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诗词社】请将“古诗中的童年趣事”诗词鉴赏卡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所见
____,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____。
(1)、诗词鉴赏卡补充完整(2)、加点的“林樾”很有新鲜感,可以从“樾”字的偏旁推测它的意思和有关。(3)、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 ”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牧童机敏捕蝉的画面。联系全诗,诗人袁枚刻画了一个的儿童形象。A.调皮捣蛋 B.充满幻想 C.智慧过人 D.天真活泼
-
2、【朗诵社】社团举行了朗诵大赛,请你完成朗读准备。(1)、请你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将乔乔的朗诵稿补充完整。
太阳快要落山了,美丽的晚霞将天空装扮得(四字词语)。夜幕降临,月亮(补写拟人句)。
(2)、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①孙中山要表达的意思是:
②为了表达出这个意思,我认为“”一句应该重读。
-
3、【文学社】社员们正在玩填词游戏,请你填一填。(1)、马上要上台演讲了,乔乔提吊 , 紧张得有点忙乱。(2)、辩论赛开始了,大家争得红赤、干燥。(3)、2025年央视春晚舞台上,《秧BOT》节目中的机器人摇晃地扭起秧歌,疾快的精准抛接动作让全场观众惊呼不已!
我发现这些词语的共同点是:。我还能再写出两个这样的词语:、。
-
4、【社团组建】育才小学组建了许多社团,下列社团取名不合理的一项是( )A、种植社团(绿精灵小组) B、足球社团(绿茵达人) C、文学社团(妙笔生花) D、小提琴社团(舞动天使)
-
5、黄鹤楼以崭新之姿亮相2025央视春晚,阅读宣传海报,回答问题。(1)、爸爸看到海报后说:“听说黄鹤楼始建于223年,历代屡加重修,我想了解黄鹤楼的历史。”妈妈说:“不少诗人都曾登临黄鹤楼,我想研究。”(2)、你会推荐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去呢?为什么?
-
6、拓展阅读
如梦似幻的光雾山
①有一处人间仙境,被称为“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它就是光雾山。
②洁白的云雾缠绕着半山腰;旭日的光芒从山背后射上来,点亮天空;安静柔和的蓝天,大海般辽阔无垠。光雾山,果真有光有雾!③但这不过是光雾山风景的“开胃菜”。乘车上山来到“天然画廊”景区,我猝不及防地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早就听说秋天的光雾山很美,没想到竟然这么美。
④几道光瀑布似的倾泻下来,穿透森林。拔地而起的一棵棵水青冈耸入云天,树梢上每一片叶子都金黄而透明,微微颤动,如燃烧的火焰。站在树下仰望,蓝色的天空,装饰着金黄或橘红的色彩,如一幅油画在眼前展开。阳光透过枝叶洒在林间小道上,洒在花花绿绿的游人身上……整个森林色彩缤纷,果真是“天然画廊”。
⑤秋天到光雾山,人们大多是冲着红叶而去。但仅看“红叶”还算不上什么惊艳,如果你看到那漫山遍野、重重叠叠的五彩植被,定会让你想到“层林尽染”……每种颜色深浅不一,植被形状也各具特色。坐在高空缆车上看四周波涛汹涌的斑斓彩浪————这是一幅令人不由得屏住呼吸的美!
我从“层林尽染”一词想象到这样的画面:____
⑥多彩的光雾山,有光有雾,如梦如幻。
(1)、联系上文,我知道“开胃菜”是指。(2)、第④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作者分别介绍了光雾山的哪些方面?填一填。(3)、仔细阅读第⑤自然段,完成批注框中的练习。(4)、找出短文开头中和结尾照应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5)、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作者总结了光雾山的总体特点是 , 通过“”一词让我们对光雾山产生无限的遐想和向往之情。 -
7、专项阅读(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五月的青岛
①五月的青岛,到处花香。海棠,丁香,桃,梨,苹果,藤萝,杜鹃,都争着开放,墙角和路边也都有了嫩绿的叶儿。公园里,小蝴蝶花们都在绿草地上绣成团儿;短短的绿树篱上也开着一层白花。就是路上两旁的人家也有不少花草:藤萝顺着墙把花穗儿悬在院外,散出一街的香气;那双樱、丁香,都能在墙外看到。
②说也奇怪,五月的海仿佛特别的绿,特别的可爱。看一眼路旁的绿叶,再看一眼海,这才明白了什么叫作“春深似海”。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的绿色,连接着,交织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风不凉,浪不高,船缓缓地走,燕低低地飞,街上的花香与海上的咸味混到一处,荡漾在空中,水在面前,而绿意无限,可不是,春深似海!
③人似乎随着花草都复活了。学生们特别的忙:换制服,开运动会,到山里旅行。学生以外,该数小孩最快活,笨重的衣服脱去,可以到公园跑跑了;一冬天不见猴子了.现在又带着花生去喂猴子,看鹿;拾花瓣,在草地上打滚。
④那么,让我们自己尽量地欣赏五月的青岛吧!
(有删改)
(1)、关键句能帮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请用波浪线分别画出第①~③自然段的关键句。其中,第自然段描绘的是自然景色,第自然段展现了人们的活动。(2)、由关键句可知,五月青岛的三个特点分别是、、。(3)、下列对画横线句中的“绿”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种多样,深浅不一 B、变化多端,有动态美 C、范围很广,绿意无限 D、杂乱无序,眼花缭乱(4)、仿照例句的写法,续写句子,表达你对青岛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的喜爱。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青岛不息的浪涛;假如我是个 , 我就要用。
-
8、下面哪个关键语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
①早晨虽雾气弥漫,但许多生命已经开始迸发向上了。②你瞧,一簇簇的花儿在互相争宠,炫耀自己的美丽。③伴着泥土的清香,小草开始发芽,柳树开始生长,一只只鸟儿在枝头唱歌。④活泼的松鼠跳上枝头,开始寻找早餐了。
A、句① B、句② C、句③ D、句④ -
9、“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下列对于“浸”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浸”说明了小兴安岭的雾很厚很浓,水汽很大。 B、从“浸”字可以感受到被浓雾笼罩的整个森林宛如仙境般的美。 C、“浸”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森林的静谧和迷蒙之感。 D、“浸”字说明树与雾已经交融为一体了,写出了整个森林朦胧的意境。
-
10、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气太冷了,我穿了一件厚厚的大棉衣,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 B、冬天,校园里的树木长得葱葱茏茏的,只剩光秃秃的枝丫。 C、秋天到了,我最爱吃的酸甜可口的橘子又成熟了。 D、阳光透过榆树密密层层的叶子,把圆影照射在地上。
-
11、下列词语中属于同一类的是( )A、红松 白桦 栎树 蒲公英 B、嫩绿 乳白 苍翠 白雪 C、榛子 蘑菇 木耳 山葡萄 D、黑熊 紫貂 松鼠 人参
-
1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遮挡 捕捉 B、药才 花坛 C、括风 车库 D、显示 野免
-
1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依依不舍(shě)地和森林旅舍(shè)的朋友们告别。 B、来到小兴(xīng)安岭旅游,我们真高兴(xìng)! C、大雪压枝,连树梢(shāo)都被厚厚的积雪封(fēng)裹。 D、雾升起来了,整个森林浸(qìn)在乳(rǔ)白色的浓雾里。
-
14、你认为参观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才能更好地保护西湖这一世界文化遗产?请结合右图写一写环保倡议。
-
15、如果要制订一个西湖十景的游览攻略,攻略内容中无须特别关注的是 ( )A、景区的游览路线图 B、西湖十景的历史演变 C、景区美食与就餐点 D、景区门票与收费项目
-
16、同学们准备以“历史文化”为主题来制作这份旅游手册。
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新的世界遗产名录,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是中国历代文化精英秉承“天人合一”的哲理,在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绘画美学、造园艺术和技巧的传统背景下,持续性创造的“中国山水美学”景观设计的最经典作品。
西湖有100多处公园景点,“西湖十景”是最能体现西湖文化精髓的景致所在,并随着朝代变化不断变迁,有“西湖十景”“新西湖十景”“三评西湖十景”之说。
西湖自古以来便流传着《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白蛇传》中的“断桥相会”“白娘子被压雷峰塔”等情节与西湖十景有密切联系。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①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得益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②杭州西湖景点众多,且所有景点与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有一定的渊源。
③最能体现西湖文化精髓的景致是“西湖十景”,这些景点一直没有变。
(2)、下面是同学们写的解说词,其中与手册主题不太相关的是( )A、王宇:西湖有100多处公园景点,其中最有名的是“西湖十景”。 B、李月:杭州西湖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C、张洁:西湖自古流传着许多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将下面“苏堤春晓”的介绍词补充完整。游客您好!欢迎来到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苏堤,由宋代大文豪(谁)亲自设计并督造而成,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它横卧于波光粼粼的西湖之上,南起南屏山北麓、北至栖霞岭,全长近三千米。春日里,堤上杨柳依依,湖面轻烟缭绕,漫步其间,仿佛。在这里,您能领略到自然风光的旖旎,能体会到诗意的人文雅韵。(填关联词)
-
17、为了研究杭州西湖成为旅游热门地的原因,同学们分类搜集制作了资料卡。
(一)有看点:秀美宁静,湖光山色
清晨漫步苏堤,湖面薄雾缭绕,山色若隐若现,令人陶醉。夜晚,湖面在灯光的映照下,xiǎn____得更加迷人。西湖十景,湖光山色浓dàn____相宜,堪称人间仙境。
(二)有趣味:文博活动,精彩纷呈
十月,西湖景区有许多精彩的文博活动,让游客们感受西湖边的人文古迹。活动主要有“在西湖遇见东坡”、非遗体验课、吴越国塔幢展等。
(三)有数字景区,提质升级
杭州西湖景区与科技机构合作开发了“西湖一键智慧游”,全方位呈现西湖景区的知名景点以及美食、娱乐、交通等服务设施信息,游客可以一键规划自己的理想行程。
(四)有西子巡警,保驾护航
国庆期间,西湖女子巡警飒爽的yīng____姿成为西湖边的一道别样的“警色”景区还增加了5G巡逻机器人,实时bǔzhuō____巡逻中发现的各种安全隐患:
为游客安全保驾护航。
(1)、根据拼音,在资料卡的横线内填写正确的字词。(2)、阅读材料,概括资料卡(三)和(四)的小标题,填在横线上。(3)、小乔同学有很多想要了解的问题,请你将他与5G巡逻机器人的对话补充完整。小乔:①
机器人:10月杭州西湖博物馆还会举办“童画杭州名人”主题绘画大赛,韩美林艺术馆会举办“杭城迹忆”文创作品展。
小乔:②
机器人:现在我们已经协助景区安保做了许多工作,景区随处可见我们的身影。
-
18、拓展阅读
【材料一】
图①
图②
图____: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坚持到底。
图____:付出行动是达成梦想的途径。
【材料二】他是中国首位非军人航天员,是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他就是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教授桂海潮。
他出生在云南保山市施甸县,一个偏远的小县城。他不是天才,只是从小就比别人更加努力。早上,第一个去教室;晚上,最晚回到宿舍。别人玩闹时,他在背书;熄灯了,打着手电也要在被窝里学习。他把一切可利用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
桂海潮高二那年,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自此,他立下梦想:“希望有一天我也能飞上太空。”他参加高考时,第一志愿就报考了北航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大学期间,他总是第一个到实验室,最晚离开,几乎每天泡在图书馆。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最后顺利完成博士后研究。在大多数人都迷茫的时期,他因为有了梦想,每一步都走得清晰而坚定。
(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两幅漫画,你从中获得什么启示?请你对应填一填。(填序号)(2)、阅读材料二,桂海潮的梦想是什么?请用波浪线画出来。(3)、带着问题默读:桂海潮为什么能成为宇航员?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A、因为桂海潮从小就勤奋好学、追求上进,并走出了大山。 B、因为桂海潮勤奋好学,为了自己的梦想一直努力,学习相关专业。 C、因为桂海潮立下梦想,并且报考了北航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4)、结合材料,围绕“我的现在与未来”这个话题,思考: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将怎样努力去实现? -
19、专项阅读(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文章内容)
邓稼先的故事
①1958年的一个深夜,邓稼先对妻子说:“我接受了一项重大的任务,它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做成了这件事 , 我的一生就很有意义 , 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希望你能理解和支持我。”从此,邓稼先隐姓埋名,走进大漠深处。
②1979年的一次氢弹空投试验,因降落伞没有打开,氢弹直接从高空摔到地面。邓稼先决定前往现场探明原因。到了事故区的边缘时,众人下车,要和他一起去找。他镇定地说:“你们都不要争了,我进去。你们进去了也不能解决问题。因为,这是我设计的。中国不能没有它。为了它 , 我哪怕死了也是值得的。”
③邓稼先身穿防护服,边走边四处搜寻,在飞扬的尘沙中,他终于找到了弹头。他立刻冲了过去,双手捧起碎弹片仔细查看,直到确认没有发生最令人担心的情况,才放松下来。此时的邓稼先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捧起的是含有剧毒的危险的放射物。
④这次强烈的核辐射,给邓稼先造成了致命伤害,让他不幸患上了癌症,1986年7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邓稼先颤动着嘴唇,断断续续说出几个字:“我……为了……这件事……死了 , 值得!”
⑤是的,中国不能没有它。1964年和1967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先后爆炸,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不是弱者。正是无数像邓稼先爷爷这样的科学家,奠定了我们这个国家的底气。
(1)、找出第③自然段画波浪线句子中表示动作的词语,这些词语生动描绘了邓稼先的情景。(2)、文中三处画横线的句子是邓稼先说的话,请你默读句子,完成练习。①邓稼先说的“为了这件事”指的是为了。
②小明想用几个四字词语来形容文中的邓稼先,其中不适合的是
A.公正严明 B.精忠报国 C.勇于担当 D.无私奉献
(3)、如果时光倒流,给你一个与邓稼先爷爷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请你写一写。 -
20、“可是童第周始终在专心读书。”把这句话插入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 )
①童第周坐在校园的椅子上读科学杂志。②一群小朋友在草地上做游戏。③他们在童第周的身旁互相追逐。④连眼皮也不抬一下,好像周围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A、①②句之间 B、②③句之间 C、③④句之间 D、④句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