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家认为回忆册封面标题要写得“平正端庄、险劲生动”,应临摹第一位书法家:( )A、欧阳询 B、颜真卿 C、赵孟頫 D、柳公权
-
2、世间万物皆有品。在“蜂、蝉、竹、梅”中任选两个,写出相关诗句:(1)、(2)、
-
3、根据提示,诵读传统节日相关的诗句:(1)、春节:(2)、寒食:(3)、清明:(4)、乞巧:(5)、中秋:(6)、重阳: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夏夜,池塘边传来一阵阵蛙鸣,娓娓动听。 B、他遇到一点点困难就退缩,爸爸早已司空见惯。 C、这篇文章写得生动优美,读完让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D、古人常说字如其人,文如其人,讲的就是见微知著 , 以观长远。
-
5、关于“人工智能进课堂”利与弊的辩论,下列哪一项是反方观点:( )A、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B、丰富了知识的容量 C、增强了互动的体验 D、扼杀了我们的想象
-
6、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走马观花 儿童急走追黄蝶 B、自愧弗如 其人弗能应也 C、及时行乐 及日中则如盘孟 D、赴汤蹈火 及其日中如探汤
-
7、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惟弈秋之为听 B、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C、为是其智弗若与 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8、根据拼音书写规范的汉字。
智能阅读器的出现,又一次点rán了大众对书jí的阅读热情。它让文字如花般zhàn放于电子水墨屏,chè成改变许多读者的阅读习guàn。在科技与文字的交汇中,有人甚至通知xiāo达旦,不知疲fá , 享受着阅读的盛yàn。
-
9、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有许多人曾带给你感动。他(她)可能在你遇到难题 时给予你帮助,可能在你伤心难过时给予你安慰,也可能以自己的言行带给你力 量……那个难忘的时刻,那件温暖的事情,让你倍受感动,铭记于心。
请你以“▲ , 真让我感动”或“那一刻,我感动了”为题,运用本学期 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选取典型事例,把这个人感动你的过程和原因写具体, 写完后用修改符号修改有明显错误的语句。400字左右。
-
10、阅读《黄旭华:赫赫(hè)而无名的一生》,完成小题。
① 黄旭华为了研制核潜艇,隐姓埋名三十载。
② 1974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虽然核潜艇建造成 功了,但是否具有战斗力,必须进行深潜极限试验,这很关键。
③ 1988年年初,中国准备在南海进行深潜试验。什么是深潜?深潜是指要 下潜到设计极限深度300米。深潜试验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在下潜的过程中,一 旦遇到问题,就会艇破人亡。1963年,美国的王牌核潜艇“长尾鲨”号在深潜 试验时出现了问题,导致艇上120多名官兵全部遇难。有了前车之鉴,中国核潜 艇的高层领导和参试人员对于深潜试验都忧虑不安。
⑤ 艇长和政委给年轻的官兵做了整整三个月的工作,强调深潜试验是一项光 荣的任务,教育他们要勇敢。可大家的精神压力反而越来越大,有的甚至做了最 坏的打算,偷偷写下遗书。
⑥ 大家情绪如此紧张,艇长和政委心急如焚,只好去找黄旭华,希望他能做 大家的思想工作。已经64岁的黄旭华毫不推脱:“我决定亲自随核潜艇下潜!”
⑦ “您是总设计师,不可以去!”政委坚决不答应。
⑧ 黄旭华面色凝重,很认真地说道: “正因为我是总设计师,更要去!艇是 我设计的,我亲自参与深潜可以给参试人员信心,而且,一旦下潜出现问题,作 为总设计师的我有能力在现场及时进行分析、处置和拍板!”
⑨ 1988年4月29日上午9时,核潜艇开始下潜。由于出现水声通信不畅的 问题,潜艇被迫上浮,在较为安全的水深处待命,艇内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为了缓解大家紧张的情绪,64岁的黄旭华激情满满地带领大家唱起歌曲: “雄赳赳 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艇内气氛又活跃起来。
⑩ 上午11时,指挥部决定核潜艇继续下潜,潜艇像一条威武勇猛的鲸向大 海深处潜去。谁知当下潜到280米的时候,由于海水巨大的压力,艇内发出了“咔 嗒、咔嗒”的恐怖声响。大家一下子被这可怕的声音搞得紧张起来。临危不惧的 黄旭华赶紧宽慰大家:“大家不要担心,这是正常的声音,没问题的,很安全。”
⑪中午12时10分52秒,极限深度到达300米,舱内寂静无声。忽然,一 声清脆的“停!”指令骤然响起,众人立刻明白极限深度试验已基本成功,都暗 暗兴奋。当上浮到100米安全深度时,艇员们再也控制不住兴奋的心情,有的激 动握手,有的热烈拥抱,有的喜极而泣……黄旭华也激动不已,他突然有了灵感, 欣然题诗一首:____!这一痴一乐就是黄旭华最真实的写照。
————选自《品格的力量》,有改动
(1)、阅读文章,梳理主要内容。(2)、短文第③自然段画线部分叙述了“长尾鲨”号遇难的事例,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彰显出深潜任务的艰巨性,为后文中国年轻官兵产生紧张情绪埋下伏笔。 B、与后文我国深潜试验取得成功形成对比,体现出中国潜艇技术取得的成就。 C、表明当时美国核潜艇技术不够发达,为下文中国潜艇深潜成功起到铺垫作用。 D、进一步凸显了黄旭华深知深潜试验的危险性,却仍毅然带头的英勇无畏。(3)、阅读第⑧自然段,完成下面的对话。我发现人物的描写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这段话主要运用了 和描写, 将黄旭华这一人物形象描写得更鲜活了。
读这段话时,我特别感动,因为。
(4)、联系上下文,第⑪自然段中黄旭华爷爷题的诗最有可能是选项 , 我的理由是。
A.默默痴守三十载,今朝看我探龙宫
B.痴心不忘祖国志,赶赴深海乐其中
C.吾辈不惧风浪,深潜乐在成功
D.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
11、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汉服归来:穿越千年的中国衣裳》,完成小题。
【材料一】
汉服,又名华服,是指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 邦”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宝藏。汉服起源于约五千年前的黄帝 时期,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历经夏、商、周的逐步完善,最终在汉代 形成系统化的衣冠制度。不同朝代的汉服各具特色,人们会把某种特定而明确的 汉服形制用朝代来简称,比如周制、唐制、宋制、明制等。
汉服有独特的审美追求。其材质多选用丝、麻、棉等天然纤维。在图案上, 也常常以山水、花鸟、鱼虫等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绣工或印染技术,将自 然之美融入服饰之中。同时,汉服色彩搭配往往遵循“五色观”,即赤、青、黄、 白、黑,体现了自然间的和谐秩序。
汉服的款式也蕴含着古人深远的思想追求。汉服分衣裳、衣裤、深衣、通裁 四大类。以深衣为例,它袖口宽大,象征天道圆融;领口左右相交,代表做人不偏不 倚;深衣背后有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顶天立地;腰系大带,象征行动进退符合 权衡规矩。
【材料二】
2025年5月,在杭州西溪湿地举行的花朝节活动中,“十二花神”身着汉服,乘宋韵花船巡游西溪,一场风雅盛宴徐徐展开。其中最亮眼的当数众多身穿马面裙的外国友人,与现场游客一道游园打卡,与百花合影。可以说,以马面裙为代表的汉服,正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相连的纽带,让全球得以更真切地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马面裙源于宋辽,兴于明清。“马面”是一种建筑名称,指的是城墙体系中用于防御的结构,因为与裙门相似,所以这种褶裙就俗称“马面裙”。马面裙多幅拼缝,为适应人体腰围而将两侧裙幅打褶,中间裙门重合而形成光面。
马面裙裙身硬朗,线条笔直,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层次感。马面裙多采用丝绸、棉布等优质面料,柔软光滑且色彩鲜艳。马面裙上的刺绣困案,如花卉、动物、吉祥文字等,更是传递着吉祥如意、多子多福等美好寓意。【材料三】
近年来,“汉服热”持续升温,不同形制的汉服受到国内消费者热捧。这一 热潮背后,国家通过多个领域弘扬汉服文化,搭建多元文化平台,推动服饰、影 视、旅游等行业融合发展。依托互联网平台,汉服爱好者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分 享穿搭、摄影等体验,进一步扩大了汉服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1)、材料一从、和这三个方面介绍了汉服独特的审美追求。(2)、阅读三则材料,判断下列关于汉服的说法是否正确。①汉服起源于夏、商、周时期,在汉代实现系统化。
②马面裙多幅拼接,两侧裙幅形成光面,中间裙门打褶,有很强的立体 感和层次感。
③北京消费者对明制汉服的偏好程度较高。
(3)、请根据材料一推断,下列哪种服饰是汉服“深衣”? ( )A、B、
C、
D、
(4)、近年来,“汉服热”持续升温。结合三则材料,下列哪一项不是其主要 原因( )A、汉服具有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宝藏。 B、各种活动和互联网平台助力汉服文化的传播与展示。 C、不同城市依托各自的历史文化底蕴推动了汉服文化发展。 D、外国友人身穿马面裙参加活动是汉服热升温的决定性因素。(5)、如果学校也要开展汉服巡游节,你会设计什么样的宣传语动员大家参加 呢? -
12、梳理本学期学习的古诗,完成表格。
诗题
古诗一
杨万里《稚子弄冰》
古诗二
雷震《村晚》
古诗三
翁卷《乡村四月》
诗句积累
稚子① , 当银钲。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绿遍③ , 雨如烟。
想象画面
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打击乐器。
②
山田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互相辉映。杜鹃鸟在蒙蒙春雨中啼叫着,生机勃勃。
梳理探究
这三首诗中有一首诗歌表达的情感与其他两首不一样,请找出并说明理由。我选古诗 , 理由是④
-
13、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走近西湖绸伞,了解杭州技艺
在2025蛇年春晚舞台上,两位女性演员——71岁的赵雅芝和61岁的叶童,在戏曲小品《借伞》中惊艳登场,再现《新白娘子传奇》中的经典一幕。
节目中舞蹈演员手里那看似普通的伞,其实大有乾坤。“____,____”的奇巧构思尽显其中:制伞工匠精心将伞骨一分为二,将那色彩澄澈的绸面,巧妙夹于竹子外层的青皮和竹子内层的黄皮之间。撑开时,一幅精美画面呈现眼前,相较于那些批量生产的普通伞具,则显得独具匠心;收拢之际,伞面悄然内藏,瞬间还原成最初那质朴的一节竹筒模样。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舞蹈演员手中的伞,是由该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亲自制作,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他的匠心。
(1)、两位女性演员赵雅芝和叶童的年龄在古代分别称为( )A、古稀和花甲 B、花甲和古稀 C、及笄和花甲 D、不惑和而立(2)、下列哪一句话放在材料中的引号处最合适? ( )A、以竹为骨,以绸为面 B、收放自如,随取随用 C、看似一把伞,实则一朵花 D、撑开一把伞,收拢一节竹(3)、西湖绸伞有一个特别好听的别称,叫“西湖之花”。城城为它设计了几款印章, 下列哪一项是小篆字体的印章( )A、B、
C、
D、
(4)、下列句子中,表达方式与材料中画线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A、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 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 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 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B、我曾到过将近三十多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 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 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C、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 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D、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 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5)、假如请你为西湖绸伞绘制伞面画,你会选下列哪一个情景?为什么?
A.美猴王出世
B.桃园三结义
C.黛玉葬花
D.拳打镇关西
我会选择 , 因为。 -
14、 小航和父母一起精心照顾捡到的流浪猫。城城听说此事,不由感慨道:( )A、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B、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C、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D、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
15、 下列句子中歇后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恒安慰失败的朋友: “你可真是梁山泊的军师——吴(无)用。” B、听说老师要找我谈话,我的心里顿时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C、这本书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真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D、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他神色凝重地端坐着,恰如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
16、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吾盾之坚 坚硬 B、烟花二月下扬州 烟花爆竹 C、未闻孔雀是大子家禽 新闻 D、青春作伴好还乡 青春少年
-
17、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丞相(chéng) 困窘(jiǒng) 河蚌(bèng) 一碧万顷(qǐng) B、秉性(bǐn) 倚靠(yǐ) 镌刻(juān) 发傻发怔(zhèng) C、弓弩(nǔ) 恐吓(hè) 擂鼓(léi) 膘肥体壮(biāo) D、严监生(jiàn) 船艄(shāo) 石碣(jié) 爱憎分明 (zèng)
-
18、 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到了,阳光lǒng zhào①着整个田径场。同学们一个个 yuè yuè yù shì② , 期待展现自己最好的风采。短跑赛道上,小阳fēi chí③ 而过,他的速度让所有人qíng bù zì jīn④地欢呼;跳高场边,小文xiōng yǒu chéng zhú⑤地站在起跳点,他的jué huó⑥是背越式跳高,每一次起跳 都引来阵阵掌声……场边的老师们yóu zhōng⑦赞叹着同学们的拼搏精神, 同时教导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对手,因为比赛不仅是竞争,更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
19、 “英雄”内涵丰富。三国志士,梁山好汉,华夏名将……是熠熠生辉的英雄。歌曲《孤勇 者》唱道“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在平凡的工作中,坚守岗位、尽心尽责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勇于挑战、执着前行的人……也散发着独特的英雄之光,带给我们振奋 人心的力量。请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用典型具体的事例写一写这位英雄,写出 英雄的特点或品质。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明白;③语言表达清楚、正确,字 数400字左右。④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
20、阅读理解
哨卡
①在风雪弥漫的远方,一座山峰若隐若现地高耸在半空中,那里有我军的一个哨卡。十余名军人,正顶风冒雪,艰难地向山顶进发。不知是谁嘀咕了一句:“什么鬼地方!”路实在太险,有些地方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路上是厚厚的雪,雪下是厚厚的冰,人走在上面,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坠下悬崖。
②经过近三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余米的哨卡。由于处在最高峰,四周一无遮拦,狂风夹杂着雪片打在脸上,像刀割般疼痛。
③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与他们一一握手。一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
④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注视起他来: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他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
⑤将军的目光严厉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不是有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吗?、!”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盯了哨兵一眼。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你就这样带兵?嗯?”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么样?”
⑥上校没有回答。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似要说话。上校瞄了他一眼。哨兵立即合上嘴。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上校的——弟弟——”
⑦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在风雪中持枪站岗的战士,心里好像打翻了五味瓶。突然,他脚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
⑧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汉白玉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1)、对文中第①②自然段画横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突出环境的恶劣,哨卡条件艰苦 B、体现军人们的意志坚强 C、揭示了文章主题 D、为下文故事情节作铺垫(2)、短文⑤一⑦自然段,关注将军的神态描写,联系将军的动作、语言,完成填空。神态 严厉 惊愕 原因 认为上校带兵存在问题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向哨卡艰难前进的过程中,有人嘀咕埋怨是因为路太遥远,人太累。 B、文章第⑥自然段“上校瞄了他一眼”,是想提醒哨兵说出他们的关系。 C、“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是责备上校不顾兄弟之情。 D、将军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是因为将军被哨卡战士的精神感动了。(4)、 仔细阅读第⑦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结合上文,写出将军当时的心理活动。 (不少于20字)(5)、 有人说这篇文章的主角是将军,有人认为是上校,有人认为是哨兵,你认同谁的观点, 为什么?(不少于2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