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压下活塞,观察到硝化棉燃烧起来。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硝化棉被点燃,表明筒内气体的温度升高 B、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筒内气体内能减小 C、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筒内气体对活塞做了功 D、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
  • 2、下列美景的形成,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是(  )
    A、水府庙景区,湖水清澈见底 B、双胜寺,寺内暮鼓晨钟 C、锁石花之源景区,花朵飘香 D、湄水风光带,处处花团锦簇
  • 3、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空气能热水器

    空气能热水器(如图甲)是吸收空气能来制造热水的装置。其耗能约为电热水器的四分之一、空气能属于可再生的新能源,拥有先天的节能环保的优势;

    图乙是空气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它主要有储水箱、毛细管、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等部件组成。制冷剂在毛细管、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之间循环过程与我们所熟悉的电冰箱的制冷过程相同,其工作过程如下:

    A.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缓慢地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迅速汽化,并从空气中吸收内能;

    B.制冷剂汽化生成的蒸气被压缩机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蒸气进入冷凝器;

    C.在冷凝器中,高温高压的蒸气将内能传递给冷水并发生液化;制冷剂依此不断循环流动,使水的温度不断上升;

    空气能热水器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能效比,它是指水箱中的水吸收的热量Q(热量Q为比热容、质量、变化温度三者的乘积)与压缩机等电器消耗的电能W(电能W为额定输入功率与时间的乘积)的比值。能效比越高,说明热水器的制热效果越好。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冷剂在中汽化,在中液化;
    (2)、制冷剂在工作循环过程中,将中的热能不断地“搬运”至中;
    (3)、某品牌空气能热水器正常工作时的参数如下:

    电源电压

    额定输入功率/W

    进水温度/℃

    出水温度/℃

    能效比

    220V

    840

    20

    56

    3.4

    从表格中折数据可知,该空气能热水器正常工作3600s可产生的热水的质量为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 4、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但是蝙蝠却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解封其耳朵,把它放在黑暗的房间里,蝙蝠却能正常飞行没有地碰到障碍物,科学家经过大量研究发现蝙蝠是通过①___________(选填“超声”或“次声”)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材料二: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拿一根细棒用相同的力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出不同②____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的声音,进行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道理;

    材料三:许多年前,“马可波多”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

    材料四:气温影响着地面附近的空气状况,气温越高,地面附近空气变得越稀薄,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速度较上层快,所以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

    问题:

    (1)、请你将上面材料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 , ②
    (2)、材料三中的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低于Hz;
    (4)、赤日炎炎,在沙漠里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喊叫。从材料四中可以知道,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音传播时向(上/下)拐弯;
    (5)、在秋冬季节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因山脚下的温度比山顶上温度低,故姑苏城外山上寒山寺的钟声向客船的传播路径是向(上/下)拐弯,客船上的人与寒山寺里的人听到钟声的是不同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 5、如图所示,轿车在限速110km/h的高速上从惠来往揭阳方向快速行驶,高速路牌A表示的是A距离目的地揭阳的距离是120km,B路牌表示的是B距离目的地揭阳的距离是70km,车辆由A路牌行驶到B路牌的时间为0.5h。

    (1)、轿车从A地到达B地的平均速度?轿车是否超速?
    (2)、如果轿车以70km/h的速度从B地继续匀速行驶开往揭阳,需要多少小时?
    (3)、如果轿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经过B处时按喇叭,1.5s后听到正前方远处大山的回声,求听到回声时轿车到大山的距离是多长?(设此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 m/s)
  • 6、如图所示,这是小明骑自行车上学的情景。某天早晨,小明先以6m/s的速度匀速骑行了50s,后3min内骑行路程为的850m,求

    (1)、小明前50s内骑行的路程;
    (2)、小明在后3min内骑行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小明从家到学校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 7、小名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蜡和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1)、要完成该实验,除了图甲所示的实验仪器外,还需要一种测量工具是
    (2)、安装实验装置时要按的顺序进行(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3)、实验中利用烧杯中的水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的目的是让试管中的固体物质
    (4)、小名先探究蜡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在实验过程中,他每隔1min记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蜡的状态。他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蜡的温度是

    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蜡的温度T/℃

    42

    44

    46


    49

    50

    51

    52

    (5)、小名向另一个试管中放入碎冰,继续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在实验过程中,他仍每隔1min记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绘制出图像丙,由图丙可知:冰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因为。他还观察到:当时间t=4min时,该物质处于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 8、小明在研究声音产生与传播时,完成实验:

    (1)、如图甲,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
    (2)、探究过程中,将不易观察的音叉的振动转化成乒乓球的摆动,采用的思维方法是(选填“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3)、如图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随着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能听到的响铃声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由此推理可以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 , 声音不能在中传播不能传声;(后两空均选填“介质”或“真空”)
    (4)、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与上述实验结论相符合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B、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C、近居民楼的高架路安装隔音墙 D、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 9、如图所示是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

    (1)、根据实验的原理可知,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选填“大”或“小”);
    (2)、图中AC段的路程测得sAC=80.0cm, 时间tAC=3.6s,AB段的路程sAB=cm,时间tAB=2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m/s;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到C点准时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选填“大”或“小”);
    (4)、根据测量可知,小车全程做直线运动(选填“变速”或“匀速”)。
  • 10、下表是某小汽车匀速直线行驶的路程时间表格;

    路程s/km

    50

    100

    150

    200

    时间t/h

    1

    2

    3

    4

    (1)、依据表格画出路程时间图像;     

    (2)、依据表格画出速度时间图像。

  • 11、傍晚,小明在家做作业,从窗户外传来楼下嘈杂的广场舞声音,于是他就将窗户关上,这样传来的广场舞的声音就变小了,小明这是从减弱噪声(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小明妈妈则去楼下和跳舞的阿姨们沟通,将广场舞音乐声的调小(选填;音调/音色/响度),这是从减弱噪声(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
  • 12、小明利用水结成的冰来给发烧中的爸爸进行物理降温,其主要利用冰熔化时要(选填“吸热”或“放热”)。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橘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橘子树喷水。虽然水在夜间结了冰,但橘子却没有被冻伤,这是因为夜间气温骤降时,水(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冰,(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使温度不会降得太低,所以没有冻坏橘子。
  • 13、如图所示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分度值是℃,体温计的设计原理是 ,如图此时体温计的读数是℃。

  • 14、一列长为100m的火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该车速度为m/s,此时火车上的坐着的乘客相对于道路两旁的树木是的(选填:运动 / 静止);火车全部通过1000m长的铁路桥s。
  • 15、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cm,所测物体的长度是cm。如图乙是测量时间的工具叫停表,它的示数是s。

  • 16、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民间艺人会制作一种“糖画”,先把糖加热到流体状态,如图,再慢慢晾干变硬,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糖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 B、糖的温度一直在增加 C、糖的物态变化是先凝华后升华 D、糖的温度一直在降低
  • 17、2020年6月,随着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定点于地球同步轨道,中国建成世界领先的“北斗”导航系统,这里的“同步”是指卫星相对于(  ) 静止。
    A、地球 B、太阳 C、月球 D、火星
  • 18、下列实例中,不是应用了超声波的是(  )
    A、利用声波清洗精细的零件 B、监测声波,预报海啸、台风 C、蝙蝠利用声波判断物体的位置和距离 D、医生利用B超为病人检查身体
  • 19、下列估测正确的是(  )
    A、人正常心跳一次的时间是1min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C、普通家庭的房门的高度约为2m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是40摄氏度
  • 20、回忆我们平时照镜子的情景,猜一猜,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有什么关系呢?小明和同学们进行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时应选择较(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2)、选取两枚完全相同的棋子A和B,是为了比较:
    (3)、将光屏放在棋子B的位置,发现不能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棋子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选填“实”或“虚”)像;
    (4)、利用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请列举一例:
上一页 50 51 52 53 5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