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按要求完成句子检测。(1)、照样子,补写句子,表达出“说”的意思。
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①听到“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消息,爸爸:“我们的祖国太伟大了!”时事热点
②“这道题我又做错了。”笑笑挠了挠头,。
(2)、下面是小文同学观看乒乓球比赛后写下的作文片段。老师给这段话提出了两点修改建议,请你根据老师的建议,帮她修改完善。我和姐姐坐在屏幕前,心中无比激动。中国运动员的表现精彩极了,当看到他们取得胜利的那一刻,我说:“他们太棒了!简直是我的偶像!”姐姐说:“他们是全中国的骄傲!” 建议1:用上反复的修辞手法,把“中国运动员精彩的表现”写得具体一些。
提示:可以用上“是那么……是那么……”“只听见……只听见……”等词语。
建议2: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说”的意思,请用合适的词语或细节描写替换加点部分。
我:“他们太棒了!简直是我的偶像!”姐姐:“他们是全中国的骄傲!”
-
2、对课文《灯光》中关于“灯光”和“火光”的描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对灯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及对战时生活的怀念。 B、文章对书上插图中灯光的描写,体现了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C、文章写战场上的火光——郝副营长点燃书本产生的那一星火光,意在歌颂郝副营长舍身为部队照亮前进道路的伟大壮举。 D、文章结尾对灯光的描写让我们领悟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烈士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我们应当珍惜。
-
3、对“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这句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写出了“我”看到邱少云被烈火焚烧时的伤心。 B、直接写出了“我”对敌人的仇恨。 C、表现了“我”与邱少云之间深厚的情谊。 D、侧面衬托了邱少云同志的伟大精神。
-
4、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检测。(1)、捐躯赴国难,。(2)、即使身份低微,也应为祖国的强盛竭尽全力,正如陆游所言:。(3)、“ , , 不可以尺寸与人。”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至今仍在我们耳畔回响,提醒着我们要守护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4)、《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任凭。这篇课文赞颂了邱少云同志为了战斗的胜利,的崇高革命精神。
-
5、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内容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驱赶一切失落 ②照亮漆黑道路 ③安慰孤寂心灵 ④指引船舶航行
灯是前进的方向,____;灯是希望的使者,____;灯是黑暗的克星,____;灯是温暖的代表,____。
A、③④②①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④①②③ -
6、对下列句子使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他问我:“记者,你见过电灯吗?”(语言描写) B、她对那个神秘的盒子充满了好奇,心想:“那里面究竟装着什么呢?”(心理描写) C、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心理描写) D、他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动作描写)
-
7、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B、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D、你看,你看,这不是又一批新砍的毛竹滑下山来了吗?
-
8、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好河山,寸土不让。”____战士们怀揣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热爱,____在面对数量远远超过我方的敌人时,他们____没有一个人退缩,____勇往直前、前仆后继,最后战胜了敌人。
A、因为……所以…… 既然……就…… B、因为……所以…… 如果……就…… C、如果……就…… 不但……而且…… D、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
9、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防守高地的战士们聚精会神地盯着越来越近的敌人,准备以死相搏。 B、战场上,战士们自言自语地互相鼓励,奋勇杀敌。 C、开国大典上,礼炮齐鸣,那声音震天动地 , 宣告着新中国的诞生。 D、八路军居高临下 , 对着山谷中的敌人一阵猛攻,打得敌人抱头鼠窜。
-
10、用“烈”字组成的词语填空。
的战斗打响了,我军向敌人发动了的进攻。突然,敌人的燃烧弹引燃了荒草,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但是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忍着的疼痛,纹丝不动,直到最后牺牲。
-
11、根据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钧”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 再查读音;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钧”是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三十斤,“千钧一发”的意思是。
-
12、按要求完成字音检测。(1)、画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皖南(wǎn huàn)围歼(qiān jiān) 电钮(niú niǔ)山坳(yòu ào) 伪装(wèi wěi) 干涸(gù hé)
(2)、读句子,给加点的字词注音。①少年们站在海边,望着海平线处璀璨的日出,心中满是对未知旅程的憧憬。
②为了完成任务,这个坚强的战士在黑魆魆的夜里蜷缩着身体,忍受着疼痛,没有发出一丝声音。
-
13、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这块浮雕作品刻画了抗日战争时期,无数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时的一个战时普通场景。请你认真观察,展开想象,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介绍这块浮雕。

(“面”的描写)这块浮雕作品刻画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场面。(“点”的描写)只见前面的八路军战士拿着枪,躬身穿过高粱地,。 -
14、课内阅读。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1)、选段为我们展现了( )的场面。A、群众入场 B、典礼开始 C、阅兵式(2)、选段在对各个方阵进行描写时,选取的角度和突出的特点不一样。其中,描写海军突出的是 , 描写步兵突出的是 , 描写炮兵突出的是。
A.武器及队形的特点
B.方阵行进的特点
C.服装颜色的特点(3)、选段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其中对各兵种的具体描写是“”的描写,对所有军队的描写是“”的描写。运用这种写法的好处是。(4)、读画横线的句子,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群众的心情。(5)、如果你在现场,看到此情此景,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你最想说什么?写一写吧。 -
15、根据对句子的理解填空。(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诗句为我们具体展示了两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分别是“巧渡”和“强渡”。诗中的“”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红军战士。
(2)、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 , 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句中加点的部分运用了描写,从这些词语中能体会到班长马宝玉的;画横线处运用了描写,从中能感受到他对敌人的。
(3)、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句中重复使用“只听见”,起到了(A.突出,强调 B.衬托,烘托)(填序号)的作用,更加鲜明地表现了。
-
16、读句子,注意加点部分,用表示“说”的词语仿写句子。
妈妈把我送到学校门口,再三叮嘱我:“上课要认真听讲。”
-
17、理解填空。(1)、《七律·长征》是(作者)创作于红军长征胜利前夕的一首诗,诗中的“ , 万水千山只等闲”总领全诗,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五岭 , ”用奇特的想象,写出了红军战士藐视一切困难的态度;“金沙水拍云崖暖,”通过一暖一寒的对比,表达出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和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 三军过后尽开颜”则描写了红军翻越雪山后即将迎来胜利的之情。(2)、爱国,是中华儿女始终不变的鲜明底色。《狼牙山五壮士》按照“接受任务→→引上绝路→→英勇跳崖”的顺序来写,表现了五位壮士的精神。(3)、《开国大典》一文再现了(时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文章依次写了“群众入场”“”“”“群众游行”等场面,表达了人们对新中国的诞生的感情。
-
18、按要求完成句子检测。(1)、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缩句)(2)、经过一个多月左右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修改病句)(3)、狼牙山五壮士牺牲生命,不向敌人屈服。(用关联词语填空)
-
19、按要求完成词语检测。(1)、把下面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全神 钉铁 热血
高下 身骨 排山
①他地听着课,一点儿也没注意到外面的动静。
②面对敌人的严刑拷问,李大钊地说:“不知道!”
③这位老党员的演讲刚结束,场上立刻爆发出一阵的掌声。
(2)、使用丰富的词语能为表达增光添彩,请照样子,用表示“说”的词语填空。“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①“这边的景色很漂亮,你们快过来看呀!”我兴奋地着远处的伙伴。
②“没关系,一次失败不算什么,我们继续努力。”我轻声着失落的朋友。
③看到国庆阅兵的盛况,爷爷:“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了。”
-
20、下面诗句中的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沙水拍云崖暖(高耸入云的山崖) B、万水千山只等闲(平时) C、五岭逶迤腾细浪(山脉弯曲绵延的样子) D、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