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1)、如图1所示,小明将一束激光射到P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内慢慢注水,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在此过程中,折射角(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接着小明用如图2的光具盘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的光路,经过多次实验并记录了数据如下表:入射角
折射角
① 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总结得出: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②由表格中的数据的变化规律还可以推理得出:当光以55°的入射角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时,其折射角30°(选填“等于”、“小于”或“大于”);
③当光以30°的入射角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其折射角的度数是 , 你的依据是:在光的折射现象中, ;
-
2、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阳利用如图1的器材进行了以下操作。
(1)、 先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直放置一块玻璃板,然后在白纸上沿着玻璃板的表面画一条直线,这条直线表示 .(2)、在玻璃板前点燃一支蜡烛A,然后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的位置,直到从玻璃板前不同位置看去它都与完全重合,然后记下蜡烛B的位置.这一操作既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也是为了确定的位置.(3)、小阳取走蜡烛B,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选填“有”或“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选填“实像”或“虚像”)。(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2所示倾斜,蜡烛的像应是图中的(选填“A1”、“A2”或“A3”)。 -
3、 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华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和激光器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过程中,在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入射光线,这是因为纸板的表面是(选填“粗糙”或“光滑”)的,所以光在硬纸板上发生了(选填“镜面”或“漫”)反射.(2)、如图2所示,在图1的实验基础上将纸板F向后折,此时在纸板F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光线.此操作是为了证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3)、经调整后,小华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发现两个角都是37°,便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4)、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3所示,此时在右边纸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
4、(1)、在图中作出入射光线,并用α标出入射角。
(2)、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3)、在图中作出图中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出射光线。
(4)、在防溺水教育活动中,学生被告知,池塘里水的实际深度比看起来的深度要深,不能贸然下水。我们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就可以解释该现象。如图所示,水底位置A发出两条入射光线,在水面处会发生折射,其中一条光线的折射光线已经画出,请根据折射规律尽可能准确的画出另一条光线的折射光线。
-
5、 把甲、乙两个透镜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所示的光斑,甲的光斑比透镜面积大,乙的光斑比透镜的面积小,则(选填“甲”或“乙”)一定是凸透镜。光在真空中或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传播的,但在大气层中气体随高度的增加越来越稀薄,所以太阳光斜射入大气层时会向下偏折,由此推断若没有大气层的存在,白天时间就会变 (选填“长”或“短”)。

-
6、 一束光在空气与玻璃的界面处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其光路如图17所示,界面上方为(选填“空气”或“玻璃”) ,反射角等于度,折射角等于度。

-
7、“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图是白鹭在如镜的水面上飞行的情形。水中的“白鹭”是由光的形成的虚像。若水深3m,当白鹭距离水面5m时,它的像距离水面m。白鹭向上方飞起的过程中,它在水中的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
8、学校附近有如图1所示的标志是为了在减弱噪声;如图2所示,高速公路两边的隔音板减弱噪声的措施是;如图3噪声监测装置显示:41.5dB,表示的是声音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
9、 如图所示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完成填空:甲和乙声音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相同,乙和丙声音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相同,丁图是的波形图。

-
10、小蓉想要测量一枚纽扣的周长,她在纽扣边上做了个标记,然后让纽扣在刻度尺上滚动一周,如图1所示。她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测量得到纽扣的周长为mm。将某种钢丝在铅笔上紧密缠绕50圈,如图2所示,则铜丝的直径是mm。

-
11、 如图1所示,刻度尺的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 物体的长度是cm。图2中秒表的示数为s。

-
12、请你快速完成下列单位换算或填上合适的单位符号:(1)、;(2)、教室的门的高度为1980;(3)、一瓶怡宝矿泉水的体积是350。
-
13、 如图,平面镜水平放置,下列选项中不可能使反射光射中墙壁上目标的是( )
A、只将平面镜右侧底部适当垫高 B、只将平面镜向左适当平移 C、只将激光笔水平向左适当平移 D、不改变平面镜和入射点,增大入射角 -
14、 小明在湖边散步时,发现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了许多圆形光斑,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形成原理与该现象相同的是( )
A、湖面上波光粼粼 B、湖岸边的树木与其在湖中的倒影对称 C、小明在地面上的影子显示出他的轮廓 D、透过清澈的湖水,看到湖底似乎变浅了 -
15、 下列是教材中涉及声音的产生、传播及应用的一些情景示意图。关于各图说明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大力击鼓时鼓声更响亮,物体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B、图乙中,超声波清洗机正在清洗眼镜,说明超声波能传递信息 C、图丙中,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图丁中,蝙蝠依靠次声波发现昆虫 -
16、 如图,一本书掉到了地上,小明和小红从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它,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书是光源,它发出的光射入了小明和小红的眼睛 B、小明和小红都看到书是由于光在书的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C、假设没有光,小明和小红也能够看到书 D、小明看到书是由于光在书的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小红看到书是由于光在书的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
17、 在晋江民俗“哮ō螺阵”活动中,如图3所示,表演者手持“螺蛳壳”,一边行进一边吹奏,美妙的螺声回荡在街头。人们能分辨出是“螺蛳壳”这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根据( )
A、响度 B、音调 C、振幅 D、音色 -
18、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
19、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
20、 如图是东莞的标志性雕塑——《纽带》,雕塑通过三条螺旋上升的飘带,象征党、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紧密联系,寓意愉快、乐观、向上和发展。东莞市政广场上的纽带雕塑高度达7层楼,那么它的高度可能是( )
A、21mm B、21cm C、21dm D、2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