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的文字,下面小题。
江南的乡间,寒梅在残雪消融之时,尽管是大街小巷,还是田间地头,处处开始花市繁纷了。杨柳娴娜多姿地yáo yè招唤,春风柔情脉脉地____着百花仙子轻轻袅袅地进村入户,玉兰、桃花、杏花、梨花、海棠、根花,还有自命清高的兰花,此时都____,闪亮登场了。她们的性子都很着急,等不及司花女神的一声令下,或浓妆或淡抹、或整齐或零散地抢占着江南的山山水水、千楼万院,姹紫嫣红地开遍。但以食为天的农夫村妇们,似乎顾不得百花的 qiān jiāo bǎi mèi、风情万种,却更____于平平常常的油菜花,开了小灶,给足它们土地、给足它们养料,让油菜花很窃气地占据了所有城乡的____,一任油菜花肆无忌惮地染黄了一座座山头、一片片田野、一个个乡间,黄色mí màn了整个美丽的江南。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yáo yè
qiān jiāo bǎi mèi
mí màn
(2)、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宽容 参差不齐 寄情 视线 B、纵容 争先恐后 钟情 视野 C、宽容 争先恐后 钟情 视线 D、纵容 参差不齐 寄情 视野(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但是大街小巷,而且田间地头,处处开始花市繁纷了。 B、不仅是大街小巷,还是田间地头,处处开始花市繁纷了。 C、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田间地头,处处开始花市繁纷了。 D、只要是大街小巷,就是田间地头,处处开始花市繁纷了。 -
2、默写(1)、野旷天低树,。《宿建德江》孟浩然(2)、欲把西湖比西子,。《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3)、 , 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4)、白发三千丈, , 。《秋浦歌》李白(5)、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 。梯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 。《商山早行》温庭筠
-
3、《西游记》中有一则故事叫《三打白骨精》,我们还知道中国四大名著中带“三”的故事,如《三国演义》中刘备三 , 《红楼梦》中刘姥姥三进 , 《水浒传》中宋江三打。其实,文化的丰富多彩同样会让我们觉得做一个中国人是多么自豪、看到“锄头”,我们就会想到古诗“ , ”;吴国少年借“螳螂捕蝉, ,
-
4、2024年的暑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凶猛的“秋老虎”,还有巴黎奥运会的精彩!让我们一起“重温奥运”吧。(1)、下面这些奥运健儿,你都了解吗?请写下他们的运动员身份和姓名。(例:乒乓球运动员-孙颖莎)(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这是现代奥运会首次在开放式城市空间举行开幕式。整个开幕式以城市做背景、河流为跑道、码头当坐席,205个代表团约6800名运动员搭乘85艘船只,从奥斯特里茨桥出发,向西航行约6公里,途经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协和广场等标志性建筑,至埃菲尔铁塔对岸的特罗卡德罗广场参加庆祝仪式。河流、建筑、桥梁构成了天然舞台,体育、历史、艺术在塞纳河完美融合。
塞纳河中央出现了5个浮动舞台,它们由90个重量在1吨到5吨间的压载物和系泊线固定。这些舞台上出现了奥运会新增的4个体育项目,即兼具表演性、观众缘、包容性的霹雳舞、攀岩、滑板和冲浪。这些运动很年轻,在街道或大自然中时常可见。大雨中一位霹雳舞演员兼歌剧演唱家在埃菲尔塔下,不仅表演了霹雳舞,还演唱了歌剧《殷勤的印第安人》中的选段。
塞纳河上,一只漂流的木筏,一架燃烧的钢琴……《Imagine》在巴黎夜晚响起。这首由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创作的歌曲,由钢琴家索菲安·帕玛特和歌手朱丽叶·阿尔曼特在一只漂流的木筏上奉唱,仿佛是向世界发出团结与和平的呼唤。
(网络节选,有删改)
①奥运会引起了同学们的广泛关注。嘟嘟说:“巴黎奥运会是一届特别能吸引年轻一代的奥运会。”艳艳说:“巴黎奥运会向我们传递了和平的信息,全世界人民都应当和平团结。”六年级,大家都学过“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他俩之所以有这样的认知,很有可能是因为他们分别阅读了上面的材料和材料。
②仿写句子。(先读句子,发现规律,再用相同的句式改写材料二中与霹雳舞相关的内容)
塞纳河上,一只漂流的木筏,一架燃烧的钢琴……《Imagine》在巴黎夜晚响起。
③仔细阅读上面三则材料,如果请你重新给巴黎奥运会设计一个会徽 你会选择哪些元素,为什么?
(3)、下面是本届奥运会发生的热点事件,请你参与讨论,有理有据地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北京时间7月30 日凌晨,在巴黎奥运会竞技体操男子团体决赛中,中国队前期比分一直领先,但最后时刻出现连续掉杠失误,以0.532 分之差惜败日本队,最终只获得了银牌。
我觉得很愤怒。首先,前期比分领先有很好的基础不应该输;其次,专业运动员出现持续掉杠行为让人匪夷所思;同时也希望以后体操男团能再加大训练强度。
我觉得银牌同样值得祝贺。首先,我们看到了运动员多年来艰苦训练的成果,比赛是精彩的;其次,赛场上运动员们已经拼尽了全力;最后,站上了领奖台,甚至踏上了奥运赛场就是为国争了光。
-
5、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①从这个角度望出去,拇指和食指框住的镜头里,左边是小区里鳞次栉比的高楼,右边是连绵起伏的群峰,刚下的小雪为灰秃秃的山顶添了些白色的点缀。好一幅美丽的水墨素描!小翠陶醉在这美丽的风景中。
②许久,小翠拿起桌上的报纸,一则启事吸引了她——市里要举办“泉市好人”画展,获奖作品将雕刻进广场的“泉市好人碑林”里。小翠怦然心动,立即决定参加比赛。画谁呢?她想了想,一时半会儿没有理想的人选。
③她继续构思画作。忽然,一高一矮两个人,从远处径直走进了她手指框住的风景里。她有些气恼,她想画一幅雪景,送给福利院的佳佳。那是初二那年,学校组织去福利院做公益时认识的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他特别喜欢画画,从那时起,小翠就常常去教他,有好一阵子没去了,正好送一幅雪景图给他。
④再看这两人,走到窗外,钩开地上的井盖,猫着腰向井里看。矮个子回身打开工具包,穿上一条肥肥的裤子下到井里,高个子拿着手电朝里照着,吆喝着,和井下的矮个子联络着。
⑤过了一会儿,矮个子从井口探出了头,和高个子交流着井下的情况,然后又钻下去了。高个子从背包里取了几样工具,一件一件递给井下的矮个子。矮个子终于从井下爬上来了,那条皮裤已经湿到膝盖以上。小翠惊讶地发现,皮裤上,丝丝粪便往下流淌,小翠感到一股恶臭从胃里猛地冒上来……
⑥矮个子脱下皮裤,高个子在一旁帮忙,两人讨论着什么。他们把那些工具装入背包里,走出了小翠的视野,那幅“素描”再一次跃入小翠的眼帘,朝阳柔柔地抚慰着远处的山、美丽的楼。
⑦“咚咚咚!”有人敲门。妈妈打开门,小翠侧身看见是高个子和矮个子,他们说明了来意,原来是挨家挨户冲洗供热管道。这就是他们的工作!小翠的心被什么触动了一下,默默地为他们竖起大拇指。
⑧再见到这两个人的时候,还是在那个窗前:一高一矮,面带笑容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小翠像寻宝人突然发现了神秘的宝藏一样,兴奋不已,这不就是泉市好人吗?她立即摊开纸笔,在雪白的素描纸最显眼的位置上勾勒出一高一矮两个身影。至于远远的山峰和错落的楼房,在这幅画中已然就是那星星点点的装饰。画作完结的时候,小翠在右下方郑重地写上标题————温暖的使者。
⑨秋天,小翠作为获奖作者代表,由妈妈推着出席“泉市好人”画展颁奖仪式。会议结束后,她们随着人流进入碑林参观,小翠突然发现一幅制刻在碑上的版画:轮椅上的女孩在风中静静地作画,她的肩上栖息着一只美丽的白鸽,题目:坚强的翅膀。创作说明:她,因车祸截肢,却坚强不屈;她用心作画,用美温暖福利院的孩子;她为社会撒下爱的种子,为自己也为他人插上奋飞的翅膀。作者:佳佳。小翠含羞一笑,原来自己在不经意间,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网络节选,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词语。鳞次栉比:
怦然心动:
(2)、文章以“风景”为题,富含深意。你觉得在“小翠”、“佳佳”、“高个子和矮个子”以及画展观众的眼中分别看到了哪些不同的风景?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后填写下图。(3)、文中四次描写“这一高一矮”两个人,细读相关语句,提炼概括,完成下图。(4)、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自然风景为泉市好人提供了活动的场景,而人文风景则提升了泉市的温度。 B、小翠用心作画,只是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被雕刻进广场的“泉市好人碑林”里。 C、文章赞美了泉市好人,他们是温暖和希望的使者。 D、“一高一矮”两个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泉市好人的典型代表。(5)、你认为小翠是一个怎样的女孩?请从文中至少找到两处理由来说明你的观点。 -
6、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小题。
鲁滨逊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有树荫、又可以防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见过往的船只,以便请求救援。
鲁滨逊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破船上搬下来的食物很快吃光了,要想活下去,就得想办法。
他每天要么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或到海边去捕鱼,还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后来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鲁滨逊从船上搬来的东西里有一些麦子,他把它们撒在围墙里,不久长出了嫩芽,后来结出了十几个穗子。他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1)、为了在荒岛上生存,鲁滨逊做了哪些事?请用关键词填写下图。→→畜养山羊→
(2)、班级“世界名著交流大会”正在火热进行中,小江想把《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都推荐给大家。请帮他写一段推荐语。要求:①综合三本名著,确定一个分享主题,再围绕主题进行有条理的分享。②推荐理由可以是有趣的阅读经历或最深的阅读体会,也可以是值得分享的阅读方法等,1-2个理由即可③100字左右。
-
7、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见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 , 华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尔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
(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字。①与瓦石无异
②窃见管神色
③又尝同席读书
④宁读如故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①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
②宁读如故,华废书出看。
(3)、为什么管宁要说“尔非吾友也。”请联系选文说清理由。你觉得管宁对朋友的选择标准合适吗?为什么?请联系曾经学过的课文或者读到过的文章、经历过的事情谈一谈。 -
8、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①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② , 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③ , 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④。
【注释】①天山:指祁连山。②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③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④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你认为这是一首边塞诗还是一首送别诗呢?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2)、这首诗以(A.豪迈激昂 B.激愤忧伤)的笔触表达了作者的志向,抒发了的情感。 -
9、“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小学六年的生活已然成为过去,你也一定像朱自清先生那样有许多的感慨:或高兴、或遗憾、或后悔……如果现在你能再做一回小学生,那会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请以“如果,我能再做一回小学生”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以具体事件为线索,写出真情实感。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甲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①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②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乙
黄继光(节选)
①黄继光带上两个战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
②敌人发现他们了。无数照明弹升上天空,黑夜变成了白天。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一个战士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摧毁火力点的重任落在了黄继光一个人身上。
③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
④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
⑤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黄继光晕倒了。战士们赶紧冲上去,不料才冲到半路,敌人的机枪又叫起来,战士们被压在山坡上。
⑥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指导员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1)、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可以像选文甲那样,既关注人物群体,也写每一位战士;又可以像选文乙那样,重点描写主要角色。这两种写作手法的效果怎么样,请结合两个文段说说你的看法。(2)、参与班级演讲团队赛“我心中的英雄人物”,嘟嘟准备的内容是《狼牙山五壮士》,艳艳准备的是《黄继光》。作为小组长的你如何用一段话串联这两个故事参赛呢?(3)、两个片段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图。语言描写(一处):。
动作描写(连续动词2-3个):
人物形象:(关键词2-3个)
其他:
神态描写(一处):。
-
11、默写
杭州西湖,如画江南。西湖之美,美在她春日的色彩鲜艳夺目,正如白居易在《忆江南》中写到 , , 西湖之美,美在她的夏日荷塘,正如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到;西湖之美,还美在她的水光山色,晴姿雨态,正如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写到 , 。
-
12、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甲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乙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盖,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思援/弓缴/而射/之 B、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C、为是/其智/弗若与 D、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2)、“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话中,加点字的正确意思是( )。A、因为 B、为了 C、以为,认为 D、同“谓’,说(3)、下列语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其一人专心致志,惟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弈秋的教诲。) B、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他与第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是棋艺比不上人家。) C、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到了正午时离人近。) D、两小儿笑曰:“熟为汝多知乎?”(两个小孩笑着说:“大家为什么都说你知识渊博呢?”)(4)、对以上两篇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读了《两小儿辩日》,我们知道了要敢于对自然现象进行探求和质疑。B 在《两小儿辩日》中,孔子最终不能决也,是因为孔子怕自己说不出来被两个小孩儿笑话。
C.《学弈》中的两个人都很聪明,只是一个人的学习态度没有另外一个人好。D.读了以上两篇文章,我知道了在看待问题的时候,要学会“辩证”,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才能更深入地理解。 -
1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没有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 B、通过这一次“垃圾分类”主题班会,我们的清洁卫生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C、在如何提高作业质量这一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D、中学时,他的成绩不仅在全校拔尖,而且在班上名列前茅。
-
14、 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B、此次南太平洋台风登陆,福建省首当其冲。 C、看到儿子各种搞怪表情,妈妈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D、狂风暴雨过后,村里的道路满是泥泞,房屋损伤严重,农作物倒下一片,哀鸿遍野。
-
15、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散步时,母亲和儿子的观点发生了分岐: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B、在众目睽睽之下,我们几乎是狼贝地跨出了店门。 C、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D、庄严肃慕的一曲乐章震憾着每一个人的内心。
-
16、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迤逦(lǐ) 笨拙(zhuō) 暴露(lù) 蒙(měng) 古族 B、瘦削(xuē) 慰藉(jì) 奢侈(chǐ) 月晕(yùn) C、勾勒(lèi) 浑(hún) 浊 参差(cī) 风靡(mí) D、闷(mèn)雷 歼(jiān) 灭 肇(zhào) 事 枢(shū) 纽
-
17、生活中,总有一最场景,曾让我们心灵悸动。或人、或景、或事、或物……
请以“▲的一幕”为题,写一个片段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那一幕”的描述须具体生动;③字迹工整;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⑤字数 300 字左右。
-
18、语言运用
成都大运会期间,国外运动员和外地游客纷至沓来。成都是美食之都,街头美食、传统名菜,将成都烟火气,演绎得淋漓尽致。请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作为四川火锅的代表——成都火锅有什么特色呢?请你根据以下材料归纳要点,每点不超过6字。材料一:成都火锅食材丰富,菜品多达几百种,囊括了食物王国里可食用之物,菜品已扩大到家禽、水产、海鲜、野味、动物内脏、各类蔬菜和干鲜菌果等。用一句话概括:凡是能吃的食物都可以在火锅中煮或烫食。
材料二:在品种和风味上实行了多样化,可以满足不同食客的需求;再加上几十种不同的味碟的调配,其适应性更加广泛,适合大众化的口味。
材料三:在火力作用下,火锅中的汤卤处于滚沸状态,食者边烫边食,热与味结合,“一热当之鮮”:再加上选用上乘的调料,新鲜的菜品、多样的味碟,真是鲜上加鲜,回味无穷。
材料四:火锅之乐,在于意趣,亲朋好友,宾客同伴,围着火锅,边煮边烫,边吃边聊,可丰可俭,其乐无穷,正如清代诗人严辰写的“围炉聚炊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
(2)、在大运会期间,你将作为志愿者美食向导,向来宾介绍四川美食。请仿照例句,在下列美食中任选一种介绍,至少使用一种的修辞手法,字数在20字以内。例:赖汤圆 个大圆滑白白嫩嫩,味美甜香久久长长。
火锅 红浪翻滚,鱼虾遨游,麻辣飘香,品五味人生。
美食代表:串串香 担担面 钟水饺 回锅肉 麻婆豆腐 夫妻肺片……
仿句:
-
19、现代文阅读
长长的山路
沈念
①村与寨之间,山路相连,弯曲环绕,通往外面只有一条路,旧貌陈颜在浑然不觉间起着变化。父亲带着村民修这条路,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②那是一条遇到雨水就会泥泞的路,坑坑洼洼,湿滑难行。进入雨雪季节,就像踏进地雷阵,要随时小心掉进泥坑,出来厂身脏泥衣。我每天上学必经此路,想躲也躲不了,想逃也逃不掉。在校门前的三岔路口,我曾发誓,将来要逃离闭塞的村子,要去山外的地方。
③寨子里的祖训是,穷也要有穷担当,不求人,凡事靠自己。那时候,很多条件好的村子早就把路修成了水泥路,但山寨家底子薄,修不起一条路。刚换的村支书是父亲,村民难以忍受这条破路的时候,就望着他们的新支书……
④父亲也不是没找过乡长。乡里的书记调任新的岗位,暂时由田乡长代理书记。那天父亲守在外面,瞅乡长办公室没人的一个空档,进了门,又要讲烂路的状况,但刚起了头,田乡长就叹了口气说,乡里实在是拿不出钱了。父亲本是脸薄之人,听了这话,心里涩涩的不是滋味。后来有乡干部说县长要来,他当时心一硬,决定豁出去了。他想好了,万一县长发脾气,村支书不当了也没什么了不起,必须要修条路对村民有个交代。
⑤那天,乡干部集中在礼堂开会。龙县长坐在台上讲话,字正腔圆,听得到声音在墙壁上碰撞。父亲站在外面,龙县长的讲话碎片似的飘进耳中: “农村广阔天地,不能死脑筋搞农业,我们准备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乡镇企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⑥县长一行人走出礼堂,看到父亲站在空阔的院子里,独独的一个人,站得笔直,一动不动,风吹动着他那条军绿色裤子的下摆,上面沾了很多湿漉漉的泥巴印子。
⑦“县长,帮我们修路。”父亲说完这句话,就一声不吭了。车从乡政府大院出发了,车厢内空气沉滞,县长的表情凝重。
⑧那条路,雨后泥泞,泥浆乱翻,像是一群不懂耕作的人踩过的水田。几个干部无从下脚,落在后面。龙县长刚迈了几步,鞋和裤子都沾满了泥巴,问走在前面的父亲,你们平时一直走这条路?
⑨父亲说,祖祖辈辈。
⑩有个干部嘟囔了一声,这条路走不进去吧?
⑪龙县长扭头说,车开不到的地方,脚可以走,村民能走出来,我们就能走进去,我们走一次是一次,但山寨的老百姓,是要年年走、用月走、天天走的。
⑫父亲回村,召开村民大会,第一句话就是,到修路的时候了。村民掂量着父亲的话,热情高涨,交头接耳,说龙县长讲得真好,又说父亲有胆识,没米下锅的人才敢破釜沉舟,还说,我们山寨人走好路、过好日子的时候也快要到了。
⑬修路是三个月后启动的,财政困难,资金缺口大,父亲发动村民投工投劳,分成凿石组、运输组、铺路组,就地取材,用钢钎凿碎山石,手锤打得叮叮响,火花四溅。大家吃在工地上,饭菜从家里带,坚持了三个月,拉出了一条三米多宽的新路。父亲又想了个主意,把那些钎开的薄石块,条形块状的,带回村里垒了水渠的护坡。
⑭修路接近尾声,那条儿时长长的山路,很快变了模样,变成了一条更平更宽的柏油新路。俯瞰之下,黑得发亮、飘带似的山路,来往的车辆,和时光一起延展。
⑮山寨的变迁,如同一本厚厚的书,风吹开一页沉重的过去,又画出一页开阔的未来。而今山路两旁是农家乐和古朴的民居,是清越的山风和厚厚的绿荫,是幽美的峡谷和明亮的旷野。那么多从路上经过的人,帮父亲和这座古老的山寨铭记着一条山间长路的故事。
(节选自《长路与短句》,有删改)
(1)、为了修路,父亲采取了哪些行动?请梳理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行动过程
行动结果
找乡长申请修路
①
②
县长实地考查路况
召开村民大会
③
修路启动,村民投工
修成柏油新路
(2)、父亲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俯瞰之下,黑得发亮、飘带似的山路,来往的车辆,和时光一起延展。
(4)、“路”在文学作品中往往具有象征意味。本文“长长的山路”象征什么?请结合山路的前后变化简要分析。 -
20、文言文阅读
煮饭成粥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吏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算① , 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②?”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算,饭今成糜③。”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④ , 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注释】①著算(bì):放箅子。箅: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②馏:蒸饭。③糜:粥。④更相易夺:相互修正失误遗漏。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尔颇有所识不 识:知识 B、仿佛志之 志:记得 C、客与太丘论议 论议:谈论 D、宾客诣陈太丘宿 诣:到(2)、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
②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3)、文中元方兄弟具有怎样的品质?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