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保温筒内盛有 20C的水,把水蒸气缓缓地通入筒中.在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水和水蒸气混合后共同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是 (   )
    A、 B、 C、 D、
  • 2、在甲、乙两个相同的试管内注入质量相等、温度分别为 20C和 80C的水,然后将甲试管底部插入温度恒为80℃的水中,将乙试管底部插入温度恒为 20C的水中,若两试管插入水中的深度相同,且不考虑与外界空气之间的热传递,甲试管内的水经过时间 t1温度升高到80℃,乙试管内的水经过时间t2 温度降低到 20℃,则 (   )
    A、t1<t2 B、t1>t2 C、t1=t2 D、无法判断
  • 3、一般情况下,单位时间内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热量与两个物体的温差成正比.冬天北方比较冷,房间内都有供暖系统.如果室外温度为-20℃,则室内温度为18℃;如果室外温度为-30℃,则室内温度为12℃.那么,房间暖气管的温度为 (   )
    A、75℃ B、70℃ C、65℃ D、60℃
  • 4、关于内能的转化和转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做功和热传递的情况下,内能可以从低温物体流向高温物体 B、在没有热传递的情况下,内能不能同时发生转化和转移 C、在热传递情况下,内能只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 D、外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 5、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温度越低,该物体内能越少 B、内能是机械能的一种形式 C、内能就是每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D、内能的大小就是热量
  • 6、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时,应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动滑轮下的钩码缓缓上升。若弹簧测力计向下拉动30cm,则钩码上升cm。
    (2)、改变动滑轮重,提升同一物体进行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并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分析可知: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相同时,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选填“大”或“小”)。
    (3)、分析图乙中的A点可知,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为N,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不计绳重和摩擦)。
  • 7、小刚利用如图所示的金属块、弹簧测力计等实验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图B中金属块所受浮力的大小为N.
    (2)、小刚根据A、B、C三图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有关。
    (3)、他分析三图得出浮力的大小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老师提示小刚可以利用浮力知识测量液体的密度,于是小刚和本组同学展开了讨论,最终测出了浓盐水的密度为kg/m3(g=10N/kg).
    (4)、小刚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金属块浸人液体深度的关系图像,如图F所示,根据图像可知,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选填“有关”或“无关”)。
  • 8、小明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

    (1)、实验前,若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发现U形管两侧液柱的高度差几乎不改变,则说明该压强计。调整好的压强计如图甲所示,此时它的U形管(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2)、为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将压强计的探头先后放在如图乙所示烧杯的a、b位置处,可以观察到探头在(选填“a”或“b”)位置时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较大,说明在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的密度越
    (3)、如图丙所示,将探头放人另一烧杯的液体中(液面与图乙中水面相平),使U形管两侧液而的高度差与图乙中相同(均为△h),则图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ρρ(选填“>”“く”或“=”)。
  • 9、小林用质量相等的长方体木块和小车进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1)、为测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三次实验中均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物体做运动。图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
    (2)、分析甲、乙两次实验数据可知,(选填“木块”或“小车”)的表面更粗糙。
    (3)、观察甲、丙两次实验,可初步归纳得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 , 滑动摩擦力越大。
  • 10、小明同学做“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中通过观察来反映钢球A动能的大小。
    (2)、若两次木块B被撞出的距离s1<s2 , 则说明钢球A的动能大小与它的有关。
    (3)、若想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是否有关,为了控制钢球的速度相同,应将质量的钢球从斜面上释放。
  • 11、如图所示,工人用沿斜面向上、大小为400N的推力F,将重600N的货物从A点匀速推至B点:再用60N的水平推力F'使其沿水平台面匀速运动6s,到达C点。已知AB长3m,BC长1.2m,距地面高1.5m.求:

    (1)、水平推力F'做功的功率。
    (2)、斜面的机械效率。
  • 12、如图是学校常用的一种饮水桶,其底面积为0.05m2 , 当桶中装0.4m深的水时(g=10N/kg/ρ=1.0X103kg/m3),求:

    (1)、水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2)、水桶底部受到水的压力。
  • 13、汽车超速行驶时,紧急制动的刹车距离会变长,从而易引发交通事故。请从功和能的角度解释刹车距离变长的原因。
  • 14、如图所示,汽车天窗改变了传统的换气形式,当汽车快速行驶时,若把天窗打开,可将车厢内的浑浊空气“抽出”,这是为什么?

  • 15、如图是船桨的杠杆模型,划桨时,O为支点。F1表示船桨受到的阻力,在图中画出阻力臂L2.

  • 16、如图所示,手指托着砝码处于静止状态,画出砝码受力的示意图。(0点为砝码重心)

  • 17、为了抬起重物,工人用钢丝钳、铁丝、长木棍等制作了一个抬杠。

    (1)、钢丝钳钳口部分的刀口做得很锋利,这是通过减小的方法来增大压强;钳柄上橡胶套外表面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目的是增大手与钳柄之间的
    (2)、如图所示是工人完成的抬杠,抬杠长2m·支点O在它的最左端,现将一重为900N的重物放在距O点20cm的A处,若使杠杆处于水平静止状态,当力F作用在杠杆最右端时应往(选填“1”“2”或“3”)方向拉动力最小,且力F的大小是N
  • 18、两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装有食用油和盐水(ρ食用油盐水),小明把同一只橘子分别放入其中,静止时两液面相平,如图所示。则:

    (1)、橘子所受浮力FF:饮料对玻璃杯底的压强pp。(选填">"="或“<")
    (2)、若向甲杯中再加入一些食用油,橘子最终将:向乙杯中加入水,橘子(选填“会”或“不会”)沉底。
  • 19、踢毽子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和隋唐,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1)、踢毽子时,毽子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说明力改变了毽子的;毽子离开脚在上升的过程中,人对毽子(选填“做功”或“不做功”)。
    (2)、毽子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能转化为动能,若考虑空气阻力,在上升过程中,毽子的机械能(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20、中考立定跳远测试中,小致用两脚的前脚掌迅速用力蹬地,人就向前跳起。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使他向前跳出的力的施力物体是:小致离开地面后,由于在空中还能继续前进,他在空中时,受力(选填“平衡”或“不平衡”)。
上一页 225 226 227 228 22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