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在矿泉水瓶的侧壁上钻一个孔,把电火花发生器紧紧塞进孔中,实验时从瓶口喷入适量酒精作为燃料,然后立即套密封良好的锥形纸筒;按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点燃瓶内酒精后,纸筒即刻飞出,同时瓶口出现大量白气。

    (1)、酒精燃气推动纸筒飞出的过程,其能量转化过程相当于内燃机的冲程;
    (2)、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是因为瓶内气体的内能(选填“增加”或“减少”)。
  • 2、如图为可调亮度台灯的电位器结构图,a、b、c是它的是三个接线柱,转动旋钮,滑片在弧形电阻丝上滑动即可调节灯泡亮度,下列正确的是(  )

    A、电位器与灯泡并联 B、电位器的原理和滑动变阻器不同 C、若只将a、c接入电路,顺时针转动旋钮时灯泡变亮 D、若只将b、c接入电路,逆时针转动旋钮时灯泡变暗
  • 3、小明同学在学完“热学”之后,对一些有关热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内能小的物体不可能向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热量 B、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热量的物体温度一定升高 C、用干冰在舞台上制造出的淡淡薄雾是液态的二氧化碳 D、温度低于0℃的室外,仍有水蒸气存在
  • 4、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是2V,电阻R1=4ΩR2=8Ω。则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示数是A。

  • 5、在实验室,小华同学发现一个电流表有两个量程,大量程是0~9A,小量程模糊不清。为了搞清楚小量程是多少,她先用大量程接入电路,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再改用小量程接入同一电路的同一个位置,指针指示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的小量程为0~A。

  • 6、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时,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闭合开关后,两个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均如图乙所示,则通过小灯泡L1的电流为A。

  • 7、自由电子是金属中部分电子可以脱离的束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运动,金属容易导电靠的就是金属中大量的自由电子。
  • 8、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摩擦后的梳子带的是负电荷,这说明在摩擦过程中得到电子的是(选填“头发”或“梳子”)。
  • 9、在任何温度下,总有一些水分子脱离液面飞向空中,如图所示当脱离液面飞向空气中的水分子数量大于空气中的水分子飞向液面内的数量时,宏观上就表现为液体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 10、芝士玉米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小吃,老板先在铁板上炒熟玉米粒,再将芝士片附在玉米粒上,待芝士片(填物态变化名称)拉丝状后,与玉米粒一起翻炒,香喷又拉丝的芝士玉米就完成了。
  • 11、如图所示,甲、乙两套装置的动滑轮质量相等,用它们分别将质量相等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竖直向上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所用向上的拉力分别为F1F2 , 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为P1P2 , 两装置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1η2 , 不计绳重及摩擦。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F1<F2P1<P2η1<η2 B、F1>F2P1<P2η1=η2 C、F1<F2P1<P2η1=η2 D、F1>F2P1=P2η1=η2
  • 12、高铁改变了人们的出行速度,下表是由重庆西站开往昆明南站的某次高铁列车的运行时刻表。

    站名

    重庆西

    贵阳北

    富源北

    昆明南

    到站时间

    09:43

    11:06

    11:55

    发车时间

    07:43

    09:48

    11:08

    里程/km

    347

    630

    810

    (1)、求列车全程运行的时间。
    (2)、求列车从重庆西到贵阳北的平均速度。
    (3)、若该高铁列车车身长200m,在途中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列车完全通过一个隧道所用的时间是40s,求隧道的长度。
  • 13、在古代陶瓷制作过程中,有一道工序称为“晾坯”,如图所示。陶工将刚制作好的湿陶坯放在有太阳且通风良好的地方晾干,以去除坯体中的水分。请解释为什么选择有太阳且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晾坯”。

  • 14、茶圣陆羽在《茶经》中用“势如奔涛”形容沸腾的水。小明组装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的特点。

    (1)、小明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合理的顺序是(填写序号);

    ①温度计②陶土网③装水的烧杯④酒精灯

    (2)、装置中温度计的使用存在错误,请指出:
    (3)、改正错误后进行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4)、持续加热至水沸腾,观察到“势如奔涛”的景象,这是一种(选填“剧烈”或“缓慢”)的汽化现象。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其中图线段表示水的沸腾过程。分析可知:水沸腾过程中,温度 , 需要热量;
    (5)、降温也能使水沸腾。如图丁所示,烧瓶中的水刚停止沸腾,此时迅速塞上瓶塞并倒置,然后向烧瓶底部浇冷水,发现烧瓶中的水重新沸腾起来,原因是瓶内气体温度降低,气压减小,水的沸点
  • 15、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小车从带有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示数(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B处是AC的中点。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2)、在测量过程中,发现小车下滑时间太短,时间较难测出,可采取的措施是
    (3)、根据图中信息回答:vAC=cm/s,vAB=cm/s,vBC=cm/s。由此可知小车从A处下滑到C处的过程中速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处才开始计时,则所测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会偏(选填“大”或“小”)。
  • 16、如图所示,这是一个自制温度计,先把装置放入(选填“冷水”或“热水”)中,观察到细玻璃管中水柱降低,然后把装置放入(选填“冷水”或“热水”)中,观察到细玻璃管中水柱升高。由此可知,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

  • 17、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它(选填“能”或“不能”)离开人体后再读数。

  • 18、如图所示,秒表显示的时间是mins。

  • 19、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读数时眼睛应在图中的(选填“A”或“B”)处;铅笔的长度为cm,如果在另一位置读数会造成(选填“误差”或“错误”)。

  • 20、甲、乙两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同时同地向西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甲车的速度为m/s;运动到第8s时,甲、乙两车相距m。

上一页 75 76 77 78 7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