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A、屋檐下冰挂的形成 B、干冰变小 C、夏天衣服晾干 D、树叶上霜的形成
  • 2、生活处处有物理。根据你的经验,下列描述最符合实际的是(  )
    A、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40cm B、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5kg 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为37℃ 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5s
  •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15Ω,R2=10Ω,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3A。求:

    (1)电源电压;

    (2)R1的电流。

  • 4、小明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为定值电阻。

    (1)、如图乙,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滑片调到端(选填“A”或“B”),滑动变阻器的作用除了保护电路外,还起到了的作用。
    (2)、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有示数,但电流表无示数,此时出现的故障可能是________(选填字母)。
    A、滑动变阻器短路 B、电流表断路 C、电阻R短路 D、电阻R断路
    (3)、排除故障后,小明又取了两个定值电阻,想利用这些器材继续探究“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所用电阻的阻值分别为5Ω、10Ω、20Ω,电源电压为6V,分别接入三个定值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记录数据,得到了如图丙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以得出结论: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
    (4)、上述实验中,小明用5Ω的电阻做完实验后,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接着把R换为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应向(选填“A”或“B”)端移动滑片,直至电压表示数为V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完成整个实验,在不增加其他实验器材的情况下,所选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至少为Ω。
  • 5、小明在“探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装置中,猜想导体电阻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A.导体的材料;B.导体的长度;C.导体的横截面积。为了验证以上猜想,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1)、连接电路时,在M、N之间分别接上不同的导体,闭合开关后通过观察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为(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为了验证猜想B,应选用编号为的两根金属丝分别接入电路进行实验。
    (3)、分别将b、d两金属丝接入图中M、N两点间,电流表的示数不同,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当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电阻跟有关。
    (4)、为了验证猜想A,应选用编号为的两根金属丝分别接入电路进行实验。
    (5)、若实验时将电路中的电流表更换为小灯泡,通过观察也可以判断导体电阻大小,但不足之处是
  • 6、图甲是用海波和石蜡“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开始实验后,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
    (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石蜡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熔化持续了min。
    (3)、由实验可得到晶体熔化特点:吸收热量,温度
    (4)、由实验可知,晶体的温度是熔点时,可能处于________。(选填字母)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态
  • 7、作图题:
    (1)、根据如图甲所示的实物连接图,在右边的方框中画出电路图。

    (2)、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如图乙所示未连接完成的电路按要求连接完整。要求:L1L2并联,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导线不能交叉。

  • 8、如图所示,通过改变 S1、S2、S3 的通断可以改变电路的连接方式。要使灯L1 和灯 L2 串联,应;要使灯 L1 和灯L2 并联,应。(填开关的闭合情况)

  • 9、如图所示,某手机移动电源(俗称充电宝)有两个输出端,通过电源线可以单独或同时为手机充电。给手机移动电源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能。用移动电源为手机充电时,手机相当于电路中的

  • 10、物理离不开生活,用水煮鸡蛋,用油炸油条,对不同食物提供各自煮熟所需的温度,这是因为(选填“熔点”或“沸点”)不同。秋冬时节,我们常常在手上和脸上涂些护肤霜,因为护肤霜除了能滋养皮肤外还(选填“加快”或“减慢”)了蒸发。
  • 1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流表A1的示数为0.5A,A2的示数为0.3A,电阻R2的阻值为10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0.2A B、电源电压是3V C、电阻R1的阻值为10Ω D、若断开开关S2 , 电流表A1示数变大
  • 12、如图所示是灯泡L与定值电阻R的IU图像。若将L与R串联在6V的电源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灯泡的电阻是10Ω B、此时定值电阻R的阻值是10Ω C、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是0.4A D、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是6V
  • 13、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使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进行加热(不计热量损失,温度均不会达到沸点),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升高相同的温度,食用油和水吸收热量相同 B、升高相同的温度,食用油比水用时短,说明水的吸热能力强 C、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等 D、加热相同的时间,食用油升高的温度多,说明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强
  • 14、小明在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的实验时,连好如图所示的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最大阻值处,闭合开关S,发现灯泡不亮,接下来,以下做法最合理的是(  )

    A、观察电流表的示数是否为零,判断电路是否断路 B、断开开关S,更换灯泡重新实验 C、断开开关S,增加电池的个数重新实验 D、断开开关S,拆掉导线重新连接电路
  • 15、如图所示的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灯并联,电流表测通过乙灯的电流 B、甲、乙两灯并联,电流表测通过甲灯的电流 C、闭合开关后,电路处于短路状态 D、甲、乙两灯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 16、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盐水,然后将连在电压表上的铜片和锌片插入盐水中,这样就制成了一个盐水电池。观察电压表的接线和指针偏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盐水电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这个盐水电池的电压是0.4V C、锌片是盐水电池的正极 D、盐水中,电流的方向是从铜片流向锌片
  • 17、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9V且保持不变,当开关闭合时,灯泡L1、L2均正常发光,电压表示数为3V,则灯泡L2两端的电压是(   )

    A、3V B、6V C、4.5V D、9V
  • 18、小强同学在双休日郊游时,突然遭遇滂沱大雨,电闪雷鸣。此时他注意到一道闪电过后一下才听到雷声(此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1)、请你根据小强所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个物理问题;
    (2)、小强看到某次闪电时立即计时,经3s后才听到雷声,请计算小强距闪电处的距离。
  • 19、在“初识光的折射现象”和“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中:

    (1)、如图甲,小明将一束激光射至P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内慢慢注水,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选填“向左移动”“不动”或“向右移动”),

    这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偏折。

    (2)、如图乙,小明继续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特点”,他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研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如图丙,他将光沿着AO方向射向水面上的O点,光在水中沿着OB方向射出,入射光逐步偏向法线,折射光也逐步偏向法线,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减小,折射角随之(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当光沿着NO方向射入时会沿ON'方向射出,此时折射角为度;
    (3)、若光沿BO方向射入,折射光线将沿方向射出,这是因为光折射时,光路是
  • 20、图是某小组在探究光现象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图。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

    ①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于镜面,如图甲所示。

    ②实验时,使一束光EO与平面镜夹角为40°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此时,反射角大小为

    ③如图乙所示,把纸板NOF绕ON向后折,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内。

    (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如图丙所示。

    ①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②选择与A完全相同的棋子B,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关系。

    ③改变自己的位置,观察棋子A的像。当他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将

    ④将光屏放在棋子A的像的位置,直接观察光屏,光屏上没有呈现棋子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上一页 65 66 67 68 6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