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句子训练。(1)、那时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没有飞机,更没有宇宙飞船。(用加点词仿写句子)(2)、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描写一种事物变化的过程。
要时 忽然 顿时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工夫 -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一个豆莢里的五粒豆》是英国作家安徒生写的童话,讲述了五粒豌豆不同的经历。 B、神话故事中充满神奇的想象,盘古能开天地,女娲能补天,让人赞叹不已。 C、《题西林壁》这首诗告诉我们从不同角度去看待事物,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D、不同的动物,家的名称也不同,如狗窝、牛棚、虎穴、马厩等。
-
3、对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设问) B、整个礼堂挤得连一条缝都没有。(比喻) C、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夸张) D、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拟人)
-
4、边读边想象,下面这个语段描绘的画面与词语( )相契合。
枝头上,绿色的芽儿快活地眨着眼睛;泥地上,青青的小草悄悄地探出了脑袋。它们摇晃着,舒展着。小溪叮叮咚咚,唱着欢快的歌。
A、万物凋零 B、五彩缤纷 C、鸟语花香 D、万物复苏 -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及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芦苇(wěi) 叶柄(bǐng) 逐渐 腾云驾雾 B、蝙蝠(biǎn) 屹立(qǐ) 空隙 平风唤雨 C、薄雾(bó) 荧光屏(yín) 违抗 神机妙算 D、潜能(qiǎn) 窗框(kuàng) 慎重 坑坑洼洼
-
6、读语段,根据语境写字词。
大自然的美景无限,令人xīng fèn不已。你看,小草nài心地等待,在风的抚摸、雨的zī rùn下,渐渐从泥土里tàn出了头;爬山虎长出了nèn hóng的叶子,弯曲的脚紧紧地巴着墙;田间金黄色的水dàochéng shú了,一片丰收的景象……
-
7、抄写句子,要求书写正确、端正、匀称、行款整齐。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8、你一定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活动吧,其中哪一次活动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一次热烈、隆重的场面,还是精彩、感人的瞬间?请按照要求记录下来和大家分享。
具体要求:①题目自拟,写清楚活动的过程,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②写活动场景时,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写写他们的动作、语言、神态;③语句要通顺,要写出自己在活动中的体会:④书写工整,标点正确,字数不少于400字。
-
9、追忆历史的红色记忆
【材料一】节选文章《狼牙山五壮士》
五位战士站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完,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材料二】节选自吴强《红日》
于是,在385高地狭小的山顶上,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子弹在眼前炸响,刺刀在眼前闪着亮光,手榴弹在眼前爆裂……
变得凶猛如虎的张德来,在悬崖边上擒住了跟他身体同样魁梧的一个敌人,两个人手里的枪都掉到远处去了。他气粗粗地镇压在那敌人的身上,膝盖压跪在敌人的肚子上,一只手抓住敌人的一只膀子,他的另一只手却又给敌人的手掌牢牢抓住;他没法子,只得用他的脑袋碰击着敌人的脑袋,用他的膝盖拼命地压着敌人的肚子。死命挣扎的敌人两只脚不住摔惯着,踢打着他的屁股,企图翻转过来再把他压倒。他想喊叫别人,谁知越是气急却越是喊不出声来。他愤怒极了,便张开嘴巴用他那尖利的大牙齿,猛烈地撕咬着敌人的脸肉,敌人便撕心裂肺地惨叫起来。
【材料三】改编自《红岩》
那是一个非常晴朗的日子,在渣滓洞中的江姐正俯在桌上草拟一个提纲。听见喊她的名字,她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提纲塞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即跳下床来,拿起梳子对着墙上那面破镜子,像平常一样地梳着黑发。
同牢房的人听说江姐要转移,心里很难过,都跑过来围着江姐。但一看到她那样平静的表情,顿时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绒衣。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着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特务们在外面不停催促,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
江姐抬起头,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说:“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面临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
(1)、给材料三添加一个小标题,最恰当的是( )。A、敌人反扑 B、最后时刻 C、准备牺牲 D、英勇就义(2)、要想了解革命战士英勇杀敌的事迹,感受他们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可以选择阅读( )。A、材料一、二 B、材料二、三 C、材料一、三 D、材料一、二、三(3)、结合材料一、二、三,下列说法不恰当的的一项是( )。A、五位壮士露出胜利的喜悦,是因为他们把敌人引上了绝路,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 B、面对敌人持续的催促,江姐仍然镇定自若,体现了她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精神。 C、材料二是主要写了张德来与敌人拼战的场面,其中第二段运用动作描写,写张德来英勇擒敌的情景。 D、材料三中提到“那是一个非常晴朗的日子”,说明天气很好,适合江姐转移。(4)、三个材料均采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请结合材料二或者三,说说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
10、枇杷酸·枇杷甜
选字《老年日报》有删除
入夏的天,像孩儿的脸,说变就变。老汉卖完枇杷的时候,天竟哗哗下起了大雨,他赶紧在一家“凌氏修理店”门前避雨。狂风裹着豆大的雨点跟踪而来,老汉不得不挪进修理店内。
老汉试探地问正在修电视的师傅:“师傅姓凌吧?”凌师傅抬起了头。
“我是三桥村的。”老汉怯怯地说,“您看,能不能借把伞给我,下次赶集我保证还您。”
“没问题。”凌师傅爽快地答道。
凌师傅的妻子听到谈话,急忙从里屋钻出来,①狠狠地瞪了凌师傅一眼。凌师傅没理会,径直钻进里屋。妻子也跟了进去,拽了男人一把衣角,一直低声埋怨。凌师傅甩脱妻子的手,②狠狠地瞪了她一眼 , 妻子窝了一肚子火不好发作。
凌师傅从里屋拿出一把自动伞递给了老汉。老汉撑起伞转身欲走,凌师傅说了一声“等等”。老汉以为凌师傅接受了妻子的暗示,反悔借伞,不由得打了一个寒战。凌师傅从里屋翻出一件外套递给老汉,说:“看您冷得牙齿打战,快穿上,别冻着了。”老汉穿上外套,顿时全身都暖了。
老汉走后,妻子嘴里啪啦一顿数落:“你学雷锋真是学到家了,借了伞还送衣服,我看这次是肉包子打狗一一有去无回。没见过哪个人像你这么傻!”凌师傅没跟妻子拌嘴,只扔下一句话:“女人就是小心眼。”又干活去了。
第三天,老汉上街来了。老汉将伞和衣服还给了凌师傅,还递上一袋金灿灿的枇杷。凌师傅推辞了几次,老汉就说:“那天多亏您借伞和衣服给我,要不然,我非害一场大病不可。要是害了大病,我那一山的枇杷就完了。与那一山枇杷相比,这袋枇杷算得了什么?”
凌师傅剥了一颗枇杷,扔进嘴里,立刻吐出一颗乌溜溜的细核来,直咂嘴道:“真甜!”又剥一颗塞进妻子的嘴里,她双眼眯成一线天:“好酸!”凌师傅抢过话:“是你的心酸了。”凌师傅的妻子向来爱吃枇杷,可这回老汉送来的那袋枇杷,她再没动过。
(1)、对于老汉借伞借衣和送枇杷的事,凌师傅和妻子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请阅读短文,完成下列的思维导图。(2)、小说开头有这样一段话,阅读后请按要求填空。入夏的天,像孩儿的脸,说变就变。老汉卖完她把的时候,天亮哗哗下起了大雨,他赶紧在一家“凌风修理店”门前避雨。狂风裹着豆大的雨点跟露面来,老汉不得不挪进修理店内。
画横线的句子是描写,写出了 , 作用是。
(3)、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①结合文中人物的言行,知道本文着力刻画了凌师傅( )的形象。
A.严于律己
B.乐于助人
C.坚强勇敢
D.先人后己②文中用了一定的笔墨对妻子进行描写,这是为了( )。
A.侧面烘托
B.点面结合
C.首尾呼应
D.动静结合(4)、文中出现了两次“狠狠地砸”,凌师傅和妻子分别在想什么呢?请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并写下来。凌师傅想:
妻子想:
-
11、紫藤萝瀑布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茂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条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看似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峰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接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了花,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脸,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淡紫色的光辉和淡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①忍俊不禁:
②盘虬卧龙:
(2)、认真阅读短文,并在下列题后的【 】中选择正确答案,填写在横线上。①文章从、、等方面来描写紫藤萝花,体现了紫藤萝繁茂、生机勃勃的特点。【颜色、形状、数量、香味、名声】
②文章以“紫藤萝花”为线索,按照“→→”的顺序来写。【梅花、黄花、花花】
(3)、下列对短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遭遇不幸时,不能被厄运压制,要对生命保持坚定的信念。 B、人类的生命长河并不会因为某个人遭遇不幸或逝去而停止流动,因此有时候我们为苦难而悲痛是可以理解的,即使悲痛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 C、人的一生中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困境,我们要勇敢面对,振作精神,乐观地生活下去。 D、读到这句话,我想到了贝多芬:他在耳聋之后,依然坚持创作,不向命运屈服。我深切感受到:积极生活,就会创造生活。 -
12、琳琳想参加学校举行的每周读书会,于是回家和妈妈商量,希望得到妈妈的同意。她应该怎么跟妈妈说明?请你帮帮他。
-
13、请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用上与“说”相关的其他词,也可加上具体的动作或者神态描写,来写提示语。
每次看到五星红旗徐徐上升,同学们 ,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是啊,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我们充满了力量!我站在走廊上望着美丽的校园,又不时浮现祖国壮丽山川的画面,我 , 祖国真是太美了!
-
14、我们结合传统文化,感受文学经典,开展了诗词活动。轻叩诗歌的大门,我们看到了苏轼笔下“黑云翻墨未遮山,”的西湖美景,欣赏了宋词里“”,听取蛙声一片”的田园风光。“祖宗疆土, , ”,这是抗日名臣李纲坚守祖国每一寸土地的爱国誓言。“ , ”,是《长征》中的中心句,集中体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
15、下列对课文内容、阅读方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灯光》一文采用倒叙的手法,从“灯光”写起,引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B、作者在《丁香结》一文中,借丁香结的形象寄托她的哀怨之情。 C、阅读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 D、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
-
16、下列关于分号的用法,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清晨,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B、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C、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城楼。 D、你可以变得很小,如一只蚂蚁,一棵草,一粒石子;也可以变得很大,如一头大象,一辆汽车,甚至一个星球。
-
17、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同学们的帮助,使小明的语文水平大大提高。 B、爸爸耐心地纠正并提出了我学习中的问题。 C、为了防止此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学校加强了交通安全教育。 D、是否采用良好的阅读方式,是决定阅读有效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
18、下面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场文化运动如疾风骤雨,势不可当。 B、会上他提出了别出心裁的解决方案,获得了大家的夸赞。 C、听到有儿童落水,正在江边滑雪的人们忘乎所以地跳入水中营救。 D、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惊天动地 , 气壮山河。
-
19、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笨拙(zhuō) 抽噎(yān) 斩钉截铁 B、顽皮(tuí) 花蕾(lěi) 居高临下 C、跺脚(duò) 衣襟(jīng) 顾影自恋 D、点缀(zhuì) 山涧(jiàn) 心驰神往
-
20、将下列这段话中,带拼音的词语补写完整。
生活像一场冒险,有时我们需要sǎ tuō地面对dān bó云层下的挑战,勇敢地pān dēng高峰。过程中,可能会感到pí juàn和jǔ sàng , 甚至听到bào yuàn的声音;但请记住,每个转角都藏着shén mì的惊喜。当我们克服困难,心中的喜悦就像火山bào fā , 力量无比强大。即使遇到zāo gāo的情况,也要像páo xiào的大海,以不屈的精神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