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大熊猫不仅可爱而且生性温和 , 很讨人喜欢。 B、老师总是用温和的目光看着大家,使我们感到非常亲切。 C、她虽然性情温和 , 但遇事很有主见,从不人云亦云。 D、风,温和地吹着,是美丽的秋姑娘姗姗而来。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行军打仗要学会不动声色地观察敌人,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B、我路过广场时,看见一群人围在一起指指点点、窃窃私语。 C、这件美中不足的作品太漂亮了,堪称完美。 D、鹤山咏春拳的传承者们神气十足地展示着拳法,一招一式间风范尽显。
  •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隔(jiān)    迫(qiǎng) B、起(wǎn)   坑(xiàn) C、(cí)    路(cà) D、(gē)    玉(pì)
  • 4、看拼音,写词语。

    我时常会想起,我和外婆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每天qīng chén , 她会打开精致的 jìng xiá为我梳妆;中午回家,我总能吃到她为我精心准备的gāo bǐng; huáng nūn时分,她会fēn fù我给她拿来上好的茶叶,我们坐在 guì huā树下泡茶,外婆就给我讲有趣的故事。

  • 5、看到“考试”这两个字,你一定想到了许多画面,是考试前10分钟,还是试卷发下来时?是紧张答题时,还是收卷那一刻?是考试后的10分钟,还是看到分数的那一刻?请你围绕一次考试写一篇作文。要求:题目自拟;注意点面结合,把印象深刻的一两个场面作为重点来写;字数不少于450字。
  • 6、课外阅读(二)

    八女投江

    ①1938年5月的时候,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的一支部队,按照上级的命令,深入敌后去开展游击战,打击日本侵略军。这支部队里边有一个妇女团。部队在一连串的战斗中,牺牲了不少战士,妇女团也一样,最后只剩下了八个人,她们是冷云、胡秀芝、杨贵珍、安顺福、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和李凤善。

    ②10月的一天晚上,部队来到乌斯浑河下游西岸的柞木岗山下。乌斯浑河是黑龙江的一条支流,当时正在涨大水。河面有一百多米宽,水流湍急。部队首长让战士们准备渡河。

    ③就在这个时候,啪啪啪,突然响起了密集的枪声,接着就出现了成群成群的鬼子兵。不好,日本侵略军把抗联部队包围了。冷云急忙对战友们大喊一声:“快,向敌人射击,掩护部队突围!”女战士们一听,立刻一齐朝鬼子兵开了火。

    ④鬼子兵调头朝冷云她们扑了过来。抗联部队趁着这个机会发起了冲锋。突破鬼子兵的包围圈,撤到了山上。部队首长往河边一看,鬼子兵正朝冷云她们猛扑,她们的处境非常危险。于是,他又带领部队往山下冲,想把她们救出来。

    ⑤日本指挥官一看没能消灭抗联的大部队,气得嗷嗷乱叫,命令鬼子兵们全部朝冷云她们扑过去。

    ⑥太阳从地平线上升了起来,乌斯浑河西岸弥漫着滚滚硝烟。女战士们手中已经没有一颗子弹了。由于她们八人都不会游泳,眼前只有两条路:战死或被俘。“如果被俘,是何等耻辱,宁愿战死也绝不苟活。”冷云说。

    ⑦“指导员说得对!咱们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过河!”安顺福坚决地响应。

    ⑧“对!过河!”女战士们一致同意。她们互相搀扶着走向乌斯浑河。就在这时,几颗子弹突然飞了过来,王惠民向前倒了下去,冷云想去抱住她,却被一颗子弹打中了肩。胡秀芝忙将冷云扶住,安顺福抱住了王惠民。这时,敌人更加疯狂了,子弹不停地穿梭在女战士们的周围。她们忽而倒下,忽而又搀扶着站起。水流很深很急,但她们依然向着乌斯浑河的深处前行。这时,一颗炮弹落在了八名女战士的旁边,激起了很高的浪花。浪花过后,河面平静了下来,但是再也见不到八位女战士的身影……

    ⑨八位女战士把她们的生命奉献给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她们的英雄事迹将永载史册,并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而奋斗!

    (1)、故事是按照的顺序记叙的,可概括为:准备渡河→→敌人反扑→四个部分。其中详写了两个部分,其余略写,表现了八位女战士的精神。
    (2)、当时战斗非常残酷。下面不属于八位女战士面临的困难的一项是(    )。
    A、敌众我寡 B、水势凶猛 C、没有子弹 D、部队转移
    (3)、有人说第④⑤段中的“扑”字可以改为“冲”,理由是“冲”更能突出鬼子兵来的速度快,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4)、与“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表达的情感不一样的一项是(    )
    A、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5)、第⑧段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既写了女战士们的具体表现,也关注了她们过河的整体情形。请你找出一处描写“点”的句子和一处描写面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 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材料一】二维码是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记录数据符合信息的新一代条码技术。它是一种黑白相间的图形,是用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看上去像一个双色方形迷宫。二维码能够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编码”成一个图像,当用特定软件拍摄这些图像时,二维码内包含的信息就显示出来。

    【材料二】

    类型

    一维码

    二维码

    数据容量

    大约20字符

    大约2000字符

    数据密度

    1

    20—100

    【材料三】使用一维码时,碰到条码受损(如污染、脱墨等)时,识读设备就无法读取信息,需要操作人员通过键盘手动输入条形码号。二维码引入了错误纠正机制,使得二维码在造成局部损坏时、依旧可以正确识读,当二维码损坏面积达50%时仍可恢复信息,并被正确识读,其译码可靠性高,错误率不超过千万分之一。

    (1)、阅读材料一,下列关于二维码的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二维码是用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 B、二维码和一维码是同步发展起来的。 C、当用特定软件拍摄这些图像时,二维码内包含的信息就会显示出来。 D、二维码能够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编码”成一个图像。
    (2)、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二维码与一维码相比,不具有的优势是(    )。
    A、抗磨损强 B、存储的信息量大 C、容错能力强 D、可靠性高
    (3)、阅读材料二,判断下列说法,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一维码是长条形的,条纹下有阿拉伯数字;二维码是方形的。

    ②一维码是由纵向黑条和白条组成的,二维码码区内会有多边形图案。

    ③二维码水平和垂直方向都表示信息,一维码只在垂直方向表示信息。

  • 8、在下面句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诗句。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写出了雨散云飞、水天映照的景象的两句诗是“”。
    (2)、《七律·长征》一诗中具体描写“山”的诗句是“”;具体描写“水”的诗句是“。”
  • 9、按要求写句子。
    (1)、郝副营长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我一定要让孩子们在灯光下学习。”(改为转述句)
    (2)、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用相同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3)、花——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任选一个事物仿写句子)
  • 10、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改写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要求意思不变,不用“说”字。
    (1)、黄霏霏考了满分,妈妈看到成绩后说:“太棒了!继续努力哟!”
    (2)、星期天,小宇邀请彬彬一起去溜冰,彬彬说:“对不起,我要陪妈妈过生日,不能去了。”
  • 11、根据地名和人名的拼写规则,下列名称拼写有误的是哪一项?(    )
    A、人民路 RENMIN LU B、青海湖 QINGHAI HU C、北凫 BEI FU D、钟南山 Zhong Nanshan
  • 12、下列句子中的分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B、太阳落后,明月升起时;可怜的水莲,抱着她悲哀的心,含泪的眼,亭亭玉立在黑暗的深处 C、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后,我扑倒在他脚下。 D、我们过苦日子时,他来了;我们过好日子时,他却走了。
  • 1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热血    居高     贯注

    骨    铁    排

    (2)、形容精神专注的词语是 , 再写一个:
    (3)、会场上爆发出一阵的掌声。
  • 1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是哪一项?(    )
    A、管  B、  比 C、奔腾  投奔    D、古包  迷
  • 15、根据拼音写词语。

    狂风的劲吹、bīng báo的击打,都不能使 xuán yá上的百合qū fú , 当 lóng lóng的春雷唤醒大地时,百合在 bó wù中 bèn zhuó地绽开了嫩芽和花叶,用自己的美丽 diǎn zhuì着 yōu yǎ的大地。

  • 16、作文。

    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很多的人,有的长相特别,有的性格独特,有的有特殊爱好……请你选择一个人,把他(她)的特点细致地描绘出来,写一篇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他(她)的特点;语句通顺;不少于300字。

  • 17、课外阅读。

    秋的气味(节选)

    林海音

    ①秋天来了,很自然地想起那条街——西单牌楼。

    ②无论从哪个方向来,到了西单牌楼,秋天,黄昏,先闻见的是街上的气味。炒栗子的香味弥漫在繁盛的行人群中,赶快朝向那熟悉的地方看去,和兰号的伙计正在门前炒栗子。和兰号是卖西点的,炒栗子也并不出名,但是因为它在街的转角上,首当其冲,就不由得就近去买。

    ③来一斤吧!热栗子刚炒出来,要等一等,倒在箩中筛(shāi)去裹糖汁的砂子。在等待称包的时候,另有一种清香的味儿从身边飘过,原来眼前街角摆的几个水果摊子上,啊!枣、葡萄、海棠、柿子、梨、石榴……全都上市了。香味多半是梨和葡萄散发出来的。沙营的葡萄,黄而透明,一撅(juē)两截,水都不流,所以有“冰糖包”的外号。京白梨,细而嫩,一点儿渣儿都没有。“鸭儿广”柔软得赛豆腐。枣是最普通的水果,郎家园是最出名的产地,于是无枣不郎家园了。老虎眼,葫芦枣,酸枣,各有各的形状和味道。“喝了蜜的柿子”要等到冬季,秋天上市的是青皮的脆柿子,脆柿子要高桩儿的才更甜。海棠红着半个脸,石榴笑得露出一排粉红色的牙齿。这些都是秋之果。

    (1)、秋天来了,为什么很自然地想起那条街——西单牌楼?(    )
    A、西单牌楼热闹。 B、西单牌楼卖各种秋果。 C、西单牌楼卖西点。 D、西单牌楼是玩乐的好去处。
    (2)、文章第③自然段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秋之果的?(    )

    ①味道    ②颜色    ③果质    ④样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小文同学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的字词,下列对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炒栗子的香味弥漫在繁盛的行人群中……”句中的“繁盛”用近义词“繁华”来理解。 B、“沙营的葡萄,黄而透明,一撅(juē)两截,水都不流……”借助部首猜字义,句中的“撅”是用手掰断。 C、“热栗子刚炒出来,要等一等,倒在箩中筛(shāi)去裹糖汁的砂子。”联系生活经验,句中的“筛”作动词用,意思是分拣。 D、“……但是因为它在街的转角上,首当其冲,就不由得就近去买。”联系上文,句中的“首当其冲”就是最先得到优惠的意思。
    (4)、“冰糖包”是哪种水果的外号?为什么被称为“冰糖包”?
    (5)、“海棠红着半个脸,石榴笑得露出一排粉红色的牙齿。”仿照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介绍一种你喜欢的水果的特点。
  • 18、课内阅读。

    花的学校(节选)

    ①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②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④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⑤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⑥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⑦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1)、画波浪线的句子把花儿当作来写,“放假”一词让人们想到了花儿们因为有了雨水的滋润像孩子一样的样子,表现出花儿们(兴奋  悲伤  惊讶)的心情,读起来非常有新鲜感。
    (2)、请在选文中再找出一个有新鲜感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明理由。

    句子:

    理由:

    (3)、结合课文内容,下列对画横线的句子中“冲”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冲”字体现出了花孩子们迫不及待想要出来的欢快心情。 B、“冲”字体现出了花孩子们无组织、无纪律地横冲直撞的情态。 C、“冲”字体现出了花孩子们急于挣脱束缚,向往自由的迫切心情。
    (4)、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冲出来以后的情景吗?动笔写一写吧!
  • 19、口语交际。

    在上学路上,同学们讨论着自己暑假里有趣的经历,请先补全东东的经历,再写写自己的暑假经历吧!

    琪琪:暑假里,我参加了志愿者活动。每周六、周日,我们会在公园里捡垃圾。不论是草丛里的小纸团,还是墙角的烟头,我们都会把它们捡到垃圾桶里。从这次活动中,我感受到了环卫工人的辛苦,也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东东:我的暑假是在奶奶家度过的,奶奶教会了我

    我:

  • 20、经典诗文默写。

    诗文的美,美在韵味,美在含蓄,美在回味悠长。读着杜牧《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我仿佛看到了漫山的枫叶如火焰般绚烂的景象;读着叶绍翁《夜书所见》中的“ , 江上秋风动客情”,我体会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读着袁枚《所见》中的“意欲捕鸣蝉,”,我好像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形象;读着刘禹锡《望洞庭》中的“”,我仿佛看到了月色下的洞庭湖如一面未加打磨的铜镜,感受到了月下洞庭湖朦胧、静谧的美;读着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中的“微微风簇浪,”,我仿佛看到了微风掀起一簇簇的浪花,渔灯倒影零零散散地散在水面上的画面。

上一页 124 125 126 127 12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