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不同节气出现的自然现象不同。下列描述的自然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     )
    A、雨水:河水破冰 B、清明:细雨菲菲 C、霜降:霜满枝头 D、大寒:冰封万里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8℃可读作零下8摄氏度 B、0℃就是没有温度 C、感觉热的物体,其温度就一定高 D、使用温度计之前一定要甩一甩
  • 3、轿车已逐步成为我们日常交通中重要的代步工具。小明驾车在假期旅游途中,根据相关数据估算,轿车在30min内行驶36km约消耗了2kg汽油,已知汽油热值为4.6×107J/kg。求:
    (1)、完全燃烧2kg汽油时所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2)、若轿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所受到的平均阻力约为400N时,求这段时间克服阻力做的功?
    (3)、此轿车发动机效率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4、完全燃烧了0.21m3的煤气,可以将40kg的某种液体从10℃加热到60℃,(不计热量损失)[煤气的热值为4×107J/m3]求:
    (1)、燃气放出的热量;
    (2)、该液体的比热容。
  • 5、探究“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分别把a、b、c、d四根导线接入电路,其中a、b、d长度相同,a、b、c粗细相同,b、d粗细不同。

    (1)、该实验是通过观察来间接比较导线电阻的大小,这种科学探究问题的方法叫法;
    (2)、选用b、c两根导线进行对比,是为了探究电阻大小跟导体的有关;
    (3)、选用(填写导体的代号)两根导线进行对比,是为了探究电阻大小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4)、若小明在做实验时,发现器材中电阻丝只有一根,其它器材足够,则不能探究电阻大小跟导体的有关。
  • 6、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的实验电路图。

    实验次数

    UAB/V

    UBC/V

    UAC/V

    l

    1.4

    1.4

    2.8

    2

    1.1

    1.7

    2.8

    3

    1.6

    1.2

    2.8

    (1)实验时,灯泡L1和灯泡L2的规格应(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2)小明把电压表接在AB之间测量,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接下来小明应该:断开开关,

    (3)接下来小明选用不同的灯泡,完成了三次实验,并记录了数据。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为:

  • 7、请根据图甲中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乙连接完整,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

  • 8、请在虚线框内画出实物电路的电路图。

  • 9、道路两旁的路灯,晚上同时亮,早上同时灭,为了便于维护,它们一定是联的;如图所示的电路,开关S1、S2和S3原来都是断开的,要使灯L1、L2组成并联电路,应闭合的开关是;当同时闭合开关S1、S2、S3时,电路会发生现象。

  • 10、如图所示,A为一根铅笔芯,闭合开关后,小灯泡发光,说明铅笔芯是(“导体”或“绝缘体”)。将夹子在铅笔芯上向左移动时,观察到小灯泡变 , 这是说明铅笔芯的电阻大小与有关。如果断开开关,铅笔芯的电阻阻值(“等于”或“不等于”)零。

  • 11、如图所示,开关S闭合后,两电表均有示数,小灯泡均正常发光.过了一会两灯突然熄灭,电流表示数变为0,电压表示数约为电源电压.则下列故障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A、灯L1短路 B、灯L2短路 C、灯L1断路 D、灯L2断路
  • 12、一种声光报警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会出现的现象是(  )

    A、灯不亮,电铃响 B、灯不亮,铃不响 C、灯泡亮,电铃响 D、灯泡亮,铃不响
  • 13、如图所示的三个轻质小球,a球会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排斥,则c球的带电情况是(  )

    A、a球一定带正电荷 B、c球一定带负电荷 C、c球可能带正电荷,可能不带电 D、无法确定
  •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而太阳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也要大约八分钟的时间,仔细分析太阳光的特点,人们可以了解太阳表面的温度,太阳的组成元素与及太阳大气层里的活动现象。太阳光的传播还形成了一些特有的现象: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日食是太阳、月亮和地球在同一直线上,致使地球上的局部地方,即使是白天,也看不到太阳或只看到残缺的太阳。已知:c=3×108m/s ,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宇宙时常要用“光年”这个概念,它是一个单位(选填“长度”或“时间”);
    (2)、分析太阳光可以了解太阳的秘密,这说明太阳光可以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太阳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大约要用时8min,可以算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大约是m;
    (3)、假设太阳突然熄灭不再发光,那地球上的情况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马上变得黑暗 B、一小段时间后才变成黑暗
    (4)、发生日食时,太阳、月球和地球的位置关系是处于中间位置,其它的处于两端。
  • 1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刚同学用两个大小相同的电子蜡烛A和B、白纸、刻度尺、带支架的薄玻璃板,进行了如下探究:

    (1)、如图甲所示,将白纸平铺于水平桌面上,玻璃板于纸面放置,并将电子蜡烛A放置于玻璃板前方。
    (2)、为了确定像的位置,人眼应(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A的像,将电子蜡烛B置于玻璃板后方像的位置上,观察到B与A的像重合。由此得出初步结论:平面镜成像,像与物的大小
    (3)、在探究像与物的位置关系时,小刚分别将电子蜡烛A放于距玻璃板相同距离的a、b、c三处,并记录了对应像的位置a'b'c' , 如图乙所示。通过测量发现三次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均等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由此小刚得出结论。你认为小刚的方案是否可行?(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 16、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某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测出的水温将偏 , 为了能合理完成实验,接下来的操作是(选填“将a上移”或“将b下移”)。
    (2)、某小组用相同的装置先后做了两次实验,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a、b两条图线,若两次实验所用水的用量分别为ma、mb , 则ma mb(选填“>”“<”或“=”);
    (3)、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立即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
  • 17、
    (1)、打雷时,闪电和雷声同时产生。

    ①远处的人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请你用物理知识予以解释;

    ②太空中的宇航员可以看到闪电和听到雷声吗?为什么?

    (2)、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他的发现,先直接观察老鹰,发现它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它飞行的方向一致。然后,他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窗外老鹰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结果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请解释材料中“地面上的影子”和“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两个现象。
  • 18、如图光源S向四处发光,部分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眼,引起视觉。人感觉这些光好像是平面镜后的像点S'发出的。请你在图中画出像点S'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 19、某液面高度监测器是通过光束在液面反射后射到光电屏上的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所示的光路中,入射光束与液面的夹角为40度,此时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角为度,当液面降低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选填“左”或“右”)移动;若液面高度不变,要使光电屏上的光斑S向左移动,应(选填“增大”或“减小”)入射光束与液面的夹角。

  • 20、在一些转弯路段,司机因行车视线不太好而看不到弯道另一侧的车辆。为解决这一问题,通常会在转弯处加装一面“街道拐角镜”,如上图所示。“街道拐角镜”实际上就是一个凸面镜,通过镜子成像可以看到弯道另一侧是否有行人或者车辆,它的成像原理与成像原理相同;这种镜面对光的作用是(选填“发散”或“会聚”)。

上一页 94 95 96 97 9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