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用细铁棒固定的小球,此时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请给图的小球做受力分析。

    (2)、如图甲,用弹簧测力计悬挂着正方体石块A从液面上方一定高度处慢慢地放入水中直至完全浸没后(不接触容器底部),请在图乙中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随时间t变化的大致图像。

    (3)、如图所示,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请画出物块对斜面的压力F、物块受到的摩擦力f和重力G的示意图。

  • 2、如图所示,玻璃杯重力为1N,杯中装有15N重的水,水面到容器底的距离为12cm,杯的底面积为0.01m2:杯中的A点到容器底部的距离为3cm,则A点受到水的压强为Pa,水对杯底的压力为N:装有水的玻璃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Pa。(g取10N/kg)

  • 3、如图甲所示,秋秋用水平压力F将一重5N的长方体木块压在竖直木板上,压力F和木块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别为图乙和图丙。则在第6~9s内,木块做运动,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N。若将这个木块压在竖直黑板上,秋秋需要用6N的力才能让木块刚好匀速下滑,则表面更光滑的是(填“木板”、“黑板”或“无法判断”)。

  • 4、如图-1,将质量均为0.45kg的两个实心正方体A和B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APB:当它们在水中分别静止于图-2所示的位置时,受到水的浮力FAFB(前两空均选填“>”“=”或“<”),若B的棱长为10cm,则漂浮在水面上时其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为Pa。

  • 5、在地球上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如图甲所示,建筑工人利用重垂线可以判断砌好的墙是否符合标准,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的知识。如图乙所示,门把手一般装在距离门轴较远的位置,便于打开门,这是说明力的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 6、如图甲所示,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当水平推力为F1时,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如图乙所示:当水平推力为F2时,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丙所示,则F1F2。0-2s内推力做的功W1W2 , 若两次推力的功率分别为P1P2 , 则P1P2。(均选填“>”“=”或“<”)

  • 7、标枪运动员增大助跑的速度增大惯性(选填“能”或“不能"):拍打衣服除尘是利用(选填“衣服”或“灰尘”)的惯性。如图,质量不同的两小球在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小车上随小车一起以相同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忽略空气阻力,当小车突然停止时,小球会继续向右运动,两小球(选填“会”或“不会”)相撞。

  • 8、如图小明用水平推力向右推着书,书上的橡皮擦恰好随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橡皮擦(选填“有”或“没有”)受到书的摩擦力。橡皮擦对书的压力是由于(选填“书”或“橡皮擦)形变而产生的。书受到的重力(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地面对书的支持力。

  • 9、妈妈做菜时需要把蛋黄、蛋清分离,小明想到如图所示的方法:①将鸡蛋打入盘中:②拿一瓶口比蛋黄略小的矿泉水瓶,挤压后把瓶口靠在蛋黄上:③松开手,蛋黄缓缓进入瓶口,将瓶子拿开:④蛋黄和蛋清实现分离。其中,蛋黄缓缓进入瓶口的原理与下列现象或实验相同的是

    A、铁轨铺在枕木上 B、下方橡皮膜凸起 C、托里拆利实验 D、两船并行会向中间靠拢
  • 10、某商场中有两种电梯,甲为阶梯式电梯,乙为履带式电梯。如图所示,小明乘甲、乙两种电梯匀速从一楼到二楼,该过程他与电梯保持相对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种上楼方式,人克服重力做功相等 B、乘甲电梯过程中,电梯对人没有摩擦力 C、乘乙电梯过程中,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做功为零 D、乘甲电梯过程中,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做功为零
  • 11、一个小球重为5N,从某位置竖直上抛到下降到原上抛位置的过程中,假设所受的阻力恒为2N,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升过程中,小球速度越来越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上升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此时小球处于平衡状态 C、上升时,小球所受合力为7N D、下降时,小球所受合力为3N
  • 12、关于浮沉条件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潜水艇上浮过程中所受到的浮力变大 B、测气象用的气球里所充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C、密度计上的刻度从下到上逐渐变大 D、轮船从海里开到河里,要浮起来一些,浮力大小不变
  • 13、如题图所示,小华骑自行车绕着圆形花坛匀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华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 B、停止蹬车后车会慢慢停下,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C、车垫对小华的支持力与小华对车垫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车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 14、如题图所示,甲、乙两人站在相同的水平沙滩上,留下深浅相同、大小不同的脚印。则甲

    A、对沙的压强比乙对沙的压强大 B、对沙的压强比乙对沙的压强小 C、所受的重力比乙所受的重力大 D、所受的重力与乙所受的重力相等
  • 1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托起一个苹果的力约为15N B、将苹果从一楼拿上二楼做功约为4.5J C、一个鸡蛋重约为10N D、10米水柱产生的压强为104Pa
  • 16、图甲是我市云洲公司在珠海航展上展示的自主研发的大型无人作战艇,其动力系统采用柴油机及电动机双模推进.由于采用了特殊的结构设计和涂有特殊材料,使它在战区航行时敌方军舰的雷达几乎探测不到它,从而达到“隐身”效果,通过北斗卫星可遥控指挥该艇发射导弹及鱼雷进行作战. 


    (1)、该艇采用的柴油机乙图中的(选填“A”或“B” ).
    (2)、该艇船头的尖锐设计,是为了减小航行时的.它由内河航行到海洋,其吃水深度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该艇受到敌方雷达照射时能够(选填“吸收”、“反射”或“发射”)更多的电磁波,达到“隐身”效果. 
    (4)、若该无人艇在某次直线航行动力测试中.采用柴油模式总消耗2t柴油,航行的总路程为85km.设发动机当前消耗柴油质量占总消耗柴油质量的百分比为D, 图丙为D对应发动机输出功率P, 图丁为D对应该艇的航行速度v,表格中数据为D相应阶段内行驶距离S. 在S3和S5两段距离内该艇的发动机输出功率P相同,航行速度v也相同(图像中未画出),柴油发动机效率为35%.则在此次动力测试中,完全燃烧 2t柴油放出的热量为J.S3=km (已知:q柴油=4.5×107J/kg,g=10N/kg)
    D0-10%10%-60%60%-65%65%-95%95%-100%
    S4.65kmS2S3S4S5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形机器人的“眼睛”

    人形机器人通过传感器实时感知环境,控制微型电动机从而控制它的运动。

    某机器人(如图甲)利用红外传感器作为它的“眼睛”.红外传感器简要结构(虚线框内部分)及工作原理如图乙所示:机器人装有红外发射器、红外检测器和接受透镜,红外发射器的中心线与接受透镜主光轴之间的距离为d,红外检测器与接受透镜之间的距离为f;工作时,红外发射器向前方发射一束红外线,碰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的红外线通过透镜光心,照射到红外检测器上的位置P, P与透镜主光轴的距离称为偏移值L.红外传感器根据偏移值L来探知红外发射器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D.为了避免与障碍物发生碰撞,当L增大到某一设定值L0时,机器人将停止靠近障碍物,同一款机器人L0保持不变.

    (1)、红外线属于(选填“可见”或“不可见”)光,它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km/s
    (2)、 以下与微型电动机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选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3)、机器人的红外发射器与墙壁之间的距离为2.5m, 现以 0.2m/s的速度沿垂直墙壁方向匀速向墙壁靠近,当机器人的运动时间为12s时立即停止靠近,此时红外传感器与墙壁之间的距离为m
    (4)、当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偏移量L逐渐变小,说明机器人在(选填“远离”或“靠近”)障碍物.已知f=4cm, d=20cm, 若某次探测时L=2cm,则此时红外传发射器与障

    碍物之间的距离为cm

    (5)、若只将f增大,当机器人停止靠近障碍物时与障碍物的距离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18、小金想提高中考的跳远成绩.他猜想:跳远成绩可能与起跳速度和起跳角度有关.他设计    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将容器放在水平桌面,让喷壶嘴的位置不变,但可以调节喷水枪的倾角,并可通过装置来控制水喷出的速度大小.

    (1)、如图甲所示,水柱在上升过程中动能将不断(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控制喷水嘴的方向不变,增大喷水速度,三次实验记录的水喷出后的落点分别为A、B、C.分析实验现象可知,喷水的方向不变时,喷水速度越小,喷水的距离越。因此跳远时,当起跳角度不变时,为提高成绩,应
    (2)、如图乙所示,控制水喷出的速度不变,改变喷水的角度重复实验.小金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丙所示.从图丙可知,当水平射程为0.7m时,喷水的角度为.结合日常跳远训练,当起跳的速度一定时,起跳角度为时,跳远成绩最好。
    (3)、除以上因素外,请你再帮小金提出一个提高跳远成绩方法
  • 19、图甲是某款家用电饼铛,它有上、下两个烤盘,简化电路如图乙所示,其中R1为下烤盘加热电阻,R2为上烤盘加热电阻且R2=2R1.当下烤盘单独正常工作时电流为4A.求:

    (1)、R1的阻值:
    (2)、上、下烤盘同时工作时,电路的总功率:
    (3)、在一次烤制烧饼的过程中,需先使用下烤盘单独工作15min, 再使用上、下烤盘共同    工作10min.在这次烤制过程中消耗的总电能.
  • 20、图中的山地自行车的相关数据见表,小金用此车在平直路段进行骑行比赛(g=10N/kg).

    车架材料

    碳纤维

    车架材料体积/cm3

    2500

    车架质量/kg

    4.5

    整车质量/kg

    10

    单轮接触面积/cm2

    4

    (1)、求碳纤维车架的密度;
    (2)、若小金的质量为 50kg, 求他在骑行过程中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
    (3)、若小金在该路段匀速骑行 6km, 所受阻力为总重力的0.02倍,求他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上一页 549 550 551 552 55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