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科技小组的同学为测量暴雨过后浑浊江水的密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A是弹簧测力计,B是边长为0.1m的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浮子,C是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300cm2。D是一固定在容器底部的定滑轮。弹簧测力计和正方体浮子之间用一轻质无伸缩的细线通过滑轮相连接,不考虑绳重和滑轮的摩擦。当容器中盛有适量清水ρ=1×103kg/m3 , 科技小组的同学按照图甲的方法,使浮子B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A的示数为2N , 求:

    (1)、浮子B的重力;
    (2)、按照图甲的方法,将容器中的清水换为适量的浑水。使浮子B浸没在浑水中时,测力计A的示数为2.5N , 求该浑水的密度。
    (3)、再测另一种浑水密度的过程中,按照图甲的方法,先拉动测力计A将浮子B浸没在浑水中静止;然后缓慢降低弹簧测力计A,测得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F与浮子B上升的高度d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求此浑水的密度。
  • 2、如图是中国研究制造的新一代军用大型运输机“运20”,它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各种物资和人员的长距离航空运输任务。它的最大起飞质量为2.2×105kg。某次“运20”满载执行飞行任务,着陆后,飞机在跑道上匀速直线滑行时,受到的阻力大小为飞机总重力的0.1倍,飞机所有轮胎与地面总接触面积为5m2 , 求:

    (1)、飞机满载时的重力;
    (2)、飞机在跑道上匀速直线滑行500m动力做的功;
    (3)、飞机降落停稳后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 3、如图所示,科学探究小组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前,当杠杆静止时发现其停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选填“平衡状态”或“非平衡状态”),接着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位置平衡;
    (2)、如图乙所示,在杠杆的两端加挂并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同时测出力臂大小,并将收集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实验次数

    F1/N

    L1/cm

    F2/N

           L2/cm

    1

    1

    10

    2

    5

    2

    2

    10


    20

    3

    4

    15

    3

    20

    (3)、根据上面表格可以得出杠杆平衡条件的表达式是:
    (4)、如图丙所示,在杠杆的左端挂上钩码,右端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若保持杠杆不动,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实验结束后,小天同学联想到生活中的杆秤,如图丁所示,其主要结构由秤杆、秤钩A、提纽(B、C)、秤砣D组成(O点为刻度的起点)。

    ①在用该杆秤称量货物时,使用提纽(选填“B”或“C”),该杆秤的称量范围更大;

    ②若该杆秤配套的秤砣D有磨损,称量货物时杆秤显示的质量将比被测货物的真实质量偏

  • 4、如图,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实验前,发现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出现如图甲所示的情景,接下来正确的调节方法是___________(填选项);
    A、U形管右侧高出部分的液体倒出 B、取下橡皮管,重新进行安装
    (2)、本次实验中,通过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的来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
    (3)、实验时,固定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多次改变探头朝向,是为了探究在同种液体、同一深度下,液体压强与的关系;
    (4)、乙、丙两次实验中,丙图橡皮膜受到液体的压强更 , 通过丙、丁两次实验可以知道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有关;
    (5)、受橡皮膜受力形变的启发,勇于创新的小龙利用液体压强知识来测量盐水的密度,步骤如下:

    ①向图戊中的容器左侧注入适量的水,橡皮膜向右凸起,测得水面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为h1

    ②再向容器右侧缓慢注入盐水,直至橡皮膜 , 测得盐水液面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为h2

    ③可推导出该盐水密度的表达式为ρ =(用h1h2ρ 表示)。

  • 5、
    (1)、如图1为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图,实验中通过改变托盘中砝码的来探究二力大小的关系;用手扭转小车至一定角度,松手后发现,小车回转后静止,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 , 物体才能平衡;

    (2)、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车祸的危害程度与汽车的动能大小有关,于是他们做了如图2所示的三次实验:

    ①用金属球模拟汽车,让金属球从斜槽的某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碰到水平面上的物块,将物块撞出一段距离。通过观察来比较金属球的动能大小。这种研究方法是

    ②通过比较甲、丙两次实验,可以探究物体的动能与之间的关系;

    ③根据甲、乙两图的实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可以解释汽车(选填“超载”或“超速”)行驶时危险性大的原因。

  • 6、如图所示是小南“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必须沿方向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由甲、乙两图可得出的结论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若选择两图进行实验,可以验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否有关。
    (4)、若将图甲中的木块沿竖直方向切掉一半后重新进行实验,如图丁所示,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此结论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原因是
  • 7、
    (1)、如图所示,一盏灯笼被风吹得向左偏,请画出灯笼所受重力的示意图;(O点表示灯笼的重心)

    (2)、如图所示,用杆和绳将电灯吊起,O点是支点。请画出绳上拉力F的力臂L

    (3)、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物体,请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 8、小明用30N的水平推力,将重为100N的购物车沿水平地面向前推动了30m , 用时为1min。在此过程中,地面对购物车的支持力做功J,推力的功率为W。
  • 9、小明暑假从南宁坐飞机去拉萨玩,飞机获得升力是因为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下方的空气流速,到了西藏后小明观察到所带的密封包装的零食袋变“鼓”了,是因为拉萨的气压比南宁的气压
  • 10、如图所示,木块从高处自由下落时将小桌的脚打入沙子中。要将小桌的脚打入沙子中更深些,应选用质量较(选填“大”或“小”)的木块,并将其从更(选填“高”或“低”)处下落。

  • 11、如图所示,用擀面杖将面团擀成面皮,用力压擀面杖的同时手也感受到力,说明力的作用是的;越用力擀,面团就越快擀成面皮,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

  • 12、如图所示,小桃同学在掷实心球,图中虚线表示球的运动轨迹,球从a点上升到最高点b后下落到地面c点,然后继续运动到d点停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球从a点上升到b点,小桃对球做了功 B、球在b点受到的合力不为零 C、球从b点运动至c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球最终到d点停止,说明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 13、如图所示是电动“中国红”公交车。关于匀速直线行驶的公交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交车里的乘客对车厢的压力与车厢对乘客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公交车和人的总重力与地面对公交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公交车所受的牵引力与公交车所受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D、公交车所受的牵引力大于公交车所受的阻力
  • 14、如图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玻璃管竖直时,上端无水银的部分是真空的 B、玻璃管倾斜后,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长度变长 C、外界大气压强大小等于76c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D、玻璃管倾斜后,若不慎将上端碰出一小孔,则水银会向上喷
  •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助跑跳远,利用了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的原理 B、开车时,驾驶员系上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C、撞击锤柄的下端能紧固锤头,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 D、用力甩掉手上的水,利用了手停止运动后水受到了惯性
  • 16、下列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筷子 B、天平 C、钳子 D、镊子
  • 17、以下设计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注射器的针头很尖 B、背包带做得很宽 C、滑雪运动员穿滑雪板 D、载重卡车有多个车轮
  • 18、如图所示,某同学通过滑轮组将深井中的物体向上提升。提升过程中,该同学拉住绳的末端以速度v匀速向右移动,将质量m=80kg的物体匀速提升了h=2m。动滑轮质量m=10kg , 不计绳重,不计绳与滑轮间、滑轮内部的摩擦,不计滑轮的大小,g取10N/kg。完成下列问题:

    (1)、求上述提升过程中该同学向右移动的距离s;
    (2)、求上述提升过程中该同学所受地面摩擦力的大小f;
    (3)、求上述提升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19、如图所示,将棱长为10cm的实心正方体木块(不吸水),轻轻地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木块静止时有25露出水面,水的密度为1×103kg/m3 , g取10N/kg,求:

    (1)、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2)、溢出水的质量;
    (3)、木块的密度。
  • 20、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绳端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4

    0.1

    1.8

    0.3

    74.1%

    2

    4

    0.1

    1.6

    0.4

    62.5%

    3

    6

    0.1

    2.4

    0.3


    (1)、测量中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数,会导致测量的机械效率(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表中第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3)、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3次实验可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 , 机械效率越高。
上一页 140 141 142 143 14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