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完善前言,开启寻“龙”之旅
自古以来,龙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shén shèng)而又威严。中华儿女对龙有着(tè shū)的情感。红山玉龙,代表着中华先民对自然由衷的崇敬与向往。民间流传的舞龙灯、赛龙舟,舞出了喜庆祥和,赛出了团结奋进。“威龙”上天,“蛟龙”入海,“雪龙”破冰……都体现着我国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让人情不自禁地(zàn xǔ):“龙的传人”已经挺起(xiōng táng)!龙文化在(liáo kuò)的神州大地上纵横绵延,熠熠生辉。踌躇满志的东方巨龙正以(zhǎn xīn)的面貌【A.奔波 B.奔赴 C.奔腾】时代新征程。
(1)、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读一读,下列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衷(zhōng) B、纵横(zòng) C、熠熠生辉(yì) D、踌躇(zhú)(3)、从短文“【 】”里的三个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 )(4)、下列词语中的“禁”与“情不自禁”的“禁”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弱不禁风 B、忍俊不禁 C、百无禁忌 D、禁止通行 -
2、有志不在年高,英雄不分大小。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赛场上,为了集体荣誉拼尽全力;舞台上,为了实现梦想挑战自我;学习时,面对失败不轻言放弃;生活中,许下承诺能努力兑现……请以“做自己的英雄”为题,选择成长经历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写下来,把当时的情形写具体。
要求:不少于45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
3、稻花飘香的生命
①一颗巨星陨落了!一个稻花飘香的生命永远离开了我们。
②5月22日,袁隆平院士离世的消息传来,举国同悲。出殡那天,长沙城里阴雨绵绵。人们自发地走上街头,他们手捧鲜花,跟着灵车缓缓地前行,神情肃穆悲戚。
③袁隆平,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引路人,是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研究杂交水稻,让水稻增产。他用一粒种子,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④袁隆平从小立志学农,19岁考上西南农业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他放弃了大城市的优渥生活,去到条件艰苦的农村,走进稻花飘香的田野。他立下誓言:“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20世纪60年代席卷全国的那场饥荒,更坚定了他的理想,那就是让所有人都吃饱饭。
⑤为了实现理想,袁隆平勤勤恳恳地研究、试验。他的一生,几乎都在试验田里度过。即便到了八九十岁高龄,他也依然奔波在田间,爬田埂、蹚泥水。炎炎烈日下,他弓着身子,拿着放大镜,一株一株寻找符合要求的稻穗,脸上的汗珠滴下来,无声无息地没入脚下的泥水中。狂风暴雨后,他身披蓑衣,屹立田头,睿智的目光扫过稻田,寻找能抗风雨的优质稻株。稻田里的那个顶天立地的身影,书写了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责任与担当。
⑥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袁隆平研发出一代又一代杂交水稻,使水稻产量不断提高,从最初的亩产300斤,到现在亩产突破3000斤。他创造了一个中国奇迹——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科学没有国界。”他的科研成果也造福了世界人民,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推广种植了杂交水稻,非洲等贫困地区的许多人因此而增加了生的希望。袁隆平院士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彪炳千古。2004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同年还获得“世界粮食奖”。浩瀚宇宙中,有一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行星在熠熠闪光。
⑦也许是长年累月与稻花为伴的缘故,袁隆平身上也浸染了稻花谦恭平和的习性。作为享誉世界的大科学家,他平易近人,生活也非常简朴。平时他总和其他科研人员一起住宿舍,穿十几元一件的衬衫,一百元左右的皮鞋,风里来,雨里往,在全国各地弥漫着稻花香的田野来回奔忙。
⑧袁隆平院士常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他的生命,就像一粒优质水稻种子,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又像朴实无华的稻花,虽然没有夺目的色彩,没有迷人的芬芳,但结出的果实却很有用。
⑨斯人已逝,精神长存!稻花飘香,香远益清……
(1)、文中“一颗巨星陨落了”是指;“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这件事是。(2)、系上下文,“彪炳千古”的意思是。(3)、阅读画线句子,通过对人物的不同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①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了人们的和 , 表达了人们的心情。
②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袁隆平的描写。此时,袁隆平的内心可能在想:“”
(4)、仿照第④段,用关键词概括第⑤⑥段的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梳理理想→→
(5)、“稻花”一词在文中(不含题目)出现了几次?作者为什么把袁隆平院士比作稻花?请结合短文内容写写你的理解。 -
4、诵英烈事迹,感伟人情怀
【材料一】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交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将美军1个多师分割包围于长津湖地区,歼敌1.3万余人,扭转了战场态势。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是扭转局势的关键一战,而中国人民志愿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极端天气中,很多先烈是以端着枪的姿势被冻僵的,体现了志愿军战士服从命令、视死如归,宁可冻成冰雕也不退缩的革命精神。在此次战役中,年仅28岁的毛岸英因敌人的空袭而牺牲,之后长眠于朝鲜。
【材料二】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材料三】1910年秋天,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面对苦难中的国家,胸怀凌云之志的毛泽东决心为国奋起!离家之时,他写下了下面的诗句。
七绝·改诗赠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桑梓:桑树和梓树。古代人们常在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 (1)、结合注释,材料三中“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桑梓”指( )A、朝鲜 B、野外 C、草地 D、故乡(2)、读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我能猜测志愿军的内心想法是。(3)、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毛主席和的描写,从中我体会到了他得知爱子牺牲后的心情。(4)、材料二中“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这种念头”指的是 , ‘这种念头”表现了 , “很快打消”又是因为 , 他最后作出了的决定。(5)、材料二中画双横线的句子让我产生了这样的联想:夜深人静时,我仿佛看到了 , 仿佛听到了。(6)、材料三中“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照应了材料二中的这句话:。结合了解的历史上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故事,我这样理解材料三中这句话:。(7)、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毛泽东?完成下面图示。 -
5、优优做了一份“跟着诗文去旅行”的攻略,请你帮他完成旅行规划。
“跟着诗文去旅行”攻略
地点
诗句
批注
青海湖
青海长云暗雪山,。
我看见了雪山
三万里河东入海,。
我看见了高高的山
三峡
, 便下襄阳向洛阳。
我体会了行船之快
黄河
黄河远上白云间,。
我看见了奔涌的黄河
孤帆远影碧空尽,。
-
6、读句子,体会人物内心,再按要求写句子。
例: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我都能一笑而过,可是这件事让我实在无法释然,胸口总像是被什么堵住了似的,白天心神不宁,晚上也无法入睡。
(1)、我发现这句话以“我”平时的表现作铺垫,更能突出。(2)、我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写句子。平时,弟弟一回到家,就会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可是今天。
-
7、从下列情景中选择一个,照样子,用神态、动作、语言等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奶奶拉着我的手,一边走一边叮嘱:“在学校要好好读书,放假了记得回来看看奶奶啊!”
比赛落选 焦急地等人 被评为“优秀班干部” -
8、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不禁 不由 见血 矜持不
若所 起敬 自上 汗如下
(2)、看过周总理的传记后,我不禁对他。(3)、老师总是能犀利地指出我们的问题所在,真是。 -
9、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青山处处埋忠骨》通过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了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在痛失爱子时的真实感情和身为国家领导人的伟大胸怀。 B、《军神》一文中,沃克医生最后知晓了刘伯承的真正身份,对他充满了钦佩和敬意。与一开始“冷冷”的态度形成反差。 C、《清贫》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作者被俘时遭两个国民党兵士搜身、逼问的经历,表达了他对“清贫”的理解,展现出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品质。 D、《古诗三首》展现了不同时代诗人的爱国情怀,杜甫听闻官军收复失地,欣喜若狂,想着正好趁自己还年轻,启程返乡。
-
10、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是每个共产党员应具备的美德。 B、毛主席经过艰难的抉择,做出了将儿子的遗骨葬于朝鲜。 C、为了革命,刘伯承宁愿忍受痛苦,令沃克医生十分震惊。 D、风雪中,军需处长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永远伫立在后人心中。
-
1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短笛无腔信口吹(曲调) 烟波浩渺(形容水面辽阔无边) B、也傍桑阴学种瓜(靠近) 但凡客人来我店中(但是) C、青春作伴好还乡(春天) 低头折节(屈服) D、客舍青青柳色新(旅馆) 何不拜我为王(为什么)
-
1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损失 革命 慈详 B、施行 蔚问 诊所 C、年龄 稿笑 清醒 D、审视 签字 繁忙
-
1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A、襄阳(xiāng) 踌躇(chóu) 矜持(jīn) 蓟北(jì) B、筹集(cnóu) 褂子(guà) 涕泪(dì) 黯然(àn) C、金镯(zhuó) 土匪(fěi) 船坞(wū) 战俘(fú) D、裤裆(dàng) 难堪(kān) 企望(qǐ) 彼此(bǐ)
-
14、看拼音写词语。
火熊熊薪传百代,光灿灿彪炳千秋。方志敏面对威吓,在阴森的牢狱里写下《可爱的中国》,诉说对中国光辉未来的 yóu zhōng希冀。毛主席送子bēn fù朝鲜战场,在爱子牺牲后 zūn zhòng朝鲜人民的意愿留葬异国,为革命不搞tèshū、不徇私情。中华儿女秉承革命先辈遗志,担当起民族复兴的使命。如今的中国,呈现出一幅幅 zhǎn xīn的画卷。
-
15、汉字有着丰富的内涵,比如义、信、善、爱、勤……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汉字?这个汉字让你想起了谁,想起了哪件印象深刻的事?请以“我最喜欢的一个汉字”为主题,完成一篇习作。
提示:题目自拟,注意把你喜欢这个汉字的原因写清楚、写具体,用上恰当的描写方法,写出内心的真实感受,不少于450字。
-
16、古老的汉字
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上的历史了。古埃及的圣书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汉字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②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数十个国家。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一直是一脉相承的。汉字对汉族有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作用。
③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⑤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1)、找出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的原因。(2)、短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古老的汉字”,请完成思维导图。(3)、第②段中引用安子介先生的话,意在说明。(4)、有人曾针对拼音文字提出了“开发左脑”的主张,你认为这是否适合使用汉字的中国人?为什么?结合第④段说明理由。(5)、依照示例,从“尘、畎、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示例:“悟”左面是“心”,右面是“吾”,合在一起就是“我经过思考而有所领会”。
-
17、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第12版《新华字典》页面
【材料二】《新华字典》趣闻
《新华字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经多次修订,目前印行超过6亿册。2016年《新华字典》获得“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定期修订)”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人们对《新华字典》的定价总结出一条“猪肉定律”,即一本字典的价格与同时期500克猪肉价格基本相当。如1957年版《新华字典》定价1元钱,1998年版11元,2020年上市的第12版双色本定价32.9元,几乎都与同期猪肉价格差不多。
——《央广网》
(1)、优优正在竞选汉字馆字典讲解员,结合材料判断说法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①《新华字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曾获得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②新版《新华字典》可查询汉字的读音、字义,并能借助APP收听读音、观看笔顺。
③“猪肉定律”表明了《新华字典》与同期1000克猪肉的价格一样。
(2)、小翼利用汉字馆资源对“德”字展开了研究。①“德”字甲骨文
中的“
”表示道路,“
”表示直行,表示大道坦然直行。后来金文又加上“心”,突出心胸宽广之义。如孔子所言“ , 小人长戚戚”。
②小翼搜集到关于“德”的书法作品,属于楷体的是
A.B.
C.
(3)、《新华字典》对中国人来说意义深远,请结合材料,为《新华字典》写一则广告语。 -
18、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共1个错别字,3处语病)
是否多读书,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但是我们身边的书浩如烟海,这就要求我们学会选择。我们小学生可以选读一些名人传记,因为这类书曾经激发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富强、民族震兴作出巨大贡献,是我们宝贵的重要精神财富。
-
19、为了帮助同学们感受书法魅力,老师在教室中张贴了三张书法作品。请参考“小提示”把下列作品分别属于什么字体类型填一填。(填序号)
小提示A.楷书:字形方正,笔画规整。B.小篆:线条圆转,粗细一致。C.隶书:线条粗重,字形宽扁。
字体:
字体:
字体:
-
20、程程想进一步了解汉字文化,请帮助他运用学过的方法,搜索资料。(1)、程程在学校图书室寻找到以下书籍,适合的是( )A、《世界文化1000问》 B、《楷书技法》 C、《汉字的文化解读》 D、《中华上下五千年》(2)、程程在网上查找资料,输入关键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汉字 B、汉字文化 C、中国文化 D、文化发展历程(3)、根据程程的需求,以下人物中,可以考虑请教的人有( )(多选)A、文字博物馆讲解员 B、大学生哥哥 C、画家李叔叔 D、汉字文化精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