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观察员要善读书,下面是小齐的“读书摘抄卡”,请仔细阅读,回答问题。
读书摘抄卡
书名
《安徒生童话》
页码
第34-41页
阅读时长
20分钟
好句
遇到漩涡,船就快速在原地打转。虽然小锡兵被折磨得晕头转向,但依然努力保持平衡,身背毛瑟枪,两眼直视前方,面无惧色,稳稳地站着。
体会
读着这个情节,我感受到小锡兵勇敢无畏和坚定执着的精神。
(1)、小齐的读书摘抄出自《》这本书,这个故事的题目是《》。(2)、此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 , 我能用一两句话说说喜欢的理由:。 -
2、观察员需要细致观察,积累优美的词句。
深秋,公园里枫树林一片火红,宛如一幅绚丽的画卷,小齐吟诵道:“停车坐爱枫林晚,。”来到西湖边,他又忍不住吟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漫步江边,看江水奔腾不息,他想起李白笔下“朝辞白帝彩云间,”的畅快行舟。读古人童年故事可以启智,我印象最深的是的司马光:“众皆弃去,光击瓮破之,水迸,。”
-
3、观察员需要有准确的表达能力,请把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填序号)
①连续 ②继续 ③陆续 ④持续
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回到教室。这节课召开童话故事分享会,每位同学都讲了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班级“故事大王”小优给我们讲了两个童话故事,真是太精彩啦!教室里掌声不断。分享会结束时,王老师鼓励我们课后阅读更多的童话故事。
-
4、下面加点字的读音、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海滨(bīng) 赠送(zèng) 凌乱 恒心 B、差劲(chà) 瓷碗(cí) 玩耍 昆虫 C、门缝(féng) 嚼舌(jiáo) 湿润 生明 D、忙碌(lǜ) 挖掘(jué) 肥料 般家
-
5、阅读“卷首语”,完成相关练习。
儿童是城市的未来与希望,他们的茁壮成长与欢声笑语是城市最美的fēng jǐng____ 儿童观察团zhǔn bèi____利用假【A.jiǎ B.jià】期,走出xué xiào____,从儿童视角留意日常,满载着热情,真切地提出宝贵的意见,用相机记录下这令人【A.激动 B.激烈】的时刻。他们富有勇往直前的斗志,肩负振兴【A.xīng B.xìng】城市的重担【A.dān B.dàn】,使城市chōng mǎn____温暖,sàn fā____活力。
(1)、根据语境,在田字格里写出正确的词语。(2)、联系上下文,在“【】”中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词语。(3)、小齐关注“卷首语”中有新鲜感的词语,请帮他写在下面的便签上。(至少两个)(4)、照样子,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语段中画横线词语的意思的。通过查字典的方法,我知道“振兴”是指大力发展,使兴盛起来。
通过的方法,我知道“勇往直前”的意思是 -
6、 综合能力拓展练;新运用,提学科素养。
白求恩说,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那么,是教师的阵地,是工人的阵地,是农民的阵地,是学生的阵地。
-
7、拓展阅读
为大山里的孩子燃一盏灯
①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身患多种疾病,每天都要大把大把地吃药,即便身体已大不如前,但每天清晨,她还是会坚持做一件十分有仪式感的事——在学生们起床晨读前,把教学楼楼道的灯一一打开。华坪女高建校以来,张桂梅帮助2000多名大山女孩“圆梦”大学校园。
②华坪女高的时间是以分钟计算的:早上5分钟洗漱完毕,10 分钟早读到位,出操1分钟站好队,这里的学生出入教学楼、食堂、宿舍几乎都是跑着的。张桂梅总是举着小喇叭喊:“快点儿,快点儿!别掉队!磨蹭什么?”张桂梅老师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这是因为她知道不“严”就无“勤”。作为党员的张桂梅,制定了唱红色歌曲、忆红色历史、读红色著作等教育教学方针,坚持每周开展党性教育活动。把学生在校时间安排得这么满、这么紧,内容设计得这么独特,为的是用红色文化引领教育,培养学生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品格,引导学生铭记党恩、回报社会。
③张桂梅吃穿用非常节俭,对自己近乎“抠门”。一件衣服穿十多年,每天的生活费不超过3元,她把省下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学生身上。多年来,张桂梅先后捐出上百万元,就连云南省政府奖励她的30万元,她也全部捐给了一所山区小学。
④在张桂梅的办公室墙上,写着这样一段她说的话:“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如果说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和孩子;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也是她的人生写照。
(1)、默读文章,张桂梅把学生在校时间安排得这么满、这么紧,内容设计得这么独特,是为了。(2)、从文章第③自然段中的一些数字可以看出张桂梅怎样的品质?(3)、短文中哪句话概括了张桂梅的一生?请你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来。(4)、默读短文,你认为对“为大山里的孩子燃一盏灯”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张桂梅给大山里的女孩指明了人生道路。 B、张桂梅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家庭的困难。 C、张桂梅为大山里的女孩捐资助学。 D、张桂梅每天把教学楼楼道的灯打开。(5)、楷模展厅要宣传张桂梅的感人事迹,哪一张照片最能体现她的品质,为什么?照片一:手着止疼药手上贴满膏药,手里抓
照片二:引张桂梅举着小喇叭催促的身影。
我选择照片 , 因为
-
8、专项阅读(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文章内容)
①扁鹊年少的时候,深感战争带给万千百姓的痛苦,便主动学医,希望能帮助百姓减缓痛苦。为实现心中的理想 , 他四处奔波 , 替百姓看病。在行医救人的过程中 , 扁鹊一边探索各种疑难病症 , 一边对前人的行医经验做出归纳和总结 , 写下了《内经》和《外经》两本著作。据记载,扁鹊不仅开创了望、闻、问、切四诊法,还对内、外、妇、儿、五宜等科均有深入研究。此外,他还开创了脉学,提出针灸、汤药和按摩等医治方法。
②民间传言扁鹊有两位兄长。根据记载,有一次魏文王问扁鹊:“你们三兄弟中,谁的医术最高超?”扁鹊说:“大哥的医术最佳,二哥略逊一色,而我则排名最后。”
③魏文王又问:“你为什么这么说呢?”扁鹊说:“大哥看病通过观察人的精神状态,在发病以前就把它给治了,因此人们看不出他医术的高超。二哥在人们发病之初铲除病因,所以不怎么出名。而我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所以才能闻名于诸侯。”
④扁鹊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医学界把扁鹊尊为我国“古代医学的奠基者”,也难怪司马迁称赞他说:“扁鹊言医,为方者宗。”
(1)、默读文章,扁鹊对中医学的贡献不包括( )A、创造了中医四诊法——望、闻、问、切 B、写出了《内经》和《外经》两部著作 C、可以起死回生,治疗顽疾 D、开创了脉学,提出针灸、按摩等医治方法(2)、从第①自然段画横线句中可以感受到扁鹊行医过程的。(3)、扁鹊三兄弟治病有什么区别?默读文章第③自然段,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4)、联系全文,你觉得扁鹊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具体内容说一说。 -
9、乔乔回校后也写了一篇关于白求恩的文章。下面的文段主要讲的内容是 ( )
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在忙碌了一天后的深夜,白求恩为抢救伤员放弃了休息。在万分危急的时刻,他不顾身体健康为伤员献血。献完血后,白求恩还继续坚持做完了手术。
A、白求恩坚持给伤员做完手术。 B、白求恩为抢救伤员放弃休息。 C、白求恩不顾身体为伤员献血。 D、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
10、对课文句子中加点词所体现出的白求恩的品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医术高超) B、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勇敢、面对困难不退缩) C、部长恳求说:“白求恩同志,这儿危险,让您离开这里……”(倔强、固执) D、他已经两天两夜没休息了,眼球上布满了血丝。(对工作认真负责)
-
11、实验小学组织同学们参观了“白求恩纪念馆”,请你一起参加。
在纪念馆中大家看到了回忆白求恩大夫的文章,请阅读选段并完成小题。
白求恩大夫来到晋察冀边区后方医院时,受到了驻地军民的____欢迎。前线形势严峻,战斗十分____,伤员不断地被抬下来。敌人发起____的进攻,部长担心白求恩的安全,劝他撤离。□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白求恩说完仍然争分夺秒地为伤员做手术。
(1)、在方框中加入恰当的标点符号。(2)、下面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大夫 大家 B、形势 事情 C、担心 重担 D、仍然 扔球(3)、下列词语可以替换文章中“争分夺秒”一词的是( )A、千钧一发 B、分秒必争 C、时不再来 D、稍纵即逝(4)、下列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合适的一项是( )A、激烈 猛烈 热烈 B、激烈 热烈 猛烈 C、热烈 激烈 猛烈 D、热烈 猛烈 激烈 -
12、自然秋意浓浓,让我们提起笔来,用心记录生活中的秋吧!
你看到过什么样的秋天景色?又在秋天经历过哪些新奇、有趣的事情?有着怎样的感受?请你用日记的形式将它们记录下来,注意日记的格式哟。
-
13、优优记录了一段秋天原野的镜头,并向同学们推荐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请你读一读,体会原野上的“醉美金秋”。
秋的原野
窗外飘来一片梧桐的落叶,我凝视了它一会儿,恍然领悟到:那是大自然给人们的讯号,秋天已经来临了。
我匆匆地走到郊外,在原野中漫步游荡,享受着徐徐吹来的凉风,感到浑身说不出的舒畅。我贪婪地吸了几口新鲜空气,不由自主地哼出一支轻快的小调。
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它已经被秋风抹拭得非常洁净而明亮。村外的那个小塘,也睁着碧澄澄的眼睛,凝望这美好的天色。那塘边开满白花的芦苇丛里,忽然钻出一对白鹅,慢吞吞地在水面浮游着,把水面荡漾起一圈圈波纹。它俩显得天真烂漫,或许嫌这儿过于寂寞吧,于是伸长颈项,有节奏地叫着,为大自然平添了不少生气。
山谷里枫树的叶子,或许是喝了过量的酒,或许是为了向秋天表示它们无限的热情,不然,它们为什么红得像一团火焰似的呢?
村前村后,丰收的稻田,好似一片金黄色的大海。一阵微风吹过,泛起了一排排金色的波浪;稻田深处,不时传来一阵阵农民们的欢笑声。
当七彩的晚霞在天边编成瑰丽的织锦时,村里屋顶的烟囱上也升起了缕缕炊烟。跨上牛背回家的牧童们,唱着抒情的歌谣,歌声在晚风里飘得很远,很远……
(1)、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生气”在词典中有两种解释:①生命力,活力;②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第3自然段画线句中的“生气”,我用的方法可知,它是第(填序号)种意思。②通过联系生活经验,我知道第2自然段结尾“不由自主”的意思是。(2)、第1自然段“那是大自然给人们的讯号”一句中“讯号”是指( )A、梧桐的落叶 B、凉风 C、枫叶(3)、秋天的原野像一幅幅图画,请你照样子给这些图画取名字。(4)、文中有一些句子很有新鲜感。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再说说你为什么喜欢。(5)、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秋天原野的之情。 -
14、小组同学选取了一首诗作纪录片的旁白,快来读读这首诗吧。
咏菊
【唐】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①瓦轻,
芭蕉新折败荷倾②。
耐寒唯有东篱菊,
金粟③初开晓④更清。
【注释】①著:附着。②倾:斜、侧,歪斜。③金粟:指黄色的花蕊。④晓:天明,天刚亮,这里指早晨。
(1)、这首诗描写了(季节)的景色,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来。(2)、对这首诗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本诗除了菊花,还写了芭蕉、荷叶等景物。 B、“耐寒/唯有/东篱菊”的停顿划分正确。 C、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喜欢菊花,讨厌芭蕉。 D、本诗赞美了菊花顽强、坚韧的品质。(3)、结合注释,发挥想象,写一写下面诗句描绘的画面。一夜新霜著瓦轻:
-
15、合理地引用诗句可以使文采更飞扬,根据语境填写诗句。(1)、客游在外的诗人叶绍翁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光,便吟诵道:“知有儿童挑促织,。”(2)、秋夜,洞庭湖水平如镜,秋月湖光相互交融,我不禁想起刘禹锡的诗句:“ , 。”(3)、深秋时节,登上香山,映入眼帘的便是满山的红叶,真漂亮!我想用杜牧《》一诗中的“ , ”来称赞眼前的景象。(4)、深夜,看着那盏渔灯在无边的黑暗中显得格外渺小,却又顽强地散发着微光,我的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月黑见渔灯,”的画面。
-
16、仿照示例,写一写秋天的景物,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吧。(1)、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听听,秋的声音, , “”,。
(2)、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的小草像 , , 。
-
17、老师展示了纪录片《美丽绮园》的两句故事旁白,请你按要求完成练习。
绮园是海盐县的热门景点之一,以树木山池为主,十分(美丽 美好)。每年假期,游客们从各地前来参观,让原本(安静 平静)的绮园变得十分热闹。
(1)、选择旁白括号内正确的词语。(2)、按要求查字典,完成下列题目。“绮园是海盐县的热门景点之一”中“热”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 再查音节 , “热”字应选第(填序号)个意思。
热rè ①温度高,跟“冷”相对;特指生病引起的高体温。②使热(多指食物)。③情意深。④羡慕,非常想得到。⑤受人欢迎。 (3)、你还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绮园的春、夏、秋、冬呢?想一想,写一写。春天:春回大地 夏天:绿树成荫
秋天:秋高气爽 冬天:白雪皑皑
-
18、小丽整理了本单元课文关于“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诗《夜书所见》描写了秋风落叶、孩童拨弄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情景。 B、《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C、《秋天的雨》是从秋天的雨有五彩缤纷的颜料、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这两方面来写的。 D、《听听,秋的声音》中,我们能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体会到秋天的活力。
-
19、下面是写“秋”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充合适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黄叶道别:“____”大雁叮咛:“____”秋风歌吟:“____”
①大树妈妈,再见了,感谢您的养育之恩。
②丰收啦,丰收啦!农家稻谷成堆,果园瓜果飘香。
③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你要照顾好自己。我们明年再见。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①③② -
20、“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我憧憬着即将到来的那一天,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对句中“憧憬”一词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注“憧憬”的字形,可以知道“憧憬”和心理活动有关。 B、联系整个句子,可以推测“憧憬”的意思是“即将到来的一天”。 C、通过近义词替换的方法,可以将“憧憬”理解为“期待”。 D、联系生活实际,可以将“憧憬”理解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