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辰同学来自温州。温州流传着许多与杨家将中的杨文广有关的民间故事,他选取了其中的两则分享给大家。请用学过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阅读并完成练习。

    故事一:

    蛮话的由来

    ①在炎亭的海外,有个地方叫南高山。南高山的海底有条白蛇精,在它的北面有个地方叫北高尾,北高尾的海底有条泥鳅精。这两个妖怪专门残害百姓。从南边开来的船经过这里,就被白蛇精所害;从北边开来的船经过这里,就被泥鳅精所害。做生意的谁也不敢经过这里,当地的渔民谁也不敢出海打鱼。

    ②后来,仁宗皇帝出了一道圣旨,命令杨家将出兵到炎亭收妖。杨令婆接来圣旨,就带着杨文广来到了炎亭,在附近的一座山顶安营扎寨。杨文广在山顶筑起了瞭望台,每日观察海上的动静。果真,经过这里的渔船、商船都被妖精所害。杨文广经过七天的观察,就开始行动了。

    ③谁晓得这事早就被两个妖精知道了,原来,它俩早就派了两个小妖,用了妖法专门收听杨文广的计谋。杨文广用福建话安排的计划,被它们收着了,用官话安排的计谋,也被它们收着了。就这样,杨文广来了一个多月,一点也对付不了它们,终日闷闷不乐。

    ④有一天,杨令婆生日,杨文广多喝了几杯,喝醉了,乱语不停。这时,杨令婆突然念头一闪:咦,有了,我们可以造话。他们把杨文广醉后的话拿来参考,编造了一种话,叫蛮话。

    ⑤蛮话编造起来后,杨文广就命令自己的人训练学话,等大家训练成熟了,就用蛮话安排了新的计谋去除妖。第二天,杨文广摆好阵势,杨令婆念起咒语,海上突然出现了很多渔船,两个妖精见海上有这么多渔船,带着众妖出现在海面上。杨文广见时机已到,一声吆喝,令旗一挥,海上、岸上突然出现了神兵神将,箭就像雨一般射向妖精。自从妖精被除,蛮话也就在这一带慢慢流传开了。

    故事二:

    公婆石的由来

    ①有一对老夫妻,男的是杨文广府里的管家,女的是煮饭婆。杨文广到江南收妖,收了很多妖怪,当然其中多数是坏妖,却也有些并不害人的好妖,也被他统统除掉了。这也只有他们夫妻二人晓得,他们看怕了,就从杨府逃出,到了藻溪三台山化装成山民。

    ②那日,他俩正欲上山砍柴,忽然看见一头老虎冲向村里的羊栏,叼走一头羊。老夫妻一边追,一边喊:“虎咬羊了!”正巧杨文广经过,一听到喊声立刻赶来。杨文广看不清夫妻俩的真面目,认为他们也是妖怪,就喊:“你们在干什么?你们不讲,我就要用照妖镜了。”

    ③夫妻俩听到主人的声音,吓得找不到北。杨文广一见,就立刻拉开弓,嗖嗖两箭射去,夫妻俩都中了箭,却直立着没有倒。杨文广举起照妖镜一照,夫妻俩没露出原形,却化成了两块巨石。后来,这两块石头被叫作“公婆石”,到现在还挺立在三台山脚下。

    (1)、阅读故事一,完成下面的故事情节图。
    得令收妖→→编排新计→
    (2)、故事一中,杨文广能除掉两个妖怪,最关键的一环是(   )。
    A、在山顶筑瞭望台,每日观察海上的动静 B、海上、岸上出现神兵神将来帮助杨文广 C、杨文广用妖怪听不懂的蛮话传达计谋 D、杨文广提早布阵,将妖怪引诱到海面上
    (3)、故事一的第①自然段中有很多相似的句式,请用横线画出一组。这样的表达在民间故事中有什么作用?(   )

    A.层层递进,使读者朗读起来更有气势。    
    B.在讲述中方便记忆,也加深听众的印象。

    C.朗读起来更有节奏感,朗朗上口。        
    D.能不断加深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4)、民间故事中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两则故事中哪些情节让你觉得不可思议?任选一处简要概括,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5)、同学们在读完这两则民间故事后,做了下面的思维导图来对比不同民间故事中杨文广的形象,请补充两则故事中杨文广形象的不同点。

    (6)、故事二写得比较简单,请联系上下文,将故事中加点的“吓得找不到北”用具体情景表现出来。
  • 2、小艺分享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相关资料,请你读一读,完成练习。

    绝响《梁祝》,穿越千年

    材料一:

    时间

    主要发展

    1945年

    袁雪芬与范瑞娟演出越剧《梁祝哀史》,后编剧南薇增尾声“化蝶”,把原本的悲剧结局作了浪漫主义升华。

    1954年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被拍成彩色电影,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彩色电影。

    2006年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在老版《梁祝》的基础上,以“以扇喻蝶”的舞台美学呈现手法,重新创作了新版《梁祝》。

    2023年

    “相约亚运,共品越韵”新版《梁祝》(文旅融合版)在蝴蝶剧场正式开启首演。

    2024年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推出了新版《梁祝》(青春版),在蝴蝶剧场首演,并在全国进行巡演。

    材料二:2024年,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为我们献上了一场视觉与情感的双重盛宴——青春版《梁祝》,不仅让经典重焕新生,更以“以扇喻蝶”的创意,让传统与现代在舞台上交织出一幅幅绝美画卷。

    据了解,这一版《梁祝》的总时长约90分钟,共分7个章节演绎“梁祝”传奇:第一幕草桥结拜,第二幕高山流水,第三幕十八相送,第四幕思祝下山,第五幕楼台相会,第六幕英台祷坟,及尾声化蝶。在保留故事基本结构和艺术精髓外,力争做到每一幕都有故事名场面,每一场都有经典传唱名段。

    材料三:梁山伯从师母那里得知祝英台是女子的实情,便高兴地去祝家提亲,两人相约在楼台见面。岂料祝员外已将祝英台许配给太守之子马文才。楼台会面时,祝英台强颜欢笑,梁祝二人互诉无尽的相思之情。两人回忆起以前同窗时的美好时光以及送别时的缠绵情意,到如今有情人不能成眷属,美满姻缘两拆开,真是柔肠寸断恨无限。

    ————《梁山伯与祝英台》

    (1)、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版《梁祝》(青春版)的第三幕是十八相送 B、2024年,小全和家人能够在蝴蝶剧场看到新版《梁祝》(青春版)的首演 C、新版《梁祝》的“文旅融合版”和“青春版”都在蝴蝶剧场首演 D、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被拍成彩色电影是在1945年,这是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
    (2)、下列关于材料二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新版《梁祝》(青春版)保留了故事全部结构和艺术精髓 B、新版《梁祝》(青春版)没有使用“以扇喻蝶”的舞台美学呈现手法 C、新版《梁祝》(青春版)的总时长为80分钟,共分7个章节 D、新版《梁祝》(青春版)力争做到每一幕都有故事名场面,每一场都有经典传唱名段
    (3)、根据材料二可知,材料三写的是“”的场景。
    (4)、校报的“阅读星空”栏目正在征集民间故事,请你结合三则材料,为《梁山伯与祝英台》写一则推荐语。

    推荐语

  • 3、同学们一起交流阅读收获,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民间故事多以口头形式传播,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传承下去,经久不衰 B、民间故事存在于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 C、民间故事往往寄托着人们朴素的愿望,有些还具有教育意义 D、民间故事往往内容比较杂乱,没有固定的类型和重复的段落
  • 4、欣赏同学们绘制的《牛郎织女》连环画,完成练习。

    ①____

    ②天伦之乐

    ③____

    ④担子追妻

    (1)、请你给图①③取名字,写在横线上。
    (2)、根据图意,故事正确的顺序是
    (3)、听闻织女下凡并嫁给了牛郎,王母娘娘鼻子都气歪了 , 派天兵天将将织女捉回天庭。可怜牛郎只能盼星星盼月亮 , 盼望一年一次于鹊桥之上全家团聚。句中画横线的两处俗语可以换成成语:
    (4)、小全对情节④进行了创造性复述,下列建议不恰当的是(   )。
    A、以牛郎的口吻,用第一人称“我”的方式来讲故事 B、适当添加牛郎、织女的神态、动作描写,以及他们俩的对话 C、重点描绘天兵天将的凶狠、残忍,对牛郎、织女的讲述则可三言两语带过 D、模仿孩子呼唤织女时的表情、语言,让听众仿佛身临其境
    (5)、民间故事有许多不可思议的地方,请你仿照小全同学的阅读收获卡,填写自己的阅读收获卡。

    阅读收获卡

    故事名称:猎人海力布

    主人公:海力布

    不可思议的地方:海力布嘴里含着

    宝石,能听懂飞禽走兽的语言。

    阅读收获卡

    故事名称:

    主人公:

    不可思议的地方:

    (6)、林杰的《乞巧》中的“”这两句诗描绘了民间七夕节时乞巧的情景。
    (7)、小艺想为连环画配上人物语言,请你阅读下面的句子,将句子改为转述句。

    王母娘娘说:“可恨的牛郎,竟然如此执着,我一定要狠狠惩罚他和织女!”

  • 5、读民间故事,学习修辞。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哪项?(   )
    A、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B、故乡的菱塘是散漫的,远眺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画。 C、月亮的光芒是柔和的,她不似太阳那般耀眼夺目,热情四射,但她的宁静之美却深深地吸引着我。 D、春天像彩笔,把世界勾勒得绚丽多彩。
  • 6、同学们策划了一场“阅读民间故事有收获”沙龙活动。认准中国字,讲好民间故事。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kěn)        子(sāi)        子(suō)        手(fú) B、酒(nàng)        睡(kē)        牲(xī)        谢(chóu) C、(jiǎn)        堂(huáng)        依(wēi)        珊瑚(qiáo) D、老(shuāi)        竹(kuāng)        着(āi)        不过(niù)
  • 7、小全分享了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请你仔细阅读,完成练习。

    我最喜欢在wǎn xiá____满天的黄昏,qīn mì____地依偎着奶奶,听她讲与西湖有关的传说。我印象最深的是《寻太阳》。有一天,魔王偷走了太阳,村民们十分jiāo jí____,yì lùn____纷纷。年轻的小伙子保俶fā shì____要寻回被偷走的太阳,____为此牺牲,____不hòu huǐ____。他牢记村民的dīng zhǔ____,不惧黑暗和寒冷,一路跋山涉水,与恶魔斗智斗勇,终于寻回了太阳,但也累死了。村民们万分bēi tòng____,为了纪念他,就在宝石山顶造了一座塔。

    (1)、根据拼音和语境,在语段中的横线上写出正确的词语。
    (2)、语段中的横线上最适合填入的关联词是(   )。
    A、虽然……但是…… B、不但……而且…… C、无论……都…… D、即使……也……
    (3)、我可以用等成语来形容人们得知保俶死讯后的心情。
    (4)、联系生活实际,我知道“跋山涉水”的意思是
  • 8、布衣暖,菜羹(gēng)香,诗书滋味长。书中滋味,酸甜苦辣咸,每个人的感受不同。请你以“读书滋味长”为题写一篇习作,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读书滋味,抒发读书感受。
  • 9、阅读作家的读书故事,可以丰富阅读体会。请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最是读书滋味长(节选)

    ①书籍是我们与古今中外圣人贤达沟通的最便捷的途径。如果我们愿意,可以与许多伟大的人物同处一室,日日为伴,聆听所言,交流无碍。故与书为伴,就犹如与知识为友,以智慧为师。左拉说:“我们不必羡慕别人的聪明,如果也要像别人那样聪明,那就是读书。”

    ②其实,真正的聪明人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

    ③读书须做选择。书有高下之分,一个读书人应该有若干本“看家”的书,无论怎样精简,也不要丢弃;无论怎样繁忙,总要随时翻阅。书海无涯,以有限生命畅游无限书海,就要细加斟酌。

    ④读书须入心田。作家毛姆说:“读书必须是一种享受,而不应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硬着头皮办差。”当然为应考而读也不能算错。无论是经典之籍,还是时事手册,用心读和不用心读的效果完全不一样。用心读,问前须学,学后要思,即古人所说的“好学深思”,效果自然好。不用心读,即使坐拥书城,也所获不多。

    ⑤读书当学以致用。读书有两种目的,一种是消遣,一种是使用。把读书当作兴趣爱好和一种生活方式,自然不错。但最好还是把读书与工作事业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转化为创造力也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读以为学,可以增长知识;学以致用,可以把工作干得更好。这样,读书也就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

    ⑥中外先哲有过许多关于读书的箴言,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最是读书滋味长,热爱读书,学会读书,文化的涵养定会使我们的思想保持鲜活的亮色。

    (本文作者:金采薇)

    (1)、阅读短文,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捕捉有用的信息,补充思维导图。

    (2)、下面关于短文内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左拉的话告诉我们,读书能获得知识,使人聪明 B、短文告诉我们,要学会区分书的高下,要有选择地读书,读对自己有益的书 C、“读书必须是一种享受……或者硬着头皮办差。”这句话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必须得舒服,而在考试或硬着头皮办差的情况下,心情过于紧张,不适合读书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读书当学以致用”的观点一致
    (3)、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年四月是我国的“全民读书月”。只有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

    【材料二】湖北省有一位著名的百岁将军,他的健康经验有“三乐”,即心宽为乐,读书为乐,助人为乐。他深知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延缓衰老。他除了读医学、文学杂志外,还整理出了多本诗集和回忆录。

    【材料三】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倡导全社会要加强读书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

    ①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你的观点。

    ②假如学校邀请了材料二中的这位百岁将军为全校师生作报告,会上有一个互动环节:介绍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请你来说一说。要求:说清楚你喜欢的人物是谁,出自哪部文学作品,你为什么喜欢这个人物。(至少说两条理由)

    ③如何理解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请你结合短文和上面的材料,并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领悟读书方法。

    【材料一】

    读书之法(节选)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取舍于其间。

    ——【宋】朱熹

    【注释】①大抵:大概。②皆:都。③勿:不要。④遽:匆忙。

    【材料二】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

    【材料三】

    毛主席的读书方法是“三复四温”和“不动笔墨不读书”。他青年时期就熟读了《史记》《汉书》等古籍,并且不断地重温;到了晚年,他对所喜爱的同一本史书,也是反复研读。阅读时,他总是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杠、点等符号,或是作批注,或是写读书笔记,或是在原书上改错纠正。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好像,如同) B、然后可以有尔(心得,收获) C、学而不思则(欺骗,蒙骗) D、虚心静虑(也)
    (2)、材料一中谈到的读书之法是
    (3)、读材料一,用自己的话说说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4)、梳理材料内容,材料中提到的读书方法有(   )。(多选)
    A、熟读精思 B、三复四温  C、不动笔墨不读书 D、略读法 E、读不同的书 F、好问
    (5)、读表格,针对同学们阅读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材料,提出改进建议。

    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改进建议

    有的同学只看漫画书,阅读面窄

    有的同学只是走马观花地读,收获不大

    结合毛主席的读书方法,建议同学们对所喜爱的同一本书反复研读,边读边圈画、作批注,还可以写读书笔记,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有的同学只是读,不思考,认识肤浅

    (6)、你平常会采用哪种读书方法?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谈一谈。
  • 11、冰心告诉我们要“读好书”,下面不是她的“好书”标准的一项是(   )。
    A、能引发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 B、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 C、写得朦朦胧胧,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 D、感情真挚质朴
  • 12、关于读书的方法,许多古今名人都有着独到的见解,让我们从他们的论断中学习吧。

    古人读书有法:宋代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谓 , 他在《观书有感》中写道:“。”这两句诗告诉我们知识就像方塘里的水需要不断更新。孔子对学习之法也有独到见解,他说“吾尝 , 终夜不寝,以思,无益,”,认为思与学要结合起来。他还用“学如不及,”告诉我们,求学要有进取心,不能懈怠。

  • 13、下面是一位同学在读书方法讨论会上的发言,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可以囫囵吞枣,少数书应该细嚼慢咽,融会贯通。____。

    ①否则,经过提炼的书就犹如蒸馏水一样,淡而无味了。

    ②有些书可以请人代读,也可以读其节选部分。

    ③但这只限于那些不够重要的论述和粗制滥造的书。

    ④换言之,有些书可以阅读,但不必谨小慎微;少数书应该悉心通读,刻苦研习。

    A、①③②④ B、④②③① C、④③②① D、③④①②
  • 14、小艺从本单元课文中总结了一些读书方法,请你将语句与总结的读书方法对应,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A.读书需要日积月累。    B.读书需要对比挑选。

    C.读书需要入情入境。    D.读书需要勤勉好学。

    (1)、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我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读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
    (4)、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 15、小全想推荐《九成宫醴泉铭》楷书字帖,他可以抓住(   )的主要特点来讲。
    A、平和自然,委婉含蓄 B、平正端庄,险劲生动 C、横长竖短,一波三折 D、方正有力,气势雄浑
  • 16、小全收集了几幅书法作品,下面是欧阳询的作品的是(   )。
    A、 B、 C、 D、
  • 17、同桌想让你帮他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其中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鲁迅先生从小学习认真,酷爱读书。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个辣椒,放在嘴里嚼,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A、鲁迅先生从小成绩优异 B、鲁迅先生从小学习认真,酷爱读书 C、鲁迅先生从小爱吃辣椒 D、鲁迅先生从小爱买书籍
  • 18、涵涵想知道下面关于文言语句的说法中哪一项正确,请你帮她选一选。(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知”字的读音都相同。 B、“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中“漫浪”的意思是浪漫。 C、“吾尝终日不食”和“余尝谓”中的“尝”都是“品尝”的意思。 D、“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 19、下面是东东读书时写下的一些批注,其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
    A、汤姆的情绪分外激动,他觉得自己得到了一个大显身手的好机会。 B、女儿去了国外求学,母亲每天都在为远在异国的女儿牵肠挂肚 C、故事中的主人公一遇到问题就向老师请教,真是不耻下问啊! D、鲁迅笔下的人物,一个个刻画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 20、小艺说自己不太理解下面的词语,其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不  惹人讨 B、下问  奇大辱 C、而好学  动作灵 D、学问无无穷无
上一页 85 86 87 88 8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