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某医院急诊室的氧气瓶中,氧气的密度为5kg/m3 , 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kg/m3;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450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其体积增大了cm3 = 0.9 × 103kg/m3 )
  • 2、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上,同学们想知道一个质量是14.4kg的课桌的体积.于是找来和课桌相同材质的木料作样本,测得其质量是 14.4g,体积为20cm3 , 则样本的密度为g/cm3;i课桌的体积为m3.
  • 3、一个容器的质量为 200g,装满水时总质量是700g,装满某种液体时总质量是600g,这个容器的容积是cm 3 , 此液体的密度是kg/m3.若将容器中的液体倒掉一部分,则剩余液体的密度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4、有一块火山石可以漂浮在水中,小王用天平、量筒和水等器材测量这块火山石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天平的示数如图;

    ②向量筒中倒入 V1=60mL的水;

    ③用细线系住石块,放入量筒,用铁丝将其压入水中足够长时间,水面到达 V2=65mL处;

    ④取出石块,水面降到了 V3=58mL处;

    ⑤小王认为石块体积测量不够准确,石块的体积应该包含材质和其中空隙部分的体积,于是又向量筒中加水到60mL处,将刚才取出的石块表面吸附的水清除后,再次没入量筒的水中,此时水面到达 V4=66mL处.

    请解答下面问题:

    (1)、该实验原理为(用物理符号表示).
    (2)、在步骤④中,水面未回到60mL处的原因是.
    (3)、请你根据小王的实验思路,将有关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入以下表格空白处.

    物理量次数

    火山石块的质量 m/g

    V1

    V2

    V3

    V4

    火山石块的体积V/cm3

    火山石块的密度ρ/(g·cm-3)

    1

    60

    65

    58

    66

     

     

    (4)、指出表格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  ②.

  • 5、设计与制作:

    给你一只弹簧、两个相同的平底试管、足量的水.请你将一架托盘天平改造成一个可以粗略测量小固体块密度大小的装置____((ρ固>ρ水).

    要求配图说明:(1)装置;(2)刻度原理;(3)使用步骤.


    原理:①将被测固体放入左盘试管,液面上升的高度记为h;②右盘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使天平重新平衡,液面上升的高度记为h

    m=m,m+m0=m+m0(m0=m+m试管),

    所以m图=m水加,

     ρVV,ρρ=VV=hh,ρ=hhρ.若取h左数值为1,由于ρ水=1g/cm3 , 则ρ圆 数值为h合所对应的弹簧示数,单位为g/cm3.
    步骤:①将被测固体放入左盘试管;②右盘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使天平重新平衡;③将弹簧上端拉伸(或压缩),使弹簧上示数为“1”的位置与左盘试管液面相平;④此时右盘试管中液面对准的弹簧示数就是被测固体密度值.如:对准示数“3”,则ρ固=3g/cm3

  • 6、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ρ水=1.0g/cm3)等器材测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m1

    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1

    ③用细铁丝将软木塞浸没在装有水的量筒中,过段时间后,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2

    ④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2

    (1)、指出小明操作中的不规范之处:                              .
    (2)、下表是小明实验中没有填写完整的数据记录表格.请根据图中天平和量筒的读数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

    物理量

    m1/g

    V1/cm3

    V2/cm3

    m2/g

    干燥软木塞的密度ρ/(g·cm-3)

    测量值

    6

    370

     

     

    (3)、对具有吸水性物质的体积测量提出一种改进方法:
  • 7、如图所示的惠女石雕大小跟真人差不多,石头的密度是 2.7×103kg/m3(约是人的3倍),则这尊雕像的质量约为(     ).

    A、2kg B、20kg C、200kg D、2000kg
  • 8、在学习《速度》一节内容后,同学们想探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以及扇形半径的关系.他们用普通复印纸裁出3个不同规格的扇形纸片,制成了如图甲所示的3个纸锥实验中,纸锥每次从相同高度由静止释放,用秒表多次测量每个纸锥下落的时间,取平均值后记录在表格中.

    纸锥编号

    下落高度h/m

    扇形纸片半径r/ cm

    剪掉的扇形圆心角θ/°

    纸锥锥角α/°

    下落时间t/s

    1

    1.9

    10

    90

    81.9

    2.20

    2

    1.9

    10

    135

    71.1

    1.84

    3

    1.9

    5

    90

    81.9

    2.20

    (1)、对于纸锥下落前的初始位置,有乙图所示的两种摆放方式,你认为正确的是(选填“A”或“B”).
    (2)、分析表中数据,根据实验探究目的,你得出的结论是.
    (3)、小明随后用同种纸张制成了质量相等的两个纸锥如图丙,其中4号纸锥的锥角比5号纸锥的锥角大,如果从相同的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两个纸锥,以下选项正确的是____.
    A、4号纸锥先到地面 B、5号纸锥先到地面 C、两个纸锥同时到达地面
    (4)、如果纸锥在到达地面前做匀速直线运动,设4号纸锥匀速下落时所受阻力为 f1 , 5号纸锥匀速下落时所受阻力为f2 , 则f1f2(选填“>”“<”或“=”).
  • 9、汽车已成为许多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行车安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图所示,双黄线右侧的两个机动车道,每车道宽3.6m,一辆长为4.5m、宽为1.8m的轿车 A,以54km/h的速度,由南向北匀速行驶在左侧机动车道正中间,某时刻,在距离轿车前方s=22.5m的岔路口的C点,一辆长为1.8m的自行车,突然从非机动车道横穿机动车道,不考虑轿车和自行车车速和方向变化,以及制动情况,自行车车速只有在范围内才能避免与轿车相撞.所以骑自行车时应随时注意观察周围车辆,按照红绿灯信号要求,保障安全通行.

  • 10、蜻蜓点水是指雌蜻蜓将卵直接产入水中.如图所示,是小华观察到的蜻蜓贴着水面沿直线飞行,连续三次“点水”后水面振动的波纹图片(每次点水只形成一个波纹,时间忽略不计),三个波纹刚好内切于坐标原点O.由图可知:

    (1)、蜻蜓的飞行方向是沿 y 轴(选填“向上”或“向下”),其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波的传播速度.
    (2)、小华测得蜻蜓由第一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历时2s,则蜻蜓飞行的平均速度为m/s.
  • 11、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
     

    小车由甲至乙

    小车由乙至丙

    小车由甲至丙

    路程s/ cm

    26

      

    时间t/s

     

    4

     

    平均速度 v/(cm/s)

      

    15

    (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
  • 12、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先运动2s,甲运动6s时通过的路程为6m,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m.在如图所示的a、b、c 三条图线中,乙的 s-t 图(    ).

    A、一定是图线a B、一定是图线b C、可能是图线b D、可能是图线c
  • 13、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速度图象,根据图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 B、在8:23~8:27 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 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km/h 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km/h
  • 14、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a所示,在图b中分别作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 15、一辆电动玩具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上画出它的路程一时间图象.

  • 16、如图所示,某物体(可看成一个点)从坐标原点O 开始以3cm/s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匀速运动2s,然后以4cm/s的速度沿 y轴正方向运动2s到 P 点(图中未标出).若物体直接从O点沿直线匀速运动到 P 点,所用时间也为2s,则物体的速度大小为cm/s.

  • 17、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实验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则小车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cm/s.

  • 18、世界上时速最快的真空高温超导磁悬浮直道实验线2018年年底在四川建成,试验线安装在一条直径4.2m、长140m的特制管道里,测试时可以将单人乘坐的列车模型加速到最大400km/h的速度.若测试时,在2.8s时间140m距离内将列车模型加速至360km/h的速度,加速过程的平均速度是m/s;若列车模型以 360km/h匀速通过该实验管道,通过时间是s.
  • 19、两艘潜艇相距s,以相同的速度v1成单纵队同向航行,后艇的超声定位器发出信号到达前艇并被反射回来,声音在水里传播的速度等于 v2 , 则后艇发出信号和收到回声两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 20、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在某次试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则经过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s.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选填“变快”“变慢”或“不变”).

上一页 392 393 394 395 39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