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背诵默写;补写出下列诗词名句的上句或下句。(1)、书到用时方恨少,。(2)、纸上得来终觉浅,。(3)、人生自古谁无死,。(4)、 , 要留清白在人间。(5)、 , 任尔东西南北风。
-
2、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是 ( )
①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厚、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
②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
③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识,广识见,养性灵。”
④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性灵。
⑤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事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
A、⑤②③①④ B、③①④⑤② C、⑤②①③④ D、③⑤②①④ -
3、下列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A、护士对候诊的患者们说:“我叫到谁,谁进去,没叫到的都老实呆着!” B、公交车司机对一个刚上车的老人说:“老头儿,赶紧找个座儿坐下。你摔了,我可不负责啊!” C、交警对正要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说:“请您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起时再走,多谢您的合作。” D、食堂管理员对把剩馒头扔进垃圾箱的同学说:“你以为这是你家呢,可以随便浪费粮食,赶快把馒头给捡回来!”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劳动课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 B、近日,大熊猫花花“火出圈”,先后多次登上热搜,“去成都看花花”已成为时下潮流。 C、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来到学校,为同学们普及食品安全卫生,强调要购买放心安全的食品。人 D、淄博烧烤火爆出圈,并非偶然。其爆火的原因,是淄博多年耕耘与积淀的结果。
-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娱乐行业个别明星言行无忌,而追星族却对他们的这些言行不以为然 , 依旧痴迷和疯狂。 B、成都大运会开幕式当晚,市民们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 , 兴高采烈地赶往东安湖体育馆。 C、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们牢记使命,不负重托,是新时代当之无愧的中国航天英雄。 D、毕业典礼上,校长风趣幽默的演讲让同学们听得出神入化 , 从心灵深处受到莫人的启迪。
-
6、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慈祥 漫长 震撼 死得其所 B、拨弄 严竣 擦拭 缥缈 C、耽搁 寄托 局势 一涌而) D、躲蔽 占据 哀思 乱蓬蓬
-
7、选择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急遽(jù) 咔嚓(cā) 不禁(jīn) 惊惶(huáng) B、坚劲(jìn) 蒸(zhēng)融 追悼(dào) 会 夹(jiā)杂 C、瞅(chǒu)见 噙(qín)着 恳(kěn)切 头涔涔(cén) D、送葬(zàng) 徘徊(huái) 笔记簿(bó) 迸(bèng)射
-
8、生活中总有些事情让我们欣喜若狂、痛哭流涕,激动万分、后悔不已……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把这件事情写下来。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尝试把学到的人物描写方法恰当运用到习作中,使人物性格鲜明,事情经过真实具体。③语句通顺,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
-
9、课外阅读
伞的故事
①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下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②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不能体谅娘的难处,竟对娘说:“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③娘沉思良久,最后一字一句地说:“买,咱买一把。”
④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艰难,她哪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⑤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跺,手一扳,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娘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一声:“娘!”娘抬起头,用热红的眼睛看着我,不自然地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⑥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⑦终于有一天,娘从集市上卖布回来,一脸喜气。见了我,她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笑着说:“拿伞去吧,你要的伞!”
⑧啊,伞!我喜出望外,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把伞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俩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⑨从此,这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①半信半疑:
②喜出望外:
(2)、第⑤段画横线句子是对母亲的和描写,从中可以体会到。(3)、对第⑧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话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表现出“我”拿到新伞时的喜悦之情。 B、第二句话中“黄油布似的脸”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母亲熬夜织布的辛苦和憔悴。 C、“我”眼里涌出了泪水是因为终于有伞了,“我”喜极而泣。(4)、“我”为什么会不得扔掉落伍的黄油布伞?从中可以感受到“我”怎样的感情?(5)、为什么说“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
10、课内阅读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种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吗?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吗?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1)、读读文中的画线句子,完成练习。①画横线句是对毛主席的和描写,表现了他。
②画波浪线句是对毛主席和的描写,表现了他内心的和抉择的。
(2)、“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排在朝鲜吗?”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毛主席是一个的人。(3)、毛主席为什么说“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4)、课文的题目是“青山处处埋忠骨”,文中也写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结合毛岸英的故事,请你说说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
11、综合实践(1)、为了开展好趣味汉字交流会,我们可以通过和等途径搜集需要的资料。(2)、福利院的张爷爷生日快到了,我们班的剪纸社团为他剪了两幅作品,请你工整、规范地把作品中的汉字写出来,共享汉字文化。(3)、写出一句有意思的谐音歇后语,感受汉字的魅力。
-
12、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1)、在《乌鸣涧》一诗中,诗人用“ , ”写出了月下飞鸟的景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幽静的春山月夜图。(2)、却看妻子愁何在,。白日放歌须纵酒,。(3)、读《祖父的园子》时,我从描写园子里的、鸟儿、虫子等事物体会到了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和园子深沉的爱与。(4)、《景阳冈》一文重点写了武松和这两个故事情节,分别可以看出武松和的性格特点。(5)、《月是故乡明》中,作者借月亮表达了;《景阳冈》按顺序描写了武松打虎的经过;《青山处处埋忠骨》展现了毛主席的伟人胸怀。
-
13、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读例句,体会人物的内心,选择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例: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期待落空 久别重逢 重拾信心
(2)、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改为陈述句)(3)、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使用对比的手法仿写句子) -
14、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①神机算 ②然起敬 ③能书画 ④乐此不
⑤抓耳腮 ⑥一见血 ⑦矜不苟 ⑧颇负名
画横线的词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物的 , 我还能写一个这样的词语:。
我的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名家作品,且 , 在文坛可以说是。
小时候,我经常缠着他给我讲各种故事,简直是。(选词填空,填序号)
-
15、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草满池塘水满坡 , 山衔落日浸寒漪。(池岸) B、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妻子和孩子) C、无数墨客在黄鹤楼写下了辉煌壮丽的诗篇。(书法家) D、“药圣”李时珍最初只是一名普通的郎中。(古时对医生的一种尊称)
-
16、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饥饿 奔赴 樱花 锻炼 B、崭新 签字 胸膛 涕泪 C、尊重 呐喊 昼夜 熟悉 D、水漂 尾巴 眷恋 巫婆
-
17、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绷带(bēng bèng) 血泊(pō bó) 燕山(yān yàn)
威吓(hè xià) 提供(gōng gòng) 明晃晃(huǎng huàng)
-
18、看拼音写词语
dù jì
xiōng táng
fán máng
juàn liàn
chǐ xiào
yóu zhōng
duàn liàn
zhǎn xīn
-
19、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
我愿意看见一只只白帆。
在帆的上面是飘动的白云和天空,在帆的下面是温暖的船舱;在那里生活不是僵硬的,而是在不停的流动和飘荡。
-
20、题目:那一刻,妈妈
提示与要求:妈妈是生活中你最熟悉的人。那她高兴、伤心、生气……的样子你一定很熟悉。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回想一下,那一刻,妈妈是怎么表现的?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再把这件事写下来,并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把妈妈当时的心理活动写具体,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