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古时候,科学shàng不发达,人们未能jiē kāi宇宙之mí。而现在,我们对宇宙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火星的 qīng jiǎo约66度 1分;火星上的cí chǎng非常弱,太阳风和宇宙射线可以直接轰击火星表面。那么,宇宙中那些未知的领域是不是也和地球一样,有shā mò和森林,有文明的居民,也有猖狂的dà dào呢? 如此种种,还等着我们去深入探索。

  • 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黄果树风景名胜区门票存根

    游览须知

    为了您的安全以及保护景区资源,请自觉遵守以下规定:

    一、文明旅游,尊老爱幼,团结谦让。

    二、按指定路线游览,严禁翻越护栏,

    攀越悬崖,涉水过河等行为; 严禁在洞内、索桥等嬉戏打闹。

    三、 爱护环境,严禁攀摘花朵以及在岩石、树木上乱刻乱画,严禁在景点打鸟捕鱼。

    四、严禁在景区内吸烟。

    材料二:黄果树瀑布,即黄果树大瀑布。古称白水河瀑布,亦名“黄葛墅”瀑布或“黄葛树”瀑布,因当地广泛分布着黄葛榕而得名。它位于中国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以水势浩大著称。瀑布高度为77.8米,其中主瀑高67米;瀑布宽 101米,其中主瀑顶宽83.3米。黄果树瀑布出名始于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经过历代名人的游历、传播,成为知名景点。去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旅游,一定要选对时间。观看黄果树瀑布的最佳时间是夏季7、8月份,此时水量丰富,气势磅礴,最为壮观。

    (1)、想知道如何文明安全地游览黄果树瀑布,应重点阅读 , 从中可知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旅游景区。
    (2)、旅游前应该对景点有相应的了解,想知道去黄果树瀑布旅游的最佳时间应重点阅读 , 运用的阅读方法可知,游览最佳,因为这时
    (3)、判断下列行为是否正确。

    ①小明在景区看见一朵很美的花,想摘下来给妈妈带回去。

    ②爸爸在瀑布旁边点了一根烟吸了起来。

    ③美好的风景都在那些没有被开发的地点,游客可以自行选择游览路线,想去哪里观赏就去哪里观赏。

    ④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其得名与当地广泛分布着黄葛榕有关。

    ⑤想知道上面这些判断题的答案,只需要重点阅读材料二就行了。

    (4)、如果你现在就站在黄果树瀑布面前,你会如何称赞它? 请写一写。(至少用上两种修辞手法)
  • 3、课外阅读理解。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故宫南北长 961 米,东西宽 753 米,建筑面积 15.5 万平方米。

    故宫前部宫殿,建筑造型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只吉祥瑞兽,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后部是内廷庭院,院落深邃、建筑紧凑,因此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内廷之后是后苑,后苑里有岁寒不凋的苍松翠柏,秀石迭砌的玲珑假山,楼、阁、亭、榭掩映其间,幽美而宁静。①

    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它雄伟、堂皇、庄严、和谐,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标志着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    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②

    我的批注:

    ①说明了故宫建筑之宏伟壮丽,布置精巧,秩序井然。

    ②我们的祖先是勤劳和智慧的,故宫是我们的骄傲。我为我们的祖先造出了这样雄伟的建筑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1)、给选文起一个题目: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故宫分前部宫殿、后部内廷庭院及后苑。

    ②故宫也叫紫禁城,是唐、清两代的皇宫。

    ③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皇宫是故宫。

    (3)、第2自然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表现了故宫建筑面积大的特点。
    (4)、用横线画出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
    (5)、故宫的建筑特色是
  • 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在北京城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

    紫禁城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边午门,北边神武门,东西两边分别是东华门、西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1)、第2自然段主要介绍了故宫的和建筑风格。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有六百年的历史。

    ②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南边神武门,北边午门,东西两边分别是东华门、西华门。

    (3)、片段中多处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如“七十二万平方米”“五十多米”等,这样表达为了。                      
    (4)、片段最后一句说明了故宫的建筑有的风格特点,抒发了者对故宫的之情。
  • 5、按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是 , 而且在结构上相结合。
    (2)、本文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 ,由方向,逐次介绍建筑物,先介绍“”部分,后介绍“”部分。
    (3)、故宫的“三大殿”指
    (4)、说明建筑物的说明文一般采用顺序,说明事理的说明文一般采用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过程的说明文一般采用顺序。这是决定的。
  • 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弯弯的内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以一处建筑物为描写对象,仿写一句话)
    (2)、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仿写双重否定句)
    (3)、规模宏大的故宫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缩句)
    (4)、这样宏伟的建筑群 ,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 ,不能不令人惊叹。

    ①改为反问句:

    ②改为陈述句:

  • 7、绝大多数第一次到北京旅游的游客,都会把故宫当作必去之处。下列关于故宫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宫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宫殿,也是古老中国的标志和象征。 B、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 C、故宫内的建筑分为前朝和内廷两大部分。
  • 8、指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1)、在北京城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
    (2)、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
    (3)、弯弯的内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在赛场上的表现和平时训练时迥然不同 B、这个公园里的亭台楼阁造型奇特,色彩鲜明。 C、比赛正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D、他和父亲长得特别像简直是惟妙惟肖
  • 10、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环绕

    缭绕

    围绕

    (1)、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有汉白玉栏杆着,栏杆上面刻着龙凤流云。
    (2)、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
    (3)、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 11、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端:①(东西的)头。②平举着拿。③方面;项目。④端正。

      两 茶倒水  变化多

    (2)、辉煌:①光辉灿烂。②(成绩等)显著;卓著。

    A.中国女排取得了六连冠的辉煌战绩。

    B.夜幕降临,城市里到处是辉煌的灯火。

  • 1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wěi)        立(chù)       璃(liú)       额(fāng) B、龙(pán)        月(zhēng)     德(zhāo)      金(luán) C、正(yōng)       像(xiào)      忠(zhēn)      雕(lòu) D、(mù)         击(qìng)      后(fēi)       动(zǎn)
  • 13、课外阅读理解(一)。

    选 择

    魏咏柏

    ①这是一场50年难遇的洪灾。零溪河的水涨了七八十厘米,从河堤溢出的洪水裹挟着树枝、杂草,肆无忌惮地涌向未家坪 , 地势低的村民家已经进水了。

    ②村主任大兵从镇上开完防汛会,马不停蹄地赶回村部,通知班子成员分头组织村民撤离。布置完工作,大兵给老婆腊梅打了个电话,说雨一时半会停不了,叫她赶紧带二宝撤到后山林场去。腊梅答应着,正要挂电话,大兵又补充道:“你……莫忘了喊他一声……”腊梅晓得大兵说的他指的是哪个,不由叹了口气,心说:“真是一对冤家!”。

    ③20 多年前,大兵在城里念中学,那年立夏的前两天,一场暴雨导致河水猛涨,淹了整个村子。大兵的父亲当过兵,还是党员,那会儿忙着四处救人,那天他救了不少人,但大兵妈却出了事,她是未家坪唯一一个在那场洪灾中遇难的。从那以后大兵再没叫过他一声“爸”,实在有事,就以“他”代替。

    ④到了老屋,腊梅在外面叫声“爸”,没人回答。二宝跟着叫声“爷”,仍没人回应。爸可能走了哩。这样想着,腊梅牵着二宝,一步一滑地向后山走去。

    ⑤晌午时分,大兵将10 多户村民撤到安全地带,有人说福伯还没撤出来。大兵的心一下子揪紧了,辨辨方向,朝福伯家赶去。

    ⑥洪水很快到了大兵腰部。他走一段,游一段,总算到了福伯家。“福伯!”大兵大声唤着。“哎……”福伯微弱的声音从屋里传来。

    ⑦大兵游进屋,看到脸色煞白的福伯抱着木桶在水里沉浮。来不及多想,大兵拽着福伯游了出去。刚游出三五米远,只觉胸闷气短,才想起早上只吃了一点东西,加上忙活了半天,体力严重透支了。大兵有些慌乱起来。

    ⑧这时,有人朝这边游了过来。细细一看,竟然是他。 大兵没好气地吼道:“你来干啥不要命了!”他没搭腔,从大兵手里抓过福伯游走了。大兵打算跟过去,怎奈有心无力。一个浪头打来,大兵连呛儿口水,一阵手忙脚乱,总算没沉下去。不久,他又游了回来,仍不言语,拖着大兵往回游。大兵挣扎着,被他抓得更紧。

    ⑨可能是上了年纪,也可能是之前消耗了太多体力,他游不动了。幸亏前面有棵胳膊粗的树。两人吃力地游过去,死死抓住树干。大兵喘着粗气说:“莫管我了,你走吧。”他抹了一把脸上的水说:“我不会抛下你的。”

    ⑩大兵来了气:“那当年,你为啥抛下我妈?”他低了头,沉默片刻说:“当年我救完别人,回头救你妈,跟眼下一个情形。我们抓到一棵树,那树太细了,支撑不了两个人……”大兵认真听着。“后来,你妈趁我不注意,自己松了手……”大兵愣住了。

    ⑪洪水还在上涨,水流越发湍急,眼看树就要断裂。他湿着眼眶说:“救援的人就要到了,你要挺住。”大兵点着头说:“嗯,我们都要挺住。”他微微一笑,忽地松开手,转眼没了踪影。

    ⑫大兵心中一颤,冲他消失的方向呼喊:“爸……。”

    (1)、依据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体会大兵对父亲的情感态度。 

    原文

    从那以后大兵再没叫过他一声“爸”。

    你来干啥? 不要命了!

    嗯,我们都要挺住。

    情感态度

    (2)、阅读选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说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零溪河的水涨了七八十厘米,从河堤溢出的洪水裹挟着树枝、杂草,肆无忌惮地涌向未坪,地势低的村民家已经进水了。

    (3)、选文第③段为什么要写20多年前的那场洪水?  
    (4)、选文中大兵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 1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桥(节选)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请把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画上横线(画两处即可),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至少答两种)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支书?
    (3)、文中两次写到老汉“吼道”,请你仔细读读相关的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老汉当时的心理活动。

    ①当老汉看到一名党员没有站在队伍的最后面时,他会想:

    ②当老汉把儿子推上木桥时,他可能会想:

    (4)、这篇课文的句段大多非常简短,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   )。(多选)
    A、使语句概括 B、渲染紧张的气氛 C、便于朗读 D、加强故事的悲壮色彩
    (5)、结尾句中“她丈夫”是指 , “她儿子”是指。说说作者这样安排的妙处。
    (6)、小说以“桥”为题,好在哪里? 请说出两个理由。
  • 15、按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以“桥”为题,表面上指洪水中那座供人行走的窄窄的木桥,实际上指老支书把让给别人,把留给自己,用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2)、“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句中“她丈夫”是指 , “她儿子”是指。课文这样设计结尾的妙处是
  •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仿写拟人句)
    (2)、瓢泼似的雨水淌在老汉那清瘦的脸上。(缩句)
    (3)、看了《英雄儿女》这部电影,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修改病句)
    (4)、山洪很大,从山谷中迅速地冲出来。(扩句)
    (5)、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 17、小说,是以刻画 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A.故事情节     B.环境     C.人物形象   D.细节

  • 18、指出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3)、木桥开始发抖 ,开始痛苦地呻吟。
    (4)、我端起搪瓷碗 ,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 ,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 19、判断这些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3)、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 20、面对无情的洪水,老支书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我想对老支书说:‘老支书,您是!老支书,您是!’”

    A.帮助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B.村民搭建的爱心桥

    C.一座坚固结实的木桥                
    D.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上一页 391 392 393 394 39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