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描写事物速度的句子,完成练习。(1)、但是游隼向下俯冲时的速度更快,超过320千米每小时。这个速度是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速行驶时速度的两到三倍。它俯冲时的速度比任何一种动物奔跑时的速度都要快。
①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②仿照画线句子,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句话。
绿皮火车的时速是120~160千米
D字头动车组列车的时速是160~200千米
G字头动车组列车的时速是250千米以上(含预留)
(2)、不过,游隼还是没有飞机飞行的速度快。在喷气式飞机飞行的高度,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1050千米每小时,而一些高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数倍。如果你对着一个以超音速移动的人大喊,他是什么都听不见的。因为声音根本就追不上他。①抓住“”这句话,就能把握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②阅读时要借助关键词句品析。画横线的句子中,“”具体写出了在喷气式飞机飞行的高度,声音传播的速度。作者还将“高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与“”作比较,生动地说明了高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之。
-
2、小全观看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写了一段感想,请你完成练习。
huǒ jiàn____pēn shè____出yí shù____巨大的火焰,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瞬间离开lù dì____,发射升空。神舟十九号的航天员们圆满完成9个小时出舱活动,创下了新的纪录,赢____(yíng yín)得了广泛关注。我们仰望浩____(hào gào)瀚的星空时,航天员们是否也在俯____(fǔ fú)视我们美丽的地球?……航天事业一直被冠以“国之重器”的称号,专业化程度极高。这些年,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令人nán yǐ zhì xìn____的成绩。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看拼音,写词语。(3)、下面和语段中的“冠”读音相同的是哪一项?( )A、怒发冲冠 B、摘得桂冠 C、张冠李戴 D、蝉联冠军(4)、下面词语的意思与“瞬间”的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好一会儿 B、半天 C、霎时间 D、一日三秋 -
3、有人说要在太空中建立一个大型空间站,我们在地球被破坏之后,都到空间站去生活。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明理由。
-
4、我国对月球进行了探测。读短文,完成练习。
2020年12月,“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风暴洋北部地区,并将1731克月壤样品带回地球。经过科学家和研究团队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嫦娥五号”采样区的水含量在百万分之一百二十以下,而岩石中的水含量约为百万分之一百八十,相当于1000千克月壤中大约有120克水,1000千克岩石中大约有180克水。这一新发现是对月球是否有水的最有力的证明。
什么是月球水?它以什么形式存在?月球水不是直接可以用来饮用的普通水,它主要以气态水和固态水的形式存在,并非地球上的液态水形式。“嫦娥五号”采样区探测到的水,主要指的是矿物里的水分子或者羟(qiǎng)基。如果想要成为日常使用的液态水,月球水还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转化,例如高温。
“嫦娥五号”发现月球有水,对我国的科研成果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一,如果月球表面有广泛的水存在,那么人类就可以想出方法获取这些水资源,例如通过加热月壤,获得液态水。其二,月球上有了水以后,还可以把它分解成氧气和氢气。这样的话,人类在月球上建立基地的难度将会大大降低。其三,水、氧气和氢气除了可以供日常生活使用以外,还能用于生产和制造,氢气还可以充当能源,例如火箭的燃料。
(1)、用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完成下面的阅读任务。
(2)、下列对短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科学家通过对月壤的数据分析,得出了“月球上有水”的结论 B、“嫦娥五号”采样区探测到的水主要指矿物里的水分子或者羟基,可以直接饮用 C、第1自然段画线句子中的两个“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第3自然段中的“其一”“其二”“其三”后面的内容不能互换位置,作者按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利用的先后顺序有条理地说明了月球有水的现实意义(3)、画线语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5、小全对火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是他搜集的有关火星的资料。读一读,完成练习。(1)、在下面句子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使句子通顺。
火星和地球昼夜长短相近,有四季更替。
(2)、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是哪一项?( )A、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95%是二氧化碳,氧气含量极少。(列数字) B、火星的大气中水汽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1%。(作比较、列数字) C、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22.6秒。(举例子、列数字) D、1975年,美国发射了两个名叫“海盗号”的探测器。(打比方)(3)、学习策略小全运用本课学到的阅读方法,制作了“火星介绍卡”。读一读,填一填。火星介绍卡
和地球的相似之处
相近,有更替
表面特点
表面有黑色线条;表面的颜色会随着季节而变化;表面温度
气候
科学家的新发现
火星的土壤中未检测到有机分子;在对火星表面取样的培养中,未发现微生物的存在
①阅读任务: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
②阅读方法:为完成这一阅读任务,我会关注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采用的阅读方法。
③阅读成果:(填写“火星介绍卡”)
④得出结论:
-
6、你对外星球的了解有多少呢?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根据探测器传来的pāi shè____照片可以看出:探测器的guān cè____点是一个gān zào____的lèi sì____ shā mò____的地方,这里有极少的yǎng qì____,zhòu yè____温差大,有极弱的cí chǎng____,有坚硬的土壤(rǎng yǎng),还分布着陨(yǔn sǔn)石。纵观上述因素,科学家cāi cè____,这个shén mì____的恒(héng hěng)星上没有生命的迹象,它对宇宙来说只是沧(cāng cáng)海一粟(lì sù)。
(1)、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根据拼音写词语,将语段补充完整。(3)、“因素”中“素”的意思是( )。A、本色;白色 B、本来的;原有的 C、带有根本性质的物质 D、素来;向来(4)、下面词语中与“沧海一粟”意思不相近的是( )。A、九牛一毛 B、微不足道 C、可有可无 D、微乎其微 -
7、爷爷没有去过故宫,请你为他介绍一下故宫的景点之一太和殿吧。从故事传说、位置、样貌、作用等方面写一写讲解词。
-
8、丁丁搜集了关于博物馆的材料,读一读,完成练习。
【材料一】在我国,“博物”一词出现得很早,但博物馆出现得却很晚。中国的第一座博物馆是1868年法国人在上海创办的——震旦博物院。之后英国人、美国人陆续在上海、成都、台湾等地创办了博物馆。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博物馆,则是1905年由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jiǎn)创办的南通博物苑。中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由国家成立的博物馆,是1925年中华民国政府在过去明清两朝皇宫——紫禁城的基础上建立的故宫博物院。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博物馆建设得到蓬勃发展。而今,中国已经创建一大批世界一流的博物馆,它们正张开双臂,迎接八方来客,记录、传承、推广着灿烂的中华文明!
【材料二】有数据表明,博物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与重视,参观博物馆成为生活的新风尚。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了充分发挥公共教育功能,自2012年5月起,设立了教育体验区。目前,围绕“历史与艺术并重”的主题,根据家庭、学校和社会不同群体,开发了“阳光少年”“社会大课堂”“文化博览”三大系列课程,吸引了更多的青少年来馆参观,感受文化的魅力。
【材料三】《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以博物馆为核心的文化节目备受人们的青睐。除了获得高收视率、高点击率之外,在社交网络平台中也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讨论热潮。
【材料四】虽然博物馆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但它仍然面临“成长的烦恼”。不少博物馆还停留在展示奇珍异宝的阶段,而体验和互动严重不足。调查发现,观众对博物馆不同方面的评价,评分最低的三项是“互动体验手段”“高科技展示手段”和“讲解体验”。
(1)、运用策略想要了解博物馆的简史,可以重点阅读材料;想要了解博物馆存在的问题,可以重点阅读材料。(2)、下面这句话适合放到材料的开头。仿佛是跨越千百年时光而来的先人信札,一件件文物的“前世今生”,让观众得以一窥祖先们的生活图景、悲欢离合,这样的“精神盛宴”已不再是小众需求。
(3)、读材料三然后想开去,思考:这类文化节目为什么会赢得人们的青睐?请再写出三点。①能让人更加细致地了解珍宝。
②③
④ -
9、同学们在交流故宫的相关知识,读一读,完成练习。(1)、下面小全介绍的故宫知识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三大殿”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中和殿俗称“金銮殿” B、保和殿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C、游客游览御花园时,有到了苏州园林的感觉 D、游客参观故宫时,从午门进,从神武门或是东华门出(2)、学习策略根据情境填空。
如果请你为一位外国游客计划故宫一日游,并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你应该重点阅读课文中的。在游玩途中,你计划给外国游客介绍故宫的三大殿,你应该重点阅读的第至自然段。
-
10、请写出下面语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并选择两种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1)、走进午门,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弯弯的内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2)、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七米,面积近两千三百八十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3)、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合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4)、介绍事物:
-
11、读小全介绍故宫的语句,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A、匠人们雕刻的檐角小兽、大吻雕镂惟妙惟肖 , 难分真伪。 B、能工巧匠将失火后的太和门按原貌重新修整,他们的技艺真是鬼斧神工。 C、故宫里的亭台楼阁造型不一,建筑精美,显示了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 D、御花园的建筑布局和环境气氛与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
12、选择合适的词语替换加点词语。(1)、三座大殿矗立在八米多高的台基上。( )A、挺立 B、站立 C、伫立 D、屹立(2)、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 , 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A、庞大 B、宏伟 C、高大 D、广大
-
13、小全在介绍故宫时,遇到下列词语。其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水榭(xiè) 惟妙惟肖(qiào) B、后妃(fēi) 昭德门(zhào) C、轮廓(kuò) 紫禁城(jìn) D、矗立(zhù) 雕镂(lòu)
-
14、土地能给人们带来快乐,也能给人们带来危机。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在人类历史上,人们由于违背了生态规律而受到报复的例子是很多的。1934年5月12日,在美国东部,一阵黑色风暴呼啸而来,狂风夹带着大量的黄沙和尘土,从遥远的美国西部草原袭来,整整刮了三天三夜,横扫了美国大陆三分之二的国土。狂风过后,一片荒芜,各处顿时变成不毛之地。河水干涸了,庄稼枯萎了,牛羊渴死了,尘土塞满了房屋,成千上万人无家可归。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黑色风暴。那么这次风暴袭击是怎么造成的呢?原来,从18世纪中叶起,大量移民从欧洲来到美国,他们砍伐森林,破坏草原,用来种植庄稼和放牧,使大片土地失去了绿色植物的保护,赤裸裸地暴露在太阳底下。结果,就酿成了那场可怕的风暴。
(1)、美国1934年5月暴发的黑色风暴是怎么造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连续三天的狂风 B、温度过高 C、人们砍伐森林,破坏草原,大片土地失去绿色植物的保护 D、异常恶劣的天气(2)、找出片段的关键句,借助关键语句,我知道片段向我们说明的观点是。(3)、你还知道哪个由于人们违背生态规律而受到报复的事例?请写在下面,并说说原因。事例:
原因:
-
15、三黑有了土地之后的心情如何?读句子,完成练习。
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这节诗运用的修辞手法,将表现了出来。请用这种手法写出三黑内心的幸福:。
-
16、和“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中“顺溜”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他把收割完的麦秸收拾顺溜,放在一边 B、流向庄稼地的渠水流得很顺溜 C、有了自己的土地,农民的脾气也变顺溜了 D、农民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顺溜
-
17、在土地上劳作的农民快乐极了。读一读,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他一边在荞(jiāo qiáo)麦地里耙(pá bā)地,一边想:要是捉只蝈(guō guó)蛔儿给闺(guī guí)女玩,那该多好哇!
-
18、1936年鲁迅逝世后,孙伏园以鲁迅的作品名称、鲁迅翻译的作品名称,以及鲁迅所主编的刊物名称缀成一副挽联。请你将下列作品正确填入挽联中的横线上。
踏《莽原》,刈 , 《热风》 , 一生《呐喊》;痛 , 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
A.《彷徨》 B.《奔流》 C.《野草》 D.《毁灭》
-
19、鲁迅的文章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刺破现实的虚伪。
狗的驳诘
我梦见自己在隘巷中行走,衣履破碎,像乞食者。
一条狗在背后叫起来了。
我傲慢地回顾,叱咤说:
“呔!住口!你这势利的狗!”
“嘻嘻!”他笑了,还接着说,“不敢,愧不如人呢。”
“什么!?”我气愤了,觉得这是一个极端的侮辱。
“我惭愧:我终于还不知道分别铜和银;还不知道分别布和绸;还不知道分别官和民;还不知道分别主和奴;还不知道……”
我逃走了。
“且慢!我们再谈谈……”他在后面大声挽留。
我一径逃走,尽力地走,直到逃出梦境,躺在自己的床上。
(1)、对于“我”的斥责,狗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然后摆出不会分辨、、、的论据,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具有说服力。(2)、下列对文中的“嘻嘻”“不敢”等词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了狗的谦虚 B、表现了狗的傲慢无礼 C、洋溢着狗胜利后的喜悦 D、透露出对“人”的挖苦、嘲讽之意(3)、结合资料,从下面对主题的理解中选出切合作者原意的一项,并阐述理由。资料:鲁迅在同“正人君子”们的斗争中,认清了那些依附于帝国主义、军阀势力的文人政客们的本质。这些人打着“道德”“文明”的旗号,顶着“君子”“学者”的头衔,倚仗杈势,反对进步文化活动。他们见强权者和富人就温媚顺服,见穷人和被压迫者则凶残毕露。
①讽刺了势利的狗。 ②讽刺了势利的人。
-
20、虚幻的画面中,寄托着鲁迅先生美好的想象。结合课后的“阅读链接”,补全导图。(填序号)
①黑暗的社会现实 ②向往的生活 ③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④对黑暗现实的厌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