、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禁    一    心

        手    养

  • 5、下列关于年龄与称呼不相匹配的一项是(    )
    A、及笄——女子年满十五岁 B、花甲——人五十岁 C、古稀——人七十岁 D、期颐——人一百岁
  • 6、下列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看那个留平头的小守门员,他身着深蓝色的运动衣,浅蓝色的短裤,脚穿运动鞋,戴着手套。(外貌描写) B、武松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心理描写) C、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神态描写) D、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语言描写)
  • 7、用恰当词语概括下列人物特点,词语与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人物:严监生    刷子李    小嘎子    鲁肃

    A、吝啬小气    技艺高超    忠厚老实    机灵勇敢 B、吝啬小气    技艺高超    机灵勇敢    忠厚老实 C、忠厚老实    吝啬小气    机灵勇敢    技艺高超 D、忠厚老实    机灵勇敢    技艺高超    吝啬小气
  • 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yín)    告(dào)    爱(zèng) B、(chí)    电铃(qīng)    泥(yū) C、蓝(zhàn)    琴(xián)    迫(jiǒng) D、胎(pī)    旎(yǐ)    痒(sāo)
  • 9、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1)、年轻人shěn  shì着眼前这个令人zūn jīng的老人,老人脸上露出cí xiáng的神情,两个人yóu zhōng地笑了。
    (2)、大家站在高处tiào wàng , 只见一匹白色的jùn mǎ从远处bēn chí而来,脖子上挂着的líng dang的响声也越来越清晰。
  • 10、随着科技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它就像一个“超级大脑”,能聊天、写文章、预测天气,甚至辅助医生治病。在未来的世界里,人工智能还会带来哪些惊喜与挑战呢?请你展开想象,向大家介绍你头脑中人类的未来生活。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书写工整;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④不少于450字。

  • 11、课外阅读。

    黄泥鸭蛋滋味长

    ①有一种味道,它简单而朴实,却能唤起心中最深沉的怀念。那是父亲亲手腌制的黄泥鸭蛋,那独一无二的咸香,是艰苦生活中的一抹亮色,是永远走不掉的味道。

    ②那时候,家里生活并不宽裕。春天来临时,母亲买回几只雏鸭,悉心照料,指望小鸭养大后生蛋,补贴家里伙食。

    ③过了几个月,麻鸭到了产蛋期,要进补以增加营养,每天一大早便伸长脖子在圈里嘎嘎叫唤,这是要出去找食物了。母亲一放开鸭圈门,麻鸭便____着翅膀,____着肥胖的身子,着急忙慌地____了出去,____入水塘,下到河沟里觅食。

    ④趁着它们出去觅食之际,我便进到圈里捡拾鸭蛋,有白皮蛋、青皮蛋,还有双黄蛋。偶尔捡到双黄蛋时,我像中了奖一样,提高嗓门对家里人喊道:“爸、妈,又捡了一个双黄蛋!”心里像乐开了花似的。

    ⑤我父亲擅长腌制鸭蛋,取用干净的黄泥土,放在盆中加上粗盐,倒入白酒,和成糊状。鸭蛋洗净沥干水分,在阳光下晒干后,放到调制的黄泥里均匀裹上一层,放入坛中,封好坛口,等候二三十天便可食用。黄泥裹好的鸭蛋,在时间的魔法下,原本清淡的口味会渐渐变得咸香可口。

    ⑥其实,从鸭蛋放入坛中那一天起,我就惦记上了。过了些日子,估摸着鸭蛋能腌得差不多了,我便趁父母不在家的时候,偷偷地从坛中取出一个腌鸭蛋,剥去泥巴,洗干净后,放在锅中煮。煮熟的鸭蛋剖开后,饱满的鸡蛋黄犹如一颗璀璨的黄金石,闪烁着诱人的光泽,这个时候我便一个人大快朵颐。

    ⑦咸鸭蛋与粽子搭配食用,是我的家乡过端午节时的一种习俗。俗话说“要吃咸蛋粽,才把寒意送”,端午节吃咸鸭蛋可以祛暑避瘟,有利于身体健康。端午一大早,母亲在锅台上煮粽子,热锅里放入咸鸭蛋同煮,煮熟的咸鸭蛋带着粽叶的清香,那是只属于端午的味道;晚上,母亲也会煮上几个腌鸭蛋,一个鸭蛋切开,一人分半边,一家人围坐在饭桌上喝白粥,吃面饼,没有其他的菜,也能吃得有滋有味。

    ⑧自从父亲离世后,家里再也没有人用黄泥腌鸭蛋了。每到端午,我总会想起儿时父亲腌制鸭蛋的场景,那些画面历历在目,让我在怀旧之情中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岁月的味道。

    (1)、短文写了哪几件事?照样子,把下面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养鸭产蛋→①→父亲腌蛋→②→家人吃蛋

    (2)、将下列字词依次填入第③自然段中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填序号)____。这些字词生动地描写了麻鸭一系列的____,表现了它们____的心情。
    A、展开  摇晃  飞  爬 B、扑打  摇晃  窜  跳 C、扑打  摇晃  窜  爬 D、展开  摇晃  飞  跳
    (3)、品读句子,完成小题。

    ①第④自然段中画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②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⑧自然段加点词语“历历在目”的含义。

    (4)、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5)、吃咸鸭蛋是作者家乡过端午节时的一种传统习俗。在你的家乡,有哪些过节的风俗习惯?又有什么寓意?试列举两个。
  • 12、课内阅读。

    为人民服务(节选)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选段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2)、读画线的句子,第一个“死”字表达了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之情,可以换成“”等词语;第二个“死”字表达了对一些人的之情,可以换成“”等词语。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上述两种人的鲜明态度。
    (3)、作者引用司马迁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
    (4)、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死比泰山还重,请你举出一例,写出人物和他(她)的主要事迹。
  • 13、文言文阅读。

    陆元方卖宅

    陆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家人怒不可遏 , 元方曰:“不尔 , 是欺之也。”

    【注释】①东都:指洛阳。②直:同“值”,价值。③耳:罢了。④遽(jù):立刻。⑤遏(è):止。⑥尔:这样。⑦欺:欺骗。

    (1)、解释加点的字。

    买者    欺之也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读了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 14、班级开展“走近世界名著”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漫步世界名著花园,你最喜欢的一部世界名著是《》,请联系书中的内容、人物或具体情节(任选其一),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2)、活动中,有同学说:“相比于世界名著,中国经典的文学名著在内容上通俗易懂,其中包含的历史及文化对我们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所以阅读世界名著没有太大的用处。”针对他的观点,同学们围绕“阅读世界名著是否有用”的话题展开了辩论,请你一起参与进来吧。

    你的观点是:。理由:

  • 1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诗中有景。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春景是清新的;叶绍翁《游园不值》中“ , 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春景却是热烈的。
    (2)、诗中有情。《十五夜望月》中“”表达了王建望月怀人的思念之情;《送元二使安西》中“”表达了王维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关怀之情。
    (3)、诗中有志。《石灰吟》中“”表达了于谦以身报国、清白正直的志向;《竹石》中“”表达了郑燮刚正不阿的高尚情操。
  • 16、按要求完成句子。
    (1)、哪吒虽一出生就遭人误解排斥,但他坚韧不拔,始终不向命运低头;成长中他承受了诸多痛苦和委屈,却依然 , 毫不退缩;不管遇到多少艰难险阻,他都 , 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念。(在横线处填上与加点词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
    (2)、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用相同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3)、请以“放学的路上”为情境,写出自己心情“好”时的感受。
    (4)、下面是一份通知的正文内容,其中有四处错误,请用修改符号修改。

    为给毕业生们添了美好回忆,6月28日上午9点在大礼堂学校举办主题为《童年是一首歌》的毕业联欢会,请本年级全体所有师生准时参加。

  • 17、下列与“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所蕴含的道理相似的俗语是(    )
    A、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B、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C、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D、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 18、诗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描写的传统节日是(    )
    A、春节 B、寒食节 C、中秋节 D、重阳节
  •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麦积山石窟景区景色秀丽,使得游人流连其中,忘乎所以 B、我们虽然刚刚输了比赛,但依然心平气和地祝贺对手取得胜利。 C、参观博物馆一定要仔细“看”,认真“听”,避免走马观花 D、表演结束后,会场上响起了排山倒海的掌声,大家纷纷为他点赞。
  • 20、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弗与之坐(一起,共同) B、其日中如探汤(到,到了) C、尾搐入两间(大腿) D、最是一年春好(处所)
上一页 275 276 277 278 27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