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灯泡结构及主要部件如图甲,小明同学用这种灯泡做“探究小灯泡发光”实验,他设计了4种将小灯泡接入电路的方法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按①和②的方式连接电路,灯泡可以发光 B、按④方式连接电路,小灯泡会被烧坏 C、按③方式连接电路,电源短路 D、连接金属螺纹外壳与金属触头的部件C,采用的材料是导体
  • 2、在南方的农村,人们通常用砖砌成炉灶烧柴来加热水(如图甲),小明同学将这些普通的炉灶壁改装成装水的容器(如图乙),这样在给水壶内的水加热的同时,也加热了炉灶壁内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改装后燃料燃烧得更充分 B、改装后提高了炉灶的加热效率 C、改装后减小了水的比热容 D、改装后提高了燃料的热值
  • 3、两个正方体形状的金属如图,甲、乙接触后,甲传递热量给乙,则(     )

    A、甲物体所含的热量一定大 B、乙物体的温度一定比甲低 C、当甲乙内能相等时,热传递停止 D、甲物体分子运动更剧烈,其内能也更大
  • 4、如图1所示是某型号手电筒风扇。只闭合照明开关时,照明灯单独亮起;只闭合风扇开关时,风扇单独工作。图2是手电筒风扇工作时的能量流向示意图,电池充电时,将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工作时给电动机和照明灯供电。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电筒风扇的电池在充电时相当于电源 B、风扇单独工作时,可以将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C、照明灯单独工作时,相当于用电器 D、图2中丁是机械能
    (2)、下列电路设计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A、 B、 C、 D、
  • 5、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所示,让被测者对着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  )

    A、3m B、4m C、5m D、6m
  • 6、下列关于描写声的诗词解释正确的是(  )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是由笛子振动产生的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指声音的响度没变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音调高 D、“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 7、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霜前冷”是因为气温低于0℃的时候水蒸气会(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霜:“雪后寒”是因为
  • 8、甲、乙、丙三人各驾驶一架直升飞机,从他们自己乘坐的飞机里往外看,甲看见丙的飞机匀速上升,乙看见甲的飞机匀速下降,丙看见楼房和乙的飞机都匀速上升,则这三架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甲、乙匀速上升,丙匀速下降 B、甲、乙、丙都匀速下降 C、甲、乙、丙都匀速上升 D、乙、丙匀速下降,甲静止
  • 9、如图甲、乙、丙、丁是不同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声音的响度最大 B、乙、丙声音音色和音调均相同 C、乙、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D、甲、乙、丁三种声音一定是乐音
  • 10、《吕氏春秋》记载了刻舟求剑的故事,其中“舟已行矣,而剑不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舟已行”的参照物是人 B、“剑不行”的参照物是舟 C、“舟”以剑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D、“剑”以所刻标记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 11、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MM'是镜面,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已知∠AOB=120°,求:

    (1)反射角等于多少?

    (2)若光线AO绕O点顺时针旋转15°后,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等于多少?

  •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教室护眼灯

    教室护眼灯的外观图如图甲所示,它工作时光线柔和,基本无可视频闪,也就是在相同时间内闪烁的次数比较多,人眼几乎感觉不到,且不会产生刺眼的眩光,能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常见的眩光类型有直接眩光、反射眩光和光幕眩光,直接眩光由灯具产生,反射眩光和光幕眩光主要由高反射物体表面产生。

    教室护眼灯采用双侧发光的方式,光源放在灯具的两条长边上,发出的光由两侧的导光板向中央传播,在没有导光点的导光板上,光不能从导光板表面射出,起不到照明作用。当遇到导光板底部的导光点时,改变了光线的传播方向,由导光板正面射出,如图乙所示。最后通过扩散膜、微晶防眩板均匀射出。

    教室护眼灯工作时也会产生热量,研究表明护眼灯灯珠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图丙是温度为T1时护眼灯灯珠工作时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像。当电路中加载一定的电压或工作电压超过某一特定值时,微小的电压变化会造成电流的急剧变化,进而导致护眼灯过度发热而损坏,因此要给护眼灯配置合理的电源进行供电。

    (1)、教室里,各盏护眼灯之间的连接方式是联;
    (2)、护眼灯与白炽灯在发光时相比不会产生眩光,白炽灯产生的眩光属于眩光;
    (3)、导光板材料主要利用的物理属性是             (填字母);
    A、导电性 B、导热性 C、磁性 D、透明度
    (4)、当护眼灯灯珠的温度由T1升高到 T2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像应在丙图像中的(选填“区域Ⅰ”“区域Ⅱ”或“工作区”);
    (5)、图丁是四种不同电源输出的电压或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其中最符合护眼灯灯珠工作特性要求的供电方案是(填字母)。

  •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热传递

    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之一,热传递是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只要在物体内部或物体间有温度差存在,内能就必然以以上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从高温向低温处传递。

    热传导是指内能从温度较高的部分沿着物体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的方式。热传导是固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在气体或液体中,热传导过程往往和对流同时发生。不同物质的传热本领不同,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陶瓷、羊毛、皮革、棉花、水、空气等都是热的不良导体。

    热对流是指在流体中依靠流体的热胀冷缩和流动性来传热的方式。对流是液体和气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气体的对流比液体明显。

    热辐射是指物体因自身的温度而具有向外发射能量的本领,物体之间不依靠介质,利用放射和吸收彼此的电磁波(主要是红外线)直接传递能量的方式。热辐射是远距离传递能量的主要方式。

    (1)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 , 在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中,是液体和气体特有的传递方式,通过可以在真空中传递能量;

    (2)下列现象中,主要通过热辐射方式进行热传递的是(选填字母);

    A.钢勺放在热汤中变烫手

    B.暖气片通入热水后全屋变暖和

    C.夏天站在阳光下热得出汗

    (3)冬天穿棉服可以保暖,这是因为

  • 14、小华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来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

    位置

    A

    B

    C

    I/A

    0.18

    0.18

    0.36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状态;若要测量干路电流,则电流表应在甲图中的C点。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前,发现电流表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其原因是

    (2)小华将电流表接在L1所在的支路上,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灯L2发光,但灯L1不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灯泡L1

    (3)排除故障后,再闭合开关,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L1所在支路电流I1=A;

    (4)小华将电流表分别接入A、BC三点处,闭合开关,测出了一组电流并记录在表格中(如上表),为了得到更普遍的规律,接下来他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15、如图所示是“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

    (1)两支试管里水和煤油的质量而且初温(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2)实验时,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其中目的有:用酒精灯的(选填“内”或“外”)焰加热;

    (3)加热相同时间,水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煤油吸收的热量,这里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选填“等效替代法”或“转换法”)法;

    (4)由图乙可知,的吸热能力更强。

  • 16、
    (1)、如图(a)的电路中,灯L1和L2联连接的,电流表测量灯中的电流。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示数如图(b),可知电流表的示数为A;
    (2)、将A、B两个金属片插入柠檬中制成水果电池,如图所示是用电压表测量水果电池两端电压的情景。金属片A是水果电池的极;若想获得3.6V的电压。需要个这样的水果电池串联起来;
    (3)、如图是“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将小钢球从同一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推动同一木块在水平面移动一段距离后停下。先后完成甲、乙、丙所示的三组实验。

    ①实验中探究的“物体的动能”是指(填字母);

    A.小钢球在斜面上的动能

    B.小钢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

    C.小钢球被撞击后的动能

    ②分析比较甲、丙两组实验可得,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

    ③本实验中水平面若绝对光滑,将(选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探究目的。

  • 17、如图,请在方框内画出电路实物图对应的电路图。

  • 18、在工业生产中,为了避免电动机转动时伤害到工人的手指,设计师安装了2个开关,要求这2个开关同时被按下时,电动机才能启动。图中是已画出电源部分,请在图上指定位置完成符合要求的电路图。

  • 19、使用两种不同机械完成相同的任务时,数据如下图所示。

    则甲的机械效率乙的机械效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甲机械做的总功是J; 乙机械做的总功是J。

  • 20、世界智能大会上展示了可穿戴的“外骨骼”机器人。参观者戴上该设备,轻松地将480 N的物体匀速举高1m,用时2s,此过程中对物体做功的功率为W;该物体的动能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将此物体水平移动2m,在此过程中对物体做功J。
上一页 1620 1621 1622 1623 1624 下一页 跳转