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我们的木舟上载(zǎi zài)满了记载(zǎi zài)着各国历史的书卷(juǎn juàn)。(2)、九曲(qū qǔ)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3)、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xiǔ sù)。
-
2、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晶莹(yín) 半径(jìng) 荞麦(qiáo) 蹚坏(tāng) B、肆虐(nüè) 劲挺(jìn) 盘踞(jù) 拄拐(zhǔ) C、威胁(xié) 擎着(qíng) 钉耙(bá) 璀璨(cuǐ) D、恩赐(cì) 颠簸(bǒ) 铁锹(qiāo) 提供(gōng)
-
3、下面是六年级⑷班萱萱同学写的一篇演讲稿片段,请帮她完成。
爱国是一种精神,爱国是一种情怀。爱国诗人陆游吟出了“____“的肺腑之言。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保家卫国,面对死亡毫不退缩。郝副营长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正如曹植所写的“____,____“;抗日英雄杨靖宇为了保护国家领土不受侵犯而壮烈牺牲,他用生命践行着李纲的那句名言“祖宗疆土,____,____“。
(1)、根据语境填空。(2)、请你给这篇演讲稿拟一个题目:。(3)、还有谁的事迹或者名言可以写在这篇演讲稿中?请你举出一例。(4)、如果让你给萱萱的演讲提建议,下列建议不合适的一项是( )。A、引用大量奇异、有趣的故事,尽量用丰富的词汇、华丽的语言说明你的道理。 B、利用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强调要点。 C、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 D、引用名言警句、古诗词,尽量用最简短的语言表达清楚你的意思。 -
4、根据课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了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时间分别为夏天和冬天。 B、“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这句话中的“斩钉截铁“体现了班长的果断和坚定。 C、“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句话不仅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新中国的成立,使北京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新生。 D、《开国大典》在描写阅兵式的场面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既从整体上写了受阅部队的庄严隆重,又写了各个方阵的风采。
-
5、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A、《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的背景是抗美援朝时期。 B、《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之所以称狼牙山五壮士为“壮士“,是因为他们有壮志,有壮举,有壮语。本文表现了五壮士面对敌人毫不畏惧、宁死不屈的精神。 C、《灯光》一课运用了插叙的写作手法,歌颂了革命先烈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精神。 D、“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中连用两个“只听见“,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
6、《开国大典》一文是按照顺序来写的。本文记叙了年在首都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有详有略地向我们介绍了、、、四个盛大场面,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的心情。
-
7、根据课文内容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并完成填空。
请你根据自己所填的思维导图,向父母或同学讲一讲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故事。
讲完故事,你想用、这两个四字词语赞颂五位壮士。
-
8、根据课文内容和积累填空。
《七律·长征》一诗是围绕“ , “这两句诗展开叙事抒情的,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分别是:①攀;②越;③渡金沙江;④夺泸定桥;⑤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在红军的眼里,峰峦起伏的“五岭“不过是 , 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成了 , 从中我们感受到红军精神。《菩萨蛮·大柏地》中,“ , “也表现了同样的精神。
-
9、校园里的活动让萱萱很难忘,她想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写一写拔河比赛的场面,请你帮帮她。
期待已久的拔河比赛开始了!
(面)双方运动员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观众们
(点)一声哨响,只见壮壮同学
-
10、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句中连用两个“只听见“,衬托出的氛围,使语言更富有感染力。请仿写一句话。
-
11、结合课文内容,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带着 , 带着 , 壮烈地跳下了山崖。
-
1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这句话把石头比作 , 突出了石头的特点。一个“砸“字充分表达了战士们对敌人。
-
1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二十二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 B、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 C、今晚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通歼灭敌军的道路。 D、突然,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
14、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B、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C、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D、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
15、选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A.环境描写 B.动作描写 C.语言描写 D.神态描写
(1)、五位壮士的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2)、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3)、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4)、他说:“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就亮了,很亮很亮。“ -
16、根据语境补充合适的内容,不用“说“来表达。(不重复)
国庆长假,萱萱一家去了桂林。看到桂林的山水,萱萱不由得:“真美啊!“他们顺便去看望了家住桂林的姑妈,姑妈留他们多住几天,萱萱了姑妈的邀请。姑妈一再挽留,眼看萱萱的爸爸被说动了,萱萱扯一扯爸爸的袖子,:“爸爸,后天我就该上学了啊!“
-
17、根据语段内容,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雄壮的国歌声中,他____着鲜艳的国旗,不禁又想起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战斗打响了,战士们全神贯注地____敌人射击,经过鏖战,终于击退了敌人。他们站在山顶,____着远方,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A、瞻仰 瞄准 眺望 B、遥望 紧盯 注视 C、注视 瞄准 遥望 D、凝视 紧盯 遥望 -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B、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 , 气壮山河! C、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犹豫不决;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D、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
19、选词填空。(1)、宣告 宣布 宣誓
①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②统计完了选票,班主任了此次投票的结果。
③他们在国旗下庄严 , 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2)、陆续 继续 连续①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
②这些天下雨,是不是到了黄梅季节?
③要上课了,同学们回到教室。
-
2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副班长的枪法果然名副其实。 B、爬上了陡坡,山势陡然发生了变化。 C、这些产品早已陈旧不堪,为了提高竞争力,你们应该不断推陈出新。 D、由于比赛失利,他丧失了信心,整个人变得颓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