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轻松写作。
⑴题目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你都发现了生活中哪些美丽的场景?请以“最美丽的▲”为题,写一篇文章,450字左右。补充题目时,可以参考诸如“心灵”“语言”“瞬间”“画面”“风景”等。
⑵题目二:我把幸福告诉你
幸福是父母给你的一杯清茶,老师给你的赞许目光,同学给你的一块橡皮;幸福是你通过努力获得的成功,亲近自然的经历,战胜自我的心路……同学们,你心中的幸福是什么?请你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写一篇习作,450字左右。
-
2、认真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完成小题。
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
阅读任务一:写一篇“风筝制作指南”,教别人做风筝。
阅读任务二:讲一件关于放风筝的趣事。
①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麦田里的孩子,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人们都说,男孩子手笨,女孩子手巧。可我们男孩子虽未能绣出花团锦簇的衣冠,却从手中飞出过巧夺天工的风筝。
②我们偷偷找来竹篾,且要那种绿皮的有韧性的。我们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用细绳子细线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骨架。然后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自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最后用大团大团的线作放线,一头儿系在风筝上,一头儿缠在一个线拐子上。
③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呵!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麦田里、大道旁、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④更叫绝的要数晚上。皓月高悬中天,大地一片静谧。我们几个小伙伴偷偷溜出来,带了心爱的风筝到村头田边。风筝纸上涂了闪金光的东西,还要想法把一捻蘸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机尾翼上的信号灯一样闪烁。“信号灯”明灭闪烁,随风筝飘飘荡荡,也把一颗颗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
(选文有删改)
(1)、为完成“阅读任务一”,要重点阅读第段。归纳出制作风筝的步骤:找来竹篾→→糊纸涂色→。(2)、为完成“阅读任务二”,要重点阅读第段。简要概括出放风筝的一件趣事:。(3)、本文以“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为题有什么作用? -
3、认真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完成小题。
烛心
①乔迁新居,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
②咚咚咚,小薇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
③她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他仰着小脸,背着手:“阿姨,你家有蜡烛吗?”
④怎么?刚搬进来第一天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真是欺负新来的,这怎么行!今天借给他家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蒜之类的。不,不行!小薇的脑筋急速地转着。
⑤“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也没有蜡烛。”小薇说完就准备关门。
⑥“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着两根粗粗的蜡烛。
⑦面对小男孩澄澈的眼睛,小薇一下子惊呆了,继而无力地倚着门,双手捂面,不敢与小男孩对视……
(1)、短文第④段运用了描写,体现了小薇的性格特点。第⑥段运用了、描写,体现了小男孩和他妈妈的形象。(2)、小薇的心理变化过程是( )A、猜疑→反感→拒绝→惊讶→愧疚 B、反感→拒绝→猜疑→惊讶→愧疚 C、猜疑→反感→拒绝→愧疚→惊讶(3)、本文所设置的悬念是什么?(4)、根据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展开想象,续写小薇复杂的心理活动及如何接待了小男孩,想象要合情合理。 -
4、认真阅读课内选段,然后完成小题。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请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2)、文段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作用? -
5、口语交际。
据天气预报,明天晴转多云,最高气温38℃。请想象并写一写第二天的天气情况,注意用上比喻或拟人的修辞,至少三句话。
-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明月别枝惊鹊,。 , 听取蛙声一片。(2)、红军不怕远征难,。(3)、等闲识得东风面,。(4)、李先生阔别家乡五十多年后,再次踏上家乡的土地,我们可以用贺知章的诗句“ , ”来形容他的情形。(5)、孟浩然受邀去做客,与好友把酒言欢,他目睹了美丽的田园风光。在《过故人庄》中,他是这样描写山村风景的:“ , 。”(6)、听到朝廷要向金国割地求和,宋代名臣李纲坚决反对,他说:“祖宗疆土, , 。”
-
7、填空题。读拼音,写词语。
jū shù
róu měi
háo mài
bié chū
xīn cái
huì jí
kū wěi
shēn yín
dà bù
liú xīng
-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使演讲稿更有说服力,可以引用名言警句,也可以引用生动的故事。 B、《狼牙山五壮士》描写的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感人故事。 C、“位卑未敢忘忧国”这句名言出自著名的军事家诸葛亮之口。
-
9、夏明翰在英勇就义前提笔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用一句名言形容夏明翰的革命气节,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位卑未敢忘忧国。 B、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10、下列对文段主要内容的概括,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6月2日清晨,嫦娥六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开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实施的样品采集任务。自5月3日发射入轨以来,嫦娥六号探测器经历了约30天的奔月之旅,在经过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等一系列关键动作后,完成了这世界瞩目的“精彩一落”。
A、嫦娥六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 B、嫦娥六号奔月之旅长达30天。 C、嫦娥六号完成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等动作。 -
11、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作比较) B、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嫦娥奔月、仙女下凡、蟠桃盛会。(举例子) C、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像鸵鸟一样,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打比方)
-
1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不知道他为什么没有参加那次志愿者活动? B、宽容是理解的桥梁,真诚是它的基石;宽容是芬芳的花朵,友谊是它的果实。 C、“可……就剩半小时啊!”他嘟囔着:“半小时根本不可能写完。”
-
13、 下面语句的书写与课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乌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C、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
1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凡是看过野柳海岸奇石的人,莫不惊叹大自然别出心裁的奇妙! B、我的同桌总是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跟我说话。 C、取得成绩后,我们千万不能忘乎所以 , 要再接再厉,力争更大的进步。
-
15、 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翠色欲流(将要) 弄巧成拙(笨) 过故人庄(经过) B、斩钉截铁(切断) 悬崖绝壁(走不通的) 茅店社林边(宿舍) C、居高临下(面对) 大举进犯(兴起) 尽开颜(全,都)
-
16、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状烈 悬涯峭壁 千山一碧 唯妙唯肖 B、幽雅 襟飘带舞 技高一筹 不约而同 C、逶迤 迥然不同 震天动地 千钧一发
-
17、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魁梧(kuí) 搀扶(cān) 鏖战(áo) 摇曳(yè) B、祭奠(diàn) 陨石(yǔn) 点缀(zhuì) 歼灭(jiān) C、澎湃(bài) 卡住(kǎ) 逶迤(yí) 苍穹(qióng)
-
18、罗丹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发现美。”生活 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你都发现了生活中哪些美丽的场景?
请以“最美丽的▲”为题,写一篇文章。补充题目时,可以参考诸如“心灵”“语 言”“瞬间”“画面”“风景”等。不少于450字的记叙文。
-
19、课外阅读
群众也在淋雨
1965年夏季的一天,三千多名手持鲜花的群众聚集在上海机场,他们是来欢送一位外国元首的。这时,周总理陪同外宾健步走来,人群中立即响起了一片欢呼声。总理不时抬起那 负过伤的右臂,向欢呼的人群招手致意。那慈祥的目光,那亲切的微笑,那文明的举止,使人 难以忘怀。
突然,乌云蔽日,雷声隆隆,刚刚还是晴朗的天空霎时变了脸。客人刚刚登机,大雨就倾 盆而下,人群出现了小小的骚动。“看,我们的总理!”突然,有人喊了起来。显然是由于激动, 声音有些发颤(chàn zhàn)。人们不由得把目光投向周总理。只见他还是彬彬有礼地站在原 地,向飞机上的外宾招手致意。群众看见了,也很有礼貌地站在原地。工作人员怕把总理淋病 了,为总理撑起了雨伞。周总理轻轻地摆摆手,谢绝了。又一位工作人员再次上前为总理撑起 了雨伞,并恳求道:“总理,您就挡挡雨吧!”周总理转过头:“你看,群众也在淋雨,我怎么 不能呢?”
外宾的专机起飞后,周总理浑身都湿透了,雨水顺着脸颊不停地往下淌。工作人员又心疼, 又着(zhuó zháo)急,忙递上一条毛巾:“总理,您擦把脸吧!”周总理接过毛巾,却没有忙 着擦脸上的雨水,而是对工作人员说:“赶紧告诉有关同志,动员机场和附近单位的食堂烧些 姜汤,给挨雨淋的群众驱驱寒,暖暖身子。”
(1)、在括号里正确的读音。(2)、照样子,写词语。雷声隆隆:
彬彬有礼: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4)、第2自然段写雨中送行的场面,既关注了送行的群体,又关注了送行的个人,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5)、“群众也在淋雨”是谁说的话?用这句话作为文章题目,有什么作用? -
20、课内阅读
草原(节选)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____,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____的小鸟。走了许久,远 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 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 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 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在文段横线里填上合适的词语。(2)、“一百五十里”在文段中连续出现,这里采用了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作用 是。(3)、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是( )。A、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B、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 C、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4)、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蒙古人民( )的特点。A、爱美天性 B、热情好客 C、能骑善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