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入射角度数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度数为°,镜面不动,入射光线远离镜面旋转20°,反射角度数为°。

  • 2、光的传播介质(选填“需要”、“不需要”);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常用字母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通常取c=m/s
  • 3、把甲、乙、丙、丁四种声音分别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其中音调最小的是 , 响度最小的是 , 音色相同的是

  • 4、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音色”)来判断的;埙是我国最古老的闭口吹奏乐器,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是改变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音色”)﹔用不同力度吹奏,主要是改变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 5、物体产生声音的条件是物体在 , 声速大小可能跟温度和有关,人耳可接收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 6、按要求填空:
    (1)、请填上合适单位:一张纸的厚度约0.1
    (2)、港珠澳大桥全长55km=m;
    (3)、一节课时长45min=s。
  • 7、下列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桥在水中形成倒影 B、手在灯光下形成影子 C、汽车后视镜可扩大视野 D、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像断了
  •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因测量工具不够精确而产生的误差 B、测量时选用的工具越精密越好 C、某钢尺的最大测量长度为15cm,无法用它来测量长约50cm的课桌的宽度 D、测量长度时,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
  • 9、某同学用刻度尺对同一块橡皮的长度进行了多次测量,测量值分别是2.34cm、2.36cm、2.45cm、2.36cm,则橡皮的长度应记作为(  )
    A、2.35cm B、2.36cm C、2.3775cm D、2.353cm
  •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常情况下人体心脏跳动一次接近1s B、人正常呼吸一次接近1s C、一名初中生的身高为16.40m D、一支新铅笔的长度为0.175dm
  • 11、生活中的物理: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问题,小明在厨房中发现:
    (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一些 , 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选填“高”或“低”),仍然保持气体状态,当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将形成“白气”;(填物态变化名称)

    ②“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2)、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的瞬间会出现图甲、乙所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图是火焰熄灭后的情景;

    (3)、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丙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_____。
    A、同时沸腾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 12、我们能够看见掉落在地面上的书,是因为书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 13、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可知通常情况下:

    物质名称

    固体水银

    固体酒精

    固体煤油

    熔点(℃)

    -39

    -117

    -30

    1083

    1515

    (1)、南极的最低温度可达-90℃,应该采用物质制作的温度计;
    (2)、铜块掉入钢水中熔化。(填“会”或“不会”)
  • 1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C、一切声音都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D、发声体振动停止,声音传播停止
  • 15、科考队在野外发现了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石头,质量5000kg,为了知道石头的体积,队员用锤子敲下一小块,测得体积是8cm3 , 质量是20g,请估测大石头的体积是多少?
  • 16、小林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制成一杆简单实用的液体密度秤,在容器中加满待测液体就可以直接“称出”该液体的密度,如图所示。当在容器中加满水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4N。已知秤钩下的容器重为1.4N。问:

    (1)、该“密度秤”能测量的液体密度最大是kg/m3
    (2)、若只增大容器重不改变容器容积,则该密度秤的最大测量值 , 若只减小容器容积不改变容器重,则该密度秤的分度值(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7、小东、小津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定某品牌酸奶的密度。

    (1)、将天平置于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0”刻度,天平指针摆动情况如图甲所示。要使天平平衡,则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选填“左”或“右”)。
    (2)、调节天平平衡后,小东将酸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通过加减砝码的一番操作。当小东将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横梁指针仍如图甲所示,接下来他应该___________(填序号);
    A、向右移动游码 B、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C、取下最小的砝码后移动游码
    (3)、通过上述操作后天平平衡,情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g;然后他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酸奶体积为cm3;接着测出烧杯的质量为24g,计算酸奶的密度;
    (4)、小津发现由于酸奶比较粘稠且不透明,容易粘在筒壁上,对测量影响较大;在第(3)步中,小津不再利用量筒测体积,而是改用针筒(如图丁)从烧杯中抽取5mL酸奶,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53.2g;则酸奶的密度为kg/m3
    (5)、小东、小津根据所测数据在图上描出了对应的点A、B两点,其中A点是(小东/小津)画出的。
    (6)、细心的小津在实验中发现5mL针筒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空隙”,这会导致测得的酸奶密度比实际值(偏大/偏小/不变)。
  • 18、小雨用弹簧测力计及钩码探究物体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1)、小雨所用弹簧测力计如图甲所示,此测力计分度值是N,使用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某同学如图乙所示测钩码重力,要正确测量,应沿着方向使用测力计。

    (2)、小雨用此测力计分别正确测出1到6个钩码的重力,记录数据如表。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每次实验重力和质量的比值都等于N/kg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质量m/g

    50

    100

    150

    200

    250

    300

    重力G/N

    0.5

    1.0

    1.5

    2.0

    2.5

    3.0

    (3)、小雨想将盒中12个钩码全部挂到此测力计挂钩上测出重力。你认为是否可行?
    (4)、实验中小雨逐次增挂钩码,分别测出它们的重力,这里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和测物理课本宽度时用同一刻度尺多次测量的目的是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 19、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进入水平面时的相同;

    (2)让小车分别在毛巾、棉布、木板表面运动,最终小车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可观察到小车在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由此可得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 速度减小越慢。进一步推理可得:如果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就不会减小,小车将保持运动状态;

    (3)冰雪天气路面湿滑,阻力较小,结合该实验结论,开车时应才能保证行驶安全(写出一个合理答案即可)。

  • 20、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如图甲,小潭发现向左盘和右盘加入等重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较重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是(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的。通过实验比较方案甲和乙,小潭发现采用方案 , 实验效果更好;
    (2)、用乙方案实验时,保持F1F2相等,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不能保持平衡,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验证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
    (3)、用丙方案实验时,卡片C要选择较(选填“重”或“轻”)的;
    (4)、在图甲中画出重5N的木块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上一页 166 167 168 169 17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