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辆汽车在一平直的公路上以20 m/s速度匀速直线行驶,请你在图中画出汽车行驶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vt图像。
-
2、“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快门是常开的,但是由于没有光照亮物体,底片并不感光。光源是一只闪光灯,它每隔一定时间闪亮一次,物体就被照亮,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光源不断闪亮,底片就记录下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两个质量相同的甲、乙小球,均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其各自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试根据照片分析:(1)、甲球做直线运动,乙球做直线运动。(均选填“匀速”或“变速”)(2)、若光源每隔0.02 s闪亮一次,则甲球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所用时间为s,甲球所用时间(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球所用时间。
-
3、如图所示是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学校的s-t图像。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则小刚骑自行车是图中(选填“OA”或“AB”)段,小刚从家中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为m/s。
-
4、如图所示,刻度尺甲、乙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甲测得的结果是cm,乙测得的结果是cm,刻度尺(选填“甲”或“乙”)的测量结果更精确。
甲 乙
-
5、小明在探究速度的变化时,拍摄了两个小球运动过程中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闪光时间间隔为1 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小球(选填“A”或“B”)。(2)、小球B的运动速度为 m/s。(3)、小球A和B在第1 s至第6 s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A(选填“=”“>”或“<”)vB。
-
6、甲、乙两同学同时从家中步行到学校,刚好在学校大门口相遇,他们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同学从家中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相等 B、甲的速度始终比乙的速度大 C、10~12 min,甲处于静止状态 D、12~16 min,乙的平均速度为4 m/s
-
7、如果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2 m/s,乙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是2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每秒一定通过2 m B、乙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每秒一定通过2 m C、因甲、乙速度均为2 m/s,所以它们运动的快慢程度是一样的 D、以上说法都不对
-
8、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长度的测量不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图甲,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B、图乙,将一根无弹性棉线与地图上的路线重合,测出重合的棉线长度,再根据地图比例尺可以求得实际线路长度 C、图丙,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多次图示方式测出纪念币的直径,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图丁,把金属丝密绕在铅笔上n圈,测出密绕的线圈长度L,则金属丝直径D= -
9、小明同学佩戴“智能手环”在操场上进行慢跑锻炼,智能手环记录情况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总步数:2 700步
步频:180步/分钟
时速:9.2千米/小时
消耗:135大卡
A、运动时间为0.1 h B、通过的路程为2.3 km C、每跑一步的平均长度为0.6 m D、每跑一步需要的平均时间为0.25 s -
10、小明利用最小刻度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 cm、2.36 cm、2.36 cm、2.54 cm、2.34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2.36 cm B、2.352 5 cm C、2.35 cm D、2.39 cm
-
11、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会时,甲车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看到乙车向西运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B、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 D、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
-
12、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 s B、8 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C、4~8 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0~8 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
13、同学们要测量课本的宽度,都想要测出最准确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测量方法正确了就不会产生实验误差 B、只要认真按老师要求去做,就不会有实验误差 C、对同一个量多测几次,求出它们的平均值,就不会误差了 D、多次实验只能减小实验误差,不能消除误差
-
14、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如图所示的是火箭上升和此过程中航天员在舱内的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发射塔是运动的 B、以发射塔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 C、以舱内的航天员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 D、以舱内的航天员为参照物,发射塔是静止的
-
15、在南朝诗人萧绎的《早发龙巢》中有诗句“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其中“唯看远树来”的参照物可能的是( )A、河岸 B、行舫 C、岸边的房屋 D、远处的树
-
16、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3.6 km=3.6 km×1 000 m=3 600 m B、3.6 km=3.6 km×1 000=3 600 cm C、3.6 km=3.6×1 000 m=3 600 m D、3.6 km=3.6×1 000=3 600 m
-
17、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乒乓球的直径约为2.5 dm B、目前为止,人类奔跑的速度最快可达到40 km/h C、运动员百米赛跑时间大约5 s D、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65 dm
-
18、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 B、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 C、在测量长度时,多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能避免误差
-
19、如图所示是戴在某普通中学生手掌上的简易按摩仪,它的长度最接近( )A、5 cm B、15 cm C、30 cm D、40 cm
-
20、小明妈妈新买了一部大屏手机,虽然是新手机但待机时间却比较短,这是为什么呢?经过思考,他认为手机的待机时间可能与屏的大小有关。从科学探究的角度分析,小明作出判断是科学探究中( )A、提出问题 B、设计实验、制订方案 C、猜想与假设 D、分析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