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快小学毕业了,请用一句你积累的古诗词或名人名言,写几句话来作为你对同桌的毕业留言,你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书写款式。
  • 2、生活中,不同的人带给我们不同的温暖。遇到难题时老师的答疑解惑,让我们豁然 开朗;面对困难时同学们的鼓励,让我们不再沮丧;身体疲惫时家人的关爱,让我们感 到轻松……

    请以“感谢有你”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围绕中心意思写;②融入自己的情感;③字迹工整,语句通顺,不少于450字。

    题目

  • 3、阅读理解

    月光曲(节选)VS献给爱丽丝

    选文一:月光曲(节选)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 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 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

    2024年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六年级语文 第 3 页 共 6 页,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 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 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 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选文二:献给爱丽丝

    那是一个圣诞夜,21岁的贝多芬当时穷困潦倒,他没有烤鹅,没有樱桃馅饼,也没 有圣诞节的喜悦。

    他遇到了一个正在啜泣的小姑娘,这个小姑娘的名字叫爱丽丝。她的邻居雷德尔老 爹已身处弥留,而老人的夙愿还未达成,他坚信如果不能满足他今生的最后一个愿望,他就无法安然离去。

    “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贝多芬问。

    “他想去塔希提岛,去看看森林和大海,还想乘船出海……”爱丽丝一边擦眼泪一 边说。贝多芬没有多说什么,用自己的大衣掩着小爱丽丝来到了雷德尔老爹的身旁。他 看了一眼双目失明的老人,轻轻地走到墙角打开了那架几乎已经快要朽掉的旧钢琴。当 这位青年音乐家的手指触到琴键的一刹那,一种特殊的情感油然而生,仿佛是天使在歌 唱着为他指引方向。美妙的音乐在他的脑海中旋转着,在他的手指间旋转着……他忘情 地弹奏着,感觉自己的灵魂好像在飞翔……

    老人静静地听着。他好像看到了塔希提岛茂密的丛林和碧蓝的海水,听到了鸟儿的 歌唱,大海上还有点点的白帆、美妙的阳光……突然海面上狂风四起,电闪雷鸣。风,越来越大,浪,一阵高过一阵,巨浪不断冲击着船舷,好似要吞噬一切。就在这时,曲 调又有了变化,天空中的乌云突然散去,海面又开始变得平静,微风吹来,轻抚起阵阵 的涟漪。

    “我看到了,我看到了……”老人老泪纵横,挣扎着拥抱了正在演奏的贝多芬,“感 谢您让我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看到了我想看到的一切——美丽的大自然。”

    “不,我想我们都要感谢这个天使般的女孩爱丽丝。请允许我把这支曲子献给你,我想永久地把这段曲谱记录下来,让它陪伴我走以后的路。”说完,贝多芬起身吻了爱 丽丝之后,又走进了圣诞夜凛冽的寒风中。 

    (选自《科学思维总动员》,有删改)

    (1)、两篇选文都与贝多芬和音乐有关,请你对比阅读后完成表格。

    选文

    在什么情况下写出的曲子

    为谁演奏

    听曲子想到的画面

    一个秋天的夜晚,贝多芬散步时听见了茅屋里传出来的琴声。为了满足盲姑娘的心愿,他为盲姑娘兄妹演奏了一曲。

    ① 

    大海上月亮升起,海面上刮起狂风,浪花汹涌。

    雷德尔老爹

    (2)、阅读选文一的第2自然段,完成练习。

    ⑴借助皮鞋匠的联想,想象三幅画面,配上简短的标题。

    ① 月亮初升图 ②

    ⑵从这三幅画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乐曲旋律的变化依次是(填序号)。
    A.高昂激越
    B.气势逐渐增强
    C.舒缓柔和

    (3)、阅读选文二的第5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

    ①雷德尔老爹透过贝多芬的琴声,先后看到了三幅画面,请你将其补充完整。

    塔希提岛茂密的丛林和碧蓝的海水,大海上还有点点的白帆、美妙的阳光。

    ____

    ____

    ②联系雷德尔老爹看到的画面,想象一下,雷德尔老爹至少感受到了怎样的旋律变化过程?(   )
    A.温柔而亲切→热烈而紧张→优美而温和
    B.严肃而稳重→温柔而亲切→热烈而紧张
    C.热烈而紧张→温柔而亲切→优美而温和

    (4)、两篇选文中,皮鞋匠和雷德尔老爹都透过音乐看到了一些画面。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当你听到《义勇军进行曲》时,会想到些什么呢?请展开联想写一写。
  • 4、阅读理解
        【材料一】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液,乌蒙磅礴走混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

    【材料二】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 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

    2024年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六年级语文 第2页 共6页,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 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 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1)、【任务一】主席诗词我会背:请将材料一中的诗句在横线上补充完整。
    (2)、【任务二】作品概况我了解,请你给材料二取一个小标题 , 材料一中“逶迤”的意思是
    A.山脉广大无边
    B.道路弯曲绵长
    C.山势险峻
    (3)、【任务三】重点事件巧分析:阅读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作者遇到的艰难险阻具体指什么?请根据诗句补充思维导图。

    (4)、【任务四】表现手法我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二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不仅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而且突出了五壮士英 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B、两篇材料都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但材料一运用的是多点一面,材料二则运用 的是一点一面,一点一面的表达效果相对弱一点。 C、材料一采取总——分的构段方式,先总写“红军不怕远征难”,然后选取几个典型 事件概括了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这种点面结合的手法,充分赞美了红军不畏 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5)、【任务五】关键语句细品味:下面对重点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二通过对班长马宝玉的动作和语言的描写,重点表现了他勇于牺牲的精神。 B、材料一“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句中,作者运用了比喻、夸张、排 比的修辞手法,显示出红军藐视一切困难的态度。 C、材料一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这一“暖”一“寒”,形成 了鲜明的对比,既表达出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出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6)、【任务六】诵读情感定基调:以下语句应读出怎样的情感呢?
    A.坚定、无奈  B.坚定、豪迈  C.喜悦、激动
    ①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②“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 5、回忆自己的生活,说说某个(些)人看书非常投入、入迷的状态,抓住人物的动 作描写和神态描写,试着写一写。(不少于50个字)
  • 6、撰写开场词:小文写了一段读书交流会的开场词,一起来完善吧。

    亲爱的同学们,成长的道路上有xǐ yuè____,有 jǔ sàng____,有平平 稳稳,也有 diē diē zhuàng zhuàng____,遇到困难不要jīng huāng____,不必 bào yuàn____,书籍会给予我们成长的力量。

    英国弗兰西斯·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 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是的,《伯牙鼓琴》中我们读“锺子期死,____,___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懂得了高山流水知音难觅。《故乡》中我们读“其实地上本没有路,____,____”明白了通过不断地行动和探索,能够在 原本不存在路的地方创造出通路。《浪淘沙》(其一)我们读“____,____’”感受到了黄河的豪迈奔腾。

    读书吧,读书可以让我们穿越时空,遥望历史,眺望未来;读书可以让我们净化心 灵,明辨是非,感悟生命;读书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和写作能力;读书可以让我们发扬 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让我们以书为友,与书相伴,用读书积累智慧,用读书点亮人生!

    (1)、根据拼音把开场词中的词语补充完整。请书写正确,力求美观。
    (2)、小文想在开场词中使用一些诗词和名句,请你帮他完善一下,填写在文段中的空线上。 
    (3)、开场词画线的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两处语病,请用上修改符号改一改。

    读书可以让我们净化心灵,明辨是非,感悟生命;读书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和 写作能力;读书可以让我们发扬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 7、 关于什么样的演讲稿才是有说服力的,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观点要鲜明。 B、要选择合适的材料说明观点。 C、要有感染力,可以引用生动的故事。 D、演讲的内容可不分主次轻重。
  • 8、 读下面句子,选择恰当的选项,帮小语把演讲材料补充完整。(   )

    ____,你尽可注目凝神,欣赏高山大川,落日晚霞;____,你尽可闭目聆听,欣赏莺歌燕语,流水潺潺;____,你尽可轻嗅深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香。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③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③②①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 9、 自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总理为中华民族耗尽了最后一份心血,真是(   )
    A、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B、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C、位卑未敢忘忧国。 D、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 10、 下列词语不是形容音乐艺术的一项是(   )
    A、余音绕梁 B、天籁之音 C、黄钟大吕 D、妙笔生花
  • 11、 演讲材料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北京故宫太和殿前的石雕,真是巧夺天工 , 精美无比。 B、我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聚精会神地看了一上午。 C、弟弟的胃口特别好,他吃水果时经常会囫囵吞枣 D、2024年元旦,我在万平口景区参加迎日祈福大典,看到海面上冉冉升起的红日,我的内心热血沸腾
  • 12、 演讲材料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稍微 优雅 疙瘩 别出心栽 B、瞬间 幽静 肃静 断断续续 C、伶俐 慷概 澎湃 斩钉截铁 D、模糊 缝隙 干躁 暴露无遗
  • 13、 演讲材料中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入场(quàn) 回(yū) 一(lǚ) 然而止(jiá) B、璨(cuǐ) 参差(cēn) 礴(páng) 叱风云(chà) C、时(shà) 仰(zhān) 威(xié) 窸窸窣(sū) D、(góng) 驰(chěng) 缩(juān) 微波粼粼(lín)
  • 14、我是课外阅读小能手。

    ① 颜色变魔术是很有趣的游戏:挤点儿红色在小瓷碟里,再配点儿鲜黄, 用毛笔蘸点水,和一和,变成了秋天果树上的橙色;挤点几瓦蓝,加上点几播红,和一和,成了小姑娘裙摆上的茄紫……

    ② 我哥哥是用颜色变魔术的高手!我和哥哥可以坐在书桌前些整变一个 下午的颜色魔术,阿点点了孙悟空。哥哥一边挥动着毛笔一边开心地说□

    ③ “变,变变变,变海军蓝、浇瓷蓝……”我____地说。

    ④ 哥哥带着我在色彩的迷宫里快乐地徜徉。

    (1)、用横线划出第①段的中心句。
    (2)、在第②段的□加上标点符号。
    (3)、在第③段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4)、提取文中信息,完成填空。

    红色+黄色=色 +橘红=茄紫色

    (5)、如果让你用颜色变魔术,你会怎样变?
  • 15、我会判断。
    (1)、“因/释其来/而守株”的朗读停顿正确。
    (2)、东汉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造出来了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 16、我会根据所学的诗词、名言填空。
    (1)、迟日江山丽,
    (2)、千门万户曈曈日,
    (3)、 , 竹竿上立着一只红绡蜓。
    (4)、日出江花红胜火,
    (5)、见善则迁,
  • 17、我会连。

    烂漫无比的

    挨挨挤挤的

    矿亮无比的

    药叶

    天空

    春天

    端午节

    重阳节

    春节

    登 高

    贴对联

    吃粽子

  • 18、我能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善罢  

     

    耿耿 

     

     蛇影

  • 19、我会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熟:A.程度深 B.熟练 C.成熟,植物的采实或种子长成

    (1)、芒果还没 , 还要等几天才能吃。
    (2)、奶奶问哥哥:“能生巧,这个道理你懂吗?” 
  • 20、我会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ǎn sàn)

    (péng pong)

    头 (lǒng lóng)

    (máo miáo)

    (cāo chāo)

    一样(mú mó)

上一页 536 537 538 539 54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