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书信
①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是有名的礼仪之邦。在我国,人们很早就运用书信这种礼仪形式进行社会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书信具有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色彩。从古到今,书信还有手书、手柬、短信、便函、寸简、信札等别称。“信”在古文中有音讯、消息之义,另外,无论是托人捎的口信,还是通过邮差邮递的书信,“信”也有托人所传之言可信的意思。亲笔给亲戚朋友写信,不仅可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能给收信人以“见字如面”的亲切感。
②书信分为一般书信和专用书信两大类。一般书信主要有家庭成员之间的家书类书信,朋友和同事之间的问候类书信、请托类书信、规劝类书信、借贷类书信、庆贺类书信等。这类书信多用于个人和个人之间。专用书信主要有表扬信、感谢信、邀请信等,这类书信多用于单位与人、单位与单位之间。
③信封分为竖式信封与横式信封。信封上应贴上邮票并填写这些内容:由阿拉伯数字组成的邮政编码,收信人的详细地址,收信人姓名,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
④书信的内页,一般分为开头、正文、结尾、署名、日期等几部分。由于书信是人类借助文字交流思想感情、互通信息或联系各种事务的一种方式,因此在撰写书信时,态度要诚恳,称呼、问候用语及信中语气、措辞要符合写信人的身份。正文写完后,都要写上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话,作为书信的结尾,这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貌。祝愿的话可因人、因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词,不能乱用。
(1)、表扬信、感谢信等多用于单位与人、单位与单位之间的书信也称为( )。A、一般书信 B、专用书信 C、手书 D、信札(2)、短文第④段介绍的是( )。A、书信的历史 B、书信的内页的注意事项 C、信封的格式 D、书信具有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色彩(3)、下列说法有误的是哪一项?( )A、信封上不必写明写信时间。 B、手柬、便函、寸简、信札等都是书信的别称。 C、“信”既指托人捎的口信,也指托人所传之言可信的意思。 D、一般来说,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话应该写在书信正文的开头。(4)、这篇短文介绍了许多与书信有关的知识,请你简要介绍一下在书写“书信的内页”时要注意的事项。(至少回答两点) -
2、题乌江亭①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② ,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 ①乌江亭:今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旧传是项羽自刎之处。②不期:难以预料。
(1)、下列哪一个观点和诗中的观点一致?( )A、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B、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C、大丈夫能屈能伸。 D、一言既出,驷马难追。(2)、与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不同,在此诗中,杜牧首先提出胜败乃兵家常事,“”是真英雄,最后一句中的“未可知”表达对项羽没有“卷土重来”的之情。(3)、关于项羽乌江自刎,李清照和杜牧的观点你更认同哪一个?为什么? -
3、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 , 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2)、古诗中带有乐器名称的诗句很多,我想起的诗句有:“ , 。”(3)、同桌要转学了,他担心在新学校交不到朋友,我可以在临别赠言中用“莫愁前路无知己,?”来表达对他的激励与劝慰。(4)、爱国之心,古今攸同。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用“生当作人杰,”表达了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捐躯的爱国情怀;少年周恩来立志“”,展现了他远大的志向和博大的胸襟。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A、《凉州词》描写了激烈的战斗场面,表现了边塞战士征戍生活的紧张动荡。 B、“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意思是此次出征虽然充满艰险,但总有一些人活着回来。 C、书信中的称呼要空两格写,在称呼下面另起一行空两格写问候语。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写了三件事,先介绍周恩来少年时期的伟大志向,再介绍产生这一志向的原因。
-
5、以下对中国外交官语录的概括,最准确的是哪一项?( )
“在南海这个舞台上,曾经有过殖民侵略,有过非法侵占,现在又有人兴风作浪,还有人炫耀武力。但是就像潮水来了又退去一样,这些图谋最终都不会有结果,历史终将证明,谁只是匆匆过客,谁才是真正的主人。”
A、南海曾有过殖民侵略,有过非法侵占。 B、在南海这个舞台上一直有不法之人捣乱。 C、关于南海主权,一直有人图谋不轨,但最终都没成功。 D、兴风作浪的人、炫耀武力的人会像潮水一样来到南海。 -
6、壮壮对诗句表达的情感或态度做了笔记,其中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A、生当作人杰。(豪迈) B、醉卧沙场君莫笑。(喜悦) C、万里长征人未还。(悲愤) D、莫愁前路无知己。(乐观)
-
7、在排练课本剧《梅兰芳》时,为了突出梅兰芳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同学们针对表演提出了一些意见,其中不合适的是哪一项?( )A、念“我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时可以重读“决不”两字。 B、念“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这句台词时应该用欣喜、期待的语气。 C、“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这句话改为陈述句语气更强烈。 D、念“我不会因为生活的困顿向侵略者屈服!”时应该眼神坚定、声音洪亮。
-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A、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读书,使人志存高远。 B、看到铁面无私的包公铡了奸臣,台下观众不禁叫起好来。 C、民警英勇无畏地抢救国家财产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当地群众。 D、妈妈大义凛然地对我说:“晚上我要加班,你放学时奶奶会来接你。”
-
9、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但使龙城飞将在。(假使) B、醉卧沙场君莫笑。(战场) C、不教胡马度阴山。(令,使) D、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
-
10、“左顾右盼”中“顾”的意思是( )。A、回头看,泛指看 B、拜访 C、照管,注意 D、文言连词,但,但是
-
11、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A、
B、
C、
D、
-
1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是哪一项?( )A、将来 将领 B、宁愿 宁可 C、难保,苦难 D、要求,只要
-
13、看拼音,写词语。
历史见证yīng xióng的风采。他们xiōng huái家国,mò mò奉献,目标qīng xī , 展现出 fēi fán的担当。
-
14、习作表达
请以“我的心儿怦怦跳”为题,写一次让你心跳加速的经历。可以是第一次上台演讲、参加重要比赛、等待考试结果……要求:
①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突出心理活动描写。
②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③不少于250字。
-
15、课外阅读:司马光砸缸
宋朝有个孩子叫司马光,聪明伶俐,喜欢读书。一天,他和几个小伙伴在后院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一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进了缸里。缸里的水很深,小孩在水里挣扎,其他孩子都吓得哭起来,跑去找大人。司马光却急中生智,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水缸破了,水流出来,小孩得救了。
(1)、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 , 事件是。(2)、当小孩掉进水缸后,其他孩子的反应是 , 司马光的反应是。(3)、司马光“急中生智”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4)、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5)、下列说法与故事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司马光不喜欢读书 B、水缸里的水不深
C、司马光用石头砸破水缸救人 D、其他孩子没有害怕 -
16、课内阅读: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加点词。
尝与诸小儿游
唯戎不动
取之信然(2)、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用原文句子回答。(3)、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4)、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5)、下列对王戎的评价,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胆小怕事 B、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C、不合群 D、不喜欢吃李子 -
17、我会填。(1)、《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王戎推理的逻辑顺序是:。(2)、《西门豹治邺》中,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步骤:先 , 再 , 最后。(3)、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认识了的王戎、的西门豹。(4)、同学们,你们班级开过哪些有趣的班会?请简要写一写。
-
18、判断题。我能在下列语句说法正确的括号里打“✔”,错误的括号里打“×”。(1)、《西门豹治邺》是历史故事,《王戎不取道旁李》是文言文。 ( )(2)、“诸儿竞走取之”的“走”与现代汉语中的“走”意思相同。 ( )(3)、西门豹惩罚了巫婆和官绅头子,但其他官绅并未受到惩罚。 ( )(4)、“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是王戎判断李子苦的直接原因。 ( )(5)、《我的心儿怦怦跳》习作,要重点写心理活动和事件经过。 ( )
-
19、“大家说话的声音赛过打雷”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排比 -
20、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一项是( )
A、掩耳盗铃 B、守株待兔 C、亡羊补牢 D、海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