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家人与我们朝夕相处,是这个世界上我们最熟悉,最亲近,最信赖的人。你一定很了解你 的家人,他们有什么特点呢?可以选择一个家人来写,也可以选择家中的几个人来写。

    要求:题目自拟,书写美观,用词准确,句子通顺。

  • 2、阅读理解

    《特殊的墙》

    暑假里有一天,我做完作业,无意间打开电视。这时,电视里正在播抗洪抢险的紧张场 面。只见滔滔的洪水奔腾而下,抢险大军背着一包又一包沙袋,快速冲上堤坝。谁知水流湍急,沙袋刚扔下去,就被洪水冲走了,把一辆卡车推下去堵决口,谁知又被洪水冲走了。怎么办? 怎么办?在这紧急关头,只见抗洪战士手挽着手,纵身跳入洪流中,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 墙。

    墙——不是该用砖和水泥砌成的建筑吗?

    面对这堵“墙”,我愕(è)然了。这是一堵不平凡的“墙”,它是由堂堂七尺男儿之躯,是一颗颗燃烧着的爱国忧民的赤诚的心垒(lěi)成的,它完全可以与我国的世界之最的万里长 城一样震惊中外,甚至比万里长城更伟大。

    今天的社会上,不是还有一些人也在筑“墙”吗?他们是贪国家之财,用来堆砌个人的 安乐窝。这种人,也许能在这堵“墙”里取得暂时的欢乐,但这堵“墙”迟早是要倒塌的。

    面对此情景,我再也坐不住了。拿起自己心爱的储钱罐,跑出家门……

    (1)、根据文章提示搭配词语。

    的心

    的场面

    的墙

    的水流

    (2)、文中加点的“紧急关头”指的是
    (3)、短文讲的三种“墙”分别指的是什么? 
    (4)、选出下列解释合理的一项(    )
    A、文中的“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墙。 B、洪水中的那堵“墙”表现出了战士们爱国忧民的赤诚之心, C、短文告诉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堵特殊的“墙”。
    (5)、短文结尾处写到“我拿起自己心爱的储钱罐,跑出家门……”请你发挥想象,“我”会 去做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 3、阅读理解

    神奇的纳米技术

    纳米是1米的10亿分之一,是一个数量单位,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变诞生 了0.1-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科技,纳米科技以空前的分辨 率为人类揭示了一个可见的原子、分子世界,它的最终目标是直接以原子和分子来构造具有特 定功能的产品。

    从20世纪九十年代起纳米科技得到迅速发展,新名词、新概念不断涌现,如“纳米电子学”” “纳米机械学”等。科学家预言,纳米时代到来不会很久,他在未来的运用将远远超过计算机工 业,将是未来信息时代的核心。正如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说的那样,纳米将会带来一次技 术革命,从而将引起21世纪有一次产业革命。

    科学家为我们勾勒了一幅若干年后的蓝图。纳米电子学将使量子原件代替微电子器件,巨 型计算机装入口袋里;通过纳米化,一岁的陶瓷(cí)可以变得富有韧(rèn)性,成为一种重 要材料;世界上还将出现1微米以下的机器甚至机器人;纳米技术还能给药物的传输提供新的 方式和途径,对基因进行定点等。

    以微电子技术为代表的微米科技,曾经并且正在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微米更深入微 观世界的纳米将使人类进一步掌握物质的规律,掌握改造微观世界的武器。

    目前,纳米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光学、医学、半导体、通信等多个领域,一年的营业额高达 500多亿美元。于细微处见神奇,见微知著的纳米技术将彻底改变目前的产业结构,并且孕育 着巨大的商机。

    (1)、纳米是一个单位,将是未来信息时代的
    (2)、在第1自然段划线中的句子,除了说明纳米科技的最终目标外,同时还揭示了纳米科技的 一个重要特点,即: , 这也是它的前提。
    (3)、短文具体突出纳米科技神奇的是第自然段。
    (4)、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是:
    (5)、第5自然段中的划线句子在说明:
    (6)、“于细微处见神奇,见微知著的纳米科技将彻底改变目前的产业结构,并且孕育着巨大的商机”一句中的“将”能否去掉?为什么? 
  • 4、 口语交际。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很脆弱,容易受到伤害,平时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眼睛呢?请 你给大家出几个保护眼睛的小妙招吧!(至少三点)

  • 5、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
    (1)、《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文中,最了不起的是 , 因为它
    (2)、《题西林壁》中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3)、我们班的明明同学认为,喜欢求教的人,知识就充裕,自以为是的人,知识就浅薄,他的观点与《尚书》中的名言相符。
    (4)、秋雁南回,秋霜又至,秋景将又一度绚烂,看到此情此景,我不禁想到了家乡关于雁的一 句谚语:
    (5)、炎帝的小女儿变成精卫之后做了什么事?(用原文回答)
  • 6、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改为反问句)
    (2)、我殷切期待的目光可能引起了她的注意。(缩句)
    (3)、黄山的秋天是令人向往的地方。(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4)、星星在夜空中闪耀。

    改为比喻句:

    改为拟人句:

    (5)、小女孩对妈妈说:“我今天想到窗台边坐一下。”(改为转述句)
    (6)、那时没有收音机、电视、飞机和宇宙飞船。

    那时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没有飞机,更没有宇宙飞船。

    那条狗高兴、紧张、发怒的时候都叫(仿照上面句式写一写)

    (7)、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现代科学技术。(仿写设问句)
  • 7、补全下列四字词语,并完成练习。
    (1)、

    腾云驾

    六臂

    低声

    而安

    鸦雀无

    人声鼎

    地裂

    愤愤不 

    (2)、画横线的成语我还能再写两个:
    (3)、由画波浪线的词语我想到《》这本书中的人物
  • 8、 给下列句子填上合适的词语。

    奥秘

    秘密

    敏锐

    敏捷

    天空

    空隙

    (1)、蔚蓝的 , 碧绿的草地,多么和谐的一幅画呀!
    (2)、小猴子身手非常 , 一眨眼就到对面的树杈上了。
    (3)、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
    (4)、只有勤于观察和思考,才能发现大自然的
  •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提问时只能从某一方面提问。 B、提问时可以从课文内容、写作方法、生活启示等方面提问。 C、阅读时边读课文边思考会打乱我们的思路。 D、连续观察是只能观察规定的次数,不能多于三次。
  • 10、下列句子中表达的意思和其他句子不同的是(    )
    A、那时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没有飞机,更没有宇宙飞船。 B、那条狗高兴的时候叫,紧张的时候叫,发怒的时候也叫, C、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花,没有草,更没有树。 D、春天到了,花园里百花齐放,有玫瑰、芍药、郁金香。
  • 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暮江吟》的作者是宋代的苏轼。 B、“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是关于秋天的气象谚语。 C、《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 D、阅读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
  • 12、 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怜九月初三夜(可爱) B、炎帝之少女(小女儿) C、梅须雪三分白(虚心) D、身在此山中(因为)
  • 13、 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zài)求 (yào)上 (jì)风号浪(háo) B、乱(zāng)服(xiáng)弯(qū)家儿(qiǎo) C、女(shào)挣(zhá)风(xuān)堂大笑(hōng) D、可(níng)霉(dǎo)动(tán)得通红 (zhǎng)
  • 14、 看拼音,写字词。
    (1)、zhuāng jia汉老李 yán jiū的pú tao新品种在水果批发市场 zhú jiàn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2)、爬山虎的 nèn yè , 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 jūn yún ,  没有 chóng dié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 kòng xì.
    (3)、在一片葱郁的树林里,小强用绳子héng qī shù bā的系上了有粘性的网,他 想捕捉一些蚊子和苍蝇。
  • 15、妙笔生花

    如果你喜欢的某一位童话或神话人物来到了你身边,你们之间 会发生什么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请以“偶遇” 为题目,发挥想象写一写吧。

    要求:①先选择童话或者神话故事里的一个人物名称将 题目补充完整,再完成作文;②写清楚与其在什么情况下相遇和相遇后做的事情;③不写错别字,语句通顺;④不少于350 字,不能出现个人真实信息。

  • 16、能说会道

    最近,小宾发现同桌文文看书时眼睛离书本很近,而且课间也 一直在看书,很少让眼睛休息。请把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劝 说文文爱护眼睛。

    小宾:①

    文文:你说得对,那我该怎么办呢?

    小宾:②

    文文:谢谢你,我会听取你的建议,以后多注意的。

  • 17、仿写仿练
    (1)、从以下事物中任选一个,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绘它。

    事物:雷雨 风 烟花 露珠

    霎时  顿时  忽然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工夫

    (2)、普罗米修斯说:“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归还火种。” (改为转述句)
  • 18、课外阅读

    愚公移山

    ① 传说很久以前,在冀州以南、河阳以北有两座大山,一座是太行山,一座是王屋山,山势雄伟,方圆七百余里。

    ② 在山的北面,住着一个叫愚公的老人,年近九十。他家的大门正对着这两座大山,每次出门办事都要绕很远的路,非常不方便。愚公很是烦恼,决定把这两座大山移走。

    ③ 一天,愚公召集全家老小,对他们说:“这两座大山挡住了我们的出路,咱们一起努力把它挖掉,你们看好不好?”大家都很赞同。

    ④ 第二天,愚公就带领全家老小开始挖山。

    ⑤ 黄河边上住着一个老汉,大家称呼他为智叟。智叟劝愚公说:“你这个人可真傻,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活几天?用尽你的力气,也拔不掉山上几根草,怎么可能搬动这么大的两座山呢?”愚公却说:“不错,我是老了,活不了几年了。可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会生儿子,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一直传下去,是没有穷尽的,可这两座山却不会增高了,又怎么会搬不了呢?”

    ⑥ 听了这番话,智叟也无话可说了。

    ⑦ 后来,天帝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动,派了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大山背走了。从此以后,冀州南部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挡了。

    (1)、根据文章内容,将故事的经过和结果补充完整。

    起因:两座大山挡住了愚公的家门,愚公下决心挖走它们。

    经过:

    结果:

    (2)、 从愚公的身上,我感受到了他的精神。
    (3)、 想一想,愚公在移山过程中可能会经历哪些困难?
    (4)、除了课本和试卷中提到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你还知道哪些?请任写一个,并简要说说其中令你印象深刻的情节。
    (5)、阅读选文,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并说说提问的角度。

    问题:

    提问角度:

  • 19、课内阅读

    蟋蟀的住宅(节选)

    在朝着阳光的斜坡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 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 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 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绝不去碰这一丛草。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 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 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 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 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 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1)、下面关于蟋蟀的住宅图,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2)、小语准备将选文内容整理成如下表格式的观察记录,请你帮 她补充完整。

    观察对象

    住宅特点

    建房时间

    建房方式

    蟋蟀的

    住宅

    (3)、从选文中加点的“最多”和“大多”这两个词,我们可以体会到
    (4)、阅读选文和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看起来蝉是很讲卫生的,因为它把家门口打扫得一尘不染。这令我对它房间的内部构造充满了好奇。蝉的房间一般会建在含有汁液的植物的根须上,因为这里采取汁液很方便。

    选文和语段都把蟋蟀和蝉的洞穴比作 , 这样写的好处是

  • 20、 走进诗词世界,感受诗词魅力。诗中有美景:“一道残阳铺水 中,”;诗中有哲理:“ , 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中有故事:“ , 碧海青天夜夜心”。
上一页 101 102 103 104 10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