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此次体验课你都收获到了什么呢?试着向家人或者同学们分享一下吧!
  • 2、游戏规则:同学们依次将自己的童年心愿写在纸条上,然后将纸条卷好,放入提前准备好的漂流瓶中,再一起用彩虹泥、丝带等对瓶身进行装饰。

    你准备在纸条上写下的心愿是:

    产生这个心愿的原因是:

  • 3、游戏规则:你需要根据同伴描述的画面猜出对应的诗句,请完成下列题目。

    同伴描述的画面:夜晚的油灯下,一位母亲正在为孩子缝制衣衫,她的眼神充满了温柔和关爱,只见她手中的针线上下翻飞,勾勒出的针脚分外细密。

    (1)、根据画面,你联想到的古诗是唐代诗人写的 , 其中集中写慈母动作和心理的两句是“”,向慈母表达感恩之情的两句是“谁言寸草心,”。(日积月累)
    (2)、请你结合同伴描述的画面,试着猜一猜这首诗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①母亲的心理活动:

    ②儿子的心理活动:

  • 4、游戏规则:同学们先在纸飞机上写下描述童年生活的话语,然后将其放飞,接到纸飞机的同学要仿照这个句子进行新的创作。(词句段运用)
    (1)、你接到了一个纸飞机,上面写着:“童年的夜晚非常安静,静得只听见院墙角落的蛐蛐在鸣唱,远处池塘偶尔传来一两声蛙鸣。”

    请你按游戏规则进行新的创作:

    (2)、同桌想先用自己写在纸飞机上的话考考你,请你分析他写的句子并完成练习。

    例句:那时,我虽然只有几本简单的画册,远比不上现在的绘本精致,但每本画册都能让我沉浸一下午。

    这句话运用了的手法,表达了同桌。(其中蕴含的情感)

    可以仿写为:

  • 5、诗歌鉴赏

    鸟鸣涧

    [唐]____

    人闲桂花落,____。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请你补全诗人的名字以及诗句。
    (2)、“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一句中采用的手法,鸟鸣声看似打破了夜晚的静谧,实则是以“月出”“鸟鸣”等动态的景象衬托出
    (3)、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鸟鸣涧》一诗的画面。
  • 6、你梳理了名著中一些典型的外貌描写,请你猜一猜下列语句描述的人物分别是谁,在横线上填入对应的选项。(词句段运用)

    A.诸葛亮         B.孙悟空           C.林黛玉

    (1)、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2)、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3)、长相圆眼睛,查耳朵,满面毛,雷公嘴,面容羸瘦,尖嘴缩腮。
  • 7、你列出了一些在阅读中有疑问的词语,请根据上面的方法,猜猜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词句段运用)
    (1)、武松走进饭馆,店家立马笑着迎了上来,问道:客官吃点什么?
    (2)、她一面自绾了头发,一面问郎中借了一盆水洗洗脸。
    (3)、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
  • 8、 经过这单元的学习,同学们总结出了以下阅读方法,请你一起来讨论。

    奇奇:相关资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物的行为和情感。

    妙妙:观看相关影视作品后,名著中的情节在我的脑海中更加立体了。

    你:对于不理解的语句,我们可以;我们还能通过的方式了解名著内容。(交流平台)

  • 9、挑战四:别称我知道

    奶奶过六十大寿时,参加生日聚会的亲戚们根据各自的年龄出了几道有关年龄别称的题,请你作答。(日积月累)

    (1)、奶奶:“我今天过六十岁的生日。”奶奶的年龄别称是之年。
    (2)、爷爷:“我比你的奶奶大三岁,再过七年我就到之年了。”
    (3)、哥哥:“我今年二十岁了,再有十年,我就到之年了。”
    (4)、妹妹:“我今年四岁。”再过九、十年,妹妹就值之年了。
  • 10、下面是你日记中的一段话,妙妙帮你进行了修改,请你完成下列各题。(词句段运用)

    【A】我报名参加了第四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成果展示大赛,这次参加的有25人(“参加”后加“比赛”)。我主要负责“机器人挑战赛”。【B】候场时我很紧张,那短短的几分钟 , 感觉像是过去了很久。老师看出了我的紧张,便鼓励道:“良好的心态是能否成功的关键(删去‘能否’)。”【C】通过老师的鼓励,使我稍微有了点信心(删去“通过”或“使”)。终于,轮到我上台了,我行云流水地完成了对智能机器人的操作。【D】那一刻,台下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有了这次比赛的经验,我将来希望自己成为更勇敢的人(“勇敢”改为“优秀”)。

    (1)、【A】【B】【C】【D】四处中妙妙修改有误的一处是【
    (2)、根据日记中加点的部分,写一写你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或很慢的体验。
  •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单音节词都能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相对应,你发现其中对应有误的一组是(    )(词句段运用)
    A、足跌水中(淹没) B、旁李(道路) C、胤恭勤不(疲倦) D、得兔(复杂)
  • 12、你养的植物每浇一次水后,需要等花盆里的土干一些再浇下一次水,但是不能让土干太久,否则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你觉得浇水时间难以把握,于是大家纷纷帮你出主意。(交流平台)

    甜甜:可以用透明花盆,这样可以随时观察土的干湿情况,就知道什么时候该浇水了。

    妙妙:浇水前在花盆中插入细木棒,等一段时间取出,根据其干湿情况来确定是否需要浇水。

    你觉得的主意更好,因为

  • 13、打卡三 乡村之美;摘录的文字中对夏日的描写,让你想起一首描写初夏的古诗,请你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日积月累)

    乡村四月

    [宋]____

    绿遍山原白满川,____。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请补全诗歌的作者和诗句。
    (2)、请将这首诗的赏析补充完整。

    本诗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江南农村初夏图,其中,前两句中首句是(动态/静态)描写,第二句是(动态/静态)描写,暗示着农事正忙;后两句通过“蚕桑”和“插田”直接表现出农忙时节农家生活的紧张热烈。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情感)。

  • 14、你还搜集到了以下形声字的相关资料,想和大家一起研究探讨。

    材料一:

    左右默契的形声字

    ①我们日常接触到的汉字多是形声字,占汉字总数的90%以上。“读半边”是形声字的一大特征,它由两部分组成:表读音的“声旁”和表意义的“形旁”。“半边”就是指“声旁”。“声旁”参与造字是汉字创造史上的一件大事!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都是通过字形来表示意义的,但却不能反映其读音,这给汉字的普及和使用带来了诸多不便,形声字可以弥补这些缺陷。

    ②形声字的造字过程很简单,它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若像拆机器一样把它分解开来,我们会发现,哪怕是最复杂的形声字,也是由象形、指事、会意三类字组成的。就拿“茅”字还原一下形声字的造字过程。

    ③古人在造“茅草”的“茅”时,就从三类字里找读音跟“茅”相同的字,最好这个字比较常用,于是矛盾的“矛”就被挑出来。再在“矛”上加个偏旁,一方面要跟“矛”在字形上区分开,另一方面,也让新造字能反映出一部分意义来。茅是一种草,所以就给它加一个表示草的符号,于是“艹”和“矛”组合成表示茅草的“茅”。

    ④根据形声字的造字规则,只要认识声旁就知道这个字的读音,为什么“读半边”还会闹出笑话呢?这要归功于时间,由于语音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改变,因此,一部分形声字的声旁与这个字的实际读音也就会逐渐不一样了。

    (文章有删改)

    材料二:

    鲁迅造字——“猹”字趣释

    ①20世纪30年代,苏联有位翻译家准备将鲁迅的《故乡》译成俄文,不料出现了困难。原文有一段写:“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獞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猹”是一种什么动物呢?他查阅了不少书籍,终无着落。不仅外国人陌生,我国也有许多人不知道“猹”,连怪字最多的《康熙字典》上也没有。

    ②苏联翻译家辗转问鲁迅,不久便得到了答复。这个独字,原来是鲁迅先生创造的,因而过去的字典上查不到。《故乡》在杂志发表后,很多人问“猹”是什么动物,鲁迅先生据此回道“‘猹’是我据乡下人所说的声音,生造出来的,读如‘查’。但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怎样的动物,因为这乃是闰土所说,别人不知其详……现在想起来,也许是獾罢。”据此猹似獾,又非獾,往日字典皆无记载,为解决有物无名的矛盾,于是鲁迅依“形声法”,根据读音,选取了“查”,然后又根据“獾”这个种类,选取了“犭”,组合起来就造出来“猹”这个字。“查”是个多音字,以“查”为声符的“猹”该读什么曾一度引起争议,现在以读“chá”为准,“猹”字也被正式收入了字典。

    (文章有删改)

    (1)、(内容概括)结合材料一内容,将下面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通过字形来表示意义的有 , 而我们日常接触较多的便是在这三者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表的声旁和表的形旁。

    (2)、(内容理解)下面关于材料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茅”字的形旁是“艹”,表示它和“草”相关。 B、字的读音会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不能只凭声旁来确定字的读音。 C、“猶”是鲁迅根据闰土的说法所造的,目的是解决有物无名的矛盾。 D、“殖”字为左形右声的形声字,和“查”一样有两种读音。
    (3)、(字义推断)请你根据材料一第③段“茅”的形成过程,补全空缺内容,选出它们的意思。

    ① “掬”的声旁是 , 形旁是 , 意思是:A.两手捧(东西) B.卷起

    ②“露”的声旁是 , 形旁是 , 意思是:A.遇冷结成的冰粒B.凝结在地面上的水珠

  • 15、闯关二:形声字小游戏;提供答题支架许多形声字都是由象形字演变而来的。根据右边的小提示,可以知道“星”字甲骨文中这么多“口”表示的是(   )
    小提示
    (星),本义指夜晚天空中有光亮的小天体,后也指单独的天体。
    A、小石块 B、小天体 C、月亮 D、拳头
  • 16、闯关一:歇后语小游戏;请你试着将谐音歇后语中的加点字还原。

    ①孔夫子搬家——尽是输

    ②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③狐狸吵架——一派胡言

    ④飞机上放鞭炮——想得高

  • 17、闯关开始之前,需要你搜集合适的汉字游戏资料,请先将搜集资料的准备过程补充完整。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修鞋匠老单

    薛培政

    ①修鞋匠老单几时来镇子上的,没人能说清。一年四季,只要不下雨落雪,老单就准时出摊。

    ②半晌里,一中年妇女来修鞋,是一只开了胶的劣质皮鞋。只见老单往腿上铺一块垫布,把鞋放在腿上,先用抹布把开胶的地方擦干净,再拿起锉(cuò)刀轻轻锉了两下,然后涂上胶水,用手按了一阵子,然后诚恳地对顾客道:“光粘胶不缟(shàng)线,那不耐穿,过些日子还容易开裂。”

    ③征得主人同意,老单用刀子把鞋底划开一条缝,把钩针在蜡块上磨几下,又穿上粗线,沿着缝隙一针一针地缝了起来。大夏天里,老单忙活得一头汗,一双鞋修下来,只收了顾客6块钱,待那顾客走后,挨着他卖针头线脑的老廖开腔了:“咦,你咋那么好说话哩?大热天忙活半晌,几块钱就给打发了?”

    ④“话不能那么说,看那顾客鞋上沾满的干泥巴,大概是进城卖菜的乡下人,挺不容易的,咱能帮就帮帮她吧!”望着他那副悯天怜人的表情,老廖张了张嘴,没再说话。

    ⑤几十年过去,老单仍住在那间低矮的平房里,房间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家电。可遇上镇里修桥、补路、建学校,他每次捐款都很慷慨,还先后资助十几名贫困学子完成了学业。

    见他如此这般,几个老友就纳闷儿了,不解地问他道:“你做了这么多年好事、善事,到底图啥哩他听罢只是嘿嘿一笑,不解释。

    ⑦去年年底,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登门为他办理优待证时,才解开了这个谜。

    ⑧那天,工作人员要帮他填报退役军人信息,他翻出一包东西,里面装着入伍登记表、退役军人证件和荣立军功的证书等资料。工作人员一脸困惑地问他道:“您咋选择隐姓埋名这么多年?”

    ⑨老单沉默着,仿佛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抬起头说道:“俺入伍没多久的那年夏天,部队赶赴一个抢险现场。连日的大雨导致山体松动,大量碎石被山洪冲到公路上。我们正准备将路面碎石清理后疏导车辆通行,突然又有一股洪水裹挟着山石倾泻而下。千钧一发之际,班长一把将俺推开,自己却被巨石砸中,牺牲了。”

    ⑩讲到这里,老单已是泪眼婆娑。顿了顿,他又说道:“俺这条命,是班长拿命换来的。俺来到班长的家乡就想替他尽孝。结果班长的父母已去世多年。俺就在镇子上住了下来,以修鞋为生,竭尽所能替班长报答家乡的父老乡亲,也好让过命的战友情谊延续下去。”

    ⑪听了他的话,在场的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文章有删改)

    (1)、(内容概括)修鞋匠老单的故事中处处成“谜”,请阅读文章,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描写方法)请结合第②③段内容,从人物描写方法中任选其一,分析作者是如何对老单修鞋的过程进行描写的。 (语文要素: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3)、(人物形象)请你结合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参照“此句以⋯⋯的描写方法,表现出老单是一个××的人”的形式,写出两点你对老单的认识。 (语文要素: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示例:第④段画线句以语言描写的描写方法,表现出老单是一个细心、善良又待人真诚的人。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最美的流星

    包利民

    ①天黑透了,枪炮声已渐渐停止。经过一天的激战,两翼的阵地已落入敌手。这个营所在的阵地已被分割合围,情势非常危急。如果天亮敌人发起进攻,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的。

    ②李小豪仰卧在战壕里,剧烈的心跳好长时间才平缓下来。一颗流星拖着一条光尾划破夜空,消失于远方。身旁的战友张南也看着星空,说:“天上划落一颗流星,地上就会死一个人,不知谁又要牺牲了!”李小豪说:“迷信!咱们牺牲了那么多的战友,那流星还不下成雨?”

    ③这时,战壕那边一阵骚动,两人忙奔过去,只见负重伤的副营长已经牺牲了。那一刻,两人都想起了刚才那颗流星。营长说:“咱们不能这样坐以待毙,应该派人突围出去,向主力部队汇报战况!”张南挺身而出:“营长,我突出去!”营长看了看张南,点了点头,拿出一颗信号弹装进手枪,交到张南手里,说:“大部队要开始进攻的时候,你打出信号弹,我们就反攻!”张南把手枪往腰里一别,跃出战壕,消失在黑暗中。

    ④过了一会儿,远处传来枪声,战壕里的人全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儿。良久,枪声停止了,战壕里一阵沉寂,李小豪不转眼珠地盯着夜空,并没有流星再划落,张南应该没事吧!

    ⑤已近午夜,一些战士已经睡着了,而李小豪依然望着夜空,此时他最怕的,就是有流星,他也有些相信张南的话了。正想着,忽然,一颗流星从远方天际升起,闪过一道绚丽的光。李小豪吓得一下子坐起来!直到身边的战士抄起武器,远处也传来枪声,他才蓦然惊觉,那不是流星,是信号弹,是张南打出的信号弹!随着营长的一声“冲!”他们跃出战壕,向敌人的阵地扑去。

    ⑥在炮火的光亮中,张南忽然一晃栽倒在地。李小豪扑过去抱起他,见他头上和胸前都冒出血来,一时心慌,大喊他的名字。张南睁开眼睛,吃力地说:“我是不成了!兄弟,刚才你看见流星没有?那就是我的星星!”李小豪望了眼夜空,含着泪说:“我看见了,那个流星最大,最好看!”同时,他想起了那颗美丽的信号弹。张南闻言嘴角泛起一丝微笑,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⑦许多年过去,李小豪常常在夜里醒来,望向窗外的星空。这一辈子,他再也不会看见那个漆黑的夜里,那颗带着希望的星星从黑暗中升起,那是生命中最灿烂的流星。  (文章有删改)

    (1)、(内容理解)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语文要素: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A、文章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塑造了有血有肉的战士形象。 B、第④段运用对比的手法凸显了紧张气氛,表现出战友们的担忧之情。 C、文章第⑤段中的“流星”不是真的流星,而是张南打出的信号弹。 D、文章以第三人称视角描述战争的残酷,深刻表现出了革命先辈的伟人精神。
    (2)、(句子赏析)请你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有关张南的语句。 (语文要素: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语句

    描写手法

    人物内心

    身旁的战友张南也看着星空,说:“天上划落一颗流星,地上就会死一个人,不知谁又要牺牲了!”

    语言描写

    张南把手枪往腰里一别,跃出战壕,消失在黑暗中。

    ③ “”两个动词表现出

    张南闻言嘴角泛起一丝微笑,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⑤表现出张南圆满完成任务后内心的 , 以及面对死亡时的

    (3)、(标题分析)结合文章内容,试分析标题“最美的流星”的含义。
  • 20、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思考在“真相”与“安危”面前,汤姆·索亚做出了怎样的抉择,他的行为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美】马克·吐温

    【前情提要】为了比试胆量,汤姆和好朋友哈克半夜来到墓地,却意外在这里目睹了一场凶杀案件。印江·乔埃杀死了一个医生后,嫁祸给爱喝酒的醉鬼穆夫·彼得。汤姆和哈克因畏惧印江·乔埃的凶残,打算隐瞒真相。穆夫·彼得即将接受最终审判,而真凶却逍遥法外,于是汤姆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当汤姆立起身来,站到证人席上的时候,所有人的眼睛都紧紧地盯着他看,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个孩子显然十分慌乱,因为他受了不小的惊吓。他首先宣了誓。

    “汤姆·索亚,七月十七日那天,大约在午夜时分,你在哪里?”

    汤姆朝印江·乔埃那冷酷无情的脸上瞟了一眼,舌头就是动弹不起来。听众们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听着,可是话就是出不来。然而过了一会儿,小男孩终于缓过一些劲来,好不容易挤出一点声音,勉强能让法庭上一部分人听见:“我在墓地!”

    “请你声音大一点。不用害怕。你在——”“在墓地。”

    印江·乔埃的脸上掠过一丝不屑一顾的笑意。

    “你是在霍斯·威廉斯墓地附近吗?”“是的,先生。”

    “大胆地说吧——声音再大一点儿。你离墓地有多远?”

    “就像现在我和你靠得这样近。”

    “你当时藏没藏起来?”

    “我藏起来的。”

    “藏在哪儿的?”

    “藏在坟边的几棵榆树后面。”

    印江·乔埃露出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惊讶。

    “有谁和你在一起吗?”

    “是的,先生。我是和——”

    “别着急——等一等。你不用提你伙伴的名字。我们会在恰当的时候请他出场的。当时你随身带着什么东西吗?”

    汤姆犹豫了一下,看上去有点儿慌张。

    “大胆说吧,我的孩子,不要胆怯。说实话总是受人尊重的。你带什么去那儿的?”

    “就带了一只——死猫。”

    全场发出一阵笑声,法官随即加以制止。

    “我们将出示那只猫的死尸。现在,我的孩子,把当时发生的事情统统说出来。你只管说,什么都不要落下,也不用怕。”

    汤姆开始说起来,起初有点儿吞吞吐吐,后来说得越来越起劲,话也变得流畅起来。不一会儿,法庭上鸦雀无声,只听见他一个人的声音。每一双眼睛都注视着他,听众张着嘴巴,忘记了呼吸,全神贯注地听着,完全被这个恐怖的神奇故事所吸引,连时间都给忘记了。当这孩子说到故事的最紧张处时,压抑在胸中的愤怒也到达了顶点:

    “——就在医生抡起木板,穆夫·彼得应声倒地的时候,印江·乔埃拿着刀冲过来——”唎!那真正的凶手像闪电一样蹦出窗外,冲开所有想拦住他的人,溜得无影无踪。

    (1)、读完节选片段后,请用小标题(四个字)概括片段的主要内容。
    (2)、在庭审过程中,汤姆·索亚的心情发生了多次变化,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题。
    ①结合文章内容,补全汤姆的“心跳曲线图”。

    ②在庭审时汤姆·索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变化?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语文要素: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3)、汤姆·索亚举证凶手的故事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上一页 659 660 661 662 66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